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摘抄读书笔记 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在 1960 年出版,1978 年修正再版。这本书在台湾出版的中国 通史之中,是大家公认为很好的一部作品。现在这本书也 要出大陆版了。傅先生在 1984 年故去,至今也有二十多年, 墓木已拱。此书,虽然旧了一些,但也反映了台湾前面三 分之一岁月的学术水平,也许,在大陆上长久是“一家之 言”的学术天地中,这本书也呈现了实证史学的风格,让 读者看到另一类的学术风格。 “中国通史”这种体裁,是中国近代史学史第一阶段 就出现的叙述历史方法。1905 年,清朝改变学制,许多中 学和高小都需要读历史课。当时的课本,不论什么科目, 普遍受到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新式教育的影响。历史课也不 例外,因此,当时第一批出现的历史教科书,都带着日本 学者那珂通世和桑原骘藏所写的东洋史的影响。主要的特 色是将西欧历史的中古近代三分法,带入了中国史。这一 时期的断代,毋宁是削足适履,将不同的历史发展放在一 个模子里硬套,和后来唯物史观的五段论,犯了同样的毛 病。 稍后一个时期,尘埃逐渐落定,学者们回到了中国的 史学传统,编纂中国通史。柳贻征和吕思勉这些国学大家, 从资治通鉴和通志 、 通典 、 文献通考这些所 谓的“九通”中汲取材料纂为通史。这一类的著作史料丰 富,但是常常不带入自己的史观。章太炎和;梁启超都曾 经发过誓愿,要纂著有自己史观的通史,可是,都没有如 愿完成。 其实,中国的通史传统,早在春秋和三传的时代就是 编年的通史。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创新体例的通史。断 代史的汉书反而是史记之后按照时代叙述的历史。 上面所说的通鉴是编年的通史,三通九通是专题的通 史。中国的学术传统,经史互补,以史证经,以经论史。 所以,宋明的书院都有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的课程。 史记 、 通鉴等书,其为通史,也是既为修身也为经世致用。 读史的目的实在求知之上,更加一层深层的意义,世家可 以藉此发舒自己坚持的人生价值。中国通史中,钱穆的 国史大纲长久为大家喜好,就是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期 间,在通史中灌注了国族主义。 1930 年代以后,中国的史学,有了实证主义的传统, 也有了如同西方史学最常见的专题论文,刊登于学术刊物, 在一个一个专题内,用严谨的考证和编排,解决历史上的 一些课题。这种实证史学的作品,一个一个解决问题,累 积而为可信的历史叙述,不是上面所讲的几类中国通史可 以比拟的。傅乐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和他的堂兄 傅乐焕、堂妹傅乐淑,都追随着梦真先生的实证史学,三 人对于外族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各有所长。傅乐成先 生在台湾大学任职,从助教到教授,他的研究专业是唐代 历史,尤其注意安史之乱前后的民族关系。他对朔方兵和 回纥马的研究,和东北、北方、西方与西南各种外族的起 伏兴衰,有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安史之乱的本质,其实等 于外族在中国土地上争衡。 他对于 1930 年以后许多历史专业研究的成果也非常熟 悉。他的中国通史能在十几种市面流行的同类书籍中, 脱颖而出,获得特殊的地位,就因为他能够将几十年来史 学界专业研究的成果,纳入通史的叙述中。例如:在隋唐 史的部分,他不仅采用了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 论和唐代政治史略论两篇名著的观点,也大量采用 了严耕望、全汉升、赵铁寒、傅乐焕、傅乐淑和方豪等等 学者的意见。同样的,在上古史部分,他采用了李济、梁 思永、傅斯年、杨希枚和石璋如等人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