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 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 1】 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农民外出务工与子女读书的矛盾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大量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是近四五年之间的事情,存在许多普通小学所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从而关乎整个农村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如何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是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探讨一些管理方面的对策,为更好地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献计献策。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在广大农村地区采取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小学,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例如:瓦渡乡 2007 年以前有村完小、教学点共 56 个,总体概况是 “校点多、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 ”全乡教师 156 人,在校学生 2600 多名,平均师生比为 1: 于 1: 23 的国家标准。由于人口分散,一些偏僻地区的教学点不得不保留。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不超过 20 人,甚至出现 “一个老师 10 个学生三个年级 ”的现象。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广泛存在,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又要负责行政、财务等其他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一些专业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在广大的一师一校开展的水平较低,严重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师一校教学设备较少,财力薄弱,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电化教育无法开展,造成依然沿用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教学模式,而校点 多又造成了教育资金投入分散,各校无力添置配套的先进教学设备。 2007 年,瓦渡乡进行了全面的布局调整,由原来的 10 所村完小, 46 个教学点撤并成 10 所村完小。教育资源由中心学校统一按学校规模配置,装备村完小,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集中,并能够发挥作用。校点的集中,提高师生比例,整合教师专业资源,实现了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长期在寄宿制学校任教,并调查了大量寄宿制小学,发现寄宿制的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经 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是初次探索,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全部甩给学校,谁来负责学生的生活,谁来负责学生的学习,谁又来组织学生的课余时间 ?这些工作怎样监督、怎样评价等对很多学校来说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针对寄宿制的特点,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较低。 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 首先是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撤并学校的学生涌入完小或中心校就读,使原来就不充 裕的校舍更加捉襟见肘。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 12 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这里还不包括学生的盥洗室、餐厅、食堂等其他配套用房。校舍改造成宿舍,还需要添置床铺、衣柜、鞋架、纱门、纱窗等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相当多的学校五六十个学生挤一个宿舍,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同学挤一张床铺,宿舍的拥挤造成晚间空气污浊,严重的威胁学生的身体健康。一些学校没有餐厅,学生露天排队打饭,雨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苦不堪言。 第二是学生的饮食标准 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 “两免一补 ”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由于集中办学多数处于贫困山区,集市每隔四五天一次,新鲜食品难以采购,加之生活普遍贫困,学生一餐伙食在一元五角以下,蔬菜多以土豆和大白菜为主,以至于个别学生提起土豆煮白菜就恶心,长期下去学生将营养不良。多数小学不能提供早点,学生早间体育课因低血糖而昏厥时有发生。即使这样,学生的生活费用仍是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承担的。笔者亲眼目睹了部分应该接受 义务教育的小孩不得不辍学在家或者外出打工。原来没有撤并校点之前,他们的家庭尚能勉强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但是撤并校点之后,这些家庭的孩子却只能成为牺牲品。每个寄宿生每个月的生活费一百元左右。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可能觉得这根本不是经济负担。但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来说,一个农民家庭全年的收入只有 800 至 1000 元。如果孩子寄宿上学的话,意味着这个家庭全年收入的 90%以上都成为教育投资,这显然是极度不合理的。 第三是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矛盾。寄宿学生分布各个年级,年龄集中在 612 岁,在家庭保姆式的 照顾下,娇生惯养,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刚上寄宿制学校肯定会有许多不适应之处,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 第四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笔者的堂弟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家务。现在住宿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处理个人卫生,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被子要自己叠。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些孩子不会做是不应该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这些事情。不可否认,笔者的叔叔婶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比较溺爱孩子,我也很不赞成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一朝一夕 之间,完全改变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留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寄宿制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确实有其意义,但是必须考虑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 3、 安全是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集中办学以后,安全成为当地百姓考虑最多的问题。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是否会被同学欺负,东西是否会丢失等。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最常见的问题是宿舍被盗案件,由于学生的安全意 识比较差,再加上管理不善,所以鲜有能破案的情况,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小明 (化名 )一到星期天就哭着闹着不去上学,家长强行把他送到学校往往是当天半夜就悄悄地逃走,无奈之下只好让他流失在家。这样大约一个月后家长才从村子的小朋友嘴里七零八落地知道一点,原来同宿舍的大男孩经常打他,并恐吓他不许告诉老师和家长。陡山小学 (化名 )一名学生星期天在路上捉一条拳头粗的红脖子蛇 (山区常见的一种毒蛇 )带到学校藏在箱子里准备第二天煮了吃,幸好有学生举报给老师及时得以处理未酿成大祸。邻县的一所小学去年发生学生半夜从高低床上铺梦中摔 下来死亡。除此之外,女生宿舍面临更多的问题,最令人担忧的就是晚上的安全问题。在我们那个还算民风淳朴的地方,也还是有不良青年窜入学校骚扰女教师的现象。相对于这些具备一定自我保护能力的女教师而言,女学生的安全就让人忧虑了。 4、教学管理水平落后 第一是教学质量下降。上级政府集中办学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事实又怎样呢 ?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在家的时候,有父母督促,学习的时间有保证。而在学校,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那些原本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就会沉迷于其他事情,忽视学业。另 一方面,集中办学以后,所选择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所以政府部门所说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第二是传统观念与素质教育目标错位。教师的传统观念: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轻视甚至鄙视寄宿制办学中的服务育人功能。家长的传统观念: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意味着用钱替孩子买来了时间,用寄宿可以 “矫治 ”孩子,他们认为寄宿制管得严,时间多,孩子学习就会好,孩子学习好就行。一部分教师拼命抓成绩,对学生的生活管理淡薄,学生间的一些不良倾向不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出现校内黑社会。部分家长认为生活教师对孩子的学 习帮助不大,不配合生活教师管理,更有甚者对生活教师的管理吹毛求疵,横加指责,造成生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下降,学生不服从生活教师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 5、教师队伍不稳定 部分教师悲哀地形容集中办学的老师是 “吃人饭,干牛活 ”。确实对于在集中办校的学校来说,教师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而是教师、父母、保姆的混合,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是要照料学生的饮食起居。对于现行的教师工资体制而言,集中办校的教师没有额外的补贴,仅仅讲奉献,靠道德的标准来维持教师的积极性,确实难以保证教师安心工作,因此部分教师拼命往城区、坝 区调动工作,致使山区集中办学学校的教师极不稳定。一位山区小学的校长讲了这么一件事 :一天晚上十点左右,大雨磅礴,三名学生急性肠胃炎发作,有两人在附近的村医就诊,一名离学校十六七公里的学生吵着要回家。由于山路崎岖且泥泞不堪无法驾驶摩托,只好两名男教师送这名学生回家。当他们一脚泥一脚水把学生背到家时,已是凌晨 3 点钟,来不及休息便赶回学校时,第二天的工作已经开始。多数集中办校的学校没有校医,医疗卫生落后,当季节性疾病爆发时,学生得不到疏散,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染。 2008 年春季爆发风疹,一个学校将近一半的学生患病,教师 整天忙于送学生治病,忙于应付有关部门对教育的 “关心 ”,多数教师身心疲惫,一肚子苦水。另外,部分家长认为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动不动就把责任推给教师,吵闹、上访、告状司空见惯,近似于民谣 “学生祖宗化,家长上帝化,教师孙子化 ”的复杂教育形式下,学生 24 小时留在学校,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职业风险。 6、没有足够重视学生新的心理问题 俗话说: “打死是娘好,睡死是床好。 ”六七岁的孩子就长时间地离开父母,谁来弥补童年母爱的需求,谁又能弥补得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对大部分寄宿学生进行调查时,学生说的最多的是想爸爸妈妈。部分学生初来时甚至三更半夜悄悄溜走,吓坏了老师,吓坏了家长。一部分学生出现孤僻,亲情淡漠等心理疾患。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违纪学生还停留在分析普通学生一样的思维水平,总认为这些孩子天生顽皮,甚至是不知好歹。学校由于要充分展现集中办学的优势,不能正视学生亲情缺失这一自然现象,这是极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 二、原因分析 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一是农 村寄宿制小学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学校硬件建设一时间不能达到集中办学的规模,校舍拥挤、配套设施缺乏、给学校的管理增加难度。就拿笔者所在的瓦渡乡来说,该乡把原来的五十六所学校以行政村为单位合并成十所寄宿制小学,建有校医室的只有中心小学一所,建立学生餐厅的仅仅是中心小学和荒田小学两所学校,迄今为止没有一所学校有专职的门卫和保安,究其原因是没有资金。 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还是以瓦渡乡的十所寄宿制学校为例,教师数低于 10 人的学校有七所, 最少的学校仅有 5 名教师,教师分工重重叠叠,有的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分管学校后勤、安全、统计等工作,到头来就是教师样样都要管,又样样都管不好,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小学是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出现的新鲜事物,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 2、主观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小学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 ,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 【 2017 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情况摸底调查报告 2】 现如今,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家民生大计的头等大事,而对于农村的义务教育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川边远农村的一所教育设施普通但成绩卓著的一所初中的调研,通过现状分析、成绩与特色、问题与困难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农村学校寄宿制对学校学生成绩提高的显著作用。也针对 学校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调研反馈意见以及建议。 一、现状 我们此次调查课题为 “农村寄宿制学校 “,调研地点是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永江乡的永江初中。 永江初中一面环山一面临水,学校学生大都是临河居住或者山的另一边的孩子,学生从家里到学校还是有一段距离,山的另一边的的学生,距离学校更是遥远,山路也较为崎岖,考虑种种因素,学校便要求学生一律在校住宿。但学校的资源有限,一张单人床都需要挤两名同学。 08 年地震之后,这所本来就不大的学校举步维艰,教学楼成危房被强行拆除,学校便将学生寝室改为教学楼,用来临时住宿的板房修建起来后,学生们才回到学校寄宿,等待政府援建。然而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这所学校没有重新修建,随着板房拆除时间的临近,学校还是没有等到政府的援建,此时,当地小学由政府援建的新楼已经盖好,于是这所中学就借用小学的旧校舍上课,校长还留在初中校区办公。调查中,我们了解了永江初中住宿的基本情况。 宿舍情况:一栋宿舍楼,共 2 层,每层 8 间寝室,最大一间 15平米,住 20 人 ;最小一间 15 平米,住 20 人,平均 米每人。 寄宿生活情况:住宿生总数 223 人,其中男生 114 人,女生 109人 ;初中一年级 66 人 ;初中 二年级 76 人 ;初中三年级 81 人。没有管理学生生活的老师。 接着我们又了解了永江初中的教师教学情况。 教师教学情况:学校在编教师 19 人, 30 周岁以下 1 人, 31 人, 41岁 8 人, 51岁 4 人, 60 周岁 0 人 ;学历结构:高中及以下 0 人 ;大专以上 19 人 ;本科及以上 13 人 ;专业结构:语文 4人 ;数学 4 人 ;科学 0 人 ;物理 1 人 ;化学 1 人 ;生物 1 人 ;思品 2 人 ;英语 3人 ;计算机 0 人 ;体育 1 人 ;音乐 0 人 ;美术 0 人 ;其他 (历史 )2 人。 学校现开设课程:语文、数学、思品、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体育、音 乐、美术、历史。 上面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永江初中的一些现状。 二、成绩与特色 对于 “永江初中 ”的成绩,蒋校长还是比较自豪的说道: “我们学校比较小,只有 200 多学生,因此全部住校。学校学生成绩很好,去年 12 月 28 号三台县上专门做了交流发言,我们的学生考上高中后劲很强,上期期末芦溪中学参加绵阳统考我们学校出去的徐丹是全年级第一。在上一届中考中全县 700 分以上 30 人,我们学校就有 2 人,特优生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住校情况下学生的成绩较不住校情况下更好的事实也是学校坚持让学生住宿的原因。 2006 年,永 江初中的两名同学以 703 的高分并列夺得芦溪学区的第二名,还有一位同学获得了第四名,即前五名有三位同学是来自永江初中。 一直以来,永江初中的学生在芦溪学区都是名列前茅。 三、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对于 “实行寄宿制给学校带来的最大问题及影响 ?”这一问题,蒋校长这样回答道: “一,现在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住房条件限制,学生觉得肯定没有家里方便。二,学生住校,给学校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难,毕竟有些不听话的学生,晚寝时不遵守纪律,老师为了学生的休息,任课老师值夜,老师休息得不到保障。 ” 访谈后我们总 结出永江初中面临的问题可以概括为 “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 ”。具体化就是以下几点: 理制度不完善。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如何解决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尽在期刊图书馆 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学校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 20 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 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 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 “两免一补 ”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四、分析、对策与建议 造成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 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 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是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 。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学校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 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 根据分析,以小见大,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我们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 )强化食宿管 理工作,是办好寄宿制学校的重要保障。 寄宿生管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行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供应链风险管理培训课程设计报告
- 2025年度楼板安装与售后维护合同
- 2025版暖通工程节能减排技术合作合同
- 2025房地产收购合同-城市综合体商业收购协议
- 2025版幕墙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建筑节能减排方案)
- 2025年高科技园区建设招标投标保函范本
- 2025年度男方过错离婚协议书范本及婚姻过错赔偿履行协议
- 2025年度企业顶岗实习就业保障协议
- 2025年度保安服务与城市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合同
- 2025版企业外部培训与内部培训资源共享合作协议
- (25)-4疖痈丹毒西医外科学
- 英语思维是这样成
- 声光电施工组织计划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的护理
- GB/T 4666-2009纺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 水轮发电机的基本结构课件
- 《空气动力学》配套教学课件
- 技术交流-太钢不锈钢产品介绍
- 完整版医院体检报告范本
- 彭静山针灸秘验
- 《销售管理实务》ppt课件汇总(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