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_第1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_第2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_第3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_第4页
走向“大诗”的一种可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走向“大诗” 的一种可能 在当代文坛上,胡丘陵是以一个 非常特殊的诗人身份出场的,说他特殊, 不是因为他身兼地方行政官员职务(也 有一定关系) ,而是因为甫一出道就被 贴上了“后政治抒情诗 ”的标签。不知道 这是幸还是不幸。因为对于不了解他的 人来说,若非亲自阅读,很容易让人产 生一种时空倒转的错觉,甚至是敏感的 反应和误解,恐怕于他的作品评价和将 来的持续创作不利。但诗人并不因此而 感到紧张,有意去避讳这个限定性称谓, 可见他面对外界评论是很坦然的,毕竟 作家写作与评论家批评是两码事,它们 之间最好的对话途径也应该保持采取各 自最擅长的方式。再说,在目前诗学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域所能找到的能指词汇中, “后政治抒情 诗”可能是一个相对来说更能体现诗歌 传统的承续性、更能取得学界认同的涵 定,尽管富有争议,但以“后” 称之却使 之具有了某种向上生长的可能性。不妨 姑且从之。不过,从胡丘陵创作的拂 拭岁月:1949-2009 、 2001 年,9 月 11 日 、 长征 、 2008,汶川大地震 等一系列代表诗作来看,他所关怀的内 容、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远远超出 了“政治”的边界,他尤其善于处理影响 历史进程和社会进步的大事件、大题材、 大场景,以一个当代诗人特有的视觉穿 越时空,漫步于沧桑的巨石阵,发掘文 明的废墟,撩拨尘封的琴弦,重温遥远 的或并不遥远的过去,运用诗意的描叙 语言,以动辄百千行的长诗形式,复现 了正在被湮没漫灭的史实,接通了行将 断裂的精神文化血脉,道出了震颤心灵 的人性隐秘,视界宽广,情怀博大,气 度恢宏,显示了诗人驾驭长诗的独特功 力,同时也能够见出诗人有意无意中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筑“大诗”的努力趋向。一、 “大诗”概念的 提出及分歧 中国论文网 /5/view-4028851.htm 新时期以来,鉴于国内诗坛的混 乱状况、对未来诗歌前途的忧虑以及企 图超越已有诗歌资源和个人创作追求等 方面的原因,一些诗人、诗评家或诗学 学者开始有意倡导“ 大诗”写作和“大诗 歌”理念。据考察,海子是“ 大诗”概念 的最早提出者和践行者。在他那里,只 有“大诗”才是真正的诗歌。他说: “诗 有两种:纯诗(小诗)和唯一的真诗 (大诗) ,还有一些诗意状态。 ”在短 短的一句话里,他顺手拈出了四个争议 性的诗学术语。海子心目中的“大诗” (或“伟大的诗歌 ”)至少具备结构形式 和思想主题两方面的规范,即须是“长 诗”,以及内在精神主体的宏阔张扬。 “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 是抒情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断流 动,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 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一次性诗歌行动。 ”又说, “还有更高一级 的创造性诗歌这是一种诗歌总集性 质的东西与其称之为伟大的诗歌, 不如称之为伟大的人类精神这是人 类形象中迄今为止的最高成就。 ”后者 作为人类宗教和精神的高峰超乎于审美 的艺术成就之上,是“ 伟大诗歌 ”的宇宙 性背景。于是,太阳成为海子心属的恒 久意象就不奇怪了。遗憾的是,如同飞 蛾扑火,夸父逐日,面对着太阳的奔跑 和主体向着实体的无限接近,结果必然 是无情的幻灭,蹈入的也只是一场虚空。 导向形而上的海子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 理想,也没能完成那样惊世骇俗、可做 样本的诗篇。相对来说,西部诗人昌耀 以其占有的地理优势,对大地踏踏实实 的厚爱,放弃自我的受难牺牲的精神, 向我们展示了雄性的温柔,阳刚的妩媚, 大人的童心,在通往“ 大诗 ”的道路上形 成了“欲其浑厚 ”(姜夔 白石诗话 ) 的气象,升到了更加靠近天空的高原的 海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对于“ 大诗” 的理解未必一定以海 子为尊,有人在提出“ 大诗歌 ”理念的时 候就选择了海子并不认同的另一极。所 谓的大诗歌理念“ 基本内涵有二:一, 确立诗歌的最高审美理想为对于纯诗美 的无限追求;二,确立诗歌的最大外延 为对于中外古今一切诗歌的极限包容。 ” 在这样的诗歌理念关照之下, “好诗的标 准非常简单:愈接近纯诗愈美好。 ”这 里强调的是基于个体生命的诗心孤诣, 诗美空间的精巧营构,以及超越日常语 言的创造,并不仅仅以形式上的长度和 思想的高度为标准。就像论者与海子对 待“纯诗”的态度不同一样,这里涉及到 中外诗歌界对于“ 纯诗” 的阐发,比较复 杂,用于对“ 大诗” 核心内涵的指示确有 商榷之处。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 代,有人就以诗论形式探讨“大诗” 的可 能性,并指出其特征有四:(一)具有 时代主体精神;(二)关注民生疾苦, 勇于为大众代言;(三)具有生命哲学 和宗教的深奥;(四)开创一种风气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艺术体式。这种观点强调重视诗歌与 时代社会的关系、诗歌功能、诗歌审美 及文学主体性、形式创新等方面,然而 符合上述要求的诗歌纵然堪称完美,无 可指摘,但是在众声喧哗的年代,这种 企图熔铸时代主旋律和高度文学性为一 体的诗美追求无疑是一种奢望,只是一 种诗歌理想而已。作者所钦定为“大诗” 的作品如惠特曼草叶集 、叶文福 将军,不能这样做 、但丁神曲 以及台湾诗人痖弦的诗歌,也并不能让 人完全信服。 分歧的存在意味着诗学界远没有 达成共识,诗人们各行其是,各有各的 理解和创作试验。当然,文学不能只有 一个单向,也必然有着多重维度,同声 歌唱已不可能。 “大诗” 也不是诗歌写作 的唯一标准。写作题材是一回事,表达 方式是一回事,艺术风格又是一回事。 不过有一点确定无疑,即人们对于诗歌 乃至所有文学真谛的追索,其目的是为 了寻找最好的、真正的艺术作品,可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殊途同归。我们只能说,某些有着自觉 艺术追求的诗人在写作过程中有着较为 明显的“大诗 ”意识,并创作出了具有 “大诗”品格的作品。从形式、内容、主 题及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考察,胡丘陵的 长诗就是如此,也必将在复杂的诗学背 景中凸显其价值和意义。二、历史与现 实的交感、审思 胡丘陵没有赋予自己的作品“大 诗”这样狂妄的指认,但是他在某些表 现领域的坚守、持之以恒的写作为我们 呈现出了在前人基础上重新定义“大诗” 的一种可能,或者是一种可行性的创作 路径。从他选择的书写对象或表现的题 材来看,诸如“ 长征” 、 “911”、 “汶川大地 震”等,都是宏大主题或震撼性事件, 它们浓缩成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深刻影 响着人们至今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将来 也会留下一道难以抹平的刻痕。作为一 个优秀的诗人,历史感和当代感皆不可 或缺,通过对缘系当下的历史事件或正 在成为历史的事件进行检视、叩问,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起人们的关注与审思,能够让我们找到 自己的来路和去处。胡丘陵诗歌的最大 特点就在于将历史写真与现实生活结合 起来,既富有极强的现实感和历史感, 同时在叙说抒情吟咏之间走向未来,给 人以深远的启示。因此,胡丘陵的诗歌 有着思接千载、熔炼古今的行文风格, 描摹的事物、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 社会内容,传达的思想情感、主题意义, 与真正的诗美空间达成了高度契合。 不像有些诗人,胡丘陵没有坐在历史的 墓碑旁期期艾艾,浅唱低吟,止于酹酒 凭吊,发迁客骚人的感慨,而是以记录 者、见证者、参与者、预言者等主体形 象游走于诗行内外,深入浅出,追昔抚 今,如琢如磨,轻敲重打,有时怒发冲 冠,有时温情脉脉,诚心投入,感情饱 满,催人以遐想,给人以力量,而且特 别注重于诗歌蕴含的“ 出发感 ”与“归来 感”在会车时刻的瞬间警悟。以2001 年,9 月 11 日这首诗为例,诗人对自 己诗歌的力量充满足够的自信,预示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接下来将是一场揪心的描述和漫长的对 话倾诉。诗人并没有就事论事,局限于 描摹惨烈的灾难场景,抚慰伤痛者的心 灵,表达对恐怖主义的谴责;而是乘着 诗行的快轨追溯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从古希腊悲剧到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 从东西方的宗教信仰对比到文学、艺术 乃至科技等现代文明成果,凡是对造成 今天的悲惨后果负责的事物和文化都进 行了胪列、检点与质询,大可以上天入 地,小可以细如毫发,视野开阔,思绪 繁复,容量巨大。理解这首诗的最好方 式是沉浸其中,阅读体悟,不是几千字 的论文可以道明。然而,这首诗对现代 科技文明的反省是很明显的。 “离开文明, 是离开了众多的敌人,/在青苔藤蔓间, 在百年的枯叶上,/死去了时间的声音。 ” (穆旦森林之魅 )胡丘陵发出的正 是穿越时空的逼问,有着深深的反思意 识。虽然诗人受到较为浓厚的传统文化 观念甚至是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最终显 示的是一种“ 正能量” ,而不是萎靡的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伤,是一种智性之思,而不是庸常的风 花雪月,思想性内涵较为深刻。诗人这 样写道: 或许,高楼提高到一定的高度 注定要成为废墟 或许,那些钢筋、水泥 一切从石头开始 必然要还原成石头 或许,城市的一切,诞生于火 必然要还原于火 诗人没有说“ 始于尘土,归于尘 土”的话,在重复排比的诗行结构下面, 掩藏的却是经历过毁灭的教训之后一个 主体对于世界客体、人类生命的彻悟, 是最绝望又是最善意的提醒,给人以痛 楚的悸动的思索。再看: 美利坚,教会了许多 只能上升不能下落的逻辑 咫尺天涯的两幢楼 等得太久了 共同消失 成了一种过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两幢高楼死亡了 许多高楼将建在坟地里 所有的碎片 都发出冷冷的寒光 早在上个世纪中前期,法兰克福 学派就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世界 的猛烈批判,对大众文化、技术理性、 工业消费等提出了他们的否定辨证见解, 指出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的“失 败”。 “缺乏理性,也就无法言说。而占 有了理性,则支配着一目了然的历史, 同时也充满着能言善辩的强调。整个世 界都见证了人类的荣耀。 ”当下,我们 面临的社会文化语境与过去西方社会的 某个阶段何其相似!诗人以东西比较的 意识痛定思痛,坦然直陈,不能不引起 在经济、技术、物质甚而政治、文化等 方面享有优越感或陷于麻木状态的人们 的反省与反思。如若没有胸怀天下的忧 患感,没有一介匹夫的责任感,是不会 写出寒光射目、冰冷刺骨的作品的。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人有其批判驳难,也有其向往维护,他 推崇的是一股不死的精神文化力量:陈 子昂的悲歌、张志和的渔歌子、贝多芬 的交响曲、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王羲之 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诗赋而 对大江健三郎手笔的软弱,戴望舒、徐 志摩等诗人的矫情“ 缺钙”,进行了毫不 客气的质疑、抨击。诗人以深情的笔墨 拟想描写了许多具体的场景,并坚信: 窗子倒下了,月光站立着 父亲倒下了,儿子站立着 高楼倒下了,土壤站立着 人体倒下了,思想站立着 门槛倒下了,身子站立着 电梯倒下了,双腿站立着 这个神倒下了,那个神站立着 当写到“ 我乘着诗歌的电梯,青 云直上”的时候,诗人是以超越狭隘的 民族主义、社会性质和地域界限等因素 的眼光在观看这个世界,审视人类此起 彼伏、明明暗暗的历史线索,甚至是充 当了神祇的角色来俯视审判人类肮脏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微的深处,对充斥当今社会的纷乱思潮 和不良现象进行了批判。之所以深受这 首诗的触动,是因为十余年前 911 之 夜当笔者从收音机中第一时间听到这个 消息的时候,反应也是那么强烈,不敢 相信这是真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奇怪 的是它不仅没有淡漠,而且越来越有力 地撞击着人心,警醒着幸存的人们。胡 丘陵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记录者,而 是一个时代的追思人,充满了感恩之心、 羞恶之心、悲悯之心等真情实感,这也 是一个诗人不能割弃的宝贵情感。有诗 评家说:“从诗歌格调上,诗人也在挽 歌与反讽,体验与省思之间达成了恰当 的平衡。 ”笔者是深以为然的。 到了2008,汶川大地震 ,同 样是写灾难性主题,虽与上一首诗有共 通之处,但内中的情感却大不一样。汶 川大地震距离我们如此切近,这场巨大 的自然灾害毁灭的是我们的家园,埋葬 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一切都仿佛发生 在眼前,恍如昨天。这首长诗以力透纸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背的笔触,和血带泪的语言,细描了灾 难发生时的前后全过程,同时着重点染 了媒体发布的为我们所熟悉的一些镜头, 将久久难忘的每一幅画面连接起来,充 溢着发自肺腑的感情,用钢铁绕指一样 的语言,纪实的手法,刻写出了不堪回 首的真实场景。生与死,血与泪,哭与 笑,痛与爱,悔与恨,生命的脆弱与刚 强,温情与感动,人间的冷暖,皆在笔 下涌动起来。我甚至有点怨恨他那工笔 一般的描画,竟然勾写出了这一幕幕人 间惨剧。切肤碎心之痛,又柔软得让人 想哭这就是诗的力量。胡丘陵对肆 虐的大自然发出愤怒的质询: 我只想用诗歌所有的张力 深入地球最核心的部分 看看里面,究竟是羊水还是祸水 为什么,总在不安地冲动 当然,人类面对神秘的大自然, 一切试图改变的努力都是徒劳,人只能 去了解它,趋利避害,尽力做到“万物 皆备于我”。其实,诗人之心更像是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座内核炽热的活火山,汹涌地喷发,不 可阻拦地流泻,慢慢地冷却,固、液、 气,红、白、黑,冷与热,整个过程就 是一首诗,包含了不同的精神层次和思 想阶段。他以诗人的天真想象着如果山 上滚落的石头是“ 棉花” 该多么好,他也 希望用诗歌建一个最美最安全最富有正 义的家园,让人们在此安居。数年之后, 当笔者亲自到那个地方祭悼的时候,面 对昨日的废墟,不敢相信大地、青山、 天空,不敢相信永恒。阿多诺说:“奥 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那么,对 于诗人来说,除了用诗来表达来战斗, 到底何为?我们纵然不能自私地据其为 写作素材,更不能在这个时刻浪漫抒情, 但不是说诗人面对灾难或苦难无能为力, 甚至无动于衷,只能选择默默地承受这 一份苦果,否则就真的应验了“诗人之 死”的预言。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全 国的作家大都用笔写下了关切的文字, 笔者相信,在这些作品当中,这一首诗 应该是最为惊心动魄和值得铭记的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三、超越“政治 ”阈限的诗美营构 胡丘陵写长征和拂拭岁月 ,采 用的是“大事记 ”连缀方式,用一系列小 主题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母题,把静止 的沉淀、定格甚至是模糊的历史画面艺 术性地予以动态复原、再现和冲洗刷新, 既具回忆性,又富现场感,以崭新的风 貌、独特的意蕴呈现在世人面前。他尤 其不是简单地用诗的语言罗列出了教科 书上的历史事件,如果那样的话就失去 了起码的审美价值;他所做的是发现历 史深处的隐秘并进行重新阐释,以诗人 的情感纵身介入其中,渗入了诗人对过 去历史的强大关照和理解,着力在历史 或传统隐而不彰的穿透力上进行哲学层 次的审视,使之与当代或当下对接、对 比、相互参照,给出一种精神暗示或启 示。以长征为例,写到了湘江、遵 义、赤水、泸定桥、大渡河、诺尔盖、 腊子口、两河口等红军长征期间经行并 发生过影响革命前途事件的标志性地点, 重述了流传的长征故事、生活点滴,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如十送红军、闪闪的红星、刘伯承与彝 族兄弟歃血为盟等,甚至还有茅台、陕 北信天游,点评了毛泽东、蒋介石等历 史人物,对二万五千里长征进行了一次 全景式的摹写。但是,用现成的史记写 法已经不太可能,诗人要把诗艺和诗意 运送进去,使之具有耳目一新的阅读感 觉。比如在写雪山的时候,他写道: 比白银还珍贵的盐,满山都是 却没有一丝咸味 雪,是指挥者的望远镜 越望越远 这几句诗向我们传达了多个层次 的信息,恶劣的环境,匮乏的物质,人 的无望感,以及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胡丘陵写了历史,写了大事件,作为一 名共产党员干部,也必然会带有政治立 场,这可能是他在艺术上不容易摆脱的 局限,但他在诗作中却唯独没有什么政 治宣言,在现阶段的政治意识形态之下 也是不需要的。他只是“ 我手写我心 ”, 一路纵横捭阖、恣肆汪洋地写开去,毫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无顾虑。他也会调侃,讽刺,抨击,但 他的哲学思维和历史意识还是带有一定 的政治色彩。在诗歌创作中,这些情况 也应该是是非立辨的,逃不过读者的眼 睛。与长征相比,笔者认为拂拭 岁月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在这首 诗里,历史感、时代感及个人感得到了 极好的熔炼,浑然一体。笔者最早是学 汽车专业出身,所以对他提到的 “1956,中国汽车 ”一节极有感慨。这一 节写到中国终于可以制造自己的汽车了, 诗人将其设为一个隐喻,与中国的解放 革命、社会发展道路联系起来: 尽管,中国汽车也有抛锚的时候 尽管,中国汽车也曾在风中受阻 尽管,也有人 想把中国的汽车 开入歧途 但中国汽车中国人自己能够修理 中国汽车中国人自己能够稳稳操 作 当然,中国汽车也在不断改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只是中国,人多路挤 必须安全行驶 但中国人必须坐中国汽车 中国汽车必须走中国自己的路 本雅明在评论波德莱尔的时候说: “寓言是波德莱尔的天才,忧郁是他天 才的营养源泉。 ”与其说胡丘陵涉及到 的是政治题材,不如说他写的是历史题 材,而在跟政治的关系上,更多体现在 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上。政治在他那里 不过是可以联系古今的寓言素材,作为 一种朦胧的通感存在,而在骨子里,他 是以忧郁的诗人的眼光来打量和处理这 些题材的。因此,他之“ 后政治抒情诗 ” 的“政治美学 ”完全是出于审美的特殊表 现需要,他所表现的意识形态参与了对 于现实与未来的建构,并升华为人类普 遍的共通情感。这种政治美学固然有着 对于历史事件的评判,同时又是以社会 道德伦理为基础的现实参与。与当下相 联系,是胡丘陵孤注一掷地倾心于自己 的“后政治抒情诗 ”写作的最大意义所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这些诗歌摆脱了过去特殊年代“政治抒 情诗”的一贯模式,注重形式上的创新, 在历史牵线之下,强调内在情感的流动, 始终饱含着诗人打量的眼光、冷暖情怀, 具有极强的历史意识。采用多种诗学修 辞方法,各种比拟纷呈,风格上有时庄 重,有时飘逸,有时写实,有时浪漫, 有时戏谑,有时调侃,更充满了许多智 性元素,读来令人不觉枯燥,而且兴味 盎然,愉悦中发人思索。他同时不忘传 统的点题升华手法,使得诗作进入更高 一级的审美境界,有了一种开阔的境象, 精神上给人深深的撞击。因为诗歌本身 的拉长,容量加大,也给以诗人充分展 示诗艺的空间,里面包含的许多文学表 现手法,不仅有狭义的诗歌方面的,还 包括小说的、散文的以及戏剧性的。所 以,胡丘陵的诗不能以普通的诗目之, 而应该用全新的诗学或美学评价体系来 衡量。 当然,胡丘陵的“ 后政治抒情诗 ” 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语境和诗歌环境下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个人选择,是作为一个真正诗人的吟唱, 声音虽然浩渺,但可以从中体会到他内 心的苍茫和博大,难能可贵。在全球化 背景之下,出现这样题材的诗歌也实属 必然。过去很长时间一段以来,我们的 诗歌创作要求向内转,追求一种所谓的 “纯诗”写作,以至于使得诗歌丧失了起 码的社会功能,比如战斗性、批判精神、 启蒙意识、号召力、预言性等等,由于 诗人一味地逃避社会责任,抛弃使命感, 诗歌终于沦落到了今天边缘的尴尬地位 当前已经走到了一个极点,甚至是 终点。胡丘陵的努力无疑是一种反拨。 他选择了大题材,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 在的,都与我们今天置身的是一个国际 化、地球村的时代有某种关联,全球化 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逃脱的, 一个真正的诗人不仅关心生存、生活, 他所思考的正是全人类的问题,追索人 类存在的根据,甚至是为形而上的哲学 家苦苦沉思的问题。其实,这是诗歌/文 学在功能性上的一种回归。而且,文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本不是矛盾的关 系,而是互相包含和指涉的关系。为艺 术而艺术,玩弄辞藻、一味分裂语言的 做法,必将使得诗歌走进一条死胡同; 而那种后现代主义的猥亵诗歌的行为, 无疑是一种包括诗人在内的自我毁灭。 只有怀有一颗诗心,以虔诚甚至是严肃 的态度对待诗歌,放开手脚,充分调动 诗歌语言的表现力,追求诗作为真正的 诗的性质和功能,才能走向新生。就像 尽管他也写到了大量的死亡事件,但留 给我们的却不是死亡的恐怖印记, “死亡 有着它们固有的使命” (里尔克语) ,而 胡丘陵的诗却有着作为诗歌的独特使命。 四、 “大诗”的质素与胡丘陵的诗 在 笔者看来, “大诗 ”虽然是一个没有得到 一致认可和完全确立的概念,但却有着 基本的诗学内涵。首先, “大诗” 一定是 写了大的东西,表现了大的内容,它们 可以是大事件、大主题,也可以是爱情、 战争、家族、青春等文学母题。其次, “大诗”的语言不必使用很大的词汇,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一定是大气的语言,在经过诗性组合之 后气韵生动,呈现出一种高端飞拔的气 质,营造出一种气场,带来的是一种震 撼效果,而不是靡靡之音,不是形容词 的技术性堆砌。再次, “大诗 ”的结构并 不局促和自我封闭,一定富有层次感, 开阖有度,兼具创新性,整体上鼓胀着 一种气势或气魄,而不是畏畏缩缩,小 巧玲珑,唯简单明了或朦胧是瞻,否则 只能是海子所言的一些“ 诗意状态 ”而已。 主题、语言、结构等还不是最为重要的 问题, “大诗”总的审美特征是要有大的 境界,有意蕴,有气象,有高度。 “大诗” 的关键所在是对诗人的苛求,即诗人要 有大的胸怀,有大爱,有大能,否则写 不出包举宇内、气吞万里如虎的大诗来。 诗人既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胡思乱想, 也不能抛开历史的镜鉴,自行其是。王 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 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 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人间词话 )问题不在于你写了什 么,是不是写了政治,是不是具有史诗 性,而在于作者是否有一颗真挚而又辽 阔的诗心、大心。长未必大,大未必长, 长诗主要是形式上的长度,大诗则更多 的是一种大的气度和境界。如此来说,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应该属于“大诗” 的范 畴。大诗的核心要求是不能摒弃诗美。 不能因为写了政治,就要容忍诗歌审美 上的不足,它尤其不是堂而皇之的遮羞 布。文学的本质是诗,诗的本质还是诗。 (张炜语)诗歌的审美意蕴从诗人的诗 性思维开始,到写作营构,精神思想的 流贯,都能让作品从内底里呈现出一种 美感。内美才是大美。大诗的理想审美 境界正是一种丰盛的大美。如前面所述, 从风格来说,大诗可能更倾向于一种阳 刚之美,像海子、昌耀等人的诗歌充溢 着雄性的力量,而戴望舒的雨巷 , 无论它多么优美,因为阴柔过剩,总不 能算是“大诗 ”。另外,大诗不论在形式 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追求艺术的完整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不像当代的许多诗歌一样流于琐碎,一 些片段、短章、断章、碎片,尽管写得 精致,闪闪发亮,富有哲理,但总难成 就大气候,流于纤巧柔弱。后面的这些 写作潮流都为海子所诟病。因此,能不 能写出大诗,是一个人从先天开始就决 定了的。 其实,海子的诗歌观主要体现在 对生命力的推捧上,彰显的是生命诗学。 “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 体和重新诞生” ,而“ 实体就是主体,是 谓语诞生前的主体状态,是主体的沉默 的核心”,而实体是 “真正的诗的基石 ”。 他特别提到“ 才能” 是次要的, “诗人的任 务仅仅是用自己的敏感力和生命之光把 这黑乎乎的实体照亮,使它裸露于此。 ” 他还说:“ 诗人必须有力量把自己从 自我中救出来,因为人民的生存和天、 地是歌唱的源泉,是唯一的真诗。 人 民的心是唯一的诗人。 ”“在写大诗时, 这是同一个死里求生的过程。 ”很多诗 人都把诗歌当作自己的生命,但是如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6 仅仅认为“我在写诗 ”,而不是 “诗在写 我”,那么诗与诗人之间必然存在着不 可逾越的沟壑,想写出用生命浇筑的 “大诗”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胡丘陵的诗歌创作来看,表现 主题、语言、结构、诗美特征等方面都 基本具备了上述素质。当然,胡丘陵的 可贵更在于他写了别人没写或不敢写、 不愿意写的内容,用一个诗人个体的方 式把握住了“ 宏大主题” ,因此显得与他 人迥然而异,脱颖而出。关注宏大主题, 曾经辉煌一时,艺术上也曾令人感到过 怀疑,今天来看,却尤为显得难得。胡 丘陵正是踏入了无人涉足的禁地,物极 必反、否定之否定之后,使得他的诗作 竟然产生了一种“ 陌生化”的感受,或许 能够给人们带去一些新的体味。当然, 胡丘陵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后政治 抒情诗”这样的诗歌文体,也是经过了 漫长的写作训练以及寻找摸索实验之后 才确定了最合适自己的写作形式。他执 着于“政治”题材诗歌创作,并且钟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7 “抒情”,也是由其生命个性所决定的。 胡丘陵是湖南人,湖南这块神奇的红色 土地孕育了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也涌现 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也不乏 身兼政治家、文学家的历史人物。胡丘 陵钟情于“后政治抒情诗 ”写作,并逐渐 显示出了宏阔、细腻双修的风格,是毫 不奇怪的。虽然他认为诗歌在现实生活 中为他抵抗或缓解了压力,但他同时也 认为“诗人应该是正直和善良的人” ,舍 此就不是真正的诗人。他强调说:“诗 歌恰恰使我拉开距离,不断提醒我什么 是真的善的美的,避免价值判断变形。 ” 或者“有时候,我的诗人身份确实帮助 我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判断。 ”因此, 诗人与诗是共存共生同进退的关系,是 一个人的灵魂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