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_第1页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_第2页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_第3页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_第4页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天命的纠缠与人文的觉醒 摘要周人通过“ 德”将天与人整 合起来,并通过“ 配德于天 ”和“敬德保 民”的逻辑展开,富有创见地触碰到了 权力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表达了周人的 历史反思意识,首开中国政治伦理之先 河。在周人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两种 力量的交结与撕扯:既有天帝崇拜的残 余,又有人文思考的曙光;既有天命思 想的纠缠,也有人文精神的觉醒。 中国论文网 /4/view-12748203.htm 关键词 西周 德 天命观 人文精 神 政治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4)02- 0074-0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德”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意 味的概念。对“ 德” 字何时最早出现的探 讨和争论,是从文字的角度追溯中国人 何时开始最早的道德思考,追溯中国人 的伦理思想最早起源的问题。本文试通 过分析周人“ 德” 的内涵及其思想逻辑的 展开,揭示出在周人的精神世界中,既 有天命观的纠缠,又有人文精神的觉醒。 一 一般认为, “德” 字并不见于甲骨 文,在周代的金文中才大量出现,是周 人创造性地使用的一个字。许慎的说 文解字将“ 德” 归于“彳”部,解释为“升 也”,认为“德”乃是“登” 的通假字,而将 “”归于“心”部,解释为“外得于人, 内得于己也” 。很显然,按照许慎的理 解, “”与“德”为两个字。这其实是许 氏的一个误解。在周代的金文中, “德” 字大都从“彳 ”,从“直”,从“心” ,而经 过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的文字演变, “德”字的“彳”弃而不用,直接写作上“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下“心”。许慎不知道“惠”的初字为“德” , “”乃“德”的异体字,故而才把“ ” 、 “德”看作两个字,其实, 说文解字 中的“”、 “德”是一个字,就是“道德” 之“德”字。 在说文中,许慎以“外得于 人,内得于己也,从直心”来解释“ 惠” (“德”)字,这符合春秋以来的人们特 别是儒家对“ 德” 的理解,由此也确定了 其后对“德”的诠释方向。段玉裁进一步 将“德”解释为, “内得于己,谓身心所自 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 郭沫若也说过, “德字照字面上看来说从 直从心,意思是把心思放端正,便是 大学上所说的欲修其身先正其 心 ”。毫无疑问,段玉裁和郭沫若对 “德”的解释都延续了许慎的思路,代表 了人们对“德 ”的一般理解。但以 “欲修 其身先正其心” 来诠释周人的 “德”,却 是以周代之后的观点去解释周人。也就 是说,周代金文中的“ 德”字,确实有一 个“心”符,反映了周人关于 “德”的观念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带有了某种理性思考的色彩,但不能据 此将西周时期人们对“ 德”的理解等同于 儒家对“德”的理解,因为在周人那里, “德”并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道德的内在 自觉的含义,究其原因,正如晁福林先 生所说,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德” 的理解 “尚未能深入到人自身内在心灵的领域” 。 尚书中大量出现的“ 德 ”字及其含义, 可印证周人的“ 德” 并非后来儒家所说之 “德”,周人对“德”的理解,尚有含混的、 外在的、并非出自人的内在心灵需要的 意味,与后来人们理解的“道德” 之“德” 并不完全相同。 在尚书中大量使用的“德” 字, 其含义有二。一是道德意义不甚明确之 “德”字,如“酒德”、 “暴德” 、 “桀德”、 “逸 德”之“德”,其道德意义不很明确,既 有善的意味,也有恶的属性,这表明, “周初德字只当作一种 行为 或作 为的意思来使用” 。二是具有道德意 义的“德”字,如“明德”,其内容无非就 是“敬祖”、 “敬天”、 “慎罚” 等,这是对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得政权的周初统治者行为的具体规范要 求。细读尚书可以发现,对统治者 的“德”的具体规定并不是可为可不为的 “应该”的要求,而是获得统治权力和保 有统治权力的“ 必须” 的要求。周代世王 的名号都以道德称呼为原则,这说明在 周人看来, “德 ”并非属于所有社会成员, 而是周王能配天、帝的理由。可见,在 周人的精神世界中, “德” 还不是一种纯 然的、完全出自主体内在自觉的道德意 识和道德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 “德” 是周人希望与“ 天” 进行沟通,并希望得 到上天眷顾、庇护的一种“资质” 或理由。 二 周人认为,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 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尚书 周书 召诰 ) 。作为现知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三 个王朝,权力代嬗的事实不能不促使周 初的统治者反思汤革夏命以及武王克商 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不 能不促使他们寻找或者“ 赋予 ”政权更迭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以某种思想逻辑,并进一步以这种思想 逻辑来为现政权服务。 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 类最早生活在一个“ 万物有灵 ”的世界里。 在殷墟的甲骨文中,就有很多关于“天” 、 “帝”的记载。殷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 到这个世界上是“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 (诗经商颂玄鸟 )的结果。在 殷人看来, “天 ”、 “帝”和自己的姻亲关系, 不仅决定了殷人天生高贵的血统,而且 也决定了殷人的一切行为毫无疑问地具 有天然的合法性,既不容质疑,也无法 撼动。在纣王和当时的商民看来,纣王 是天帝在人间世界的权力代言人,其合 法性不容怀疑。因此,当面对日渐强大 的小邦周,面对日夜兼程逼近殷都的武 王的军队时,纣王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 有命在天, “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 (史记周本纪第四 )武王克商导 致了政权的更迭,同时也引发了周初统 治者的追问:纣王为什么会失去天命? 小邦周为什么能得到天的庇护?天命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竟是否存在?人(周王)怎样才可以得 到天的庇护?为了解释周人的权力来源 问题,为了化解武王克商有可能带来的 对“天”之权威的怀疑,为了理顺天命与 人事之间的关系,周人必须对上述问题 进行理论上的说明。 首先,周人认为,从政权更迭的 历史事实来看, “天” 、 “帝”是存在的。周 人继承了殷人对至上神的崇拜,既重 “帝”,也重“天”,其天命思想包含了人 格神的主宰意味。周人将自己的历史叙 事置于天命的权威之下,商朝的建立是 天命安排的结果。商朝建立后,从成汤 到帝乙的二十九个王, “罔敢失帝,罔不 配天其泽”( 尚书周书 多士 ) , 正是在天命的护佑下,商朝的统治一直 延续至纣王。纣王不顺承天意, “弗敬上 天,降灾下民,沉湎冒色,敢行暴虐” (尚书周书泰誓上 ) ,上天用了 五年的时间希望成汤的子孙能够悔悟, “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 罔可念听”( 尚书周书 多方 )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但纣王违逆天意,终遭天罚,终结了自 己的统治。同样,武王克商也是上天护 佑的结果, “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我有周既受” (尚书周书 君 ) 。 周人通过总结夏、商兴替的历史事实, 力图说明,天命是存在的。 其 次,周人认为,天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政权更迭的过程就是天命转移的过程。 为了解释为什么夏、商拥有天命却最终 失去政权,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这就是“天命靡常 ”(诗经 大雅文 王 ) 。殷革夏命是天命转移到了殷人手 中,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 汤,刑殄有夏。乃惟成汤,克以尔 多方,简代夏作民主” ( 尚书周书 多方 ) 。但是殷纣王骄奢淫逸,违背 天意, “诞罔显于天,矧曰其有听念于先 王勤家?诞淫厥u,罔顾于天显民祗。 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尚书 周书多士 ) 。于是周代殷兴,天命 再一次发生了转移。 最后,周人认为,天与人之间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以相互呼应,相互沟通, “德” 是沟通天 命与人事的纽结。根据周人的逻辑,既 然天命无常,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从 理论上讲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已经取得 政权的周人。周初统治者已经获得的 “天命”会不会再次发生转移?为了回答 这个问题,周人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 念“德”。周人认为,天命既无常亦 有常,失德的统治者失去天命,而有德 的统治者能保持住天命。有没有“德” 是 有没有天命、有没有政权的先决条件。 翻开周书 ,几乎篇篇不离“德” 字, 几乎篇篇都在大谈周王的政德懿行。至 此,周人认为自己找到了天人沟通、互 动的纽结“ 德” ,发现了权力更迭背 后的秘密所在。 三 按照周人的思想逻辑,殷商之所 以亡国,就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德” ,故 而失去了天的护佑;而小邦周之所以崛 起,是因为周人“ 敬德” ,因而得到了天 的嘉许。用“ 德” 将天与人整合起来,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德”来说明权力的合法性,是周初统治 者的一大理论创见,它突出地体现在周 公姬旦的思想中。 在周公看来, “天” 、 “帝”所眷顾的 对象发生了转移,因此就出现了周人克 殷的政权更迭;而“ 天” 、 “帝”之所以会嘉 美文王的行为,就是因为文王能够“明 德慎罚”,不侮鳏寡,体恤人民。他说: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 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 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 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 ”(尚书 周书康诰 )这是周公摄 政时以武王的名义对姬封(即康叔,武 王弟,周公平叛后,封以三监之地)的 训诰。很显然,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 治集团将权力获得归功于文王“明德慎 罚”、 “不敢侮鳏寡”之德,那么,按照周 人的思想逻辑,有什么样的王德或者君 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决定了天命。 在他们看来,周王应该拥有两个方面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德性。 其一,修己。周人从商纣王亡国 灭身的前车之鉴中得出结论:天命转移、 权力丧失是纣王失德的结果。因此,统 治权力与最高权力者的道德修养以及道 德人格密切相关。成王即位后,周公恐 年轻的成王逸豫,专门作了无逸一 篇,告诫年轻的成王,要时刻以文王为 榜样,避免重蹈纣王的覆辙。在周人看 来,文王具有最高的德性, “文王卑服, 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 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用咸和万民。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 邦惟正之供” (尚书周书 无逸 ) 。 周公还说,作为最高的权力者,要克制 很多的诱惑, “无淫于观、于逸、于游、 于田”(尚书 周书无逸 ) ,不能 像纣王那样,心迷乱政,以酗酒为德而 丧国亡身。在尚书周书康诰中, 周公对康叔大讲文王“ 明德慎罚 ”、 “不敢 侮鳏寡”的德行,大讲文王因其道德人 格而受命于天的经历,然后告诫康叔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以文王为道德样板,修己以敬,不为可 怨之事,完成化殷之顽民的职责。周公 还告诫统治者应该勤政, “上下勤恤,其 日,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 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尚书周书召诰 ) ,只有勤政勿 逸,才能正己以安人,正己以安百姓, 才能永享天命。对于周人来说,修己主 要是指最高权力者和统治集团自身的道 德修养,即“ 君德” 的修养,是对统治者 行为提出的道德上的规范要求。 其二,保民。武王伐纣的理由之 一是指责纣王残害百姓, “结怨于民” (尚书周书泰誓下 ) 。周人认识 到“民”是政权更迭链条中的重要变数, “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尚书周书泰誓上 ) , “天视自我 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尚书周书 泰誓中 ) , “民” 与“天”可以互动,民心 就是天意,关系到统治权力的获得,也 关系到权力的稳固,因此, “保民” 是周 王必备的政德。周人所说的“保民” 包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体会民生疾苦, 施惠于民。周公说,商汤的孙子祖甲 “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 侮鳏寡”( 尚书周书 无逸 ) ,因 此享国三十三年。二是要明德慎罚。周 公认为,刑罚乃治理国家所不可少,但 刑者政之助,万万不可滥刑无辜,他反 对滥刑杀人,主张慎重用刑,即“敬明 乃罚”(尚书 周书-康诰 ) ,而且在 使用刑罚时不能过重,要“列用中罚” (尚书周书立政 ) ,在量罪定刑 时,要“罪疑惟轻 ”(尚书 虞书大 禹谟 ) 。按照周人的观点,被纳入了政 权更迭链条中的“ 民” ,并不是可有可无 的政治点缀,而是一个可能导致权力格 局重新洗牌的重要变数,因为“民” 上达 天意。这说明,周人的政治思考已经开 始注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君与民之间 的伦理关系的协调,表达了某种程度上 的道德自觉。 四 从上述周人“ 德” 的内涵及其思想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逻辑中可以看出,周初的统治者已经具 有历史反思意识和道德思考,他们将权 力代嬗置于道德的话语体系中,总结出 或者说“赋予 ”了政治以伦理的意蕴,首 开中国历史之实践上的伦理政治和思想 上的政治伦理的先河,表明了周初人文 精神的觉醒。但同时,周人的道德思考 又带有浓厚的天命痕迹,说明在周人的 精神世界里,存在着两种力量的交结与 撕扯:既有天帝崇拜的残余,又有人文 思考的曙光;既有天命思想的纠缠,也 有人文精神的觉醒。 王国维曾经说过, “中国政治与文 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殷周制 度论开篇的这一著名论断当然不仅仅 是针对殷周之际权力更迭的史实而发, 同时更是指殷周之际由权力更迭引发的 人文精神萌动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巨大意 义。周人认为,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 (尚书周书蔡仲之命 ) ,他们隐 约地意识到权力更迭背后所隐藏的思想 逻辑及其解释对于权力本身的重要意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他们将“德”作为天人沟通和互动的纽结, 用“德”将天命与人事、权力与道德联结 起来。 “周人所理解的 德 ,并非一般 的社会成员的人格属性,而是属于周王 的懿行;它是王者的美德,为周王和周 的统治集团所拥有;它与统治权力密切 相关,决定权力的获得和稳定;它一端 承接天命,一端关乎民生,用德将 天和民整合到统治权力转移的 链条中。 ”可见,在周人的思考中,非常 看重人(周王)及人的道德对于权力的 重要意义,将“ 德” 与“民”看作权力转移 链条中的两个重要的变数。这说明,周 人在对自身行为进行的反思中已经带有 了某种理性的自觉,试图从人自身而非 人之外去寻找权力转移的因素,试图用 人(周王)的德性去解释权力合法性问 题,这无疑是在顺天的同时表达了对天 的抗衡,看到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标志 着中国人文精神的最早觉醒。 但同时,周人道德思考中的理性 自觉又是不彻底的,注定无法挣脱天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