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42405.doc_第1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42405.doc_第2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42405.doc_第3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42405.doc_第4页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4240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学生姓名: 学号: 电大分校: 电大天水分校 工作站(教学点): 电大甘谷工作站 学生所在单位: 甘肃省甘谷监狱 论文指导教师: 甘肃电大开放教育2013届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分校:天水工作站:甘谷班级代号:106200200012029 学生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论文选题具有典型性,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格式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分析问题透彻,是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合格成绩:65分签字(盖章) 2012 年 11 月 11 日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答辩过程思路比较清楚,可以较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运用基本正确。答辩小组长签字(盖章)时 间答辩小组成员签字(盖章) 2012年11月25日分校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签字(盖章) 年 月 日省电大集中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字(盖章) 年 月 日目 录论文摘要4关键词4一、监狱法难以适应行刑一体化进程 4二、监狱法影响行刑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5三、监狱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 6四、监狱法操作性不强,缺少必要的与之相匹配的法规 7(一)明确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 7(二)监狱工作人员的分类 8(三)武装警戒问题8(四)心理矫治问题 9(五)关于不同性别工作人员看守罪犯的问题 9(六)追捕逃犯问题9(七)进一步明确“期间”的具体内容9参考文献9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是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监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建国40多年来监狱工作成就的结晶,是监狱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凝聚着广大监狱干警长期以来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罪犯的丰富经验和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聪明才智,饱含着从事执行刑罚和监狱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对中国法治建设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同时是监狱法治的逻辑起点,保障了罪犯人权,完善了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体系。然而随着我国社会和法治的进步与发展。监狱法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存在矛盾与冲突,影响了行刑模式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监狱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关键词:监狱法 改革与创新 与时俱进论监狱法的与时俱进1994 年12月29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下简称监狱法)。中国第一部监狱法典的出台对中国法制建设有着深远和重大的意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监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一件值得庆贺的盛举。监狱法是建国40多年来监狱工作成就的结晶,是监狱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和总结,凝聚着广大监狱干警长期以来惩罚犯罪、教育改造罪犯的丰富经验和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聪明才智,饱含着从事执行刑罚和监狱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科研成果。监狱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监狱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方面的国家法律,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专门规定刑罚执行工作的法律,对于规范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对于推动监狱法制的完善,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过, 任何法律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为法总是具有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法律只是对已经存在的社会秩序的一种确认,不管多么具有前瞻性的法律总是难以应对迅猛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这是法律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根据监狱法实施以来的客观情况,监狱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监狱法难以适应行刑一体化进程所谓行刑一体化并非是学者们所创造和虚构的东西,它是刑事一体化思想在刑罚执行活动过程中的自然延伸。它是指把刑罚执行当作一个整体性、系统化的制度来看待,通过刑罚执行权的合理组合和配置,使刑罚执行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对包括监狱执行自由刑在内的、具有同一性质的刑事执行活动和行刑法律关系的法律调整的统一,建立起以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刑事执行法为支柱和框架,相互配套、衔接和平行的刑事法律体系,从而提高刑事法的整体效益。实现行刑一体化首先必须合理优化配置行刑权,使行刑权的各个组成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当今中国刑罚执行法律体系中,行刑权分别由监狱、法院、公安机关行使,造成监狱主体地位的不完整性,也使行刑权被人为的割裂开了,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从而影响了行刑权的效能。尽管监狱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基本的刑事执行法的作用,但是因为其实非全体刑事执行法而无法取得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平等、衔接、统一的刑事部门法的地位,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达到全体刑事执行法的作用,最终影响了刑罚目的的实现。要想通过行刑权的一体化的途径实现刑罚目的,显然,对于只规范自由刑的监狱法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监狱法的颁布虽然弥补了我国刑事执行法上的空白,确立了监狱独立的刑事司法活动主体的地位,并成为我国刑事执行活动的主要法律依据,但是关于刑罚权的合理分配,刑事法的整体构建,显然不是监狱法可以匡定的内容。“正确认识刑事执行的独立地位及重要作用是进行立法的必要前提,现代意义上的目的刑、教育刑思想使刑事执行开始突破了理论和实践的传统界限,逐步摆脱其依附性和从属性,它自身特有的性质、职能及任务的实现,在客观上要求有一部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律,是刑事法发展的大势所趋。1”因此,在监狱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全体执行法或行刑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相统一和配合已成为一种比较紧迫的客观需求。二、监狱法影响行刑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基于刑事法律一体化、刑事执行一体化的思想被广泛认同,在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的趋势已达成共识,“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得以提出。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源于法律的世俗化发展、道德观念的不断变化和精神医学、心理学等实证科学的进步,是刑法谦抑性的表现。“恢复性司法”是“三非”的核心内含,是指刑罚不仅仅源于报应,也不仅仅源于功利,而是源于恢复性的功能。国外监狱针对不同罪犯的不同特点,设置了封闭式监狱、半封闭式监狱与开放式监狱,这是行刑社会化与行刑个别化的具体表现。司法部针对当今国际行刑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三化”要求,“三化”是针对国际行刑趋势制定的我国监狱发展的战略目标。监狱行刑工作的社会化日益受到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所谓行刑社会化就是开放,不仅指监狱的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与力量参与到监狱行刑工作当中来,而且指犯人的开放,使犯人不仅在监狱中接受刑罚和劳动,而且可能包括到社会当中去改造。然而,现行的监狱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我国监狱工作与国际行刑趋势相衔接、监狱行刑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桎梏。监狱法第2条第2款明文规定:“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内执行刑罚。”所谓“在监狱内执行刑罚”笔者认为是指上述刑罚不仅由监狱来执行,也包括应该在监狱内执行。现在我国一些监狱在尝试探亲放假、半监禁、试工试学等新的行刑模式,有的学者提出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对监狱进行更为合理的设置和分类,包括设立半开放式和开放式的监狱,诚然这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这证明我们的监狱工作不但没有被封闭,反而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吸取国际上合理的成功经验。然而这又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探亲放假、半监禁和试工试学等行刑模式已经突破了法律的界限,探亲放假、半监禁、试工试学等方式显然不是监外执行,监外执行有严格的法定条件,上述方式已经突破了监狱法意义上的刑罚执行场所的范畴即监狱内为刑罚执行的场所,而上述行刑模式的刑罚执行的场所不仅仅包括监狱内,然而也可能包括监狱外的社会场所。而就开放式监狱、半开放式监狱的设置而言,监狱法也并没有给其提供法律上的依据,监狱法并没有明确规定我国监狱的监禁形式和种类,但是,在我国监狱史上从来没有过开放式、半开放式监狱,全监禁的监狱是我国一直以来传统的、全部的、默认的“固定模式”。我们不能因为探亲放假、半监禁、试工试学等刑罚执行方式和开放式、半开放式的监狱的设置有利于改造、矫正罪犯和实现刑罚目的而阻却上述方式的违法性。法治首先意指依法而治。依法而治指执法者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其权力,履行其义务。执法者不是立法者,其无权解释法律,更不能创设法律。法治又是良法之治,要求法具有正义的内容,执法者的执法活动应实现正义的要求,而同时法又具有天然的滞后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法律也需要发展和创新。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执法者必须实现正义的要求,同时又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然而解决这个矛盾的义务在立法者,权力也在立法者,执法者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力去创设新的法律来解决法与社会、法律与正义和法与价值实现的矛盾和冲突。从改革和发展的眼光来看,探亲放假、半监禁、试工试学等新型的行刑模式和开放式、半开放式监狱的设置是实现刑罚目的、体现刑罚人道、实现法律正义的需要,但是现行监狱法的规定又否定了这种改革和创新,使现行的监狱行刑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陷入一个客观需要和法律限制的两难处境。因此,笔者认为,修改后的监狱法对于行刑场所、行刑模式等规定应采取中性的立法态度,以使修改后的法条能够有容纳新的发展趋势的空间。三、监狱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法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随着监狱法的颁布,以监狱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为代表的较为完整的刑事法律体系开始建立起来了,1996年的新刑事诉讼法和1997年的新刑法使中国的刑事法律体系更趋于合理与完善,但也进一步加剧了监狱法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矛盾与冲突。笔者在此举出几处监狱法与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相冲突或不协调的地方:在监狱法与刑事诉讼法方面的冲突:如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监狱法第25条规定: “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监外执行条件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而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显然,二者在无期徒刑犯的暂予监外执行的规定上发生了矛盾。是执行专门的刑事执行法监狱法的规定还是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要求理解?监狱法是专门规定刑罚执行的特别法,刑事诉讼法是在监狱法制定后的后法,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还是后法优于前法?这不仅是一个法律解释与理解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对于监狱行刑来说如何实行法治与正义的迫在眉睫的实质性问题。在监狱法与刑法的不协调方面表现为:比如特赦制度,刑法规定了特赦制度,对于特赦罪犯应依法释放,而监狱法对释放的规定仅限于罪犯服刑期满,对于特赦犯的释放根本没有涉及,这不能不说是立法的一个漏洞,应予以补充;比如减刑制度,刑法规定除了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之处,还必须具备“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的条件,而监狱法却无这方面的规定,从而影响了两部法律之间的衔接性;还有监狱法第59条规定:“罪犯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这与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相冲突。所谓罪刑法定原则最为经典表达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同时也包括“法无明文规定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处罚”、“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等。刑法规定了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在服刑期间故意犯罪的罪犯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累犯,而且罪犯在服刑期间的故意犯罪按刑法的规定应为数罪并罚,而刑法并没有规定数罪并罚中的新罪应当从重处罚。监狱法是专门关于刑罚执行的法,规定刑罚的适用是刑事实体法刑法的范畴,监狱法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管辖实体法的东西,况且其规定违背了罪刑法定等最基本的刑罚原则。监狱法制订在前,新刑法制定在后,对于罪犯服刑期间的故意犯罪从重处罚的规定也很难说是对刑法的一种补充。西文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把恺撒的东西还给恺撒,把上帝的东西还给上帝”意思是说世俗领域的事情由世俗的政权管辖,精神领域的事情由教会管辖。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说,把实体的东西还给实体法,把执行的东西还给执行法。四、监狱法操作性不强,缺少必要的与之相匹配的法规监狱法有些条款过于原则、笼统,使监狱法没有得到全部落实。如监狱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破坏监狱的财产及依法使用的资源” ,但是缺少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又如监狱法规定:“监狱发生罪犯脱逃,不能即时抓获的,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监狱密切配合。”而实际因缺少必要的操作性条款公安机关与监狱很难做到相互配合与支持,而且在“即时抓获”的理解上也存在严重分歧,多长时间是“即时”根据该法条很难推导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立法要求语言精炼、准确、严谨、规范,这不仅仅是有利于法律实际操作的需要,而且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上述“口述式”的法条表达方式显然不符合现代立法原则的基本要求;还有监狱法规定:“国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国家提供罪犯劳动必需的生产设施和生产经费。”等等这些规定涉及的方面,国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省的政策规定又不同,正是缘于缺少必要的可操作性条款,使许多监狱为了追求自身经费的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生产而非改造方面上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刑罚目的的实现。以监狱法为核心的和基础的监狱法律体系的完善,需要加快制定与监狱法相配套的法规,以增强监狱法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监狱法本身作出重大的修改。对于监狱法实质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应当考虑下列方面(一)明确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显著区别,就是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而行使国家强制力的重要前提,就是规定了对于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在明确规定了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时,如果出现了违法行为,就会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迫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规定与落实,是保证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规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制定某项立法时,都很重视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但是,这种情况在监狱法中似乎没有得到体现。仔细分析监狱法的条文,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规定属于号召性规定,其中没有规定法律责任,致使这类规定缺乏作为保障其执行的约束性措施。这些条文仅仅号召、要求、提倡有关机关或者人员如何执行刑罚,但是,对于违反这些号召性规定的违法行为,往往没有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结果,导致大量规定充满“弹性”,得不到严格遵守和执行。例如,监狱法第30条规定,“减刑建议由监狱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减刑建议书之日起1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1个月。”如果人民法院在收到减刑建议书的2个月之后还不“审核裁定”的,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对此没有规定。在实践中,一些地区的中级法院往往不能按照监狱法规定的时间范围裁定减刑,而监狱机关没有任何制约措施。因此,监狱法这一条的规定缺乏权威性,属于“刚性”不足的弹性条款。因此,在未来修改监狱法的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都要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追究法律责任的具体机制。(二)监狱工作人员的分类目前,中国监狱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警察。这种状况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但是,事实已经证明,所有监狱工作人员都是警察的做法,不利于监狱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监狱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发展,不利于建立合理的专业人员待遇制度,也不利于开展很多罪犯教育改造等方面的工作。2因此,有必要对监狱工作人员进行分类。在修订监狱法时,应当对监狱工作人员的类型做出科学的规定。笔者考虑,可以根据中国监狱的情况和罪犯管理与改造的需要,在监狱法中增加这样一条:“根据监狱管理和罪犯改造的需要,实行监狱工作人员分类制度。”至于具体如何进行监狱工作人员分类,可以由司法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颁布部门规章的方式加以规定。(三)武装警戒问题在我国监狱中,外围的武装警戒由武装警察负责。监狱法第41条规定,“监狱的武装警戒由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但是,自监狱法1994年颁布以来,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看到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做出相关的规定,使监狱法的这一规定长期得不到贯彻落实,监狱和担负外围武装警戒任务的武装警察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因此,在修改监狱法时,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办法可以考虑如下:首先,在监狱法中明确规定“监狱应当对执行警戒任务的武装警察实行业务领导”的内容。在武装警戒问题上,与1954年的劳动改造条例的规定相比,监狱法的规定存在明显的倒退和重大的缺漏,监狱法第41条仅仅规定,“监狱的武装警戒由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但是,对于监狱和武装警察之间的业务关系,没有任何规定。应当参照1954年的劳动改造条例第44条的规定,完善监狱法的内容。其次,监狱法第41条关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是一个难以贯彻落实的、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第一,对于整个国家而言,监狱可能是一个较小的系统,监狱中的武装警戒则是监狱工作中的一个方面,而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担负着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他们对这样一个小的系统中的专门方面制定一个具体办法,缺乏可行性,在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第二,监狱和武装警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很多的、很复杂的内容,专门制定一个具体办法的必要性并不显著,监狱法中的这个规定明显缺乏可操作性。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的立法机关,完全可以在监狱法中对这个问题做出简明扼要的明确规定,但是,在制定该法的过程中,却舍弃这种简便易行的办法,人为做出难以贯彻落实的法律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中的一个问题。再次,在监狱法中对于监狱和武装警察之间的工作机制,做出更多的规定。例如,规定在武装警察与监狱之间根据需要举行联席会议;监狱领导人和武装警察领导人共同解决在武装警戒中发生的问题等。之所以要在监狱法中做出更详细的规定是因为,首先,武装警察与监狱的关系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没有必要单独立法或者做出其他规定。其次,武装警察和监狱有不同的领导体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无法在国务院颁布的法规中进行规定。实际上,这些年来与监狱法配套的监狱法实施条例之类的法规迟迟不能出台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四)心理矫治问题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是指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调整服刑人员心理和行为并促使其发生积极变化的活动。3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在我国的很多监狱中开展起来。目前,心理矫治已经成为监狱和社区矫正中的重要内容,在疏导罪犯的情绪、转变罪犯的态度、矫正罪犯的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4在修订监狱法时,应当突破仅仅规定传统的劳动改造、教育改造、文化和技术教育的做法,考虑增加对于服刑人员心理矫治方面的规定,为他们提供更多迫切需要的服务。(五)关于不同性别工作人员看守罪犯的问题监狱法第40条规定,“女犯由女性人民警察直接管理。”这一条规定仅仅考虑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男性警察直接管理女犯可能会对女犯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可能会使男性警察容易利用工作之便侵害女犯。但是,却忽略了问题的其他方面。立法者没有认识到,在监狱的封闭环境中,创造正常的服刑环境对于罪犯人格的维护、情绪的疏泄、心理的健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立法者也没有认识到,服刑环境中异性的存在,能够发挥自然的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罪犯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的精神面貌。因此,可以考虑在修改监狱法时,不做这样的规定,为监狱工作人员改革监管方式提供必要的自由度。(六)追捕逃犯问题监狱法第42条规定,“监狱发现在押罪犯脱逃,应当即时将其抓获,不能即时抓获的,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负责追捕,监狱密切配合。”这一条规定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即时”的表述存在问题。“即时”是一个含糊的词语,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其次,所讲的“公安机关”不明确。究竟是指监狱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还是罪犯户籍所在地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