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姓名 学号 专业经济学指导教师 2012年5月25日摘要本文收集了河南省近年来经济发展的有关经济数据,通过建立河南省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只考察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取得的,并且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不断趋弱。我们得到的政策启示是:我们应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进步,实施人才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协调,优化投资环境,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关键词:产业结构; 区域结构; 所有制结构;河南省经济增长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abstractcollected the economic data of the rec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henan province cobb -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use of econometric models, economic growth in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nly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actors of capital and labor factors, increase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 factor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factors to examine the economic growth in he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enan provinces economic growth was mainly rely on factors of production, especially the large number of inputs of capital elements to obtain,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henan province, but this influence is constantly weakening. policy implications: w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engthen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optimiz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change the mode of growth,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to the trac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key words: venture investment;scientific development;diversification economic growth of henan province 目 录引 言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二)文献综述1(三)文章结构2一、河南省经济增长现状2(一)河南省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2(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3(三)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4二、河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5(一)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51.投入因素52.制度因素53.产业结构因素64.区域结构因素6(二)经济增长因素的数量分析61.模型的建立及分析62.估计模型的分析83.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8三、结论及政策建议10(一)结论101.高投入、低效率的经济增长现状102.所有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力趋弱113.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力在递减114.区域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不断强化11(二)政策及建议11参考文献13致 谢1413引 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河南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河南省的经济总量跨越发展,在30 年里全省gdp 年均增长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 个百分点。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改革之初的主要依靠第一、二产业推动,逐步发展为第一、二、三产业共同推动,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增长格局。市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各领域的改革促使经济管理体制和调控手段不断改善,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更加市场化,在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加充沛,为河南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尽管河南省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产业部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不平很,加上人口众多,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均衡程度均有待提高。所以,如何加快河南省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赶超经济发达省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深入研究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那么是哪些因素主要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它们分别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研究这些,将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和加快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步伐,争取尽早实现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二)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是各国与各地区普遍追求的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目标。根据前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点。一是投入要素,包括资本和劳动力,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二是制度因素。有效率的制度为经济组织或个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稳定明确的预期结果,使其行为具有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统一,社会经济发展沿着有序轨道进行。国外著名的经济家斯诺、库兹尼茨以及国内的吴敬琏、樊纲等分别对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决定性进行了论述。另外,金玉国、梁昭、王文博等分别对制度因素进行了具体量化。三是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使资源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转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尚慧芳分析了产业结构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三)文章结构本文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只考察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通过计量研究分析,一方面揭示出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另一方面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取得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本文的第一章表述一下河南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河南省在经济增长方面所取得成就及所存在的问题。第二章运用河南省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对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四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存在的关系及问题。最后一章得出结论,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河南省经济增长现状(一)河南省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407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了123.9倍,年均递增8.5。人均生产总值在人口净增5744万人的情况下,仍由1949年的50元增加到2008年的19593元,增长了53倍,年均递增7.o。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系列突破,河南经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国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省gdp总量仅为162.92亿元,1991年跨上千亿元台阶,2000年gdp突破5000亿元,2005年gdp突破1万亿元大关,未来两三年内有望进一步突破20000亿元大关。在全国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表l 河南省1978-2008年不同时期经济总量与发展速度指标时期生产总值(亿元)发展速度(%)人均生产总值(元)人均生产总值发展速度()1978-1988574.231.111635323.191.09404l1989-19981580.691.101481765.761.0905921999-20084547.421.1068872083.951.104391978-20082171.931.112041029.65l.10062注:1生产总值为指数数据(1952=100),按可比价格计算。2数据来源:河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表1显示了从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河南省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每10年的平均水平和发展速度。30年来全省gdp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人均gdp以年均10.1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一产业和非农产业的生产率以及城乡收支等方面都有所变化。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越小,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反差指数越小,二元经济结构处于弱化阶段。反之,则表明二元经济结构有所强化。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第一产业和非农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如图a 所示。由图a 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一直大于1,而且呈现出下降趋势,符合经济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升后反而有所下降,造成二元对比系数以及二元反差指数呈现出波动的态势(图b)。图a 河南省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图b 河南省的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反差指数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河南省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的比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二元对比系数仍然较小,大部分年份在0.2 左右,而二元反差指数却较大,大部分年份在40左右,这表明河南省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依然明显。河南省的二元经济结构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但是总体上呈现出刚性特征。(三)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河南省三次产业发展的总体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定上升,并且所占比重较高,但增长速素逐渐减慢;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但有波动。这一变化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的演迸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1949年建国之初,河南省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推动,1952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62.2:22.8:15.0。至1978年30年间,河南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推动,工业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39.8:42.6:17.6,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2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1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仅提高了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总体起推动作用,但很不稳定,甚至在有些时期出现减弱的迹象。2003年以来,第三产业的比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虽然绝对值稳定上升,从2358.86亿元增长到5271.06亿元,但是其比重却从占gdp的34.3下降至28.6,同时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也出现了波动,由2003年的30.4、2004年的24.1到2007年28.9和2008年25.0,平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波动,产业内部发展还不稳定,与全国平均水平或周边省份相比,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河南省的一个短项、弱项。表2 1952-2008年河南省主要年份生产总值分产业构成年份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210062.222.815.0196210039.532.727.8197010045.837.117.1197510043.639.417.0197810039.842.617.6198810032.140.027.9199810024.945.030.1200210021.345.932.8200310017.548.234.3200410019.348.931.8200510017.952.130.0200610015.554.430.1200710014.855.230.0200810014.456.928.0数据来源:河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表3 2000-2008年河南省三次产业贡献率及产值年份产业贡献率(%)绝对值(亿元)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10010.262.627.2505301161.62294.21597.3200110014.049.736.3553301234.32510.51788.2200210010.655.833.66035.51288.42768.81978.42003100-5.074.630.46867.71198.73310.12358.9200410017.558.424.18553.81649.34182.12722.420051009.862.228.010587.41892.05514.13181.320061009.064.126.912362.81916.76724.63721.420071004.167.028.915012.52217.78282.84512.o20081006.568.525.018407.82658.810477.95271.1注:三次产业产出值按当年价格计算。数据来源:河南省2010年统计年鉴二、河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影响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因素1.投入因素从经济增长过程总体出发分析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般是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这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劳动投入用从业人员数表示,资本投入用固定资本量表示。2.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良好的制度环境,有效的经济体制和适当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经济要素的生产潜力,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国有制比重持续下降而非国有制比重迅速上升。因此,我们以企业所有制结构来代表制度因素,以非国有化率为代表来表示制度因素(制度因素还包含市场化程度等诸多指标,以非国有化率为代表来表示制度因素纯粹是出于简化的需要),非国有化率用非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3.产业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联系。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所引发的资源再配置,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为了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我们采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变化来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化。4.区域结构因素区域结构变动,从空间类型看,区域是由城市地域和乡村地域所组成的,从而形成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即城乡结构。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对省际区域间差距变动的贡献是最大的,平均达到67(陈宗胜,2002)。所以在我国,区域结构问题首先是城乡结构问题。而河南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亦如此,因此我们采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关系来表示区域结构的变化。(二)经济增长因素的数量分析1.模型的建立及分析(1)影响因素的指标和数据的收集。我们用y表示总产出值;k表示固定资本投入量;l表示全部从业人员数。将经济结构变量界定在以下三个方面: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和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其定义分别如下:产业结构特征系数(x),主要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变化,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数的比重变化来表示。区域结构特征系数(x),主要反映城乡之间差距的变化。区域结构特征系数用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比关系来表示。具体计算公式是:x(1- 农民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增大,则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x),主要反映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情况,用非国有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表示。本文采用1978年- 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2)模型的建立及参数估计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索罗的增长方程。它的基本原理是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出发,建立经济增长与各因素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但由于本文考虑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区域结构因素,因此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必须引进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区域结构因素。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lk1-e 式中,y为总产出值;k为固定资本投入量;l为全部从业人员数;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随机扰动系数,表示资本和劳动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产出的影响;a表示一定时期的技术结构特征。对式的两边除以l,得到:y/l=a (k/l)1-e 用y替代y/l,k替代k/l,替代1-,则式可以进一步正规化为: y=ake 基于这一模型构架,可以构造一个反映河南省经济结构变动影响经济增长的社会生产函数模型:y=kx11x22x33e 式中,y表示人均产出值,k表示人均资本(固定资本)投入量;x1、x2、x3分别表示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1、2、3分别表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生产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对式两边同时取对数,然后进行回归,得到的方程为:ln(y)= 0.567940+0.542915ln(k)-0.863102ln(x1)-0.023042ln(x2)+1.580672ln(x3) (2.983677) (3.616314) (-2.822357) (-2.512089) (3.135672)r2=0.981312 dw=1.034705 f=288.8019经检验知计量方程的dw值较小,变量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自相关性。这说明“人均资本投入量”、“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以及“ 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之间并非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经济发展中相互作用的。因此,简单的利用回归方法无法表明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的确切关系,有必要消除变量之间的自相关性。因此用柯奥迭代法估计模型来解决自相关问题。解决自相关性后,估计的回归方程为:y=k0.542915 x1-0.863102 x2-0.023042 x31.580672ln(y)=2.149024+0.250912ln(k)+0.032873ln(x1)+0.0106706ln(x2)+0.992089ln(x3) (4.811949) (2.1959) (2.136524) (2.369852) (2.274403)r2=0.997742 f=1010.88由此,我们得到包含资本、产业结构特征系数、区域结构特征系数以及所有制结构特征系数等变量在内的社会生产函。2.估计模型的分析根据式中的估计参数可以判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扩发经济规模的影响因素最大,表明自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促进河南经济增长起了关键作用。同样,在19782008年间,资本投入量、产业结构、区域城乡结构的变化对于扩大经济规模也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作用。具体数据为:在1978-2008年间,当资本的投入量增加1时,经济规模将扩大0.25912个百分点;当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上升1%时、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扩大1时,经济规模将分别扩大0.032873、0.992089个百分点。由此反映资本投入量的增加;产业结构、区域城乡结构、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对扩大经济规模、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区域结构特征系数与经济规模呈正向作用反映的是城乡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具体数据表示为:当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下降1时,经济规模将扩大0.0106706个百分点。这与我们的常识形成反差,但事实上正好说明,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正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的。有学者将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形象的称为“ 城乡剪刀差”、“农村反哺城市”。3.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1)不同时期资本、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第一,为了更好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资本、劳动投入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我将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为两个时间段,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了计算,具体结果4: 表4 单位:%时期gygkgl1978199115.0318.162.951992200816.5919.121.98注: gy,gk,gl分别为总产出量,资本投入量,劳动投入量的年增均长率。计算方法为水平法,其中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分别为0.25和0.75第二,利用表4中的计算结果和统计方法再分别计算出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计算结果如表5:表5 单位:%时期ekel1978199130.2114.721992200828.818.95注:ek和el 分别为资本投入增长, 劳动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其中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产出弹性()分别为0.25和0.75。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5和0.75,当资本投入增加1%时,产出增加25,而当劳动投入增加1时,产出增加75。由表6我们可以知道:河南省资本投入的年均增长率远远大于劳动投入的年均增长率;而由表7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河南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很大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增加来取得的,而在不完全的市场和不完全的计划同时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的现实情况下河南的经济仍处于低效的运行状态,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我们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2)不同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与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我将这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为三个时间段,利用生产函数进行了回归,具体结果如下:表6时期123197819910.216706-0.534802.6205199220080.01698320.0073070.990563注: 1、2、3分别代表产业结构变量,区域结构变量、所有制结构变量对经济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不同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如表6,19781991年、19922008年两个时间段内产业结构变量都是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的变量。但是,我们也发现其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正在不断趋弱,两个阶段产业结构变量对经济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分别为0.216706、0.0169832。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改革前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我省的社会资源集中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随着改革的开始以及深入,社会资源不断流入第三产业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化配置,从而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变量对经济的边际影响参数递减正符合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另一方面,随着总量的增大,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力趋弱的根本原因。9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的产出结构变动中,商业、餐饮业比重上升,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的比重明显下降。金融保险等高端行业产出比重下降、商业餐饮等低端行业产出比重上升的态势,是与世界第三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相背离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使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配置,从而导致了产业结构变量对经济规模边际影响力的趋弱。不同时期区域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效应。19781991年间区域结构变量对经济规模的边际影响系数为:-0.053480。这表明这段时期城乡差距的缩小和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自1978年以来,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明显提高,同时在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政策指导下,农产品的价格损失得到补偿,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出现大幅度增长,而且大大缩小了工农产品剪刀差,开始触动国民经济的分配格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民收入的增长必然形成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促进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急剧扩大,从而拉动了整个河南省消费品生产的全面扩张。但是,从1992年以来,区域结构变量对经济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转变为0.007307。这是因为自1992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明显扩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不同。1992-2008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不断回落,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导致农业收入减少。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却稳定增长,进一步恶化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同时期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对于所有制结构变量,1978-1991年所有制结构变量对经济规模的边际影响参数为2.606205,这显示了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爆发出的经济活力对我省经济增长的极大促进作用。而到1992-2008年间该参数则降为0.990563。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的事实值得我们思考。数据显示19922008年间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较19781991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19922008年间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则较19781991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为什么非公有制经济的产值提高却没有带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呢?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自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的国有企业在国家“ 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指引下,加快了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步伐。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被民营化。但是民营化后的企业并不能吸纳从原有国有经济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相反却造成失业、下岗情况非常严重的局面。根据奥肯定律,高失业的状态必将导致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正如测算结果显示,这个原因导致了19922008年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三、结论及政策建议(一)结论1.高投入、低效率的经济增长现状河南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很大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增加来取得的,而在不完全的市场和不完全的计划同时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的现实情况下河南的经济仍处于低效的运行状态,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我们更应该深刻的认识到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2.所有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力趋弱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构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总体上讲,我省的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在调整过程中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结果。其中所有制结构是我省经济增长中的主导结构变量。但由于转型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不能吸收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了所有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力趋弱的现象。因此,有学者主张国有企业通过产权改革以解决公司治理中的激励相容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仅仅是出于微观层面上的考虑,忽视了国企转型带来的宏观层面上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损失。3.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力在递减改革开放30年来,产业结构对我省经济增长起着正向作用,但由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逐渐突出,导致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力呈现出递减的趋势。4.区域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不断强化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结构尤其是城乡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起着正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有着不断强化的趋势。以牺牲城乡协调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是计划经济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当前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城乡割裂的发展模式。(二)政策及建议河南是一个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业大省,能源、原材料工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2.6%,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明显具有粗放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特征。这就使河南经济增长的整体效率仍然偏低,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随增速加快而加大。通过对河南省近年来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式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增长,而且往往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这不仅极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容易造成农业投入不足、产业结构的失调、企业规模不经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差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在继续扩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真正使经济增长从数量到质量和效率的转变,即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河南省是经济大省,但远不是经济强省,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不仅要求发展快、总量大,而且要求结构优、素质高、效益好、后劲足。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才能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才能不断优化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投入产出率;才能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区域竞争能力,从而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为次我们可以提供如下建议: 1.由于资本投入的增长仍然是现阶段促使河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加之其产出弹性系数较大,因此应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尤其应该抓住势头积极吸引外资。但在此同时应防止投资增长过快,避免投资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衡水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
- 江苏扬州市宝应县公车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2026学年湖北省武昌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 大同市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湖南省湘西2025-2026学年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
- 上海市北虹、上理工附中、同二、光明、六十、卢高、东昌等七校2025-2026学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 2023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加油站安全培训制度课件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平行四边形》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 大农业课件教学课件
- 素描不锈钢茶壶画法课件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出海战略研究
- 辽宁沈阳地铁有限公司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工管人才面试宝典:高级管理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2030中国金属丝绳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前景预判报告
- 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煤矿防治水课件教学
- 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