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xxx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文题目: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外文题目: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院 系 xxxxxxxxxxxxxxxx 专 业 对外汉语 年 级 xxxx级 学 号 xxxxxxxxxxxx 学 生 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 结稿日期 xxxx年xx月xx日 xxxxx学院xxxxxxxxxxx教务处制2012年4月30日填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摘要:重庆方言具有非常浓郁的地域特色。文章结合地域特征理论、汉语特征词理论、语言与民俗理论等探析重庆方言特征及其成因。具体分析了重庆方言的形成,揭示了重庆方言的词汇特点、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发掘重庆方言与重庆地理环境、民俗、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了一批生动活泼的重庆方言新词语。关键词:重庆方言;民俗;普通话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abstract: the chongqing dialect has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features and caus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heory,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ord theory, language and folklor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form specific, revealing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the chongqing dialect, chongqing dialect and mandarin relationship, explore chongqing dialect and chongqing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ustoms, character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of a number of be lively and vivid;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hongqing dialect.key words: the chongqing dialect;folklore;mandarin致 谢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老师,我做毕业论文的每个阶段,从选题到查阅资料,论文提纲的确定,中期论文的修改,后期论文格式调整等各个环节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思维,循循善诱的指导一直给我很大的帮助。当我对论文的思路感到迷茫时,您为我理清思路,指导我往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上进行修改。在论文的不断修改中,我也努力做到及时积极地跟毕老师交流,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得我的论文更加完善。在这里要深深的对您说上一句谢谢。其次,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几年一直在生活中、组织上给予我的教导和无私的帮助,让我在xxxxxxxxx学院这个大舞台上有锻炼的能力、自我完善的平台。我衷心的感谢在此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个人,在这里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由于时间仓促、自身等原因,文章错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斧正。 作者:xxxxxxx年xx月xx日18目录导论11重庆方言概貌11.1重庆方言的界定11.2重庆方言的地位22 重庆方言特征22.1重庆方言音系特征22.1.1重庆方言声母的特点22.1.2重庆方言韵母的特点32.1.3重庆方言声调的特点42.2重庆方言语法特征42.2.1重庆方言语气词特点42.2.2重庆方言缀“头”的能产性52.2.3儿化是重庆方言中独具特色的语法现象62.3重庆方言词汇特征72.3.1词语来源特征82.3.2造词理据特征82.3.3闾巷俚语中一些典型的重庆方言特征词93重庆方言形成原因103.1重庆地理风俗环境对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103.1.1重庆民俗对重庆方言的影响103.1.2重庆地名对重庆方言的影响103.2重庆移民对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 113.2.1第一次移民对重庆方言的影响113.2.2第二次移民对重庆方言的影响123.3重庆人性格特征对重庆方言的影响13结语14导论语言是构成文化这一统一体的各种要素之一,也是它的一个领域。语言对于文话感情的维系,或许比之任何其他因素都可能持久和强韧。重庆话则是重庆文化、重庆人性格的构成材料,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地理环境,积淀和造就了厚重鲜明的重庆方言,使得重庆方言在中国语言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1重庆方言概貌有一种古迹,不是城址,不是陵墓,不是寺庙,不是殿堂,看看无踪,摸摸无影,却像那些有踪有影的古迹一样,蕴藏着历史,倾诉着往昔,这是什么古迹?有一种文物,不是陶器,不是铜器,不是甲骨,不是竹筒,看看无形,摸摸无体,却像那些有形有体的文物一样,蕴藏着往昔,倾诉着历史,这是什么文物?这是方言。这是重庆山城的方言。1.1重庆方言的界定重庆方言志注释1 翟时雨.重庆方言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里记载:“重庆话,是汉语官话分支西南官话的一种,重庆话又称重庆言子,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本文讨论的重庆方言是指重庆主城区使用的重庆话,不包括万州区、涪陵、黔江等地区的重庆话。著名语言学家翟时雨曾说过2 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方言,一方之言。它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是语言地方的变体。”中国地域辽阔,俗话说“十里不同天”,我们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十里不通言”。“五方之民,言语异声”,自古已然。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分为七大方言3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每个大方言区下分为若干方言区,方言区下又分若干“片”,片下还可以分为“小片”,直至最小的方言点。因而,活生生、形形色色的方言词汇可以引领我们探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是共同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着一定范围内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对于文化感情的维系,或许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持久、强韧。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读,重庆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串串幽默风趣的重庆言子儿。由此,你可以领略到重庆独特的文化韵味。1.2重庆方言地位重庆方言志4 翟时雨.重庆方言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中曾记载:“重庆方言即重庆话,是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方言的一个分支;是重庆直辖市代表方言。”今天的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统辖40个行政区县,人口达3000多万人,重庆话通行于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与川东、川西、川北、川南等四川各地的口语一样具有共同的麻辣川味,同时又富有特色。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产物,人类之所以有文化,而其他动物没有文化,其原因除脑力发展的差异外,便是语言能力的具备。可以说,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正是借助于语言的传播而获得积淀,重庆方言,作为重庆地区人民重要的交际工具,为重庆人民的社会生活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创立、丰富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重庆文化的向外传播起了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可以这么说,重庆方言一直伴随着重庆人民的实践活动,凝聚着重庆人民的心血和智慧。通过重庆方言,可以从中窥见重庆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特色,领略重庆这块热土的历史文化风采。2重庆方言特征2.1重庆方言音系特征重庆方言音系一共有20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7个韵母和4个声调。5 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下文分别从重庆方言声母特点、韵母特点和声调特点三方面加以阐述。2.1.1重庆方言声母的特点重庆话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共计有20个6 依据翟时雨教授拟定的重庆方言声母,参见翟时雨. 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7.:bp巴罢 pp5坡爬 mm莫麻 ff付虎 vv吴屋 dt打大 tt5他特ll力泥 zts资只 cts5此吃 ss斯诗 rz只 jt鸡积 qt5欺七 x希西 gk哥干 kk5科看 hx喝何 nn岸咬 x嗡唉同普通话比较,重庆话有下列特点7 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重庆话无舌尖后音。舌尖前音tsts5sz与舌尖后音t7st7s57sz7不分,都读成tsts5sz,即普通话念卷舌声母的字,重庆话分别归入平舌音。(2)重庆话舌尖音中浊鼻音n与浊边音l不分,怒=路lu,蓝=兰lan。有的人可能说成l,有时可能不自觉的又说成n。总之,重庆话中,n和l根本没有区别。(3)重庆话在古晓母、匣母与合口u相拼时,舌根擦音x改读为唇齿擦音f。(4)重庆话还多一个舌根浊鼻音n,这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在古属疑母、影母,今读零声母的开口呼韵前,重庆话都加声母n,例如“我”no、“岸”nzn。(5)重庆话有唇齿浊擦音v,在古疑母、影母、微母为声母,今读零声母的合口呼韵母(自成音节)前,往往有v声母,例如“五吴危屋”等。除上述差异外,与中古声母相比,今重庆方言没有全浊声母,布=步,到=道,贵=跪;不分尖团,精=经,秋=丘,修=休。2.1.2重庆方言韵母的特点重庆方言的韵母共计36个(儿化韵除外)8 依据翟时雨教授拟定的重庆方言韵母,参见翟时雨. 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7.:iif机资 支uu吴不 y鱼徐 ba巴拿 ibia加恰 ubua挖抓 oo河罗 ez舌黑麦 ieiz叶姐 ueuz国扩 pyz月削 biai拜才 ibiizi解阶 ubiuai外怀 eiei背每 ueiuzi为贵 bobu考好 iboibu叫巧 ouu后斗 iouiu九羞 bnan班担 ibnizn言前 ubnubn万换 bnyzn圆全 enn痕更 inin因英 uenun温问 nyn群云 bngbn方帮 ibngibn阳枪 ubngubn王黄 ongon东风 iongion勇容同普通话比较,重庆话的韵母有以下特点9 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fguoninuen六个韵母为重庆话所无。重庆把普通话的f念作i,例如:直至支吃迟齿时史诗十日;g念作z或者o,例如“得特肋遮折者这车扯彻奢舌舍社热则册色”等字,重庆都念z;“哥各科可课喝河贺俄饿”等字,重庆念o;把uo念作o或者uz,例如“多夺朵舵拖驼妥罗洛果货桌说左坐锁我”等字,重庆话都念作o,而“国括或”等字重庆话则念作uz;把un念作on或者n,例如“朋篷捧碰冯讽奉”重庆念on,“崩彭灯邓能更正争生”等都念n;把in念作in,例如“冰丙病平名命丁京井姓影”等重庆话都念作in,与“宾贫民斤亲心音”等字的韵母相同;重庆话把普通话的un念作on,例如“嗡翁瓮”等字。(2)重庆话yoyuuziai四个韵母为普通话所无。重庆话的yo普通话念作iau或ye,如“脚药”,重庆话念tyo,普通话念tiau;“确”重庆话念t5yo,普通话念t5ye;重庆话的yu,普通话念y,如“育欲”;重庆话的uz,普通话念uo,如“国郭帼扩阔括”;重庆话的izi,普通话念iz,如“解界介届戒”等。2.1.3重庆方言声调的特点在声调方面,重庆话与普通话一样10 依据翟时雨教授拟定的重庆方言声调,参见翟时雨. 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8.,都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调类,但是调值差别较大:阴平类,普通话调值是“高平调55”,而重庆话为“高平调44”;阳平类,普通话调值为“高升调35”,而重庆话则为“低降调21”,对于上声类,普通话调值为“降声调214”,然而重庆话则为“高降调42”;去声类,普通话调值为“全降调51”,而重庆方言则为“降声调21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调值上阴平相似,阳平、上声、去声都有明显差异。其次是古代入声字的分化也不同11 曾晓渝.重庆方言里古入声字的读音m.北京:中华书局,1998:243.。古代入声字在普通话中有将近一半今读去声,三分之一读阳平,少数读阴平和上声。而新重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区入声归到阳平。2.2重庆方言语法特征美国社会学家、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城市是语言的容器。”城市是文明的产物,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地方。不同地区的语言,在它自身的语法特点上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对于重庆方言,较之于普通话来说,其语法方面的差别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虚词中语气助词丰富且差别较大;重叠、儿化是重庆方言中独具特色的语法现象;词缀“头”的能产性也值得一说。2.2.1重庆方言语气词特点重庆方言中,语气词和普通话比较,有着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单音节语气词,不仅字形字音与普通话不完全一样,有的在普通话里找不到相应的语气词,而且还有年龄性别、长短音相对立等特征,不但表现了其丰富、细腻、强烈、深厚的感情,而且还显示了重庆方言浓厚的语调特色。在汉语里,无论是民族共同语还是方言,都有数量不等的语气助词,但是使用情况有差异。这就表明,汉民族共同语及各个方言中如何表达语气,语气助词如何辅助语调构成句子的表述性,有着自身的规律。重庆方言语气词常用的有八个12 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802.:啥、嘛、吔、哟、嗦、哦、呀、唛,它们用在句末表疑问,但具体的作用又有所不同。1.啥例:到底是啷个回事啥?哪又为啥子是啥你到底干不干啥?这三例中,例用疑问词“啷个”“啥子”表疑问,例用“干不干”表正反问。句末的“啥”,表示说话人想知道究竟,要得到确定回答的急切态度,增加了深究的语气。2.嘛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反问,往往是重音、长读、降调,带有不满的语气。例如:别个啷个听得清楚嘛?啷个不可以嘛?有啥子办法嘛?例例使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即“别个听不清楚”“没有办法”,例使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即“就是可以”。3.吔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询问,好奇,反问,往往是长读,长调,有把问题往“轻里”问的意味,如:读者文摘是哪个的吔?你啷个晓得了吔?你啷个觉得我不安逸你吔?这三例中,例表询问,例表好奇,例表反问。语气词“吔”,减弱了对所问事体深究的语气。另外,“吔”还经常出现在女性的口语中,表现出一种女性的“娇”味。比如说:“你看足球,我吔?”。4.哟用在疑问句末尾,常用重音表示疑问,带有不耐烦、怀疑的语气。如:晓得他们给我们买票没得哟?半天都不出门,还在做啥子哟?小张,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哟?这三句中,例表询问,例表示不耐烦,例表示怀疑。5.嗦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反问,带有意外、惊讶的语气,往往是重音。比如说:结果你没有去嗦?那么孬的肉,你还要吃嗦?第一句使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即“你该去”,第二句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意思,即“你不要吃”。6.哦用在疑问句末尾,常用重音、长读、曲折调表示反问,带有一定的夸张意味。如:“楞个好的东西,你到哪里还找得到哦?”,这句含有“那个东西独一无二”的夸张意味,即:“这么好的东西,哪里都找不到”。7.呀用在疑问句末尾,用重音、降调表示疑问,带有没想到、不相信的语味。如:“他还没来呀?”,这里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说话人不相信他还没来,觉得他应该来了。8.唛用在疑问句末尾,表示反问,带有和缓的语气。如:“他不楞个说,他以后还说得起话唛?”,这类句子尽管表示反问,但是使用了语气词“唛”之后,减轻了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比如例句,给我们一种理解、同情的意味。2.2.2重庆方言词缀“头”的能产性重庆话中有一些能产性很强的构词词缀较有特色,重庆方言中的“头”是词缀而非词尾,它的语法作用有两个:一是作为构词语素:转变词性,改变词义;二是作为构形语素:词义不变增加音节。在论述之前,首先要在这里区分两个术语:“词缀”和“词尾”13 邵进敏.两种不同性质的虚语素“头”j.中国语文通讯,1984(3):1.。词缀14 邵进敏.两种不同性质的虚语素“头”j.中国语文通讯,1984(3):2.是指附着在词根上且位置比较固定的语素,其特点是位置固定,不自由,意义虚化,有较强的生成性,被称为“不自由语素”;语尾又叫词尾15 邵进敏.两种不同性质的虚语素“头”j.中国语文通讯,1984(3):3.,是加在词末尾的只改变词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语素。语尾与词干可以分开,分开后词干只是不再具有语尾所赋予的语法意义,而基本意义不变。在重庆话中,词缀“头”除了构成一些与普通话相同的“头”词外,“头”最大的特点是置于动词之后,含有“有价值/作用/必要”的意思。使动词名词化。比如说:耍头、看头、听头、吃头、写头、讲头几乎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加“头”构成名词。“头”是普通话中构词能力很强的名词词缀,实际上,“头”在很多方言,特别是西南官话中大量使用,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普通话中加“头”的一些词,重庆话也加“头”,如:石头、码头、前头、后头;有些加“头”的词则超出了普通话的范围,体现了重庆话“头”构词能力强的特点。重庆方言中,词缀“头”分名词词缀“头”和方位词词缀“头”两种,而名词词缀“头”附在名词或者非名词后,使名词词性明确化,非名词词化,成为名词的标记。比如:骨头、风头、甜头、块头、念头等等。而方位词词缀“头”附在方位词或者形容词后,表示地点范围,比如:屋头、上头、手头、锅头等等。此外,重庆方言中的词缀“头”还可以插在中间,具有一定的能产性,比如:心头肉、墙头草、地头蛇。词缀“头”是有实词虚化而来的,作为实词,它表示人体的一个部位,而人类的认知恰恰是从自身开始的。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16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曾经提出过一种认知理论经验主义认知观,这种认知观非常重视身体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因为认知的基础是经验,而经验的获得首先是从身体获得的,身体是认识的出发点,也是认知的对象,还是认知的工具。人脑认知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所依附的身体与现实的互动关系(张敏,1998)。“头”的本义是人身最上部或者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人的认知很自然也很容易转移到与之相近相似的含有意义的头上,比如“铅笔头”“山头”等,此时“头”的意义已经开始虚化,成了词缀。随着认知的发展,认知领域进一步转移到一般事物甚至抽象事物上,从而构成这些词语:“接头”“看头”“想头”“甜头”等。认知领域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抽象,“头”的意义也越来越泛化、虚化,“头”尾词也就越来越多起来。2.2.3儿化是重庆方言中独具特色的语法现象重庆方言中儿化色彩十分鲜明,且儿化的范围呈逐渐扩展之势,儿化词亦丰富多彩,别具一格。著名语言学家周祖谟先生早在1956年就曾指出17 沈荭.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67. “儿化词不仅北京有,在基础方言内的其他方言里也有,但是在吴语、粤语、闽语里就没有(周祖谟,1962)。”袁家骅先生等在汉语方言概要18 沈荭.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67.中也说:“儿化是北方话的普遍特点(袁家骅,1983)。”沈阳、济南、烟台、西安、南京、成都、乌鲁木齐等都是有儿化的代表点。在汉语的书面语中,儿化词19 沈荭.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68.是用两个汉字来表示一个音节的,所以这种形式无法从字面上区分“儿”是作为词根被儿化了的标志还是作为独立音节的词尾。重庆方言的发音总体上是舌位较前,态势较平,声母方面鼻边不分,平翘不分。这些特点无疑给儿化音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儿化中,对鼻音色彩和卷舌动作两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弱化,淡化了有些韵母发音与卷舌动作之间的冲突,减小了一些音节儿化的难度,扩大了儿化的幅度和范围。这使得重庆方言儿化色彩十分鲜明。另外,重庆方言中儿化词的构造方式也多种多样:一些表示具体事物名称和单位的单音节名词、量词,常常构成重叠式,然后对第二个音节加以儿化;一些日常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用语在言语活动中常被儿化,使儿化音变的范围呈现开放的趋势,这种儿化词语的“儿”字可以不写。重庆方言里单音节儿化名词屈指可数,只有“杏儿,梨儿,女儿,兔儿,一会儿”等极个别例子,而单音节儿尾名词倒不少。再者,重庆方言儿化词丰富还决定于儿化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语言学家钱增益20 钱增益.汉语儿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曾说过:“儿化不仅是一种构词手段也是一种修辞方式”。儿化除了具有一般所说的区别词义和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的作用之外,儿化在重庆方言中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不少儿化词都是典型的方言词,所以儿化词表达出了方言地区内群众约定俗成的特殊含义,比如:“把把儿”,重庆方言指的是手握的东西很小或人的身材瘦小。一些直接表现动作行为、感官反应和心里感受的类似社会流行语的极端词语,通过儿化,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地域强悍古野的民风,带上人们性格豪放、痛快宣泄、精明幽默的印记。比如:“鬼胆胆儿”,在重庆方言里指的是戏骂顽皮胆大的小孩。2.3重庆方言词汇特征由于受重庆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心理状态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的影响,重庆方言词汇具有自己的风貌。从音系上来说,重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一个方言点,因而很容易引起误会,认为重庆方言词语与普通话没有多大差异。其实并非如此,有些词语是从北方、东方两条不同的路线在不同时期陆续流入四川的,经过重庆扩散到川西,我们可以发现,有的词语同北方话相同;有的同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词语同源;有的则是保存了两千多年的古老词语。2.3.1词语来源特征从词的来源看,重庆方言词语的来源主要表现在继承古语词、保留古方言词、吸纳其他方言词、创新方言词等方面。方言词语是记录和表现社会生活的最直接的语言要素,不同的社会生活与不同的自然环境,都会在词语上反映出来。重庆人民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和文化心态造出一些颇具特色的方言词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由于认识的角度、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就有了许多跟普通话词义相同但词形完全不同的新造词。比如:白墨(粉笔)、丁丁猫儿(蜻蜓)、撑花儿(伞)、洋芋(土豆)等等。其次,一个方言由于历史上的移民运动,造成方言间的交融,探其源仍为方言词语的相互作用。据民国涪州志21 扬雄.方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影印.记载:“自楚迁来者十之六七。”据民国巴县志22 张慎仪.蜀方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记载:“自晚明献乱,而土著为之一空外来者十九皆湖广人。”他们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方言,形成了方言的“杂居”,这就是重庆方言有些词与今天湖南、湖北等地方言相同的原因。例如:重庆话中的“堂屋”“蚌壳”“好久”等词语,就是从湘方言吸收进去的。2.3.2造词理据特征在构造新词、给事物命名方面,重庆人依据对事物的联想、形状的描写、类推的手法来重新给事物命名。反映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如:白墨(粉笔。白色,形状如一锭墨,也用于书写。)、撑花儿(伞。撑开后似花状。)、扑爬(跟斗。人跌跤时要扑下,起来时要爬起来。)、抄手儿(馄饨。状似两手相交。)等等,这些词语都是根据事物的形象命名的。当然,也有根据对事物某种状态的联想命名的,例如:提劲儿(夸口。由对该行为作的状态的联想而命名。)、飞飞儿(小纸片、小纸条。由对小纸片被风吹起后出现的状态的联想而命名。)、富态(形容中老年男女长得丰满又很有福气的样子。由对人物形态的联想而命名。)等等。再者,有些词语也是根据对事物或现象的类推而命名,比如说:瓢儿白(青菜。因茎色青中带白,形状似一汤匙,由此而命名。)、包包白(卷心菜。叶色绿中带白,叶又紧包起,由此而命名。)、烧白(菜肴名,类似扣肉。此菜肴用肥肉制作,皮红肉白,由此而命名。)、脑花(猪脑。其色乳白带有血丝,其形状似一朵盛开的花,由此而命名。)、腰花(菜肴名,猪腰。连刀交叉切,炒热后,成片花瓣状,由此而命名。)、蹄花(菜肴名,猪蹄。猪蹄蒸烂后,其皮似脑花豆花状,由此而命名。)、豆花(菜肴名,豆制品。比豆腐嫩,比豆腐脑老,状似猪脑,由此而命名。)、手杆(手臂。因手臂像棍子,由此而命名。)等等。这些词语根据对事物或者现象的熟悉,从而命名成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现象。2.3.3闾巷俚语中一些典型的重庆方言特征词汉语方言特征词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如龙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方言特征词23 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是指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殊异的方言词。它是就词的频度、派生能力来讲的。一个时代的特征词,就是这个时代最常用的跟别的时代不一样的词;一个方言的特征词,就是指在本区普遍通行在外区少见的词汇。然而,富有特色的重庆方言特征词又为重庆方言的研究增加了一个亮点,以下将举例说明。巴:这是重庆方言中重要的特征词,它非常能产,能构成许多词语,由贴近、靠近引申出搭靠、粘贴、亲近,沿着、顺着等意思。比如:巴适、巴倒、巴望、巴心巴肠、巴心不得等。宝:傻气、可笑的意思。它也是一个很能产的一个特征词,如:宝器(像活宝,爱出洋相又带傻气的人)、宝里宝器、宝头宝脑、哈宝儿等。操:是重庆方言中一个重要的特征词,有训练义;有靠不正当手段或某种势力在社会上混的意思;有衣着时髦义,显示排场、富有等意思。如:操的浑、操坝、操的转、操哥、操妹儿。扯:这是个重要的特征词,它能构成很多词语,非常生动形象。如:扯拐、扯把子、扯嘻嘻、扯火、扯怪教、扯羊儿风、扯格顿儿、扯垮垮。打:重庆方言里关于“打”字含义多,派用场也多。如:打巴壁(自己不付出依附别人受益)、打帮锤(帮着一方打架或者吵架)、打白(使性子)、打广子(闲逛、注意力分散)、打横锤(小孩用袖子擦鼻涕眼泪)、打假(做假、说谎)、打望(男子向女性张望)、打幺台(除三餐之外吃东西)、打拥堂(形容生意好顾客多而十分拥挤的样子)、打整(收拾整理、对付)。耍把儿:重庆人把玩具或玩物称作“耍把儿”,一个小孩手中的塑料手枪或变形金刚,是耍把儿,一个年纪大的人的养只鸟,也叫“耍把儿”。3.重庆方言形成的原因3.1重庆地理风俗环境对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3.1.1重庆民俗对重庆方言的影响重庆方言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它明显地受到当地民俗的影响。世界文明史上,语言与民俗现象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是与时共生的,它们都是人类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交际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民俗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人文意识形态,是精神物质生活的民间传承模式,口头语言是其最主要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有些民俗事象直接表现语言或言语形态。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24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一个民俗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方言亦即一方之言,两者是互为因果的。著名的方言学家温端政先生曾著文论述道25 沈荭.重庆方言与城市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38.:“民俗是第一性的,先有了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种风俗习惯往往和当地的语言密切联系着。民俗学家可以从民间的方言俚语中获得大量的时尚风俗信息,因为无论是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还是信仰的民俗,游艺的民俗,都与众多的地方土语而存,而方言的区别则能反映不同地域风土人情,世俗生态。如果多样化的民俗世情永存,则方言与方言的魅力永存。3.1.2重庆地名对重庆方言的影响在重庆话的名词中,地名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因为地名是代代相传的,有顽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其对重庆方言的形成有着无可厚非的作用。方言与地理环境关系极大,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了不同的方言词,比如厦门四面临海,投水自尽者以跳海为常见,因而厦门方言不说“投水自尽”而是创造了一个新词“跳海”代替之,在南昌,有井没有海,南昌方言则有“跳井”一词。重庆的地理环境为四面环山,嘉陵江和长江在此汇合,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山就有坎、岩、坡、坝,有水就有峡、沱、溪、沟。地理环境对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现举例说明:(1)三峡:“峡”指两山夹着的水道,特指川江三峡:巫峡、瞿塘峡、西陵峡。而在重庆,之所以有着那么多诸如“三峡工程”、“ 三峡虹”、“兴隆峡”等的地名,皆因为重庆这个城市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得名的。(2)坝:重庆人称“平川”“平原”为“坝”。因为重庆山多平地少,物以稀为贵,无论多大的地方,只要是一块平地,都可称为“坝”,比如:河坝、院坝、操场坝等。而由此重庆方言派生出了一系列以“坝”为中心语的词语:空坝、院坝、晒坝、坟坝、沙坪坝、露天坝、雨坝坝等等。(3)翻山、翻坎、翻不过坳:重庆山多、坎多、坳多。翻山本指翻山越岭,后引申出超越某种界限的意思。翻坎本来指翻过坡坎,后引申为超过一定时限的意思。坳本来也指山路中难走地段,后指坡度较大的地区。(4)水巷子:水巷子是千厮门的一条巷子,一直以来,从嘉陵江挑水进城的挑夫穿着这条巷子而过,路上一年四季都是湿漉漉的,因此而得名。(5)南纪门:南纪门在城的西南角,有瓮城面向西,城门上号“南屏拥翠”四个大字,可以看出,南纪门正对着南岸“峰峦叠翠”景色宜人的风光,因而,南纪门历来是下半城的重要城门之一。昔日从长江上游来重庆,首先要经此门,而此城门外江岸平坦开阔,成为重庆木材业集中的码头,木材堆栈一直到黄沙溪。此门又是古重庆有名的屠宰业集中的地方。人口密集,商业繁盛。南纪,出自诗经小雅四月26 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参考文献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汉语方言词汇.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翟时雨.汉语方言与方言调查.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范继淹,范继淹语言学论文集.重庆方言研究.重庆:语文出版社,1986.范继淹.重庆方言名词的重叠和儿化.中国语文,1962(12).范继淹.重庆方言表动量的“下儿”和表时量的“下儿”.中国语文,1962(12)/1965(6).高应勤.巴史杂谈.中国三峡建设杂志,2003(2).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黄佩文.方言与民俗.汉语学习,1992(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0.吕进,梁笑梅.深呼吸:巴渝文化与文学的现代理想.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4).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李如龙.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李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李运益.重庆人怎么学标准音.重庆:重庆人民出版社,1956.梅耶.历史语言中的比较方法.岑麒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曲彦斌.民俗语言学新论.民俗研究,1992(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田中春美,等.语言学漫步(中译本).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温端政.方言和民俗研究温端政语言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温端政.方言和民俗.中国语文,1988(3).余纪.重庆方言中的“嘿”、“惨”、“只有楞个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4(2).喻遂生.重庆方言非名词词类的重叠形式.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3).易中天.大话方言.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香港朗文出版社,1986.曾晓渝.重庆方言词解.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滔滔江汉,南国之纪。”纪者,理律也,总汇也,是谓该门是水陆两通的重要交通总汇。3.2重庆移民对重庆方言形成的影响20世纪重庆的两次大移民对重庆方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两次大移民主要是“下江人”(江、浙、沪)移民重庆的现象。3.2.1第一次移民对重庆方言的影响第一次移民对重庆方言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大量的外来语涌入重庆,重庆方言暂时变成了一个“杂居”,不同地区的语言汇入重庆,此时的重庆正在接纳新语言,并且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重庆方言,第一次移民的迁入,为重庆方言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八年抗战中,重庆作为国民政府、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远东指挥中枢,由此一跃而成为国际性都市和大后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工厂、大批商店、银行、学校迁入重庆。人口大规模地迁入,带来了大量现代化工业,而迁都则刺激了金融、商业、语言、教育的发展,也使这座古老的旧城呈现出“战时繁荣”的景象。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虽大量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然而重庆方言并没有在此时销声匿迹,相反的,抗战时期是重庆方言形成最光辉的时期。随着工厂、商店、银行、学校、人口的迁入,重庆方言呈现出了“战时繁荣”的景象。各种五花八门的语言汇聚在一起,形成了重庆自己独特的“重庆方言”。3.2.2第二次移民对重庆方言的影响清初的30多年间,史称“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使得重庆方言与四川等地的方言有着很深的联系。重庆中西部移民,除四川移民外,还有湖广、西广、两江等地的移民,他们在北上过程中,其语言逐步与当地土著汉族、土家族、苗族等语言融合,形成了今天富有特色的重庆方言。这次移民带来了东部沿海吴粤语言、湘语言,极大地改变了重庆人口结构与人口素质,使重庆方言更加“多样化”,而且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接触、交融与互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重庆方言的形成。不少外来人相聚在重庆,为了使得自己与别人之间能够顺利的相互交流,使得自己能够在陌生的城市生存下来,外来人不得不试着学习重庆当地的语言,受移民影响,重庆方言与四川方言有密切的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政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烧烤技巧教程》课件
- 锂电池管理系统详解
- 政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
- 《光学衍射原理》:课件
- 《电路原理及应用》课件
- 《听力损失基因检测》课件
- 《美食探索盛宴》课件
- 健康活动大家来锻炼
- 低血糖的反应及处理流程
- 2022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卡通家庭急救常识知识讲座PPT模板
- 《光电显示技术》OLED原理
- 2022年重庆江津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A卷)
- 反恐安全政策
- 创新教学任务
- 浅谈脓毒血症的集束化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优质课件(含视频)
- 架子工班组承包协议
- 化验室化学试剂台账范例
- 杨家湾220KV变电站工程预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