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9216.doc_第1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9216.doc_第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9216.doc_第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9216.doc_第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29216.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及成因探析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目 录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 英文关键词这些内容在目录中不要。且中英文摘要不需编页码。应从绪论开始编页码。绪论4一、“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及特点5(一)诚实善良、乐善好施51.张成运、吕大助人于危难,以诚实善良谱人间真情.52.程元玉、徽州商人施滴水之恩,得涌泉相报.6(二)忠厚老实、待财有度71.王甲巧拾宝镜,行善依旧保富贵.72.程宰忠于海神,珍惜商机巧赚利.8(三)坚持不懈、有心有谋81.文若虚行商倒运,商机不避有心人.92.王生商途受阻,富贵不躲有谋人.9(四)坚守原则、尊重女性101.程元玉真诚待人,尊重得良友.102.蒋生重情重义,真情赢佳偶.11二、“二拍”中商人形象变革的原因 12(1) 变革的社会原因121.晚明商业的发展.122.晚明社会风气与社会思潮.13(2) 凌濛初的生活经历及价值观14参考文献15致 谢 “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及成因探析摘要: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到了明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挣脱了中国传统观念“无商不奸”、“重利轻义”的枷锁。明代晚期拟话本小说集“二拍”中塑造的商人形象中出现了一些醒目、独创的正面特点:作品通过对商人诚实善良、乐善好施的待人之道,忠厚老实、待财有度的商业道德,坚持不懈、有心有谋的经营理念,坚守原则、尊重女性的朋友、婚恋观念等的描绘,为文学塑造了正面的、全新的商人形象。“二拍”中商人正面形象的出现,其变革原因不是一元化的,而是与晚明的商业发展、社会风气、社会思潮和作者经历等诸多因素都有着必然联系。关键词:“二拍”;商人形象;原因 绪 论 明代文人凌濛初编撰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为“二拍”,这部拟话本小说集一晚明世俗社会的人情世态为主要描写对象,“两拍犹如一面透亮的镜子,映照出晚明社会的时代风貌”。1“凌濛初的两拍是为市民立言的艺术佳作”。2在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中,商人形象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商人的正面形象更醒目突出,更具有独创性,更能反映晚明的时代气息及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增添了新的题材。人类社会自从有了生产与交换,就产生了商人及其商业。而商人形象进入文学作品及其地位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秩序中,“商”排行最末。商业被认为是贱业,商人社会地位低贱。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无商不奸”,商人在人们眼中是唯利是图、重利轻义、善用奸诈手段获取财富的代言人,所以在明代以前的文学史上面的商人形象除了弦高(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位“爱国者”之外,大部分的商人形象都是属于被鄙弃、被歧视、被否定的。最早描述商人形象的文学作品是民间创作的乐府诗汉乐府.孤儿行,其中小商人无名无姓,是个孤苦无助的受尽虐待欺凌的弱者形象。南北朝时宋.刘义庆幽冥录中杨林故事,讲述的是商人地位低下,商人娶士族的女子为妻纯属黄粱美梦。白居易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从商人妇之口道出了商人的重利轻义。元稹估客乐生动再现了估客以剥削起家、唯利是图,终于成为富商大贾的过程。揭露了他们勾结官府,作威作福的丑态,这是对商人的鄙弃与否定。宋元两代说话艺术兴盛,杂剧创作繁荣。商人也进入到小说、杂剧、话本当中,如刎颈鸳鸯会、洛阳三怪记等话本中多写的是商人因好色致祸的故事。在明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商人都难以摆脱“不择手段”、“见利忘义”的骂词。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商业最有名、最重要的大政策,该数重农抑商政策”,3由其思想造成对商业的歧视;第二,历代对商贾所独有的流通、便民、求利三大特质缺乏认识,错把少数不法商人的奸诈、重利行为看成是商人整体的特点。 一、“二拍”中商人的正面形象及特点 明清时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繁荣,重商思想得到增强,经商已成为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商人形象也在文学作品中逐步占据主角的位置。“二拍”中涉及商贾形象的篇目达到近三分之一,细致地描绘了商人和商业活动,其中商人形象出现了一些醒目、独创的正面特点。这些商人“注重商业道德,提高经营思想,形成了一种可贵的商人精神,大大扭转了社会上原有的 商人都属竞相逐利的市侩,知识浅陋,道德低下的不良观感”。4(一) 诚实善良、乐善好施论语.里仁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人经商获利因而受到轻视,为君子所耻,并给商人扣上“重利轻义”的帽子。而凌濛初客观的表现商人的各个方面,更突出的是表现重义气、讲真情之士,他们具有诚实、善良的品格。1.张成运、吕大助人于危难,以诚实善良谱人间真情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中的主人公文若虚,看见别人经商获利,便也开始做些生意,却百做不着。贩扇子进京,“岂知北京那年,自交夏来,日日淋雨不晴,并无一毫暑气,发市甚迟”,5后来开箱时,有字有画的扇子全粘在一起毫无用处,只得把白扇全卖了做盘缠回家,本钱一空。他频年做生意,大都如此,也因此“赢得”了“倒运汉”的美名。倒运汉过倦了“倒运”的生活,想出海看看风光。于是他找到了专门做海外生意的近邻张成运商量,张成运“秉性爽慨,肯扶持好人”,6毫不思索就答应了文若虚,并想办法给文若虚凑点钱置些东西出海。在没有从同行那里凑到钱而十分气氛的同时他自己掏腰包凑钱给文若虚,并对他说“口食之类,是在我们身上。”7张成运这个人物是否为“初刻拍案惊奇”中的人物热心帮助当地人都避而远之的“倒运汉”,并不是因为能从文若虚身上获取某些利益,而是助他于困顿之中,用真诚展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张成运真诚待人、真心交友,在文若虚大富大贵之即,张成运在为他出谋划策,生怕他吃亏,而没有从中作梗、敲诈勒索。张成运一改传统观念中利欲熏心的商人形象,他表现出来的是轻利好施、真诚厚道的商人精神。恶船家计赠假尸银中的湖州姜客吕大,曾因生意事发生争执被王生推到并大骂,吕大因心脏病发作闷倒在地。王生惶恐之下将吕大抬进屋,将吕大救醒并赔不是和赠送了一匹白绢给他让他回去。这些本来是王生作为冒失伤人对吕大的补偿,可善良的吕大却认为是王生对他的好处,一直铭记这份恩情,过了些年还“特地办些土宜来拜望”8王生。吕大去拜望之时,王生正被邪恶、贪婪的船家设计诬陷他杀人,即将被判死刑。吕大闻屈便积极主动到官府仗义执言说明真相,才使王生得以解脱,“恶船家”也受到了惩罚。吕大重情重义,把王生过失的补偿当做恩惠,他是商人中胸怀宽广、以德报怨的楷模。2.程元玉、徽州商人施滴水之恩,得涌泉相报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中的徽州商人程元玉“禀性简默端重,不妄言笑,忠厚老成。”9一次在饭店里,正巧遇一妇人韦十一娘也来吃饭,后因十一娘忘带钱而遭人嘲弄和店主为难,程元玉便上前解难代为付账。他认为这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便不留姓名继续赶路。后来,在赶路过程中遇到奸人使计,财物被贼人抢光、仆马不知去向。正值手足无措之时,一位女子前来相救,此人是十一娘所派。十一娘已在饭店恭候,并将货物、仆马都还与程元玉,让程元玉虚惊一场。俗话说“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程元玉正直、慷慨,没有在韦十一娘处境尴尬之时加以嘲弄,而是热心帮助,为十一娘排忧解难。程元玉有情有义、乐善好施,施滴水之恩,得以保全财货、仆马还与韦十一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程元玉获得了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韩侍郎俾作夫人的开篇中写道,某一徽州商人在河边及时救起一对投河母子,商人得知妇人因救夫卖猪,误收假银而寻短见后,真诚地为帮助这家人直接对妇人道:“我下处不远,快随我来,我舍银二两,与你还官罢。”10在徽州商人的帮助下,妇人一家才得以团圆。可妇人之夫却怀疑商人行为不轨、奸诈好色,硬拉妇人夜行道谢,商人黑夜闻妇人声,他煞是正经的厉声让妇人返回且不必谢。商人用正直、善良化解了误会,用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商人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古人云:“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徽商闻其夫与妇同来,只得披衣下床,刚离开床几步,床边的一垛墙全坍塌在床上,床被压断。如果徽州商人不是因为妇人一家硬要夜里来道谢,肯定亡命于床上。商人救人于危难,这种宿命论思想不宜出现。受恩人救其脱墙塌之厄。帮人利己,学会用正直、善良谱写人间真情。(二) 忠厚老实、待财有度从明代中叶起,随着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数量日益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商人集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徽商、晋商。他们是商人重的楷模,都具备着可贵的商人精神,晋商说:“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说:“财自生道,利缘义取”。111.王甲巧拾宝镜,行善依旧保富贵(这里证据不恰当)王渔翁舎镜崇三宝 白水僧盗物丧双生中以打鱼卖虾为生的 王甲,他“一心好善敬佛。”12一日在江中棹舟,夫妻二人无意中捞起一面镜子,此镜是轩辕黄帝所造,“此镜所在之处,金银财宝多来聚会,名为聚宝之镜”。13得到此镜后,王甲家财宝不请自来,一时富足起来,唯心论观点不宜出现。但王甲仍未舍渔船生活,没有过上好吃懒做、奢侈浪费的生活。王甲忠厚老实,因为家里累积起来的钱财逐渐多起来而觉得不耐烦起来,心里有些惶惧不安。于是夫妻俩决定把宝镜送到峨眉山白水禅院,永做佛家供养,为献宝镜俩人还志志诚诚地吃了十来日斋。在送出宝镜后,王甲家里日益贫困,夫妻二人商议着把宝镜要回来。慎重考虑后决定以给白水寺更多布施为前提取回宝镜,却遭到白水寺和尚的算计,王甲自认倒霉,善良的他没有因为这样而想到报复。“他是个善人,只自家怨怅命薄,夫妻两个说着宝镜在家时节许多妙处,时时叹惜而已”。14白水寺和尚盗宝贪财,彼此算计,最终宝财两空、死于非命。白水寺和尚在逃跑过程中丢失的财物终为王甲所得,王甲夫妇仍坚持行善,永保了这份富贵。真所谓“财自道生,利缘义取”。2.程宰忠于海神,珍惜商机巧赚利这里证据不恰当“二拍”中重商思想有明显的表现,在徽州风俗中,“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举反在次着。”15叠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显灵的主人公程宰是弃儒从商的典型,程宰兄弟外出经商,因折了本钱而不思量回家,无奈之下兄弟俩在一铺内管账。程宰有缘在住处遇见海神,并得到海神的帮助。海神在帮助程宰发财时教导他:“非分之物,得了反要生祸,世人为取了不该得的东西,后来加倍失去的,或连身子不保的,何止一人一事?我岂忍以此误你!你若要金银,你可自己去经营。”16程宰接受海神的训导,认为不劳而获、占他物为己有确实不正当也不合理。“如果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以不正当手段疯狂攫取财富,那就是贪婪,应该受到谴责,如果是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商品的价值,多赚些钱,那就不是贪婪。”17程宰在海神的帮助下,以囤积居奇的方式获利,这种方法并没有乘人之危,也没有侵害得到他人的利益。程宰用在铺内管账积下来的工银十来两,全部买了药材贩思量丢弃的黄柏、大黄,还让少对方损失了十余两银子;荆州商人的彩锻在贩运途中被雨淋湿发霉,唯恐卖不出去日夜啼哭,程宰用之前卖药所得的五百两银子买了五百彩锻,结果经商大喜返家;苏州商人贩布到辽阳,经营过程中又急需奔丧回家,忙将剩余的布匹原价出售,程宰把卖彩锻所得的千金尽数买了他的六千多匹布回来,苏州商人并没有赔本且能及时赶回家。程宰忠于海神,最后得以成功致富,总结他成功的经验为:“人弃我堪取,奇自可居,虽然神暗助,不得浪贪图。”18要以健康的态度对待财富,经商致富应该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三) 坚持不懈、有心有谋墨子说:“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即强力劳动)“勤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应该是商人精神中一重要内涵。”19商人光有勤劳还不够,还应该有心有谋,重视坚持,荀况就特别强调这一点:“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文若虚行商倒运,商机不避有心人表现了商人的什么品德?依据不充分。经商可以赚利,时常获利几倍,吸引着人们走上商业道路。转运汉遇巧洞庭红中的主人公文若虚也因此思量要做些生意,可他却百做不得,但他并不甘心失败。他在张成运的帮助下,用拼凑得的一两银子全部买了几篓名叫“洞庭红”的桔子去海外碰运气。这些东西很受海外人士的青睐,在买卖过程中“文若虚熟悉买方的心理,善于把握商机,达到赢利的目的,”20竟以一两银子为本赚了五百两。后来,他们的航船在海上遭遇大风,被迫停在一个荒岛上。在船被迫停留的时间里,文若虚一个人抖擞精神爬上荒岛绝顶,并发现了稀罕物大龟壳。他没有弃之不理,而是将其拖到船中作为自己的海外置货。这一稀罕物竟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宝物,后来被商人玛宝哈识货买走,这次交易成为文若虚运气的转折点。在交易过程中,文若虚虽不知道到龟壳的价值,但是他不急于出价,在张成运给他丢眼色、打手势后,他才谨慎出价,他企图从对方那里了解情况。文若虚是商场中的有心人,商机青睐于他,做了闽中一个富商。文若虚的成功有偶然的因素,但是,他的成功也是他盼望发财并且辛勤努力的必然结果,是对文若虚之前“倒运”的艰苦生活和不懈努力的肯定。2.王生商途受阻,富贵不躲有谋人所举事实不能反映商人的正面形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商人要想发财致富,还得通过商业活动才能实现。乌将军一饭心酬 陈三郎三人重会中的王生,为成为大富之家,行商数年。苏州王生是经商世家,年幼父母双亡,婶母杨氏将他养大成人后,鼓励他到江湖上做些买卖。杨氏一心一意渴望发家致富,王生在其影响下经商赚钱的主动性也不示弱。这是病句。“二拍中商人性格占主导地位的是他们精明干练、冷静沉着,他们心思惠巧、精细、伶俐,敢于冒险闯荡,经年在走南闯北,历尽千难万险。”21王生就是典型代表。他外出经商,三次都遇到强盗,他仍然勇敢地走出家门,为他们发财的梦想竭尽全力地奋斗。在第三次被盗时,王生大胆诉苦,强盗随手送他一船打捆的苎麻。这一船苎麻是强盗抢过来的,有贼赃嫌疑,商人的精明使他立即想到:“我如今就是这样发行去卖,有人认出,反为不美;不如载回家,打过了捆,改了样式,再去别处货卖麽!”22这恰恰反映了商人的反面。他回到家便拆开苎麻来看,里面却包着白金,共有五千两,平白地得了横财。王生商途受阻,杨氏至始至终给予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由于他婶侄二人齐心协力发家致富,“不上数年,遂成大富之家”,23最终如愿以偿。他们为发财这个梦想付出了行动,虽历经艰险,他们仍然不丧失发财的信心并且坚持不懈地为之拼搏,有谋有略终把愿望变成现实。(四) 坚守原则、尊重女性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男尊女卑”的等级差别,并用“三从四徳”、“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约束女性。这些传统的礼教到明代有了新的看法,李贽认为:“人有男女之分,见识却没有男女之别,不应该让妇女只听从男子。”24一些商人也接受这种看法,接受市民思想中的民主平等、个性解放。“他们以情代礼,爱慕绝色,但并不纵欲,他们尊重女性,是闺阁好友;他们友爱世人,是良师益友。”251.程元玉真诚待人、尊重得良友以诚待人是“二拍”中商人的一大特点,尤为可贵的是在“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他们同情、尊重女性。程元玉店肆代偿钱 十一娘云岗纵谭侠中的主人公程元玉,他是一名行商,专一走川、陕做客贩货。在归家途中的一个饭店里,巧遇一妇人也来吃饭,“饭店中客人,个个颠头耸脑,看他说他,胡猜乱语,只有程元玉端正不瞧。”26可见程元玉简默端重,显出对这位妇人韦十一娘最起码的尊重。后来因十一娘没有带钱,遭到了店里吃饭的人和老板的嘲笑和为难,“有的道:原来是个骗饭吃得;有的道;看他模样,也是个江湖人,不像个本分的,骗饭的事也有;店主也发作道:青天白日,难道有你吃了饭不还钱不成!”27韦十一娘的解释没有得到大家的信任,正处尴尬,是程元玉上前解难代为付账,并对韦十一娘说:“些些小事,何足挂齿!还也不消还得,姓名不消问得。”28程元玉正直、慷慨,尊重女性,以真诚对待女性,也得到了韦十一娘的敬重。韦十一娘精通法术,行侠仗义,专惩诡谲好民之官、暗地坑人之人,在秣凌胡太史汝嘉有韦十一娘传。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韦十一娘的才能和侠义行为不被社会认可。可程元玉却不同,“他承认女性的才能,赞扬韦十一娘的侠义行为,程元玉这种对女性才能赞赏的举动,在女子无才是德的封建社会几乎是天籁之声。”29程元玉用真诚、尊重赢得良友,商途顺畅,岁岁安康。2.蒋生重情重意,真情赢佳偶所举事实没有恰当反映蒋生的美好品德。在以往的小说中,除宋元话本外,几乎所有的婚恋故事都将小人物、尤其是商人排斥在外。而“二拍”中商人的婚恋故事或本色醇美或离奇曲折,填补了商人在以往小说中的空白。传统观念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二拍”扭转了对商人持有偏见的传统观念,表现和赞扬了商人重感情、重爱情,崇尚真爱的品质。在赠芝麻识破假形 撷草药巧谐真偶中,做丝绸生意的浙江客商蒋生,在汉阳口置货时,巧见店主的女儿马小姐,并顿生爱慕之情,誓言今生非马小姐不娶。狐仙得知后,化身马小姐与蒋生相会。最终被蒋生识破,他怜爱狐仙,原谅狐仙的利用,没有将狐仙逼上绝路。狐仙看到蒋生钟情于马家小姐,而且思慕真切,也赠三束奇草助蒋生如愿。后来在狐仙的帮助下,治好了马小姐的病癞,马家招他为婿,入赘马家。蒋生与马小姐的婚姻是给予蒋生重情重义最好的肯定,他以爱情为他们婚姻的基石,结婚后,他“就住在马家终生,夫妻偕老。”30可见蒋生崇尚一夫一妻,对女性有情有义。蒋生重情重义,他尊重女性,用真情谱写了一段离奇曲折的商人婚恋故事,打破了商人情和利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传统观念。“程元玉、蒋生等人所具有的民主化倾向使得他们在人欲充斥的市井中出淤泥而不染,成为社会进步的希望之光。”31他们的朋友观念、婚恋观念与“重利轻义”、“利欲熏心”的商人形象大不相同,他们认真的态度、友善敬重的行为真正为商人正名。“二拍”中商贾题材的描写,思想内容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塑造了许多正面的商人形象。在描绘商人形象时,传统文化和商人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商人形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上,表现传统文化对商人生活的渗透。所以,“二拍”呈现出来的是立足于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上具有晚明独特时代气息的商人形象,商人形象正面化特点的展现,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当时人们对商人形象、地位的看法。二、“二拍”中商人形象变革的原因“二拍”中商人正面形象的出现,其变革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与晚明的商业发展、社会风气、社会思潮、作者经历等诸多因素有着必然联系。(一) 变革的社会原因自正德(15061512)、嘉靖(15221566)以后,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灭亡,其间共经历了百余年,这一时期称之为“晚明”。“二拍”由尚友堂书坊分别刊行于天启八年(1628年)和崇祯五年(1632年),属于晚明的历史范畴。普利汉诺夫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它的时代的表现,它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这个时代的趣味、憧憬决定的。”“二拍”中商人正面形象的出现与晚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出现具有晚明独特的时代气息。1.晚明商业的发展晚明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明王朝的统治正逐步衰落,社会生产力反而得到不断发展,商品经济也得到空前的发展。第一,商业规模扩大。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历史上根深蒂固,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制约着我国商业的发展。到了晚明时期,其他粮食作物推广,如:玉米、番薯等,这些粮食作物与水稻轮番耕种,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价值,从而丰富了粮食品种。“粮食也因此成为晚明商业贸易中最主要的商品之一。”32除粮食外,经济作物发展也较快,尤其是种棉和养蚕。人们都要对这些经济作物进行加工和销售,以交换为目的,就导致产品必须面向市场,从而形成追求利润的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当时,晚明商业规模之大,商业发展之迅速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第二,行商定居的扩大和商帮的兴起。明朝以前,商业不发达,商人的经营方式主要是贩运,他们的行商获利的大致情况是“不出二三百里远或一个月,近十日而返,其获利厚者十二三,薄者十一,亦有尽丧其利者、计其终发家居之日,十不一二焉。”33晚明时,商业大规模发展,商人改变了之前的经营和生活方式,他们定居下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资本的增长,竞争的激烈,出现了一批商业集团,即商帮的兴起。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商帮要数徽商、晋商,这些商帮的兴起进一步印证了晚明商业的发展。2.晚明社会风气与社会思潮明代是中国商业繁荣发展的时代,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以商人、手工业者为主的市民阶层。在此基础上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有所改变,社会上开始出现了“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潮,“重置货”、“弃儒从商”渐成风气,明正德、嘉靖以后,贸易市场兴旺,商贾积财富有并广交名公巨卿,在社会生活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变化使人们认识到商业发展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便开始抵制和否定“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社会掀起了一股“重商”思潮。晚明是,人们在肯定商业价值的同时商人的地位得到了认可,于是人们开始“弃儒从商”,把经商当成实现人生价值和抱负的途径。晚明是人们道德价值标准为“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34打破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价值标准。当时社会上也流行这样的常言:“一品官,二品客。”可见商人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已经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建立起仅次于官员的地位。商人地位的提高,士商并重的价值取向成为社会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着作家们的创作观念和价值取向,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一种必然。 在晚明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许多著名的文人士子(如王阳明、李贽)已不再轻视商业和商人了。王阳明在与学生谈论治学与治生时提出“学何贰于治生?”的命题。王阳明说:“且天下首务,熟有急于讲学耶?虽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为之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何妨于学?学何贰于治生?”35这位大师把做买卖和讲学联系到一块,可见商业已不同于以往的地位。李贽则提倡“好货”,认为都有正常的欲望,从另外一个角度多次肯定商人的社会作用,反驳传统观念中对商人存在的偏见。他为商人辩护道:“且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货,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36李贽竭力为商人正名、为商人张目。许多文人深深地被晚明的时代气息所感染,把对商业和商人的肯定、赞扬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二拍”中乌将军一饭必酬的开篇,杨氏多次鼓励侄子王生外出经商:“你到江湖上做些买卖,也是正经。”赠芝麻识破假形中马少卿对蒋生道:“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等等的描绘,是文人对商业的态度和当时社会思潮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二) 凌濛初的生活经历及价值观凌濛初生活在万历到崇祯年间,他出身在一个官僚家庭。凌濛初的祖父凌约言官至南京刑部员外郎,他的父亲凌迪知是进士,授工部营膳司主事。凌濛初自小就受到这样一个世代官吏家庭的教养和熏陶,他始终维护封建礼教、忠于封建统治秩序,他热情投身于政治事业,一心想报效祖国。可明末农民起义的风暴把凌濛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成为了封建王国的殉葬者。凌濛初生活的晚明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历史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