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_第1页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_第2页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_第3页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_第4页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一、故事阅读 孔融和梨的故事有着不同的版本。请你阅读下面这四个版本,选择你喜欢。喜欢几个就选几个。 故事版本 选择人次与比例 孔融与梨故事 1: 续汉书孔融别传:“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8 人次,占 25% 孔融与梨故事 2: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 14 人次,占 44% 孔融与梨故事 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内容略) 22 人次,占 69% 孔融与梨故事 4: 英语四年级下册 (内容略) 23 次,占 72% 二、思考与选择 阅读四个不同版本的孔融故事后,请思考以下问题,并选择符合你的想法的答案,或写出你的回答。 融吃梨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 选 项 人次与比例 A我们应尊重孝敬老人、长辈、兄长,比如把好的给他们吃,自己吃没那么好的。 26 人次,占 81% B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食物。比如你是小学生,不需要太多食物,你给自己分 10 个饺子就够了,爸爸需要更多食物,我们应该给爸爸分 20 个饺子。 5 人次,占 16% C你自己的看法(中文或英文写都可以哈!): 答:我们应该尊重长辈,谦 让别人,给自己吃点小的。 1 人次,占 3% 们应该如何向外国小朋友解释中国人孝敬长辈的文化 ? 选 项 人次与比例 A孝敬长辈,因为这样我们可以为长辈提供足够食物、舒适的居住条件等。 10 人次,占 31% B孝敬长辈,因为这样长辈丰富的社会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减少危险。 13 人次,占 40% C你自己的看法(中文或英文写都可以哈!): 答: 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的美德。( 3 人次) 孝敬长辈,是因为他们养大了我们。( 2 人次) 孝敬长辈,是因为感谢长辈给予的生命和照 顾。( 3人次) 孝敬长辈,没有长辈就没有自己,所以要帮助长辈,自己解决问题,不让长辈担心。( 1 人次) 本来就该孝敬长辈,不为什么。( 1 人次) 10 人次,占 31% 得我们学习吗 ? 选 项 人次与比例 A孔融四岁就懂得合理分配食物,的确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发现, 4 岁儿童在分配食物时,总是要求自己获得最多, 5儿童认为物品平均分配是公平的, 6开始考虑按照特点等分配, 7儿童才有意识按照特点分配, 12 岁儿童才能按照贡献分配。 21 人次, 66% B这是一个虚 假的腐朽的封建传统孝道故事,不值得我们学习。这个故事推崇父母长辈应该吃大的、好的这种特权思想,践踏平等分配食物的意识,而且历史记载孔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人。 7 人次,占 22% C你自己的看法(中文或英文写都可以哈!): 两者相结合; 4 岁就懂得谦让,值得学习; 做法值得学习,但要真正尊敬长辈; If 人次,占 12% t be 照抄原句 ) 怎么看这些方式 ? 选项 人次与比例 A应该把梨做成梨子果汁,可以每人倒相同分量的梨汁,这样不再因为梨的大小而出现分配不均。 12 人次,占 38% B把梨做成果汁会损坏梨的营养,比如纤维成分,所以应该整个儿分配,按照大小,自己选择。 8 人次,占 25% C你自己的看法(中文或英文写都可以哈!): 把梨切成块,长辈多吃几块,晚辈少吃几块。(选择切 4 块,人 ) 按个分,长辈先选。 平均分。 把大的让给别人。 可以买同样大小的梨。 I its to do 9 人次,占 28% 三、准备 请你们为他们制作中国传统故事绘本。你可以和同学开展小组合作,一组制作一个绘本。 你们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从你们在小学 1级已经学过的中国传统故事中,选择一个你们希望外国小学生阅读的中国故事,确定故事主题 (可以根据外国小学生的理解调整故事原有的主题 )。 学生按照平时上课状态的就近 4 人一组。 学生选择的故 事: 掩耳盗铃、司马光砸缸、凿壁借光、盲人摸象、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对症下药、亡羊补牢。 评价: 尽管这一学习者分析没有调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与学习方式,没有调查分析北京市优质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对起始水平进行了深度调查,从而成为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起始水平调查案例。 这一案例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 (孔融故事、中国传统故事 )的起始水平进行了深度调查,不仅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版本的故事,而且选择了计划为外国小学生讲述的中国故事,这一组数据有助于发现学生的基础。 这一案例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取向的起 始水平进行了深度调查,显然可以有助于随后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学生自选答案的丰富性,说明学生的思维广度的起始水平非常不错,但一些问题的答案也说明学生思维的深度尚需进一步强化。事实上,在课堂教学实施时,学生对为什么故事中没有提到孔融给姐姐、妹妹给梨,以及孔融是否有姐姐、妹妹,若有她们在故事发生时为什么不在现场、她们在哪里等等,展开了非常广泛的讨论,不过思维的深度在老师引领下才有较为显著的发展。这一讨论恰恰是因为课前调查分析数据,使教师做了相应准备,而引导学生展开这一话题的讨论。 这一案例还对学生的文化品格的起始水 平进行了深度调查,学生愿意为外国小学生讲述中国故事、为他们制作绘本,而且选择了相应的故事。这一调查发现为任务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发展学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乐于开展国际交往的品格目标。 这一案例说明,对于学生进行学习要素分析,不仅要进行学习风格等常规要素的调查分析,更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生起始水平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 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 是主动,还是被动 ? 案例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 6 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 6 根小棒。 A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 6 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 生动手操作。 师:好 !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 1 份, 2 份, 3 份, 4 份, 5 份, 6 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 生 1:平均分成 4 份不好分。 生 2:平均分成 5 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 !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 (生 ) 师:好 !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 4 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 ?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 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只有 1 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 ?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 5 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 ?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 4 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 4 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 2 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 自己 ”,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 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 果老师说的是 “看哪位同学最快 ?”,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 ?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 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 是环节,还是方式 ? 案例 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 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 生:是角。 师:真好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 生: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 ?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 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 ?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 !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 “散兵 ”。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 “对话 ”与 “协作 ”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小学语数英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范文 一、一次妙 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 生: (面露喜色,大声喊 )老师到我家 !我愿意请您 !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 (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 (兴高采烈 )好,一言为定 !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 生: (大声齐 )学会了 ! 师:呀,这么 快 ?跟谁学的 ? 学生 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 ?一定很好吧 ? 生: (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 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 生:好 ! 师:好就快写吧 .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 ?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 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 ;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 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 “谈写色变 ”。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倡导学生 “自主写作 ”,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 “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在写作前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 “学烧菜 ”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 “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 ”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