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浅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浅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浅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浅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摘 要新闻标题被视作“新闻报道的眼睛”,它以简练的文字浓缩新闻的基本内容。提炼新闻事实精华吸引读者,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中英文新闻标题因语言文化背景和新闻传统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少差异。了解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对标题进行准确的翻译。好的新闻一定要有好的标题,新闻标题的翻译极为重要。本文试从词汇选用、语法形式、修辞手法、提炼程度及语言结构形式五方面探讨了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并简析了英汉新闻标题互译中几种常用的技巧。关键词:新闻;中文标题;英文标题;差异;翻译有人说,新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标题的竞争。这话不假,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不容忽略。新闻标题以简练的文字浓缩新闻的基本内容,它被视作“新闻报道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给一篇新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最重要的是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往下看。正所谓“题好一半文”,“标题即新闻”。正确理解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真正内涵,从而更好地翻译新闻标题。本文主要是浅谈中英文新闻的差异及翻译技巧。一、新闻标题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新闻标题在新闻报导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提炼新闻事实精华、评价新闻是否可读、吸引读者关注新闻故事本身。它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新闻标题表达新闻的主题和思想,同时又表达新闻作者的评价和判断。二、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了解和掌握中英文新闻标题存在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既有助于忙碌的现代读者更迅速地选择最值得关注的新闻,也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工作者通过阅读英语新闻更好地掌握现代英语,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新闻翻译工作者更准确得体地翻译新闻标题,了解中英文标题的异同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前提。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选用、语法形式、修辞方法、提炼程度及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一) 词汇差异在选词上,二者都喜用缩略语、大众化词语和时髦用语,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英.文标题大量选用简短小词,节省版面。英文词大多是多音节的,每个词长短不一,长长的一个词需占用不少标题字数。为了节省版面,英文标题总是选用短小精悍、确切达意、形象生动的简短小词(mdiget wodrs)来代替字母较多的词,如用cop代替poilceman,cut代替erduce,adi代替asssitance,balst代替expolde或expolsion。中文是单音节语言,每个字单音多义,且每个字大小相等,既能节省版面又便于编排,因此中文标题的制作无需有此顾虑。2中.文标题喜用动词,英文标题偏爱名词表示动态的动词在中英文标题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是,中文时常偏爱使用动词以引出一条标题,但英文标题几乎从不以动词开首,甚至许多新闻媒介(包括美联社、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等)都在它们的“编撰手册”(stylebook)中专门提醒编辑“:never begin a head with a verb.”英文标题中名词占绝大部分,而且名词连用现象极为普遍。简约的名词结构形式可表达完整的句法概念。如“开放搞活改革致富”(连用了四个动词),而britain“flagship”detention centerabandoned(连用了四个名词)3.中文标题中常见形容词或副词,在英文标题中却少用或不用新闻英语一般遵循所谓的“abc”原则,即报道内容准确(accuracy),语言文字简洁(brevity)和结构条理清晰(clarity),标题中很少掺用形容词或副词,以求准确、简洁与客观,而在中文标题中却频繁出现形容词或副词。如在报道某个会议开幕或结束时,中文标题常用“隆重召开”或“圆满结束”等词,而英文标题则直接用简短小词opens或closes,如果译成“successfully convened”或“fruitfully concluded”,反而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二) 语法形式上的差异语法形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1.省略省略是新闻标题的最大特点。省略一切无实意的词,言简意赅,既突出了核心信息又缩短了标题长度。中英文新闻都是如此,但省略的成分略有不同。中文标题可以省略主语,英文的则不行;中文标题中很少用虚词和系动词“是”,没有冠词,而在英语标题中这些都可以省略。例如:1.china sees housing as(an)engine to drive(the)economy(the reuters,省略虚词)。2.编论库学“马列”坚定信念(人民日报,省略了主语)(the reuters,省略虚词)。2.时态英语中的动词又时态变化,在英语新闻中也不例外。由于新闻标题必须言简意赅,不可能采用英语的所有时态形式来浓缩新闻事实。为此,新闻标题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时态特点,以达到使动词既传神达意又具时间感的目的。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用过去时态,而是采用现在时态,使读者阅报时一如置身于新闻事件中,这叫做“新闻现在时”(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与文学写作中的“历史性现在时”(historical present tense)性质相同。而中文标题的一般现在时一般通过语义暗示,时态标志不明显,但也能像英文标题中的一般现在时那样代替过去时。例如:fireworks cache explodes in crowded area of downtown lima,at least 77 killed (the associated press); violent storm hits moscow,kills six (the mirror);北有煤海(暗含一般现在时);得了一个满分(过去时); husband and wife team unlocks new gene secrets(一般现在时)夫妻联手解开新的基因奥秘;书记会见沂蒙山区老党员(现在时代替过去时)。3.语态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英语甚至有过分使用被动语态的倾向,而且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式,少用意义被动式。r.quirk等人认为被动语态常用于科技文章、报刊文章和官方文章等信息性的文体中“(the passive is generally more commonly used in informative than in imaginative writing,notably in the objective,non-personal style of scientific articles and news items.”)(r.quirk1973:807-808)。而按照汉语的习惯,如果句中无须指出施事,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发生混淆,一般就不用结构被动式,而用意义被动式。在英文标题中,经常直接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表示动词的被动语态。在中文标题中,除了“被”字,“受”“、遭”“、蒙”“、让”“、给”“、叫”“、挨”等词更经常用来表达被动意义。例12:film star clint eastwood honored in galatribute(影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受庆典嘉奖)值得注意的是,英文标题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超过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只在动作接受者比动作执行者更重要时才采用,因为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生动且富有感染力(more colorful&appealing),更直接也更具说服力(more forward&powerful),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而又自然。4.标点符号中英文标题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有同有异。相同之处是。逗号、破折号、感叹号、问号和引号在中英文标题中都很常用,但一般都不用句号。感叹号都可用以表达强烈感情,逗号都可以用来划分意群,在英文标题中逗号还常被用来代替连词“and”,以节省标题字数常译作“和”,如:un,irap talk on refugee aid(china daily)联合国和伊拉克谈判援助难民问题;问号在英文标题中通常作为一般疑问句的标志,而在中文标题中则用在反意疑问句和设问句之后,因而更有力量,如:有这样的“摇钱树”,为何不摇? (问号,加强语气) 。冒号、斜线符号和所有格符号在英文标题中很经常使用,但在中文标题中却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如:dog bites womans nose completely of (所有格符号,中文标题中不用); tony blair:we stand shoulder to shoulder with our american friends(冒号,汉语新闻标题中较少使用);省略号、间隔号和括号在中文标题中经常使用,但在英文标题中则一般不用,如:假作真时(省略号,英文标题中一般不用)。破折号在英文标题中起连接话语和补充信息的作用,可代替系动词be等(如:living in amsterdam the best w ay to see a city);在中文标题中则还可以表示意思的递进和转折;引号都用来强调关键信息,引出原话,但英文标题中用单引号代替双引号,而中文标题则常用双引号,中文标题中引号还可以表示所引内容别有含义或反话或夸张,如:abadan oil refinery destroyed(china daily)阿巴丹炼油厂“被毁”,“ 神通广大”的侯乐成为何如此嚣张?(双引号,标出反话,有嘲讽之意)由于新闻标题注重结构精简,并不使用所有的标点符号。而在标题中加上某些标点符号,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因此,必须把这些标点符号的具体含义译出。(三) 修辞差异语言学家胡壮麟曾说过:“每门语言都有独自的逻辑,独自的修辞方式,独自的美学价值”。新闻撰写者写标题时都十分注意在语言上下功夫。他们煞费苦心,力图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语言活泼生动,具有特色,从而使标题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但从修辞这方面来看,英汉标题风格各异。汉语标题更重文采,讲究对仗和押韵;英文标题则显得质朴平淡,重在铺陈事实。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的修辞格有限,较常用的有典故、比喻、拟人、谐音、头韵、重复、双关、移位修辞、倒装等;汉语则常用排比、重叠、借代、回环、警句、倒装、顶真、对偶、比拟、双关、委婉、衬托等。某些修辞格如头韵、回环、顶真、衬托分别为英汉语所独有。在这里略举几个例子: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警句、比喻、对仗);工业上山 山尽其利 利国利民(顶真); silent walk speaks of hope for peace(拟人):人们默默行,心中思和平;gas prices going up,up,up(重复):煤气价格 一涨再涨; mark whitaker 发表的一篇报刊文章标题为 decision and division (判决和分歧) 就利用头韵来加快句子的节奏; farewell to arms文章谈的是当时的苏联共和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向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建议彻底销毁核武器的事,它引用海明威的小说的名字 a farewell to arms 永别了,武器暗示彻底销毁核武器就意味着告别战争的意思,但是不可能的。(四) 提炼程度上的差异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将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通过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注重显性接应(overtcohesion),注重以形显义。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词语或分句之间少用甚至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因此,英语句子结构很严谨,而汉语句子结构则比较松散。有人将英汉句子结构分别喻作一串葡萄和一盘葡萄,很是形象。这一差异也体现在中英文新闻标题上。中文标题以多层式(multi-deck)标题居多,不仅有主标题还有引题和副题,重大新闻的标题尤其如此。主标题突出核心事实,引题交代事实背景烘托气氛,副标题补充主标题的不足。读者只需一览中文标题,即知全文概要,难怪新闻学者称之为“超微型新闻”(mini-story in capsule form)。相比之下,英文标题的形式要简单的多。除纽约时报等少数报纸外,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英文报纸正趋于采用单层式(one-deck)标题,即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这主要是因为单层式标题在制作和编排上都比较省事,还可节省版面以容纳更多的新闻。英文标题只能着力于以最精练的文字概括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来吸引读者,在揭示新闻内容方面当然也就远远不如中文标题那样具有深度与广度了,有时甚至会因过于刻意节省字数而造成歧义。如果说中文标题丰盈如杨贵妃,那么英文标题就好比白骨精了。中英文新闻标题都有提炼内容要点的作用,这是共性,但在表现事件的深度和广度上,中文标题要比英文标题更加出色。试比较新民晚报和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在2003年2月2日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时所用标题: (责任编辑:晓玲)例:“哥伦比亚”解体坠毁美国宇航局证实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官方称没有迹象表明与恐怖活动有关例21:space shuttle columbia confirmed destroyed without survivors (五) 语言结构形式差异从语言形式看,中文标题没有大小写之分。汉语新闻标题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大多采用偏正式结构,也有的采用联合结构、连动结构、动宾结构、陈述句式、疑问句式等。英语新闻标题多用名词中心语+后置修饰语(分词、不定式、介词和形容词短语)结构和简单句。从结构形式看,中文标题以多层式(multideck)标题居多,不仅有主标题还有引题和副题,重大新闻的标题尤其如此。主标题突出核心事实,引题交代事实背景烘托气氛,副标题补充主标题的不足。汉语标题可分为四种类型:引题+主题+副题,引题+主题,主题+副题,主题。而英语标题有两种:主题+副题,主题(前者主要用于地方新闻报纸,后者流行于英美主要报刊和通讯社),相比之下,英文标题的形式要简单的多。除纽约时报等少数报纸外,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英文报纸正趋于采用单层式(onedeck)标题,即只有主题,没有副题,这主要是因为单层式标题在制作和编排上都比较省事。英文标题只能着力于以最精练的文字概括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某一点或某一面来吸引读者,在揭示新闻内容方面当然也就远远不如中文标题那样具有深度与广度了,有时甚至会因过于刻意节省字数而造成歧义。如果说中文标题丰盈如杨贵妃,那么英文标题就好比白骨精了。在这里略举一些例子,如:穿越赤道的时刻(偏正式结构); soldiers killed in afghan blast (名词中心语+后置修饰语);(引题)天雨路滑大意不得(主题)广州近日车祸频繁(副题)三月一日以来,平均每天十宗(引题+主题+副题);宜城市民痛别好民警张斌(主题); cablevisions ad a fraud,yes says(主题)。三、中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了解中英文标题的差异是进行准确翻译的前提,在进行英汉标题互译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差异性,充分考虑不同民族所固有的文化心理和欣赏习惯,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新闻标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即新闻标题简洁、醒目、新颖,因此翻译的时候必须保持其原有的特点,并且还要具有新闻性、可读性和可发行性。下面简要谈谈中英文新闻标题的翻译。(一) 英文标题的汉译技巧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一要准确理解把握特点;二要翻译得当增强可读性;三要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能将原新闻标题的妙笔生花、画龙点睛之笔用同样精炼的汉语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异曲同工之效。在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性,并且能兼顾到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1直译或基本直译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如果英语标题意思清晰,汉语可以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来体现相同的内容,并能产生相同的效果,中国读者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以考虑采用直译或半直译,但直译不能影响准确达意,不能破坏标题的风格。当然,直译不等于硬译,并不是逐句翻译,一味追求形式对等,不符合译语习惯,因而晦涩、难懂。例如:looking back to ahead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直译); when it comes to romance, listen to your friends爱河泛舟,求教朋友(基本直译)。2意译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翻译界一直争论不休,其实两者各有千秋,如果原英语新闻标题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准确概括新闻的内容,或不能如实体现作者意图,或者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可以采用意译法,例如:by their colours you should know them 欧洲色彩时尚(意译,点明文章内容); some kids are orchids血案的反思(意译,点明文章的内容);believing the believers人类的信仰(意译,以兼顾译入语的表达习惯)。3. 增词法英语新闻标题本身高度浓缩简洁,用词一般不多和英语标题倾向于对某一内容作“重点化”处理不求面面俱到;而汉语新闻标题追求“全面性”和汉语一词一意,使得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所以,在汉译标题时,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标题形式更加趋于汉语化,意义更趋完整。例如:older,wiser,calmer(人愈老,智愈高,心愈平),这条新闻聚焦于当今老龄化社会,尤其是老人们退休以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冷静,若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更明智,更冷静”就不如增加“人”“智”“心”三字意义更加明确,句式更加整齐,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了。4. 修辞格的翻译新闻标题往往注重修辞,以达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吸引力的效果。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即便是同一辞格也难以做到直接转换,这给英语修辞的汉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翻译含有修辞格的标题时,需尽量考虑和体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发挥汉语的优势,尽最大程度取得“等效”。在不能保持原修辞格时,可换用其他辞格补偿或采用意译。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例如:courage knows no gender(拟人)勇气不分男女(意译); after the boom,everything is gloom (押韵)繁华好景不再,萧条接踵而来(保持原修辞格); soccer kicks of violence (双关)足球开踢拳打脚踢(保持原修辞格)。5. 标点符号的译法关于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前苏联学者布拉果夫说:“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由于新闻标题注重结构精简,并不使用所有的标点符号。然而在标题中加上某些标点符号,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因此,必须把这些标点符号的具体含义译出。在标题翻译中,标点用得恰当,可使所译标题更简沽、明白、晓畅,更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例如: un,iraq talk on refugee aid(china daily)联合国和伊拉克谈判援助难民问题(这里逗号译作“和”); renminbi to remain reliable,strong:li(china daily)李鹏说人民币保持可靠和坚挺(这里冒号译作“说”); abadan oil refinery destroyed (china daily) 阿巴丹炼油厂“被毁”。(二) 中文标题的英译技巧中英标题风格各异。在对中文新闻标题进行翻译时,同样应该充分考虑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性,应适当照顾英文标题的特点。为了达意,汉语标题中的修辞手段有时要作出牺牲;汉语标题的语言结构形式有时要打破重组以契合英文标题的习惯特征。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中文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1. 变汉语的偏正式结构为英语的“名词中心语+后置修饰语”结构例如:举世瞩目的中国农业(chinese agriculture attracting worldwide attention);农民可放心的几件事(the things that farmers neednt worry about);走向世界的南京大学(university set to go international)。2. 变句子为短语例如:美国不要做干涉他国内政的事情(us told to stop its interfering);上千律师义务帮助二战中国劳工打官司(lawyers to help forced labourers);青海湖二百年后将成为盐湖(qinghai lake to become salty within 200 years)。3. 转换标题形式结构(英文标题无引题, 因此应将汉语标题中的引题和主题合二为一)例如:(引题)大坝出现“大裂缝”? 资金是个“无底洞”?(主题)三峡总公司辟谣:空穴来风。这里可以译为big rift and fund shortage:a rumor。4. 修辞翻译:直译与意译(在不影响达意的情况下直译,否则意译)例如:(引题)修建广场 拓宽道路(主题)武昌部分路段路灯“失明”(拟人),可译为some street lamps in wuchang blinded(直译);哥国镇长不好当 当着当着就挨枪(押韵),可译为town head in columbia killed(意译);片头片尾该“减肥”(拟人),可译为 both ends of films to be shortened(意译)。总的来说,中英文标题的互译首先要求译者对其特点及异同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熟悉英汉标题互译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标题是新闻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标题势,则全文皆振;标题失势,则全文皆靡。鉴于中英文新闻标题在词汇选用、语法形式、修辞手法、提炼程度及语言结构这五方面的差异,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生动地再现出来。五、参考文献1 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1月第一版。2 刘洪潮:怎样做新闻翻译m,中国传煤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3 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3月第二版。4 彭朝丞:标题的艺术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5年7月第一版。5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6 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5月第一版。7 王治奎:英汉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8 丁其林:英语新闻阅读指南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3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8董力.试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