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农村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农村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农村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农村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农村土地权益工作的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对农村的投入, “三农”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是农民赖以 生存的基础,更是农村妇女的命根子,如果丧失土地权益, 就会使农村妇女自身的生存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其他社 会权利也就难以保障。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 、 妇女权 益保护法等国家法律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进行了立法保 护,但由于农村妇女受传统思想约束,经济地位独立性弱 等特点,侵害农村妇女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因 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 的情况是法律未曾覆盖的,也易于对妇女土地权益造成侵 害。比如城郊土地的征用,出现了侵害妇女土地权益的事 例,土地稳定 30 年不变的政策,可能使婚变妇女土地权益 得不到保障等等。 农村妇女婚姻状况的改变,对其享有土地权益产生了 严重影响,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问题。农村妇 女离婚后,土地往往仍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出来;如户 口移回娘家,夫家所在地将承包土地给再婚妻子,而娘家 所在地也不给或无法落实其承包土地。大龄女青年、户口 仍在本村的农嫁居妇女、离婚妇女难以单独立户批房,如 某城效村一离婚妇女,离婚时女儿判给她,原房屋判给前 夫,本人没有房屋居住。村里一直没有批宅基地给她,她 只好自己靠着经营小店还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在拆迁补偿 分配时,她却拿不到补偿,村里的答复是以户为单位发放 的,补偿款全部被她前夫家领走,要拿钱自己协调。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交融 着历史和现实、法律和传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与发 展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一)相关法律政策缺乏性别视角。 一些法律政策表面上看来是中性的,但是由于没有充 分考虑中国现实的社会性别利益关系,法律法规在实施过 程中往往会给女性带来不利,如我国现有的土地法律法规, 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基于不同性别利益上的差异,忽视了 由于婚姻关系而流动的农村妇女的权益,造成对出嫁女、 离婚女土地权益以及相关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够,可操作性 不强。 (二)土地承包政策导致的不公平。 由于实行了 “三十年不变”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 减地”的土地承包政策,加之绝大多数乡村在土地承包或 延包过程中都没有预留机动地、也没有新开垦地和村民自 愿交回的承包地,所以妇女结婚后在新居住地很难取得承 包地。 (三)村规民约监管存在盲点。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村强调“村民自己 的事情自己管理” ,村规民约很多,什么事情都用村规民约 来规范,忽略了“依法”的限制。如宪法 、 妇女权益 保障法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和地位平等都有明确规定, 但是部分村仍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由,以村民 大会或村民代表会决议、村委会决定或村规民约的形式, 侵害作为少数人的农嫁女、离婚妇女、大龄女的土地权益, 出现了诸如“规定妇女结婚后,必须迁走户口或虽可保留 户口,但不得享受村民待遇”等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村规 民约,侵害了妇女土地权益以及由土地承包权衍生出来的 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权益。 (四)利益驱动导致矛盾加剧。 目前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壮大, 当地一般按人口分配经济收益及宅基地。农村户口利益的 优厚使经济发达村的出嫁女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其他村去, 而同城镇男子结婚的“农嫁居”妇女更不愿随其夫将户口 迁往城镇。 “僧多粥少”的局面使村民们认为自身的利益被 抢走了,所以纷纷排斥“出嫁女” 、 “离婚妇女”等边缘人 群。 (五)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仍有残余。 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仍留有残余的重男轻女封建思 想, “男尊女卑” 、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等传统观 念在农村的影响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部分村民重男轻 女观念十分顽固,法律意识也很淡薄,认为“嫁出去的女 儿”理应不和当地的村民争土地、争饭吃。这是诸多损害 “出嫁女”权益的村规民约得以通过的思想基础。男性是 “顶门立户之人”的观念在农村得到极为普遍的认同,最 为明显的表现是在农村几乎户主都是男性,女孩往往只被 看作家庭的暂时成员,早晚是“人家的人” ,一旦结婚,就 不得再享有娘家的权利,当然包括土地权益。妇女出嫁后 只有依靠丈夫在夫家及其家族中取得财产和继承权,从而 使农村妇女在土地权益的争取上永远只能处于依附地位。 (六)各类保障措施不力 土地权益遭受侵害的农村妇女在找村干部解决问题时, 村干部往往以村规民约的规定和村民代表的反对而无能为 力;找镇政府解决,他们认为土地是村里的,村民思想做不 通,是不能强制执行的。起诉到法院,由于法律条文中对 妇女土地承包权缺乏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司法解释,法院在 受理、判决此类案件时难度很大。即便妇女胜诉,执行起 来也很难。因此系统性的保障措施乏力是农村妇女土地权 益受损的最重要原因。 目前农村妇女所面临的土地权益困境,涉及到农村户 籍制度、农民内部的利益分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在现 有的社会保障程度以及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之下,维护农村 妇女的土地权益,特别需要法律、政策的制度性保护,需 要有效的司法救助,需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积极介入 和监督,妇联组织则应当正确审视自身的职能,既不越位 越权,又积极奔呼协调,切实为广大农村妇女维护土地权 益营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根据我区的实际 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提 高领导决策层、执法者、基层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彻底 清除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决 策主流。二是要广泛深入地抓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妇女权益保障法 、 土地承包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的宣传学习。三是要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她们充 分了解国家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争取男女平等权利的实现。 (二)正视性别差异,完善法律条文。 各镇(街道)应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各 自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新时期农村土地承包权以及土地补 偿和村级集体福利分配的实施细则,出台有关农村妇女土 地权益保障的规范性文件,使农村妇女不论结婚与否或婚 姻状况改变后都享有应有的户籍、居住地选择权及相应的 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将妇女个人的土地承包权从家庭中剥 离出来、从婚姻中剥离出来的合理有效方式。 (三)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比例。 当前农村,女性参政的比例偏低,妇女虽然已进入村 民委员会,但在农村重大事务的决定包括涉及利益分配的 制度安排和规则制定过程中,妇女的利益要求和意见难以 得到充分的表达,往往是由男性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决定, 妇女在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建议出台有关规定,进 一步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代表 大会中妇女应占有的一定比例,保证农村妇女在农村重大 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 (四)加强和完善对村规民约的审查和监督。 规范政府监督和管理村规民约的具体权限和程序,确 保村民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自治权,确保村规民约与 法律的一致性。 (五)政府协调支持,多渠道解决妇女土地承包权问题。 政府应在土地征用、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以及城 镇化改造过程中,前瞻性地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男女平等原 则的落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