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的读书笔记 3 篇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 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 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论语 的读书笔记 3 篇,请参考! 【篇一:论语读书笔记】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 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 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 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 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 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 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 与守成” 。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 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 多年, “五十而知天命” ,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 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 ,顺理成章的天命。 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 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 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 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 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是因 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 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 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 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 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 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篇二:论语读书笔记作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 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反反复复,举棋不定。用当今 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 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由此看来, “三思而后行”是夸 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 的“三思而后行” 。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 讲。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这人考虑事 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 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 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 想,提倡君子之道。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 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 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 ,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 了事。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因为有“敏于行”作 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 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由此看来,第三、 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 境况大致相同。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 以防有小节有亏。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 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 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 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 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 拘泥于琐屑之中了。所谓“物极必反” ,如此“三思而后行” ,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篇三:论语读书笔记】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 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 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 概括。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即 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这一思想打 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 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 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 道理。为贯彻这一思想,孔子很注意对自己学生的观察了 解,诸如“由也果” 、 “赐也达” 、 “求也艺” ,在此基础上采 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冉求办事畏怯,所以要鼓励他; 子路胆大过人,自以为是,所以要故意抑制他。即:“求 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 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即所谓: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夏谈诗“巧笑倩分,美目盼兮,素 以为绚兮” ,从而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本的道理, 因此孔子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 ”能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你谈论诗经 了。颜渊听老师讲学后“亦足以发” ,子贡也说他“闻一以 知十” ,所以孔子特别称赞颜渊的聪明好学。这正是启发诱 导式教育的必然结果。孔子特别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即:不到他苦苦思索 而想不通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讲而讲不明白时, 我不去开导他。例举一个道理而他不能类推出三个道理, 我就不再教诲他了。孔子还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 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 之,末由也已!”这种使学生竭力钻研, “欲罢不能”的情 状,正是对循循善诱启发教育的写照,在我国教育史上具 有重要地位。 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 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子所雅 言, 诗 书执礼。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 学诗,无以言” , “不学礼,无以立。 ”由此可见,孔子是以 诗、书、礼、乐为普通教材教育学生的。至于“易、春秋” 只是在孔子的晚年才进行研究并付诸教学的内容,所以孔 子说:“五十以学易 ”。也可能因为易 、 春秋是 比较精深的学科,只有少数高材生才能学习,所以说“身 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那么,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孔子最为重 视的是什么呢?从论语的许多思想中可以看出, 诗 礼是孔子教学的主要课程。子曰:“不学诗 ,无以 言。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诗三百,一言以 蔽之,曰思无邪 。 ”又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 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 则吾能征之矣。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些思想说明,孔子不仅重视 诗 礼的教育,而且重视这些内容的总结挖掘与研究, 它对中国古代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 用。 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看来,进行教育 的目的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 为之外,其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 、 “君 子” ,以为当时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 思想。正因如此,当季康子问他的弟子仲由、子贡、冉求 能否“从政”的时候,孔子满口答应可以“从政” 。事实上, 在孔子七十有二的得意门生中,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新能源汽车购车指南
- 养殖业降本增效提升方案
- 农村生产环境监管预案
- 时间管理与工作效率提升策略
- 2025中信银行长沙分行社会招聘考试含答案
- UML模型优化方案
- 家电维修知识总结
- 船舶驾驶员证书管理制度
- 2025烟台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4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四六级考试写作答题技巧与范文评析
- 工地试验室作业指导书(公路水运)
- 2024光热电站化盐操作标准
- 三秦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 3.2 参与民主生活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相似《相似三角形(第2课时)》示范教学设计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 储粮机械通风时机判断
- JTT 1357.2-2020道路车辆清障救援技术要求第2部分:装备
- 中考数学计算题练习100道(2024年中考真题)
- 【手术室护士配合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进展3800字(论文)】
- 扬尘治理方案及措施(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