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地质研究努力改善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及老油田开发效果_第1页
细化地质研究努力改善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及老油田开发效果_第2页
细化地质研究努力改善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及老油田开发效果_第3页
细化地质研究努力改善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及老油田开发效果_第4页
细化地质研究努力改善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及老油田开发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依 靠科技进步 细化地质研究 努力改善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及 老油田开发效果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六厂 二二年十二月 273 目 录 第一部分: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研究及下步设想 273 一、 桥口地区 274 二、 马厂地区 284 第二部分:桥口马厂油田开发思路及技术对策 299 一、 油田勘探概况 299 二、 前期地质研究及方案实施效果 301 三、 2003年开发思路及技术对策 329 274 前 言 采油六厂担负着黄河南马厂以北地区的油气田开发和一部分滚动勘探开发的任务。近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采油六厂制定了“油增气升,加快发展”的战略,确定了“滚动增储,加快新区,稳定老区”的勘探开发思路。通过两年来的努力,滚动勘探的认 识发生了飞跃,确定了断块群油气藏的理论,新增油气探明储量 1651 万吨和 60 亿立方米 ,在桥66 块、马 26 块、白庙气田新建产能 吨和 立方米 ,马厂、桥口老油田出现了良好的态势,凝析气田开发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马厂、桥口构造仍具有进一步增储的物质基础,老油田控水稳油工作全面展开。复杂断块群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剩余油研究技术、复合压裂技术、高压分注技术等配套技术给黄河南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黄河南地区油增气升的前景是光明的。 第一部分: 桥口马厂地区滚动勘探开发研究及下步设想 黄河南地区面 积 1400 平方公里,截止到 2001 年底,完钻探井 280 口,探井密度 /成二维地震 维地震 源量石油 吨,天然气 立方米。从构造上讲,属东濮凹陷的南部,正向构造为中央隆起带和兰聊断裂带的南部,负向构造为葛岗集洼陷和固阳洼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可进一步划分桥口 新霍 徐集断裂带,唐庄 马厂 275 断裂带,三春集 瓜营断裂带,在断裂带上发育正向构造(断背斜或断鼻)。储集层为沙河街组砂岩地层,无盐膏层,目的层从沙一段到沙四段,属低孔 低渗储层, 其中,桥口断背斜从浅到深发育 套油气层;马厂发育 五套油气层,白庙发育 四套气层,三春集发育 闭类型为断块圈闭,油藏为常压油藏,气藏为异常高压凝析气藏,总体上讲,属典型的复杂断块群油气藏,以下主要对桥口、马厂断背斜进行评价。 一、桥口地区 (一)滚动勘探研究 1、概况 桥口构造位于中央隆起带桥口徐集构造带的北端。面积约130 平方千米。其北、西、东紧邻前梨园、海通集和葛岗集三个生油洼陷,南与新霍构造相接。该区完成二维地震 维地震 200止 2002 年底完钻探井 77 口,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78 万吨,天然气地质储量 立方米。 2、构造特征 构造形态 桥口构造是一个被一系列西掉断层复杂化的不对称断背斜,西翼窄而陡、东翼宽而缓。由于受断层控制,构造高点从浅到深,由桥 27 井附近逐渐西移至桥 33 井附近。长约 16约 8 276 积约 130斜走向 层倾角上缓 (5 )下陡 (10)。桥口背斜被黄河断层、李屯断层分割成三个次一级构造带。李屯号断层以东为桥口背斜东翼带,黄 河号断层以西为桥口背斜西翼带,位于其中间为桥口背斜主体带。其中桥口主体带又分为桥口地垒带和桥口地堑带。 断裂特征 桥口构造发育有黄河、李屯两大断裂系和玉皇庙、桥西、桥东断层。它们对桥口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a)黄河断裂系由黄河、 1、 2、 1、 号七条近于平行的断层组成。走向 向 条断层走向、倾向一致,断距上小下大,断面倾角上陡下缓, 50 区内延伸 4生了 要活动于 ,结束于东营末 期。 b)李屯断裂系是发育于桥口东翼临近葛岗集洼陷的一组断层,由李屯、号三条断层组成。走向 向 伸 5面倾角上陡下缓呈 45 ,断距北小南大。、号断层产生于 束于 号断层产生于 结束于 c)玉皇庙和桥西、桥东断层均为东掉断层,玉皇庙断层从桥口背斜中部呈近于东西向展布,将黄河 、 号断层切割。在区内延伸约 10距 40,上小下大,东部大西部小并逐渐消失,产生于 束于东营期。桥西断层发育在深部 (77 以下 )地层中的一条走向 向 断层。桥东断层是发育在黄河 号断层以东的一组东掉断层。 3、油气层分布 桥口构造钻探揭示不连续含油气井段达 2000 米,从浅到深为、 、 油层 在桥 33 井,桥 2 井等有油斑、油迹等录井显示,桥 50 层,试油未获工业油流。证实 也是一套含油层系。 油层 油层发育于沙一段地层的中部,埋藏深度 2200层厚度 10 米左右,孔隙度 18%,渗透率 10般具有自然产能。 亚段油层 亚段只在顶部发育一套砂岩,其余为大段泥岩,早期完钻的井大部分断失了顶部地层,有部分井录井见到显示,没有解释油层, 2002 年完钻的桥 29首次在 层。埋深 2500m,物性较好,目前未投产。 亚段油层 该油层在 目前桥口油田的主要开发层系。在构造高部位 5组 278 也有油层,埋藏深度约 2700 米,油层厚度约 12 米,孔隙度 17%,渗透率 54 10般具有自然产能。 段油层发育在 段地层中、上部第 1、 2、 4、 5砂组,埋藏深度约 3100 米,油层厚度约 10 米,孔隙度 渗透率 78 10有较高的自然产能。 1、 2、 3、 5、 6 五个砂组,埋藏深度约 3500,油层厚度 15,孔隙度 12渗透率一般小于 20 10力系数 右,好油层具有自然产能,并有一段时间自喷期,较差油层需压裂改造后具有一定的产能。 、 2、 3、 4、四个砂组,埋藏深度 3700,油层厚度 15 米左右,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压力系数 部分油层需要压裂改造才有一定的产能,油气比 300 /吨。 段气层发育于该段地层的中部,埋藏深度 3800层厚度 15 米左右, 孔隙度、渗透率较低,无自然产能,一般需要压裂改造才具有一定的产能。 4、圈闭类型及其有效性评价 279 圈闭类型 桥口构造是一个复杂的断背斜构造,发育的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块圈闭,断块圈闭根据其成因分析,主要有五种类型,在桥口构造都存在,它们分别是: a)断层与鼻状构造组成的断鼻圈闭,这种圈闭在桥口构造比较发育。它是在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由断层所封闭,而形成的断块圈闭。 b)由弧形断层面与倾斜地层组成的圈闭 在倾斜储集层的上倾方向为一向上凸出的弧形断层面所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在桥口地区也比较发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弧形断层 的内侧。 c)由交叉断层与倾斜地层组成的圈闭 在倾斜储集层的上倾方向为两条交叉的断层所包围而形成的圈闭。 d)由两条断层面相交组成的圈闭。 e)由断层与倾斜地层岩性尖灭线组成的圈闭,这种圈闭相对比较少,但在桥口地区也发育。 以上断层圈闭类型在桥口地区我们分为鼻状断块圈闭、反向屋脊断块圈闭(断层倾向与储层倾向相反)、顺向断块圈闭(断层倾向与储层倾向相同)和断层岩性复合圈闭,其中鼻状断块圈闭、反向屋脊断块圈闭两种类型发育最多。 断块圈闭有效性评价 桥口构造发育的圈闭类型主要是断块圈闭,断层的封闭性对圈 闭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影响着断块油藏的分布以及 280 油藏的大小。因此圈闭的有效性评价对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断层封闭的前提条件是断层处于封闭状态,如果一条断层是处于开启状态,那么这条断层肯定是不封闭的。桥口地区的断层目前都处于封闭状态,这些断层都属于拉张应力条件下形成的断层,不一定都具备封堵油气的条件。 如果在储层上倾方向断层的另一侧是大段的泥岩接触,这时断层是封闭的,且封闭性较好,所形成的断块圈闭是有效的,能够聚集大量的油气形成油气成藏,如桥口构造沙二下 1组,断层一侧接触的是沙一、沙二上亚段的大厚 泥岩,因此断层的封闭性相当好 ,封堵了大量油气,使得桥口沙二下 1组普遍含油,且连片分布。 如果断层一侧接触岩性是砂岩,这时断层是否具有封闭性就取决于两侧砂岩的毛管压力差,当差异大则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可以形成油气藏,但这种油藏的含油高度不大。当差异不大时就不具备封闭性,不能形成油藏。这是桥口构造沙三段存在许多油水关系不统一的层状小油藏以及物性好的大砂层一般不装油的原因,因为沙三段沉积的是一套砂泥岩频繁交互的地层,断层一侧接触的也是砂泥岩频繁交互的地层,接触的是泥岩则形成油藏(由于不是大套泥岩,这种油藏的高 度也不大),接触是砂岩时,可能形成油藏,也可能不形成油藏,即使形成油藏,这种油藏的高度也很小,物性较好的大砂层由于毛管压力小,对接触岩层形成的排驱压力大,又没有大段泥岩遮挡,因此很难形成油藏。 281 5、油气分布规律 桥口构造总的来看是一个背斜构造,由于断层发育,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断块群,从多年的勘探实践和探明的油气情况来看,油气分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油气分布受断层的控制,二级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桥口构造主要是黄河断层和李屯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分布,黄河号断层上升盘油气主要富集在 ;黄河 号断层上升盘的油气主要富集在 、 河号断层上升盘油气主要富集在 河上升盘的油气主要富集在屯断层上升盘油气主要富集在 油气分布受断块的控制,不同断块含油层系不一样,富集程度也不一样,不同断块主力含油层系不一样,产能也不一样。 桥口构造具有多套含油层系,每套含油层系内又具有多套油水关系,纵向上多套含油层系相互叠置,在平面上形成连片含油。 油气分布受侧向封堵条件的控制(封堵条件有侧向封堵和垂向封堵两种), 桥口地区的圈闭是靠断层的侧向封堵才能形成有效圈闭的,侧向封堵条件好,这个圈闭就可以聚集油气,而且含油高度相对较大,相反就没有油气聚集或者有油气聚集,但含油高度很小。 油气差异聚集明显。桥口构造高位置的桥 29 块、沙二下、腰部的桥 58 块、 82 渡带,到桥 14 块、 6、油气成藏特点 桥口构造黄河 1、 2、号和李屯、号断层等一系列的西掉断层是主要的成藏断层,而玉皇庙等一些西掉断层只能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不能作为成 藏断层形成油气藏。特别象桥西断层这样的西掉断层对油气藏可能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使得桥 66 西块的含油性比桥 66 东块要差很多。 弧型断层的内侧油气容易富集成藏。由于受区域上右行走滑应力的作用,黄河、李屯断层断层在平面上呈向西凸起的弧型,弧型断层的内侧是一个低应力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如黄河号断层的上升盘油气很富集。 桥口构造上所形成的油气藏都分布在早期黄河断层形成的圈闭里,而后期玉皇庙及一系列的东掉断层对早期形成的圈闭影响不大。 各断块靠近断层的高部位油气容易富集成藏。由于黄河南地区的盖层条件不如北部好 ,没有大厚的盐膏盐,只有 30的泥岩作为盖层,封堵能力有限,因此,形成的油藏高度一般都不大,分布在靠近断层的断块的高部位。 7、断块资源量评价 在目前的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对桥口沙二下到 一、沙二上目前只研究了局部的构造,因此只对 283 局部断块进行了资源评价,黄河、号断层上升盘的断块 001 和 2002 年已相继探明,因此此次断块评价主要集中在黄河、号断层上升盘。共评价断块 38 个,石油地质储量 1019 万吨,天然气资源 方(黄河号断层上升盘沙三 4层系)。其中 7个,控制含油面积 制石油地质储量 461 万吨。预测断块 14 个,测石油地质储量 348 万吨。 (二) 2003 年滚动勘探开发设想 1、滚动勘探开发部署设想 2003 年的滚动勘探应着眼于埋藏相对较浅的断块。 以目前已控制的断块资源为基础,进一步评价,落实这些控制储量,同时建成一定的产能。 以与已探明或控制的断块具有相似构造条件和成藏条件的断块作为滚动评价的首选断块,进行滚动勘探,增加新的控制储量。 桥口构造具有多套含油层系 ,在滚动勘探开发部署过程中,应尽量坚持多套层系兼顾的原则,降低滚动勘探开发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2、部署工作量 2003 年桥口构造滚动勘探计划部署 5 口井,老井试油 3 口。具体部署如下: 284 黄河号断层上升盘部署 2 口。从目前已钻井资料分析黄河号断层上升盘油气比较富集,目前主要探明开发的是沙二下层系,沙三 1 层系部分井也钻遇了油层,为了进一步落实沙三 1 层系的地质储量,建议部署 2 口滚动评价井。 1 口部署在黄河号断层上升盘的开 13 块,目的层为 一口部署在黄河 1 号断层上升盘桥 2, 目的层为 、 黄河号断层下降盘部署 3 口井。一口部署在桥 36 块,目的层为 、 三套层系;第二口井部署在桥 52 块,目的层为 、 三口井部署在桥 12 块,目的层为 、 四套层系。 老井复查试油: 通过对一些探井进行复查,优选了桥 37、 46、 52 三口老井进行重新试油。 (三)复杂断块油藏的井网及开发方式 复杂断块油藏由于构造的复杂性,井网设计也与一般的整装油藏不同,整装油藏一般采用 “五点式、九点式“等规则井网,而复杂断块油藏一般采用不 规则的三角形井网,桥口油田属于极复杂的断块油藏,构造破碎,断块小,最小的断块不足 能部署 1 口或 2 口井,因此,桥口油田的注采井网只能根据断块的实际情况来定,大的断块可以部署不规则的三角形井网,小的断块只能形成一注一采或一注两采的井网,有时只能采用“骑墙 285 采油、骑墙注水”的方式。 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方式首先要遵循断块油藏的总的开发模式 “总体研究,总体部署,分批实施,跟踪分析,及时调整,逐步完善”。桥口油田在遵循这个总的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根据桥口油田断块小,含油层系多的情况,在研究部署时要做到滚动 勘探向开发延伸,滚动开发向勘探延伸,滚动勘探时要多套层系兼顾,降低勘探风险,滚动开发时能兼探的层系要尽量兼探,提高开发井的效益。做到小断块探明之日,就是开发之时;探明之日,就是产能建设之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马厂地区 (一)基本概况 马厂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的唐庄 以马厂断层为界,向东倾没于葛岗集南洼,南以三春集断层及姚寨断层与三春集 与唐庄构造相邻,东西宽约 6 北长约 17 勘探开发面积约 102目前该区共探 明含油面积 12.1 明石油地质储量 920 万吨,其中,马厂主体 (马 1、 12、 10、 11、 19 块 )735 万吨,主要含油层位 1 9、马 30、马 32、马 33 块 144 万吨,含油层位 、 部马 26 断块群的马 26、马 38 块 41 万吨,含油层位 4 (二)构造精细研究及油藏地质特征认识 286 1、新增加资料及所做的基础工作 1)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运用新连片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主测线剖面 160 条,联络测线 30 条,水平切片 6 张。 2)全面运用全区新老井 料 26 口。 3)利用 了新钻井测井、录井、试油等资料 18 口。 4)地层对比井段延长,全区统层。 由于马厂主体与翼部沉积厚度和储层变化较大,地层对比未统一,本次结合三维地震追踪,反复对比地层,拉通了全区地质分层,并且对比井段由原来的 4 延长为 4 上。 5)地层对比更精细、更可靠。 本次共对马厂地区 254 口探井、开发井从 4 段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和划分,增加主要标志层 6 个,辅助标志层 24 个,其中 47 增加辅助标志层 3 个, 新分为四个砂层组,解释了断距小于 10 米的小断层,同时做到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和油藏 剖面、开发动态等资料反复拟合,进一步落实了断点、断距 580个,新对断点 94 个,更改断点 75 处,这样,地层对比就更加精细、可靠。此外,对于开发区内的主要目的层段 14、 13 的 7 个砂层组的小层由原来的 36 个小层精细划分为 56 个小层。 6)断层组合更趋合理,更富有规律性。 在地层精细对比和地震解释的基础上,马厂构造共切油藏剖 287 面 49 条,经综合研究各方面资料,反复修改,做出了 1 顶 4 顶 8 个层面的构造图。 2、认识和成果: 1)构造形态发生变化,由半背斜变为不对称的断背斜。 统计分析马厂构造 26 口井目的层段的 料解释结果,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可以明显看出:马厂构造地层倾向由南东倾( 150 +)逐渐转为东南倾( 120130),再转为东倾( 90 +)东北倾甚至西倾。因此在构造顶部断块中,各块西高东北低。 马厂主体构造是一个被马厂系列断层复杂化的断背斜构造。长轴方向 ,沙三下 4顶构造高点在马 12附近,埋深 2600米,东西长约 9.8 约 4造面积 39造隆起幅度 1100 米。马厂断层贯穿构造南北,将构造分为东西两部分,西翼构造较窄,宽约 1.2 层西倾,倾角 5,构造东翼为马厂构造的主体部分,宽约 1.5 层东倾,倾角 2。马厂断层与马 1、马 10、马 11、马 19 西、马 19 断层将构造东翼分割形成不同梯次的长条形反向屋脊断块及断鼻状构造带。构造主体自西向东将马厂构造分为 5 个断块,即马 1、马 10、马 11、马19、马 9 断块区。 2)断裂系统认识 A、马厂系列断层 马厂断层控制着马厂构造的形成、演化,马厂系列断层共由 8 288 条近平行西掉断层组成,(即马厂断层,马厂号,马厂号,马厂号,马厂号,马厂号,马厂号,马厂号),走向 向 厂断层 是一个沿古隆起发育的同沉积断层,活动于沙四下,结束于馆陶组底部沙一段,断层倾角 50,该断层贯穿于整个马厂构造,控制着马厂地区地层的沉积,对油藏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马厂号号号号号号号断层切割深度较浅,断层上陡下缓,走向 角 25,延伸长度 6同梯次东掉断层将该系列断层切割,此系列断层对流体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B、马东系列断层 马东系列断层(马 1、马 10、马 11、马 19 西、马 19 断层)是一组在马厂构造形成后,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走向近南北向,倾向 E, 伸长度 6-9 角 50,自西向东各断层切割深度逐渐变浅,马 1、马 10 断层切割至基底,结束于沙二段。马 11、马 19 西、马 19 断层切割至沙四段,结束于沙二段地层,这些断层将马厂构造复杂化,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 3)断块区分布 马厂系列断层和马东系列断层将马厂构造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断块。东以马 19 断层为界,南以号断层为界,可分为两大断块区。 289 A、马厂断背斜主体断块区:位于马厂断层以南马厂号断层以北。共 22 个小块(马 12块,马 50 北块,马 62,马62,马 70 块,马 64 块,马 12,马 12,马 12,马 12,马 10,马 10,马 10,马 11,马 11,马 11,马 19,马 9,马 19,马 19,马 19,马 19),面积为 要为反向屋脊断块及断鼻状断块。 B、马厂断背斜翼部断块区:位于马厂号断层以南马 19 断层以东部分共 13 个小块,由西向东依次为马 47,马 19,马19,马 19,马 7 西块,马 31 块,马 7 块,马 36 块,马 9块,马 9,马 9,马 9,马 9,面积为 要为反向屋脊断块。 4)断层形成与演化的认识:一是马厂断层派生了 7 条 N 倾的正断层 叫马厂系列断层(马厂 );二是展布近 倾的马东系列断层晚期形成,切割了马厂系列断层,使其进一步复杂化,但是对马厂背斜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即马厂背斜在马东系列断层发生之前已定型。三是马厂油藏受马厂系列断层控制,马东断层仅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成藏控制不明显;四是 4组、 亚段也应该是含油层系,只是由于含油面 积小,油气早期遗漏而已,采用定向斜井则可探明此层系储量,初步计算控制石油地质储量 395 万吨。 290 5)开发区构造精细解释及认识 修改马 19 西块号断层 原构造号断层,走向近 构造利用 19井资料和11新地层对比,发现三口井均在下 2 底附近断失 7080 米,三个断点组合为号断层(走向 ,油水关系、构造线、开发动态均可合理解释。 重新组合马 19 西块号断层 原构造从南起至 19向 11合为弧形断层。本次研究认为,该断层顺直向 伸,被马 19 西掉断层切割。它与1119 3、下 4 中 7080 米的断点为同一断层,而马 11 顶的 30 米的断层仅为一西倾伴生次级断层。这种组合解释:一是符合南小北大的规律;二是与马 11 块的号断层弧度相符;三是把 114油藏统归号断层上升盘垒块符合断块区油藏规律;四是合理解释了马 11厚油层不受效的原因。 修正马 11 块号断层 原地层对比认为号断层把马 1111 2 顶油层断失,断点靠下。分析开发动态和生产测井资料发现,这两口井断点之上的一组油层(原归下降盘)均被水淹,这与下降盘无对应层位 注水矛盾,再者,断面在该段很缓也不符合规律。因而重新对马 11111111 10 多口井全井段进行精细对比。把 1111点上提 5060 米,使水淹层归为 91 下 2( 13),为马 11水所致。其它井断点也都做了进一步确认或修正,并做了号断层断面图,进一步确定了号断层在各层面构造图中的位置。 新增马 11 块断层 在对马 11 块深层地层对比中发现:马 1111111在下 5、下 6 有 5055 米的一个断点,在断点之下的下 6、下 7 都发现较好较厚油层。马 11试获高产工业油流,组合为号西倾断层后,上、下盘明显为两块油水系统,号断层上升盘为一逆牵引小背斜,高点在马 11附近。 依据精细地层对比和开发动态,修改或增添了 8 条小断层 如马 11 11断层:一方面马 1911 1、2 两套砂层全水, 11块几乎满块含油, 19块油水边界也在 11 19间。另一方面,马 11下 1 顶新对 9 米小断层, 11下 2 顶新对 21 米断层。因此,新增了 2 条小断层。 马 19断 层:马 19 1 顶断 11 米,下 1、 2 水淹严重,只能是原 11水所致。另外, 1911块同层明显高于马 1911块同层 1020 米,因而组合 19西掉断层。 6)圈闭类型 马厂地区共有三种类型的圈闭 A、构造圈闭:是最主要最多的圈闭。控制着马厂地区储量的95%以上。它是由于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层发生变形或断裂等所形 292 成的圈闭。在马厂构造中又可分为: a、反向屋脊断块。如:条型断块,三角形断块; b、鼻状断块。(如: 12块, 12块,10块, 10块, 10块, 11块, 11块,19块,马 31 小块,马 36 小块,马 30 小块)。另外,局部构造还有马 12牵引背斜、 12背斜,马 45 东南半背斜等。 B、构造岩性圈闭:是一种因构造变动、储集岩变形、变位而构成的圈闭。它是由构造与岩性变化双重因素所控制的隐蔽圈闭。马厂地区主要发生在翼部和马 26断块区深层的各种水下河道砂和断层一起形成的圈闭。 C、岩性圈闭:是由于沉积相变化导致储集层砂岩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遮挡圈闭。马厂构造主要发生在 和深层的少部分砂体中。 7)油气分布 规律 纵向上分布特点 马厂构造从上到下钻遇了五套含油气层系 :油层主要分布在马厂主体的马 10、马 11 断块高部位,储量较少。 :主要分布在马厂主体的马 1、马 12、马 10、马 11、马19 西块、马 9 块,含油面积 油地质储量 342 104t,是马厂主力开发层系之一,全部开发动用。 1要分布在马厂构造主体。含油面积 293 油地质储量 479 104t,是马厂最重要的主力开发层系。其中 组主要分布在马 10 块,马 11 块,马 19 块,马 9 块和马12块, 3 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马 11块和 19 4明并动用的仅在马 26 小块和马 38 小块,含油面积 2.7 质储量 115 104t,但在马厂主体及翼部均已发现油气层,储量未探明,虽油藏高度低,但也是下步滚动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马厂构造主体, 、中、下在马 10 块,马 11 块,马 19 块均发现含气,探明含气面积 2.8 量 108翼部马 30 块探明含油面积 0.9 量 14 104t。在马 38、65、 66、 67 小块中均发现 含油 气,其中马 66 井已获工业油气流。 马厂油田为复杂断块层状油气藏,各断块各油层的含油高度不同,各为独立的油水系统,其中 、下 1油高度大,其它层位仅在断块高部位含油,含油宽度仅为 200,为牙刷状油藏,因此,在断块高部位部署定向井钻遇的油层厚度很大,而直井钻遇油层厚度较小,例如定向井马 19遇油层 /20 层,而统计其周围 8 口直井所钻遇油层仅为 /8 层。 平面上油气分布特点 A、从南往北主要含油气层位逐渐变老 294 马 1、 12 块主要含油层位 。马 10、 11、 19 块主要含油层位 1次 。马 26 断块群主要含油层位 4 B、马厂构造从主体到翼部, 均含油, 逐渐由含气到含油。 C、马厂主体被马东系列断层所切割的马 1、 10、 11、 12、 19块主体部位含油气最富集,翼部较差。 (三)断块区评价 马厂断背斜构造面积约 39 目前为止,仅探明含油面积 12.1 明石油地质储量 920 万吨。平面上看,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断背斜主体;纵向上看,探明储量主要集中在 、 过本次整体认识和评价(见附表),认为马厂构造滚动增储仍有很大潜力。 在马厂 断层以北断块 、中、下及含油,但未探明,其中 油层厚度及含油面积均较大,及 断块高部位也有一定的含油面积和储量,含油宽度一般为 300。 在马厂 44均发现油气层,且大部分已获工业油流,但也未探明,含油宽度一般 200,油层厚度一般 16。 在翼部的众多反向屋脊断块中, 含油,而探明的只有少数几个小块,虽含油宽度为 200,但多层位含油,基本形成了迭加连片。 295 本次共评价马厂主体构造 23 个小块, 计算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95 万吨(见附表)。其中 +块 、中、下、 量 191万吨, 断层之间的断块 4量 204 万吨。 从 23 个小块评价结果对比看,储量大于 20 万吨的小块共有 9个(马 62块,马 62块,马 11块,马 11块,马 50 小块,马 10块,马 19块,马 70 小块,马 9块)。 根据整体解剖和评价的结果,认为马厂地区进一步滚动勘探增储最现实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马厂 断层以北的断块区 在老三块北部,即马厂断层与号、 号断层所夹持的两个含油气条带内继续完善、跟踪研究、滚动开发。 1)构造格局可靠,钻遇油气井层多 马厂断层与号号断层展布清楚,产状可靠 ,顶部除新钻井马 62、 63、 64、 62626262均钻遇良好油气层外,老井马 17 井、 11 33、 10 50、 1110井分别在 、中、下及 见到良好油气层(见下表),且大多数获得工业油气流。 2)上部含油,下部含气。 3)油气埋深浅,一般在 2600,物性好。 4)紧邻开发区,产能建设地面投入费 用少,也便于生产管理。 5)储量集中落实,共 191 万吨。 296 马厂构造顶部老井电测解释成果 2、马厂 断层之间断块 马厂油田主力开发区在 、 1组,而 44 也是由一系列较深的西倾三、四级成藏老断层与东南倾地层形成的反向屋脊断块,也是良好的构造圈闭。 1)构造可靠,油藏落实,但储量基本未动用 统计马厂构造钻至 的 75 口井发现,有 52 口井在 4 含有油气 ,其中马 11 6 油层 /1 层,试油日产油 16 吨,马 11 7 油层 /2 层,日产油 7 吨,马 11 4层 /2 层,日产油 6 吨,马 11 层 /1 层,日产气 34400 方,马 11 井 油层 ,日产气 6330 方。由于钻穿 4井较多,地层对比断点落实,油水关系明确,均为西倾断层与东倾地层形成的反向屋脊断块,规律性强,因此,构造可靠,油藏落实。 2)油藏埋深较浅,基本在 3400 米以上,物性较好。 3)沙三下 44上的储量动用可和老区调整挖潜结合起来。 序 号 井 号 含油气层位 电 测 解 释 油层 (米 /层 ) 油水层 (米 /层 ) 气层 (米 /层 ) 1 马 17 2 113 中 2 3 开 33 4 103 中 5 马 50 6 113 下 2 7 103 中 297 4)计算控制储量为 198 万吨。 3)马厂构造翼部 马厂构造翼部,均为反向屋脊断块,在各个断块不同层位均见到工业油流。马 47 井 4、 5,电解油层 /2 层,初 期日产油 15 吨,累产油 5170 吨;马 31 井 2 电解油层 /1层,油水层 /1 层,初期日产油 ,累产油 3454 吨;马73 井 2 油层 /6 层,油水层 /1 层,日产油 10 吨;马 36 井 油层 /2 层初期日产油 ,;马 36 4解油层 /5 层,初期日产油10 吨;马 49 井 电解油层 /1 层,地层测试日产油 30 井 油层 /3 层,初期日产油 ;马 60 井油层 /2 层,油水层 /1 层,日产油 ;马 33井 1 油层 /1 层,初期日产油 15 吨, 7 未解层 3 层,日产油 , 未解层见低产油流。 另外,马 72、 48、 68 井亦见低产油流或良好油气显示。 总体看,在马厂断背斜翼部的断块区有以下几个特点: A、近临生油凹陷,断块圈闭性好。 B、整体上看,油藏高度虽小,但含油层位多, 、下、均含油,基本形成了迭加连片含油的面貌。 C、 、下 1层较好,深度小于 3500 米, 64 较深,储层物性较差。 298 因此,翼部也是滚动增储建 产的有利目标。 ( 四)部署意见 根据小块评价对比结果,下步滚动勘探应分批实施,跟追研究,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具体部署意见如下: 第一批部署滚动井位 4口,可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19万吨。 1、马 10块 该小块马 11 4遇油层 /2 层,油水层 16米 /4 层。因此,结合技术改造马 10废井侧钻时,紧贴号断层上升盘钻至 7 底,主探 4高部位含油情况,兼顾挖潜 2余油,预计可新增探明含油面积 油地质储量约 21 104t。 2、马 11块 该块马 1111111111分别在 4层位不全或因油藏高度低而变水层。因此,紧贴马厂号断层上升盘部署一口定向滚动井马 11马 110 米),主探 4顾 、下 1余油。预计可探明 4油面积约 质储量约 39 104t。 3、马 11块 该块马 11111111别在 4遇有良好油层,在 11附近紧贴号断层部署一口定向滚动井马11,主探 4计可探明含油面积 质 299 储量约 31 104t。 4、马 19块 该块 4 马 1119别钻遇油层 /3 层, ,马 11 遇油层 /3 层, 11 /3 层。因此,利用报废井 11 11向紧贴号断层上升盘侧钻,钻穿 ,目的是挖潜 、下 2余油,兼探该块下 4 油气情况。预计可探明含油面积 质储量 28 104t。 第二批部署滚动井位 3口,可新 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104万吨。 5、马 9块 马 9 4 钻遇油层 /2 层,日产油 。马 623 中断失, 遇油水层 5 米 /2 层,气层 /28 层,日产油 2 吨,处于该块低部位。因此在 9到马 64 井连线沿号断层上升盘部署 1 口滚动井马 74 井(定向),落实 油气情况。预计可探明含油面积 0.4 质储量 35 104t。 6、马 70 小块 在该块马 64 在 电解油水层 /2 层,在 试出工业油气流。马 70 在 已试出低产气流,。因此,在 该块高部位(马 62马 70 之间)沿马厂断层上升盘部署一口滚动评价井马 74 井(定向井),主探 、下及 油气情况。预计可探明含油面积 0.3 质储量 39 104t。 300 7、马 47 小块 马 47 井 4解油层 /2 层,累产油 5173 吨。另外,有可疑层 /4 层,在马厂构造翼部 1 均发现良好油气层,如马 73、马 31 井 1油;马 36 油;马 49、马 30 井 油。因此,在该小块紧贴马 47断层上升盘部署一口滚动开发井马 47,从 1 探至 ,预计可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约 30 104t。 总计部署滚动井 7 口,预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223 104t。 第二部分: 桥口马厂油田开发思路及技术对策 一、油田基本概况 (一)油藏地质特征 采油六厂所辖马厂、桥口、徐集三个油田,均属于多油层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 层埋深 2400。合计动用含油面积 方千米,动用石油地质储量 1400 万吨,标定采收率 可采储量 502 万吨。 采油六厂所辖油田油藏基本参数统计表 油田 层位 动用地 质储量 (万吨 ) 断块 个数 (个 ) 断块面积 (变异 系数 砂组 个数 (个 ) 小层 个数 (个 ) 平均油 层厚度 (米 ) 最大 最小 平均 桥口 , 504 16 18 61 厂 , 776 44 7 56 集 , 120 9 7 46 厂 1400 69 32 173 口油田:是桥口 新霍亚二级构造带上的一个继承性发育 301 的断背斜构造, 由西掉的黄河 断层夹持成长条形断块,属多油层非均质断块油藏。 动用含油面积 质储量 504 104t,主要含油层系 3上,油藏埋深 22003120m,储层岩性为粉砂岩,砂体多呈“透镜”体,纵横向分布均不稳定。储层孔隙度平均值 19%,渗透率平均值 10藏非均质性较强。 马厂油田:马 厂油田位于马厂断层上升盘,是被一系列正断层复杂化的断背斜,油水分布主要受断层和构造控制,属极复杂断块油藏。动用含油面积 质储量 776 104t,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和沙三下亚段,油藏埋深一般 2500m 3200m,在纵向上, 砂组油层最发育,其次为 、 、 、,油层分布最差的砂组为 、 、 砂组。总体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一般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