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黄帝内经》“一分为三”思想及临床意义_第1页
试论《黄帝内经》“一分为三”思想及临床意义_第2页
试论《黄帝内经》“一分为三”思想及临床意义_第3页
试论《黄帝内经》“一分为三”思想及临床意义_第4页
试论《黄帝内经》“一分为三”思想及临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试论黄帝内经 “一分为三”思想及 临床意义 摘要 “一分为三” 作为哲学上的 认识论,是最基础的思维方法之一,也 是中国哲学的理性思考。基于此,梳理 中医理论形成期著作黄帝内经中 “一分为三”的思想内容,既是发展中医 学理论,也是创新性认识现代疾病诊治 规律的内在要求。从“ 以三为数 ”“以三 为道”溯源其内涵,发现 “一分为三”启 迪了中医“因、机、证、治” 的理论,具 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并初探“一分为三” 在中医辨证中的意义,提出气、血、水 三分辨证的方法,以糖尿病肾病的三分 辨证为例说明其逻辑说服力,是中医临 床诊治新思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国论文网 /6/view-12955448.htm 关键词 一分为三;黄帝内经; 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R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 12(c)-0133-04 Abstract “One divided into three” is a philosophical epistemology, it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thinking methods, and also the rational thinking of Chinese philosophy. Based on this, it sorts out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one divided into three” in the book of Huangdi Neijing, which is formed in the period of TCM theory formation. It is not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but also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innova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ules of modern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connotation of “one divided into three”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 the value” and “three as the rule”. It is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found that “one divided into three” inspired the theory of “because, machine, syndrome, cure”, and has universal theoretical value. At the same tim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one divided into thre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ut forward “Qi, blood, water” three points dialectical method, to treat diabetic nephropathy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its logical persuasion, is a new way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One divided into three; Huangdi Neijing; Clinical significance 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都是从 “无”到“有”,具备一元论1、二元论、 三元论及多元论的发展历程,派生在中 国哲学认识中体现就是“ 物 ”和“道”概念 频出,最具代表性的阐述是老子四 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三生万物”,作为认识事物的复杂多元 的起点“ 一分为三” 自然是最基础思 维方法之一。如:易经中的“阴阳 相交”思想,儒家的 “中庸 ”2、道家的 “守中”、佛家的“中道”以及名家提出的 “鸡三足”3、 “黄马骊牛三 ”,都有哲学 意义上“一分为三 ”的理性思维 4。 史 记律书也说:“ 数始于一,终于十, 成于三。 ”同时在古代文献中, “三”的繁 体字“!庇滞凇安巍保“参”就是 “参与”,即第三者参与到矛盾双方之中 来,对矛盾双方进行调和、沟通和转化 5,这说明了作为数值的“ 三”以及作为 哲学意义的“ 三” 区别和联系,而中医学 理论发端的黄帝内经时期以研究人 的“长生久视 ”为“物”,就体现了上述的 哲学视野,其“ 一分为三”的思想也多有 w 现,研究 黄帝内经 “一分为三” 的思想不仅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溯 源,也是启迪现代临床思维方法的“道” 。 1 “一分为三 ”哲学概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哲学体现在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观 察的理性思考中,中医学哲学思想的溯 源研究是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易 经系辞中“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 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 业”阐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辨方法, 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实证方法两种模式, 这也是中医学认知疾病的常用方法。而 “一分为三”就体现其中,一般来看形成 事物对立属性认识的概括理论很多,传 统的阴阳学说便是典型代表,从阴阳学 说这一基础看人体生理病理就是中医学 基本的哲学思想,然而随着认识的加深, 发现对立面的两极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 状态, “有对斯有中 ”6。所谓对立是属 性本质的对立,没有体现量的关系,但 量变引起质变7,存在一种到达彼此的 过度状态。可谓中,抽象归纳即是“三” , 即事物现象生成运动的“ 一分为三 ”,这 里“三”即是数字的“三”,也是哲学上的 “三”,前者形而下,后者形而上 8。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管子枢言也说“ 凡万物阴阳,两 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出所入。 ” 在中庸里也提到“ 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都指出了存在阴阳对立的两 个方面还有中间状态,即万物必须有 “冲气以为和 ”的“三”,是以有三而生万 物。 客观上,世界本原是可以 用三分数字来概括的,中间和两端本是 相比较而存在9。想象一下,在现实世 界中, “一分为三 ”广泛存在如:时间上 的认识有“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分;空 间上的认识有“ 上、中、下 ”和“左、中、 右”三分;立体三维有 “长、宽、高 ”三 分;物质状态有“ 气态、液态、固态 ”三 分;色彩上的三原色“ 红、绿、蓝 ”可以 演化成任何一种颜色等。这些直观地体 现事物“一分为三 ”构成的客观性,既是 数字的“三”,也是人类认识复杂事物上 的发端,即是三的“ 数” 。 主观上,思考事物规律“一分为 三”更趋全面和稳定,比如构图,两点 成线是不稳定的,三点成面,好比三角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形,才构成了稳定的结构,点是还原性 即微观、线是局部性即中观、面是整体 性即宏观10 。点、线、面三分思维更 全面的描述了构图中展现的规律,在人 体认识上更需如此的方法,即是三的 “道”。 总之,无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还是主观认识,先从一开始或者称混沌 开始,然后显露出对立面或者是认识上 开始注意到两面,即为二,进而两面有 过渡部分,而知中间,事物演化完成或 被完整认识,此之谓成于三11。抽象 为数便是一而二而三,到了三,多开始 出现,构建整体特性。所以哲学上的 “三”是概括性很强的认识论,自古已然 形成, 黄帝内经中即有充分的体现, 这一思想也构成了中医学哲学基石,厘 清“一分为三 ”的思想也是发展中医学理 论和创新性认识现代疾病诊治规律的内 在要求。 2 以三为“ 数” 分 2.1 时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 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 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其中平旦、 日中、日西即是时间划分的一分为三 12。体现人体一日中生理变化规律, 也是疾病发端认识基础,中医学中就有 时间医学的体现,如子午流注取穴针灸 疗法即为实例,中医学认识从天人相应 的整体观出发认为:人体中十二条经脉 对应十二个时辰,时辰在变,不同的经 脉中的气血有盛有衰,联系起来看,环 环相扣,有序流动,这为治疗具体病证 的选穴提供了最优途径,是典型的时间 医学思想,与现代医学发现人类生物钟 调节机制的规律异曲同工,也是中医学 理论早慧的体现。 2.2 空间 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 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 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这段文字体现阴阳三分的空间划分, 有前后左右上下的三维认识,是对空间 的“一分为三 ”,也是人与自然整体观念 重要体现,认识宇宙的空间感和人体的 空间划分认识构成了后世阴阳三分13- 14,六经辨证的基础,以太阳、阳明、 少阳三经为例,即表、里、半表半里的 认识具备了“ 三分” 的空间感,为认识疾 病的传变规律奠定了基础。 2.3 三部 素问三部九候论帝曰: “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 有上部”; 素问阴阳离合论 :“ 太 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 为开,厥阴为合,少为枢。 ”前者是机 体由上至下部位的三,后者是机体由内 即外部位的三15 。部位的划分有助于 系统化认识病证发生部位,在强调病位 和病势规律上可以构成预防理论和传变 理论,比如上中下三部的疾病传变就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临床意义,寸口脉法中对应脏腑病变规 律也是三部划分的实例。 2.4 三焦 灵枢营卫生会说:“愿闻 三焦之所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古人把营卫循环 于躯体的头胸、上腹、下腹不同的功能 称作上、中、下三焦。 素问至真要 大论提出了“ 气游三焦”的观点,明确 了中下二焦的分界线:“ 半,所谓天枢 也”这些是人体内部的三 15。仅从部位 看,三焦划分既是生理上联系,也是疾 病传变的基础。 从三焦病位看,在灵枢邪客 中就有这样的论述伯高曰:五谷入 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 隧。三隧:水谷入胃后代谢转归的三条 通道,即出于下焦的糟粕之道,出于中 焦的津液之道和出于上焦的宗气之道, 也是“一分为三 ”思维方式,既有生理上 的意义,也有病理上的意义。 3 以三为“ 道” 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3.1 阴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 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 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 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 两阴交尽也。 ”素问阴阳离合 :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 曰:圣人南面而立,三经者不得相 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素问 阴阳离合:“ 帝曰:愿闻三阴。岐伯 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 其冲在下,名曰太阴。三经者不得 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上述原 文体现人体阴阳认识复杂化后,有次序 的出现多的状态及三阴三阳16,反映 了事物存在的三种形态,即产生的事物、 发展的事物和变化的事物,兼有转化过 程,符合过渡、中间状态、平衡状态的 思维理念,不仅是时空的转化,也是演 变规律的体现,医学上看,人体生理、 病理变化都具备中间状态的特点,前者 主要体现在亚健康状态,后者主要是疾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病产生后的稳定期。从治疗上前者可以 “治未病”以防之,后者可以 “治已病”以 防复发或加重。 3.2 经络 经络理论中十二经脉分阴阳两类, 阴经、阳经各分为三。即素问阴阳 离合论在二阴二阳的基础上引进阳明、 厥阴,形成完整的三阴三阳理论。同篇 中还具体论述阴阳的离合, “是故三阳之 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 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 阴为阖,少阴为枢。 ”三阴三阳在时空合 一,表现了疾病的传变或开阖枢学说 17,其内涵在于完善了疾病的传变过 程,变化途径以及过渡思想,也是一分 为三,具体而言,疾病发生上有路径规 律,病理上有趋势规律,病情上有轻重 规律,为认识很多常见病及自限性疾病 奠定了基础,也引导了新发现疾病的认 识。 3.3 脏腑 黄帝内经中从脏 腑看,把脏腑三分为脏、腑、奇恒之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同时基于五行学说这种辨识工具,认识 疾病,用来说明脏腑之间生、克、乘、 制的复杂关系,显然包含着三元构式, 五行的制约关系是通过三行间的制约达 到的,任何一行太过都必然克伐其“所 胜”,被克伐者要保持不受伤害,其子 承而制之,克制太过的一行,使五行重 新恢复平衡协调状态,这是典型的三元 关系,即三行中两两相对平衡构成的 “三角形”关系,也是一种稳定关系,可 以用来分析病位、传变规律,同时也是 对复杂医学问题的简单改造18。 3.4 三才 三才思想出自易经 ,其中 易传系辞下:“ 有天道焉,有人 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完整定义了 三才内容分别指天、地、人,而黄帝 内经中也有三才体现, 素问着至 教论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 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 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 事,可以长久。 ”这或许无意中暗和了现 代医学认知模式,从自然科学(生物) 、 社会科学(社会) 、心理科学(心理) 三方面认识人体疾病的综合医学模式 19。 3.5 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论 “帝曰:愿 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 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 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 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 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 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该 段原文体现在于三部反映人体病情,有 天、地、人的三分思想,是诊法思想中 反映由内及外什么病情变化的方法。知 表达里,同时限定了三个部位各自对应 三种状态,是以有九候的反映,奠定了 后世的脉诊的基础。 素问疏五过论云“诊有三 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 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 痿L 为挛。 ”反应了诊疾中的道德考量, 集中到三分的情况,反映在因人制宜诊 病中考虑的三种心理情形:目前状态、 历史影响、将来想法,这些为判断疾病 发生发展的趋势及预后提供了依据20。 3.6 养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上 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 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 乃去。 ”形与神俱是内经养生思想的重要 观点,关键在于“ 形” 和“神”需要“俱” 才 能达到养生的目标21 ,这是典型的“ 一 分为三”思想,现代的认识也说明形体 和精神需要协调才健康,而这个协调过 程呈现的中间状态恰好需要重新认识, 在实践中派生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内经 的四季养生理论、避邪理论和自我保养 理论等都是具体体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4 临床意义 黄帝内经中“ 一分为三 ”思想 启迪了很多中医理论“ 因、机、证、治 ” 的认识,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从病因 “一分为三”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病机“一分为三 ”为于阴、阳、平之状态; 治法“一分为三 ”为扶正、祛邪、和解之 法;方药“一分为三 ”为补、泻、调和之 剂,诊疗思路需要兼顾人体自身的承受 能力以及疾病动态变化。 “一分为三” 看 待结果有三种状态:良性(正) 、恶性 (逆) 、维持(平) ,临床的手段在于创 造条件使其向“ 正” 传化,避免 “逆”态, 达到临床治疗上的“ 平” ,这既有三为 “数”的思想,也有三为“道”的思想,是 临床中重要的认识工具。同时也启发了 笔者去繁为简的考虑辨证施治的问题, 应用了“一分为三 ”的思想,提出气、血、 水三分辨证方法,既克服了辨证思维复 杂化,也让诊断思维清晰化,是一种中 医诊断理论的新思路。 “气、血、水三分 ” 思想源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的辨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气分证、血分证、水分证是分别以上焦 心肺、中焦肝脾、下焦肾膀胱为中心的 水邪病变。从三分论治,具有简洁的特 性,能直观说明脏腑病变层次,可以说 气、血、水三分辨证是辨识疾病的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