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_第1页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_第2页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_第3页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_第4页
《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 篇课文。这篇课文以“ 文包诗 ”的形式再 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 诗的创作情境。诗文互照,情景同现, 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 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情感的好课文。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 能力,能够在课前预习课文,读通课文, 查阅资料。初读课文是不成问题的。但 是,由于学生大多没有“ 送别 ”的经历, 特别是没有“ 今日一别,难以再见 ”的体 验,对“饮酒话别 ”、 “目送吟诗”细节中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传达出来的情感不能正确把握,很难产 生共鸣。同时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古诗文 的能力,更是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关键点。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景。 4体会“文包诗 ”课文的特点。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过程。 2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悟,读 中悟,悟中读。 3养成诵读、积累古诗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情感。 2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培 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重点: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 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 惜别的思想感情。 难点:再现李白与孟浩然分别时的情 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 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 感。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 导学生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领悟内涵。 2.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诗文对照, 理解诗词意思;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 感;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 课件采用 Powerpoint 格式,共设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11 页,点击鼠标播放下一页。点击声音 图标播放音乐。 一、导入新课 1 目的:由熟识的歌曲导入新课, 从而先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感受扬州 的繁花似锦,将学生带入扬州送别的情 境中。 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2 “多情自古伤离别。 ” 古今多少文人 墨客也以此为话题,吟咏出许多诗作名 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 。 目的:在创设扬州送别的情境之后, 自然而然地出示古诗,整体感知诗中浓 浓的离别意,奠定本课的感情基调。 师范读。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李白 有哪些了解?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篇? 3这首诗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黄鹤楼送别 , 相信学过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们自己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对黄鹤楼 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资料后,教师总结补充。 目的:通过黄鹤楼图片和简介,使 学生对黄鹤楼充满了感叹和向往之情。 而且,借助图片能帮助学生理解“飞檐 凌空”和“ 俯临长江”两个词语。 2那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现在,就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 这个故事。 三、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看一看:你读懂了什么? 2 目的:借助图片,让学生了解扬 州三月的特点,自主探究词语的含义, 进而理解“烟花三月 ”的名称由来。 交流: “烟雾迷蒙 ”“ 繁花似锦”是什 么意思?所以人们通常把江南的三月称 为烟花三月。 “饯行” 是什么意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烟花三月,江边酒楼,美酒佳肴, 李白和孟浩然在做什么? 2交流:他们是在欣赏醉人的春色 吗?那他们藏在心底的是什么心情? 3古代交通落后,离别容易,相见 难,今日一别,何时相见?想着再也不 能一块月下吟诗、花间畅谈,不由得悲 从中来,道别的话语再也说不出口。一 声珍重也是那么的沉重。唯有相对无言。 4谁能读出他们面对离别的痛彻心 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不忍别,终需别。千言万语不知 从何说起,却终要说出啊!终于,李白 举起了酒杯请同学们认真读读李白 的话,你能从中体会到李白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目的:重点句出示,引导学生抓 住重点的句子、重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 思想感情,进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交流: A李白很敬仰孟浩然。请你抓住重 点词语谈一谈你的体会。 李白号称“ 诗仙” 啊,连皇帝也不放在 眼里,为什么独独对孟浩然这样敬仰? 孟浩然何许人也?老师请大家搜集了孟 浩然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就是这样一位人格高尚、满腹诗篇的 良师益友,怎么能让李白不敬仰呢? B依依惜别之情。从哪儿看出来的? 未曾分手,却盼着再次相见。从这里, 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 C请大家把李白的话再读一读,用 心去感受这份敬仰之情和难舍之意。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 李白的伤感、难舍。其实,孟夫子的内 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那份痛 苦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李白。 他是怎样宽慰的? 目的:重点句出示,引导学生抓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重点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 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是指什么? “永世不绝 ”是什么意思? 4.感悟朗读。 一杯酒,几句话。道不完的朋友情, 叙不完的离别谊,让我们举起酒杯,感 受这依依惜别的场面吧! 目的:整体出示重点句,分角色朗 读,感受人物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 别之情。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走下黄鹤楼, 他们来到了长江边上。岸边杨柳依依, 江上沙鸥点点,它们也仿佛沾染了他们 的离愁别绪。友人登上了船,慢慢消失 在天边。李白离去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的? 目的:重点句出示,通过背景图情 境和后文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感悟人物 内心深深的离愁。同时,出示句子还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于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读。 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说一 说你的体会。 2别时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淡淡 的离愁在心间弥漫让我们都来读一 读,体会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创设情境朗读:友人已经登上了船,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小船消失在蓝 天的尽头,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目送 友人登船远去,离情别绪溢满心胸,他 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 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 “脍炙人口 ”是什么意思?多少年过 去了,每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 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同学 们都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目的:再次出示古诗,回归整体, 既可起到总结的作用,又便于学生有感 情的朗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3那么这首诗到底描写了一幅怎样 的情景?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 然后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河道,应该有很 多船只在这停靠、起航,为什么作者说 这只船是“孤帆 ”?真是: “千船万帆皆 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 感? 4.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沙鸥点点。再美的景色也无 法冲淡友人间的离情别绪啊!让我们再 来读一读这首诗。 三、拓展升华 1李白和孟浩然的这段故事成为我 们中国流传的一段千古佳话,有人把它 写成了一首歌,以李白的口吻,道出了 对良师益友孟浩然的深情关怀。 目的:美妙的曲调,把学生再次带 入那个充满离愁的扬州三月;婉转的歌 词,诉不尽悠长的离愁别绪。这样的词 和曲,让学生的感情再次得到升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2再次朗读课文,再现李白与孟浩 然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 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 友谊的美好情感。 四、课后作业 1这节课学完了,你们还有什么想 继续学习的吗? 2古诗词是我国历代圣贤思想、智 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拥 有它们也就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 照”。 3作业: 目的:开放性的作业设置,既可锻 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又 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 养成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学生可根 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 本节课,紧扣学习目标,采用了自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感悟课文中的深厚情感。针对教学 的重点难点,通过课件和老师的引导语 言,力图创设当时情境。教学中,引导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并通过 “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内部,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 丰富情感。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包诗” 这 类课文的教学把握还不够,如何在教学 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我 仍然处在困惑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比 较注重课文的理解,对文和诗的结合处 理得还不够细腻,结合环节还是需进一 步落实的。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是用学生熟悉的歌曲送别 、熟 知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导 课,自然、贴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二是注重了字词的教学。为引导学生 跟好的理解课文,老师抓住了课文的重 点段、重点词,如“ 烟雾迷蒙 ”“ 繁花似 锦” “永世不绝 ”等,引导学生理解在语 境中的恰当意思,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 三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 学生在大量的读书、思考、感悟、交流 等阅读实践中,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学 生的情感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潜 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感染。这既体现了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又体现了教师 对学生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