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38736.doc_第1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38736.doc_第2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38736.doc_第3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38736.doc_第4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3873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我国服务贸易与劳动力就业的关系研究 学 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学 生 xxxx学 号 xxx指导教师 xxx前言服务业 从健康和教育到电信和交通 己日渐成为许多国家经济领域中最大的部门。服务业不仅给一个国家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国民收入,而且,在诸如金融或电信等许多服务部门中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投入要素。因此,服务部门的效率高低对能否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是极为关键的。同样,服务贸易本身也一直在增长。近年来,所有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规模上都出现了相当可观的扩展,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扩展的起点还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 由于他们国内的服务行业效益低、缺乏竞争力,所以如果开放其服务贸易,那是会遭失败的。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还是能够从更加开放的服务贸易中获得显著收益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壮大的过程,甚至在某些领域都具有世界性的比较意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能够帮助解决我国结构性的就业难题。服务贸易对能源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小,对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的集聚效益较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服务贸易中,技术、设计、创意、分销、环境、法律、保险、通信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够增加大学生就业,发挥知识型人才的作用。所以,研究服务贸易与就业的关系,一方面对于认清我国当前的贸易现状和就业现状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为我国就业开辟新路径提供了现实帮助。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第一章是绪论,对整个文章立意做了相关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服务贸易和就业的相关定义、理论和现状。第三章主要是分析,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之间的关系,得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对就业都有积极的影响;再通过选择保险、建筑行业作为新型服务贸易部门和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的代表,分别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它们的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就业人数进行了分析,发现传统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就业效应都小于新型服务贸易,证明我国应大力优化发展服务贸易,需要努力发展新型服务贸易来扩大就业。然后对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进行分析,分别指出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对就业影响的途径,得到各种服务贸易方式是通过不同的资源要素影响就业,一个国家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有侧重的选择贸易方式、发展贸易。第四章,基于就业的视角,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资源进行了swot分析,目的在于更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有侧重、有条理的发展我国服务贸易,使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得到广泛延伸。本文最终所得的研究结论与预期基本相符,优势在于对服务贸易进行了分类,从新型和传统两个大方面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提出了对策。但是,本文只从新型服务贸易和传统服务贸易中个选取了一个行业作为代表,使得样本的代表性不够。本文参考了许多国内外关于“服务贸易与就业”研究的文献,还大量借鉴了中国商务部、中国统计局的许多数据。除了使用实证分析、文献参考的方法外,还使用了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等常规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基于我国国情有针对的给我国以服务促就业提出帮助。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前言2目 录4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研究的主要内容11.1.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1.1.2 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2研究的主要意义3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综述32.1服务贸易概况42.1.1服务贸易42.1.2 服务贸易现状42.1.3服务贸易结构现状52.2就业概况62.2.1中国产业结构就业现状62.2.2中国服务部门就业现状72.2.3中国劳务输出现状72.2.4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7第3章 服务贸易与就业关系分析93.1服务贸易总额与就业总量的实证分析93.1.1模型背景意义分析93.1.2相关变量和数据选择93.2.3简单回归分析113.2理论分析服务贸易结构对就业的影响143.2.1跨境支付143.2.2 境外消费153.2.3商业存在163.2.4自然人流动16第4章 我国现状下服务贸易结构对策分析174.1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基于就业的swot分析174.1.1优势184.1.2劣势184.1.3机遇184.1.4挑战194.2传统行业对策分析194.3新型行业对策分析20参考文献22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摘 要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服务贸易规模保持着快速增长,全球贸易结构逐渐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已成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所以,发展服务贸易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建造回归线性模型,分别分析了服务贸易总额、新型服务贸易总额和传统服务贸易总额与服务贸易就业人数的关系,得到服务贸易进出口有利于就业增加,而且传统服务贸易就业效应小于新型服务贸易。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服务贸易四大方式的就业影响,认为发展服务贸易是提高就业的新途径。最后,在基于就业的视角下,运用swot分析法着重分析了我国发展服务贸易资源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我国服务贸易与就业状况和谐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关键字:服务贸易,就业,回归分析,swotabstractchina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been the hot issues of social concer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has maintained rapid growth, global trade structure is gradually inclined to trade in services, the service sect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productive labor in the developed market economies, s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is new ways of to solve chinas employment problem.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study by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otal trade in services, the total of new services trade and the total traditional service trade and services respectively. it showed that services exports have conducive to an increase in employment, but the current chinas traditional services trade employment effects is bigger than the new trade in services. then, to the article discussed trade in service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the employment impact of the four ways of trade in services.keywords:services trade, employment in service industry,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swoti201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第1章 绪 论1.1 研究现状在世界经济和商品贸易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活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外不断开放的背景前提下,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这也是新技术革命引起的国际化分工深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已经步入服务经济的时代,作为与货物贸易不同的一种贸易方式,服务贸易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更是巨大,它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外资创造更好的环境,还有利于解决国内就业。中国是一个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较多,集聚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不足和大量隐性失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稳定就业和创造就业是我国政府一直追求的政策目标之一。中国的就业之道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发展服务贸易。1.1.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是世界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因此服务贸易理论只具有十分年轻的历史。同时,由于服务的生产消费同时性、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以及难以进行全面、准确的统计等特性,给服务贸易研究带来困难,服务贸易理论显得并不是那么成熟。在理论研究上,西方学者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通过建立模型对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一国的福利效应(包括对就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另一派则是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论证并肯定了发展服务贸易对于增加就业量和改善就业结构的巨大贡献。配第克拉克第一定律告诉我们,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再从第二产业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哈伯格和蒙特格勒在国内乘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出口就像国内新增投资一样,也能起到增加就业的作用。当商品和服务对外出口时,本国相应部门的就业量就能够增加。由于关联效应,该部门能带动其它部门就业的增加。凯恩斯认为,国内新增加的投资会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生产资料部门由于需求增加,就业人数以及人们的收入也会随之增加,随着收入的提高,生产资料部门的消费也增加。消费的生产部门的就业和国民收入也随着增加,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数倍与原先投资的若干倍。伯格斯(1990)、弗兰科斯(1990)1通过建立模型分析认为,服务出口国的技术劳动的就业机会会增加,服务进口国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会增加,双方都可以从贸易当中获得就业方面的福利水平的提高。泰勒(1987)2等人以欧共体的相关资料分析出服务贸易的增长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艾文吉里斯3等人以意大利为例,实证分析了意大利服务业就业增长。同时,对于货物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服务贸易则存在分歧,但目前,贸易界普遍认同的则是一方面承认现有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对服务贸易适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具体应用时,须进行若干修正。西方研究服务贸易理论的时间较晚,中国就更晚了,目前我国的研究状况十分薄弱。对于“服务贸易与就业”这一课题,研究成果非常稀少。赵成柏(2009)4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就业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服务贸易进口的就业效应不及出口带来的效应大。刘静(2007)5 一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会带动本国服务出口收入的增加,但是,如果是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的话,就会对一国的就业机会起到削减作用。李琪雯,龙小伟,戴琪,(2010)6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我国就业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就业,然而就业在更大的程度上有利于服务业乃至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大中(2000)7通过对我国和美国的服务贸易限制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服务业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的关系,文中着重讨论服务业就业增加对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影响,他认为:在开发经济条件下,一国服务业就业的增加可以带动本国服务出口收入的增长,也就是说,服务业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是一种正相关关系。黄少军(2000)8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以扩散的方式进行的,即由农业向其他部门同时转移,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呈不断扩大趋势,增长最快的是传统服务业。在利用外资与服务贸易、服务业就业的关系上,王小平(2005)9认为,我国利用外资的时间较短,数额较小,以此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较弱。1.1.2 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结构上,通过总结发现,国内学者很多都是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都认为服务贸易对就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采用的逻辑思路基本遵循从产品(服务)到产业(服务业),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很少说明如何结合服务贸易合理理论,针对中国当前的国情分析服务贸易和就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很对文献要么单独阐述服务贸易所适合的理论,要么就坚持实证分析,缺乏把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和研究方法。在内容上,许多文献单一的从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和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入手分析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对就业总量和结构的关系,而很少涉及到针对服务贸易与就业的不合理以及行业分类对就业贡献率的比较。本文则侧重就行业分类、分析传统服务贸易和新兴服务贸易对就业的贡献率,找到当前服务贸易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希望通过研究对当前服务贸易结业结构提出合理建议和对策。1.2研究的主要意义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非常巨大,尤其是在分清楚传统行业和新型行业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明确的了解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资源的不同影响,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力资源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1)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我国的结构性就业问题。(2) 有利于国内专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国内的各类职业人员将有更多学习、了解国际同行执业经验的机会。有利于国内经济鉴证类专业服务人员执业道德和执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内的专业服务人员将于更多参与全球化服务的机会。随着中国企业跨国发展,资本类的从业人员也将随着资本流动产生跨境服务的机会。1.3研究内容本文按照现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概述了我国服务贸易和就业的相关现状,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就业。其中实证分析主要采用简单回归线性模型分析服务贸易总量对就业量的影响,理论上主要分析服务贸易的四大方式对就业的影响途径,剖析服务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最后在得到的积极前提下,运用swot分析法从国情出发,有针对性的提出基于就业前提下发展服务贸易的有效对策。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2.1服务贸易概况2.1.1服务贸易根据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简言之,服务贸易主要是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即服务提供者从一国境内向他国境内,通过商业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取得外汇报酬的一种交易行为。服务部门包括如下12项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当前,服务贸易发展迅猛,但是其发展历史却是十分年轻,对其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采用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目前,贸易界普遍认同的则是一方面承认现有国际贸易基本原理对服务贸易适用,如比较优势理论,学者们相信比较优势论在我们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结构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并将给予我们以启示。另一方面又强调具体应用时,须进行若干修正。如“钻石模型”修正的理论,他们认为如果能结合一国的具体国情与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将特定的因素引入模型,则能更好地指导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培育。2.1.2 服务贸易现状表2.1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进口额461 549 716 832 1003 1293 1580 1581 1922 出口额394 464 621 739 914 1217 1464 1286 1702 进出口总额85510131337157119172509304528673624 4100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由表2.1可得,我国的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截止到2011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4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是1982年44亿美元的95倍。我国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四和第三。但与服务贸易大国相比,如美国2010年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为5150亿美元和3580亿美元,服务出口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52.93%,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比重偏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仍有差距。同时,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服务出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偏低,仅为10.9%,而美国高达21.3%。2.1.3服务贸易结构现状服务贸易结构是指各类服务行业在总的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包括服务贸易总体结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服务贸易进口结构。表2.2 中国2005年和2010年服务出口差额比较(单位:亿美元)20052010运输服务-130.2 运输服务-290.5保险服务-66.5 保险服务-140.3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51.6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2.1咨询-8.6 旅游-90.7通讯服务-1.2 电影、音像-2.5电影、音像-0.2 金融服务-0.6金融服务-0.1 通讯服务0.8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2 广告、宣传8.4广告、宣传3.6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62.9建筑服务9.7 咨询76.8其他商业服务75.0 建筑服务94.2旅游75.4 其他商业服务184.1表2.2说明逆差行业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保险、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等领域,2011年前三季度,运输、旅游和保险服务贸易逆差额分别达到329亿美元、193亿美元和122亿美元。据统计,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呈逆差状态,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也是我国服务进出口的特点之一。此外,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不平衡。近年来,尽管中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很快,20062010年的年均增速达到224,但是它们在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仍然偏低, 五年间仅从16.3 上升到19 .4。与此同时,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中国服务贸易的主导。20062010年,它们的增速为年均164,低于高附加值服务贸易,但是占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仍高达60 以上,五年间仅从618 调整到601。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2.2就业概况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其中心是就业人口在各种产业上的分布构成。就业结构的变化又称就业结构的演替,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及在不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相互转移的过程。2.2.1中国产业结构就业现状我国是一个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膨胀的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不足和大量隐性失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有为:第一,城镇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第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但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2010年全国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专科以上)的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8.93% ,急需发展吸纳就业人数的新途径。图2.1 中国三次产业年末从业人数构成(合计 total=100)资料来源: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图2.1说明,我国服务业就业呈正增长趋势态度,逐渐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在三大产业中,其中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下降的幅度越来越小;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稳中有升,由2006年的25.2%缓慢升至2010 年的28.7%,上升幅度约为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由1984 年的16.1%升至2010年的34.6%,上升幅度约为18个百分点,就业结构演变的格局是从“一二三”转变为“一三二”模式,这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逐步向着优化方向发展。2.2.2中国服务部门就业现状 服务部门的就业现状直接反映了劳动力在服务贸易中的就业结构。据统计,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从业人数为2.7亿,2010年中国服务业的从业人数为26332万人,其中建筑业业从业人数1267.5万人,交通运输从业人数近600万人,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从业人数为12.1万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就业人数为1428.5万人,金融和保险分别为470.1万人和68.6万人。充分表明,由于新兴的金融、保险、通讯等行业对从业者文化素质要求较高,导致这些行业从业人数较少。所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是提高就业因素之一。总的来说,中国服务业就业状况存在着严重缺陷,主要是结构性缺陷。从中国服务业行业的就业情况来看,传统服务业吸纳了更多的就业人口,而且中国的服务贸易近些年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不断扩大趋势。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从业人数所占比重较小。2.2.3中国劳务输出现状劳务输出时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之一。我国劳务输出有较大潜力,劳动力资源约占世界劳动力资源的20%。而劳务输出占世界劳务输出的比重非常小。201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人员的人数达到846605人,其中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人数分别为260498人 和121732 人。如果将我国劳务输出的比例提高到世界劳务输出的8%,则会输出100多万剩余劳动力。2.2.4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而言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弹性高、层次多、范围广、就业点多的特点,所以,一个国家的服务贸易水平和结构直接和间接影响到就业。从投入产出的效果来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在这一方面印度就是我国的典范,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统计,不包括印度国内大型软件公司,2008年印度服务外包业相关从业人员约为70万人,总产值约为110亿美元。印度高速发展的软件业为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就业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而且,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中国可以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承包工程等直接创造就业机会。与货物进口不同,由于服务进口往往与服务业的外资流入结合在一起,也可充分利用外资,发挥服务贸易带来的就业效应。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服务业就业量的增加作用不是没有限度的,服务业就业机会的增加达到一个水平之后就会停止,至于这个最高水平到底是多少,大多数学者并没有给出结论,本文也不进行结论。当然,服务贸易的进口也会对就业造成削减作用:本国接受外国境外服务支付、本国居民到外国进行境外消费、本国投资者到外国去进行服务业的投资和本国接受外国的“自然人流动”到本国,这样都会削减本国的就业。第3章 服务贸易与就业关系分析3.1服务贸易总额与就业总量的实证分析3.1.1模型背景意义分析本文主要对服务业就业人数和服务贸易额进行简单回归分析,探讨服务贸易与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构造服务业就业人数和服务贸易额的线性回归模型,有区别的分析新型服务行业和传统服务行业对就业的影响。最终得到有助于改善服务贸易结构,促进就业的合理对策。3.1.2相关变量和数据选择服务行业的就业情况是由其从业人数来衡量的,服务贸易是由其出口和进口量来衡量,为了准确判断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本文以服务业就业人数为因变量,以服务业贸易的有关数据和时间为自变量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包括自变量进口额(亿美元)和出口额(亿美元),因变量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万人)。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服务贸易采用国家商务部公布的19822010年的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有关数据,服务业就业采用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置信区间选取为95。使用软件eviws5。在选择新型和传统服务贸易的行业代表时,则是根据2010年建筑服务业是传统服务贸易中顺差最大的行业,保险行业是新型传统行业中逆差最大的行业。为了避免时间序列作回归分析时,由于变量随时间的共同变化趋势而可能带来的误导,于是在模型中引入代表时间变化的时间趋势项,将变量共同变化的时间趋势分离出来,一定程度的消除“伪回归”现象。由就业人数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散点图可知,对数模型较优,故选择对数模型。图3.1 就业人数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线性散点图 图3.2 就业人数与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对数散点图图3.3 就业人数与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线性散点图 图3.4 就业人数与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对数散点图表3.1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年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亿美元)服务行业就业人数(万人)时间19852923 8350119863620 8819219874223 9407319884733 9949419894536 10147519905741 10533619916939 11015719929192 1174281993110116 1273791994164158 14123101995184246 15055111996206224 17901121997245277 18375131998239265 18679141999262310 19205152000301359 19823162001329390 20228172002394461 21090182003464549 21809192004621716 23011202005739832 237712120069141003 2414322200712171293 2440423200814641580 2508724200912861581 2585725201017021922 2633226表3.2 保险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保险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年份保险贸易出口总额(亿美元)保险贸易进口总额(亿美元)保险贸易就业人数时间19983.817.617.2892119992.0 19.2 17.1865220001.1 24.7 16.6602320012.3 27.1 18.5502420022.1 32.5 19.4383520033.1 45.6 19.9705620043.8 61.2 26.2429720055.5 72.0 36.6559820065.5 88.3 43.4001920079.0 106.6 50.044110200813.8 127.4 59.934411200916.0 113.1 63.073412201017.3 157.5 68.585613表3.3 建筑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建筑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年份建筑业出口总额(亿美元)建筑业进口总额(亿美元)建筑业从业人数(万人)时间199811.217.6 2029.991199915.415.4 2020.13220009.99.9 1994.3320018.58.5 2110.66420029.69.6 2245.195200311.811.8 2414.276200413.413.4 2557.867200516.216.2 2699.92498200620.520.5 2878129.1 3133.711610200843.643.6 3314.950311200958.758.7 3672.557112201050.750.7 4160.4378133.1.3简单回归分析1.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回归分析首先,我们把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对服务贸易出口额做一个回归,由软件所得所得模型如下:(112.143) (7.732) (3.163) f=374.127 d.w=0.377由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可决系数较大且接近1,表明服务贸易从业人数的97%可由其他两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而f=374.127 ,故认为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自由度n-k-1=23的t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因此,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值都通过t检验.参数表示边际就业人数,=0.217表明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一单位,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0.217个单位。说明服务贸易出口对服务业就业人数,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的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服务贸易进口的就业效应回归分析其次,我们把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对服务贸易进口额做一个回归,由软件所得所得模型如下:(163.743) (2.347) (9.063) f=475.188 d.w=0.739由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可决系数较大且接近1,表明服务贸易从业人数的97.7%可由其他两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而f=475.188 ,故认为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自由度n-k-1=23的t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因此,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值都通过t检验.参数表示边际就业人数,=0.208表明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一单位,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0.208个单位。说明服务贸易进口可以带动服务业就业人数。3.新型服务行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回归分析然后,我们从新型行业中选取保险行业为代表,研究新型服务行业与就业的关系。通过对保险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对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出分别作回归,由软件所得模型分别如下:(24.738) (7.308) (3.652) f=105.434 d.w=1.343由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可决系数较大,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而f=105.434 ,故认为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自由度n-k-1=10的t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因此,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值通过t检验参数表示保险服务贸易边际就业人数,=0.464表明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一单位,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0.464个单位。4.新型服务行业进口的就业效应回归分析 (-0.408) (-2.556) (7.191) f=102.465 d.w=1.619由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可决系数较大,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而f=102.465 ,故认为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自由度n-k-1=10的t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因此,除了随机项的t检验不通过外,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值都通过t检验,但影响不大。参数表示保险服务贸易边际就业人数,=1.506表明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一单位,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1.506个单位。5.传统服务行业出口的就业效应回归分析接着,我们从传统行业中选取建筑行业为代表,研究传统服务行业与就业的关系。通过对建筑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对服务贸易出口作回归,由软件所得模型分别如下; (89) (6.56) (4.285) f=96.88 d.w=1.67由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可决系数较大,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而f=96.88 ,故认为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自由度n-k-1=10的t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因此,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值都通过t检验.参数表示建筑服务贸易边际就业人数,=0.233表明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一单位,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0.233个单位6.传统服务行业进口的就业效应回归分析最后,通过对建筑服务贸易就业人数对服务贸易进口作回归,由软件所得模型分别如下; (110.266) (8.612) (7.59) f=155.503 d.w=1.55由结果可知,模型拟合度较好。可决系数较大,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统计量的临界值为,而f=155.503 ,故认为服务贸易就业人数与上述解释变量总体线性关系显著。自由度n-k-1=10的t 统计量的临界值为,因此,解释变量前参数估计值都通过t检验.参数表示建筑服务贸易边际就业人数,=0.22表明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加一单位,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0.22个单位。从以上分析所得,不管是新型行业还是传统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有利于服务贸易就业总量的增加。但就取得的样本分析来看,我国传统服务业的进出口就业系数0.22和0.233都小于新型服务行业0.464和1.506的就业系数。新型服务业的就业系数所创造的就业机会高于传统服务贸易,所以,我国新型服务贸易带动就业的发展空间急待提升。3.2理论分析服务贸易结构对就业的影响gast将服务贸易分为四种方式,分别是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下面将以这四种服务贸易方式为主线,探讨服务贸易结构对就业的影响。3.2.1跨境支付跨境交付是指中国的服务提供者跨境向国外提供服务,典型的例子是咨询、海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决定这些产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人才、知识、资本等。因此,一个国家拥有这些资源的比较优势较大,那么跨境交付的贸易形式就会越发达。但是知识、资本不能在服务这种产品中单独存在,它们必须以劳动力资源为载体,尤其是高级劳动力资源,既人才,这样各种优势资源才能更加紧密的结合,充分发挥出各国的比较优势资源,尤其是劳动力因素和其它资源结合,因而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中,在国际技术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和技术成为经济高速增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国际技术贸易的增长和就业效应是双向的,对于技术出口国来说,技术出口带来了巨额收入,扩大了市场需求,从而增加了国内就业。对于技术进口国来说,(1)可以提高引进国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就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就业规模扩大,使得一个国家的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具有知识和技术的高级人才,使得就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 (2)技术引进减少技术引进国的风险,节约了研发费用,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使资本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3)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改造,可以尽快缩小与技术输出国的技术差距,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把自己的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从而使其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出长期的动态的效应和规模效益。在跨境交付方面,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为运输、咨询、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而在通讯、广告、宣传、金融和保险、专利费和特许费、电影和音像等跨境服务出口方面则不具有优势。究其原因,在保险和金融方面,中国由于历史上存在垄断的因素而缺乏同业竞争,同时这些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高水准的资深从业人员缺乏,无法发挥出竞争力。广告宣传、专利费和特许费、电影和音像则反映出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不具有优势。最终,一方面使得我国在新型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我国就业结构的低层次化阻碍了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3.2.2 境外消费境外消费即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具体化是指外国消费者到中国来享受商业服务,如旅游和留学教育。与跨境提供方式不同,这种方式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人才、设备、知识、资本等因素,还需要和劳动力资源向结合。我国是个旅游资源大国,同时具有独特的语言文化,历史特色,人文景观等,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时,就会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因为除了可以直接从事旅游业服务的人员外,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饭店业、交通业。其它的服务贸易形式如卫生、文教等也是如此。反过来,这些行业由于前景较好,也会成为当地吸引投资的重要项目,也就会使技术、资本源源不断得流入,从而为服务产业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3.2.3商业存在商业存在指一国允许其他国家的经济实体到本国来开业,提供服务,包括设立合资企业或分支机构,如建立零售商店、饭店等。表现为服务业领域的直接投资。在这种模式下,对于中国通过商业存在方式出口服务,就是服务业“走出去”,可以为境外服务人员提供机会,增加就业。如果中国作为外方商业存在方式进口服务就是服务业“引进来”,投资外方除了高层管理人员外,通常采用雇员本土化原则,雇佣东道国的雇员,也能为中国增加就业机会。3.2.4自然人流动自然人流动是指一国的自然人在其他国境内提供服务,如讲学、医疗服务等。自然人流动体现了“人”或者说是劳动力要是在服务贸易中的特殊地位。自然人流动包括专业人士(工程师、医师、护士、理疗师、计算机工程师等)、劳务输出人员、厨师和船员等人员流动。这些人员的外出流动势必会增加本国从业者的就业机会。劳务输出不仅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量,还能提高就业层次,因为劳务输出会使劳动力直接学习到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在自然人移动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仍然较低,这种低工资的竞争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和利用。国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出口的服务贸易项目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在目前世界各国对劳动人员素质要求日益增高的情况下,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25第4章 我国现状下服务贸易结构对策分析4.1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基于就业的swot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在传统服务贸易产业上发展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比如旅游、运输、劳务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但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环境、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新兴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据表4.1,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旅游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减弱,建筑服务业贸易较优势越发明显,保险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金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有所改善,总的来说,即我国的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服务业上,如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些也正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来源。同时,服务贸易结构与就业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面对就业难题时,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国情,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创造就业,稳定就业。表4.1 2000-2010年我国各服务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指数(cai) 年份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利使用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它商业服务2000-0.4780.1060.695-0.246-0.916-0.1120.146-0.882-0.2850.049-0.5360.0732001-0.4290.122-0.092-0.010-0.8450.1230.145-0.892-0.2560.036-0.2860.1182002-0.4080.1390.0780.128-0.879-0.276-0.279-0.918-0.344-0.028-0.5280.2802003-0.3950.0680.1980.043-0.872-0.2100.031-0.914-0.2930.03-0.360.3992004-0.3410.147-0.0350.046-0.883-0.1900.133-0.9-0.2010.097-0.6220.3062005-0.2970.147-0.0910.238-0.870-0.3330.059-0.945-0.0780.222-0.3330.2852006-0.2420.16500.146-0.892-0.7000.255-0.941-0.0370.20800.2712007-0.1600.1100.0430.301-0.845-0.3750.323-0.9180.0310.188-0.4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