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初报_第1页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初报_第2页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初报_第3页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初报_第4页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不同覆膜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初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冬小麦不同覆膜 种植方式试验研究初报 摘 要:为探索环渤海雨养旱作 区最佳的冬小麦旱作覆膜种植方式,通 过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 4 个处理 (A1A4) ,3 次重复,研究不同种 植模式对小麦产量、产量因素、群体数 量及地上部干物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A2 种植模式下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其它 处理和对照,达到 5 262.30 kg hm- 2。A2 种植方式有利于促进小麦分蘖, 利于小麦构建适宜群体,提高成穗率, 同时还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的积累。 中国论文网 /8/view-12921726.htm 关键词:雨养旱作区;冬小麦; 覆膜方式;产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 6500.2017.05.022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ptimum film mulching methods in rain- fed areas around Bohai,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was used, four treatments (A1A4) were set, and the group compositi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yield and yield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A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reatments. It was 5 262.30 kg hm-2. It could increase the group composition and raise the spike ride. It was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population. Key words: rain-fed areas; winter wheat; plastic film mulching patterns; yield 环渤海雨养旱作区年降雨量一般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在 400600 mm,降雨分布不均,主要 集中在 7、8、9 月份。该区淡水资源匮 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 1/12 和 1/161-2。由于受生态、气候条件的制 约,该区域农业生产系统不稳定,秋季 降雨少时,影响小麦正常播种;春季降 雨少又影响已播小麦的产量;冬小麦生 育期长,耗水量大,且传统的小麦种植 技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产量低,一般 在 3 000 kg hm-2,有的年份甚至造 成绝收2-4 。特别是 河北省地下水超 采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实施后,限采地下水,压减冬小麦种植 面积,冬小麦生产发展面临鸡粪 6 000 kg hm-2,复合肥 525 kg hm-2。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 4 个 处理,3 次重复。共 12 个小区,小区面 积 56 m2。 A1:等行距 15 cm 平播;A2: 膜侧播种,垄宽 30 cm,垄上覆膜,沟 宽 30 cm,沟内种 3 行,行距 10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cm;A3:膜侧播种,垄宽 30 cm,垄上 覆膜,沟宽 30 cm,沟内种 2 行,行距 15 cm;A4:膜下穴播,垄宽 30 cm, 垄上覆膜,膜下穴播 2 行,行距 15 cm,穴距 15 cm。 1.4 栽培管理 播种日期:于 2013 年 10 月 7 日 播种。 播种量:基本苗保证 450104 株 hm-2,播种量为 420 kg hm-2。 栽培管理:整个生育期不浇水不 追肥,其他管理同常规管理,各小区管 理一致。 1.5 田间调查 群体数量调查:分别调查小麦基 本苗、返青总蘖数、拔节期总茎数、成 穗数。 于冬前、拔节期、抽穗期及成熟 期分别调查地上部干物质量。每个小区 取 20 株小麦植株称取鲜质量,然后在 105 杀青 30 min,75 烘干至恒质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后,称取干物质质量。 在小麦成熟期取样并进行室内考 种,统计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 小区按实收计产。 1.6 数据分析 利用 EXCEL 及 SPSS19.0 进行数 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及 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 1 可以看出,A2(膜侧 3 行) 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产 量达到了 5 262.30 kg hm-2,比 A1(CK)增产 31.39%,比 A3(膜侧 2 行) 、A4(膜下穴播)处理产量分别 增加 19.70%,34.62% 。A1 、A3、A4 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进一步分析产量的三因素结果可 以得出:A2 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穗 数及穗粒数的增加。A2 的公顷穗数显 著高于 A1 和 A4,与 A3 间有差异但未 达到显著水平;A4 的穗粒数最高,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著高于 A1 和 A3,与 A2 间有差异但未 不显著;A2 的穗粒数显著高于对照, 与 A3 间有差异但不显著。综上, A2(膜侧 3 行)种植模式有利于冬小麦 分蘖,并促进穗分化,增加成穗数,增 加穗粒数,进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2.2 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群体数 量的影响 由图 1 可知:试验在 播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4 个处理间基 本苗数量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的冬前 分蘖数量显著高于对照 A1(CK) ,3 个 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处理 2 最高, 比对照增加 22.75%;从最高茎数变化 看,A2 的最高茎数最高,但 4 个处理 间差异不显著,A2 比对照增加 10.11%;从拔节期茎数变化看,膜侧处 理 A2、A3 的茎数高于 A1、A4,A2 处 理最高,比对照增加 17.78%;从穗数 看,A2 的穗数显著高于 A1、A4,A2、A3 间差异不显著,A2 比对照增加 13.45%。因此,膜侧种植 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小麦的分蘖和成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利于构建适宜群体。 2.3 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群体干 物质量的影响 从图 2 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冬前 不同处理g 的干物质量差异不显著, 覆膜处理干物质量均比对照增加,A2 处理干物质量最高,为 0.80 t hm-2, 比 A1、A3、A4 增加 9.59%,6.67%和 8.11%。拔节期 A2 处理的干物质量为 5.35 t hm-2,比 A1、A3、A4 增加 5.94%, 7.00%和 7.43%。抽穗期 A2、A3、A4 覆膜处理干物质量比对照 增加 27.22%,12.12% ,4.41% ,A2 处 理的最高,达到 20.47 t hm-2。成熟 期所有覆膜处理的干物质量均高于对照, A2、A3、A4 覆膜处理比对照增加 21.31%,12.86%,4.25% ,A2 处理的最 高,达到 24.25 t hm-2。说明 A2 处 理有利于小麦群体生长发育,有利于群 体干物质的积累。 3 结论与讨论 A2(膜侧 3 行)种植模式下,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麦分蘖力强,构建群体适宜,成穗数高, 穗粒数增加,增产效果显著。A3(膜侧 2 行)种植模式在播量相同的条件下, 因行内播种密反而影响分蘖能力,造成 分蘖力弱,成穗数少,产量低于膜侧 3 行种植方式。膜下点播种植方式产量降 低的原因在于生长后期膜下土壤含水量 低,温度高,造成后期早衰,因此产量 低。 起垄覆膜侧播种种植方式较常规 露地种植方式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集 雨提墒、增产增效效果,更适宜在环渤 海雨养旱作区推广应用。膜侧沟内种植 方式集雨作用明显,能充分接纳雨季降 雨汇集到膜侧沟内,同时变小于 5 mm 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使水分集中下渗 到小麦根部,利于小麦根系吸收,提高 了水分的利用率5-7。覆膜后保墒作用 明显,减少了水分的无效蒸发,聚集在 膜下的水蒸汽遇冷后可凝结成小水滴附 着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