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1533-1989 是一项由中国发布的国家标准,全称为《标准对数视力表》。这项标准规定了测量视力所使用的视力表的制作、使用方法及视力表达方式,旨在统一全国范围内视力检测的标准和流程,确保视力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视力表特点

  1. 对数视力表:采用对数原理设计,意味着每一行视标(视力表上的字母、数字或图形)的大小相对于下一行都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减小,通常遵循每行减小根号10的规律。这样设计使得视力的测量结果能更敏感地反映出视力的细微变化。

  2. 国际标准视力表达:该标准采用“5分记录法”,即以5为底的对数表达视力值,记录为分数形式,如6/6(国内也常表示为1.0),表示被测者在6米距离能看清的视标,正常视力的人在同一距离也应该能看清。若视力低于此标准,则用如6/9(即0.67)表示,意味着被测者需在6米处才能看清正常人9米处能看清的视标。

  3. 视标设计:视力表上的视标包括汉字、E形(通常用于成人)、C形或其它图形(用于儿童或不识字人群),确保了适用人群的广泛性。E形视标的开口方向有八个固定位置,用于检测不同方向的视力敏锐度。

  4. 照明与环境要求:标准还对视力检测时的照明条件、视力表与受试者的距离、视力表的悬挂高度等检测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学校、体检机构等进行视力检查,是评估视力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视力问题的重要工具。

使用方法简述

  • 检测距离:一般情况下,成人检测距离为5米,儿童或空间受限场合可调整为3米或其他适当距离,但需根据实际距离调整视力计算。
  • 检测流程:从上至下,依次指认视标,直至受试者无法辨认下一个视标。记录最后一个正确识别的视标所在的行,据此计算视力值。
  • 环境要求:确保光线均匀,避免直射光或强烈反光影响测试结果,室内光线应与自然日光相似。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11533-2011
  • 1989-03-27 颁布
  • 1990-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1533-89 标准对数视力表_第1页
GB 11533-89 标准对数视力表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1533-89 标准对数视力表-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准对数视力表1533一89制规格和使用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儿童青少年一般体检,招生、招工等体检的远、近视力测定,临床等方面亦应参照使用。2术语与符号2. 1视标字、图形等。根据被测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可选用一种或多种视标。2. 2视角)处所夹的角,以位为分()(见图1)3结点指眼球屈光系统的光心,在眼球光轴上角膜顶点后约7 线通过结点时方向不变(见图1)2. 4设计距离)视角时,该视标至眼结点的距离,亦称1视角距离或正常视力1. 0的距离。以公式表达:D=。一(1)2. 5检查距离d指检查时视力表至被检者眼结点有视标的设计距离都可选作实际检查距离。2. 6标准距离该视力表规定的一种检查距离(见图1)1533一8927视标增率指相邻两行视标大小的比率。视力表上各行视标可按任一选定增率排列。2.8 相邻两项数值之比为一常数的数列,此常数为公比。如本标准的视角数列。2. 9算术级数相邻两项数值之差为一常数的数列,此常数为公差。如本标准的5分记录数列。2 10视力记录指表达视力优劣的方式有分数、小数或5分记录等方式。2. 11分数记录同时以检查距离(分子)和设计距离(分母)表达视力,即d/12小数记录角单位为()(分)。以公式表达:a,。一(2)2. 13 5分记录氏记录法),将正常视力规定为5分,无光感规定为。,使所有视力等级连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见表1),5分记录是以5分减去视角的对数值表达视力,如以公式表达,则为:L=5一,。,。,。,(3)表15分记录小数制10. 0010. 光感)(光感)(手动)2. 14照度位为lm/m,流明每平方米,即2. 15亮度位为cd/m坎德拉每平方米。力记录值应加上相应的校正值,公式为。=,.(n)2. 17 的弧度数,其值为2. 90888 X 10-”字视标,其每一笔划或空隙均为正方形边长的五分之一(见图2),角的视力为正常视力标准,当于小数记录的1. 0视力、分数记录的6/6或20/20视力。33标准距离规定远视力表的标准距离为5m,近视力表为25 赶尹丽或100的增率(. )。各行视标的视角均严格按此增率呈几何(等比)级数排列。录相差0. 1,呈算术(等差)级数排列。每行视标同时附有相应的小数记录值(略值)。3. 1远视力表最大视标的视角为101,最小视标的视角为0. 501,数制0. 视力。3. 6. 2近视力表最大视标的视角为100,最小视标的视角为。数制。. 近视力。量70留m以上,白度不小于85%量200 g/度不小于90%1远视力表采用787 1092 77 217 面,允许偏差土3 270 折样式,允许偏差士2 3格式4. 3. 1远视力表自上而下按大小排列14行视标。行距均为24 标个数见表201533一89表2远视力表视标个数视力4. 04. 14. 24. 374. 03视标个数123456784. 3. 2近视力表自右至左分三段,自上而下按大小排列23行视标。视标个数及行距见表3。表3近视力表视标个数及行距视力3. 023. 3354. 674. 8视力表视标数据见表50表4远视力表视标数据5分记录乙)“设计距离值)4. 0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95. 05. 15. 25。310 0= 10. 00050. 0072. 72100 9=7. 943310:一:57. 7645. 88:100. 7= 5. 01225. 0636. 45100 0=3. 9813. 16200100. =2. 56100 s=1. 995.:一100. z= 1. 5857. 9311. 53100. 2596. 309. 16100= 1. 0005. 007. 7943. 975. 7810-=0. 631I 03=0. 501:一:.:0. 20心0. 250. 30. 60. 21. 52。05 5000计距离数记录V(略值)100. 0002500. 036. 360. 0110 s=79. 4331985. 828. 880. 二63. 0961577. 422. 940. 0151533一89续表55分记录“设计距离1小数记录V(略值)3. 33. 43. 53. 63. 73. 04. 14. 24. 34. 44. 54. 64. 74. 84. 152101 1= 50. 119101- e= 39. 811:.:0. 020. 025=31. 623111. 5. 1199。130. 04l0s= 19. 9537. z= 15. 8495. 760. 5894. 580. 0810 o= 10. 0003. 64拢152253刁568众氏。氏0000010-=7. 943 = 6. 310. 012100 -=3. 98110= 3. 16210o =2. 5123=1. 9951IV s=1. 585l 001. 259100=1. 00010=0. 79410=0. 6313790. 6628. 0498. 8396. 2314. 7250. 0198. 6157. 7125. 399. 579. 162. 631. 525. 30:5 2504视标各朝向数目均等,出现的次序应随机分布。5远、近视力表每行视标左侧列5分记录值,其下为视角数值;右侧列小数记录值(略值),其下为设计距离数值。4. 3. 6近视力表最左侧列有远用时的视力记录值。下方列有校正表。4. 3. 7远视力表下部、近视力表背面各印有使用说明。色均匀一致,不露白点,字迹清晰,线条挺刮。视标尺寸允许误差士50o。白底无黑点。5视力衰使用方法5. 1视力衰放置距离(检查距离)点)前方5m(即远视力表标准距离)处。点)前方25 近视力表标准距离)处。、近视力表尚可采用其他检查距离,41533一895. 0行视标与被检眼等高5. 2. 用直接照明法,照度应达20000 用后照法(视力表灯箱或屏幕显示),则视力表白底的亮度应达80320 cd/m定、无反光、不眩目。无条件时,可利用自然光照明,光线应充足,视力表应避免阳光直射。出被检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辨认正确的视标数应超过该行视标总数的一华)。,可任选下列一种方法测定。5. 4. 2. 1被检者在远视力表前退至表6右侧所列某一检查距离时, 06. 3 8. 0 10. 0校,巨7一0. 6一0. 5一0. 4一0. 3一0. 2一0. 10十0. 1 +0. 2于0. 35. 4. 0,可采用下列方法测定。5. 4. 3. 1被检者直接走到远视力表前1 得的5分记录均须减去校正值0. 7(即表6中1 可测3. 36(0. 024)的视力。5. 4. 3. 2被检者向远视力表走近至表6左侧所列某一检查距离时,测得的5分记录值经表6校正后即为其实际视力。直接测定低至3. 0(0. 01)的视力5. 5视力表变距应用5. 5. 1变距应用一般原则根据场地的长短,本标准两种视力表上任一行视标的设计距离均可选为检查距离。当某行视标的设计距离被选作检查距离时,上下各行视标的5分记录值均须用相同的校正值逐一加以校正。5. 5. 2变距应用特例5. 5- 2. 1用近视力表测近视力时,可让被检者自由移动检查距离,测出其最高的5分记录值,加上按该距离查表了得到的校正值,即为其实际视力。1533一89表7近视力表变距校正表靠近移远检查距离略值 12 15 202530 40 50 100 250 500校正值一0. 4一0. + +2近视力表按照表7右侧所列检查距离使用时,可代替远视力表,测得的5分记录值应按表7加以校正。4. . 4. 2. 1,5. 4. 3. . 1经本标准测得的视力用5分记录法记录,如S. 2。可附有小数记录(置括号中),5分记录与小数记录及各种分数记录的换算见表8。换算公式为:L=5+。.一(5)L=5+。.(6)表8各种视力记录换算表瞥5分记录 f6. 96. 35. 04. 032,6l. 31.。,0. 80. 60. 54. 04. 14. 24. 34. 64. 74. 15. 10. 120. 150. 20. 0020八6020/12520/10020/8020/6320/5020/4020/3220/2520/2020/1620/1320/106/606/486/386/306/246/206/156/126/9. 56/7. 56/66/56/46/35/505/405/325/255/205/165/135/105/85/65/55/45/35/2. 540/40040/32040/25040/20040/16040八2540八0040/8040/6340/5040/4040/3240/2514/14014/11214/8814/7014/5614/4414/3514/2814/2214/1814/1414/1114/925/25025/20025/16025/12525/10025/8025/6325/5025/4025/3225/2525/2025/20/7. 1视力统计采用5分记录的视力可直接进行视力比较及视力平均、标准差、标准误、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学处理。举例如下。16标行数)表示L,一L,.。.(7)式中:L, , 术平均法”,+L,).,.(8)式中:L,L,L 5分记录视力的平均值;. . 有小数记录、分数记录及视角、视标大小、设计距离等数值均不能直接采用5. 7. 1条的方法进统计,但可在表8查得相应5分记录值后进行比较、统计。小数记录尚可专用表9换算后统计。表9小数记录折算5分记录旧法记录5分记录0(无光感)01/-(光感)10. 001(手动)2旧法记录, 6(手指/22。32。 95走近距离小数记录5分。280 02243. 5 3. 63. 73063. 84. 5 m:.:卜让小数记录5分记录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