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蚕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蚕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蚕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蚕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引言1.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传统的栽桑养蚕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期间,蚕桑业一直沿用桑叶养蚕模式。传统的养蚕模式是“先栽桑后养蚕”,原蚕饲育不仅被桑树的生长周期所限制,而且桑园管理复杂,丰产速度慢,从栽桑、采叶、喂蚕到蚕种收获,生产环节多,工序烦琐复杂,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难以实现机械化,并且在原蚕饲育过程中,易受蚕桑病虫害和环境污染的危害,特别是由于桑叶易被微粒子病原污染,而造成蚕种带毒,每年都因此有大量不合格蚕种淘汰。为此,必须全面革新传统的蚕种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体系,其中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家蚕人工饲料育是根据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用适当原料配制成饲料代替桑叶的饲育方法。人工饲料育与普通桑叶相比,具有如下优势:可根据生产需要,结合蚕卵的人工孵化技术,灵活安排时间,做到全年饲养,不受自然气候条件和桑叶的限制;饲料经过高温灭菌,可有效防止病原菌侵染;饲料营养均衡,有利于蚕儿发育整齐;可提高生产效率,适合工厂化、机械化操作。因此,人工饲料育为现代蚕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传统的蒸煮人工饲料,由于加工调制复杂,湿体饲料不利于贮存运输,给饵费工费时,且易于污染变质,从而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家蚕颗粒人工饲料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饲料,与传统蒸煮饲料相比,颗粒饲料有以下突出的优点:一是加工工艺简单,用造粒机可一步完成加工过程,省去了湿体饲料调制、蒸煮等多个步骤;二是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变质;三是给饵喂蚕方法简单,给饵前只需在颗粒饲料中加定量水分,吸收后直接撒布于蚕座上即可,即使手工操作,也可大幅度提高养蚕工效;第四,由于颗粒人工饲料不需经过高温蒸煮,有利于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养蚕成绩。颗粒人工饲料最早于1994年在日本研制成功,并进行了生产中试,取得了较理想的养蚕效果。但日本研制的颗粒饲料只适用于广食性蚕品种,普通蚕品种不能取食,从而大大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有鉴于此,本论文系统探讨了广食性杂交组合春54zhg和皓月菁松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对生长发育、产茧量、茧质的影响;并与全龄桑叶育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旨在为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制定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技术规范提供参考。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关于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1908年,bog danow首先用肉汁、淀粉、蛋白胨及无机盐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了黑颊丽蝇,从而拉开了昆虫人工饲料研究的序幕。关于家蚕(bombyx mori.l)人工饲料早在1930年就有试验, 1953年,日本报道用人工饲料能把蚕养到3龄,因此,受到世界各养蚕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自60年代诞生以来,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在推进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下,其人工饲料的研究远远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到1975年,日本已完成了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实用化研究,1977年开始在生产上推广,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其蚕业生产的三大技术支柱之一。90年代以来,日本又培育成功广食性蚕品种,并开发出相应的低成本lp饲料、颗粒饲料及相应的饲育机械,可实现14龄用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5龄分户桑叶育的“蚕农一周养蚕”的蚕桑生产新模式。近来,日本由于高度工业化,传统农业包括养蚕业出现了极度萎缩的局面,为挽救其养蚕业,日本蚕业界结合家蚕新用途和新型蚕丝的开发,又进行了全龄一次给饵、一年饲养36批蚕的超省力全年连续无菌养蚕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生产中试。预计不久的将来,在发达国家可实现全年用人工饲料工厂化、自动化大量生产新型蚕茧的目标,这将是养蚕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今后养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蚕业界多年来追求的目标。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展桑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用人工饲料养蚕获得成功(蔡幼民,1975)。80年代以来,国内许多蚕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根据我国的国情,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尽管目前还没有在生产上正式推广应用,但在许多方面尤其是实用化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从70年代以来,我国在桑蚕人工饲料育方面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能在生产上真正推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我国的国情来看,以前农村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占养蚕成本的比例较小,因此对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为主要特点的人工饲料育技术的要求不迫切。其次,人工饲料育技术本身也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饲料成本高,超出了蚕农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饲料容易变质腐败,对养蚕设施和环境条件要求苛刻,而我国农村的养蚕条件比较简陋,难以达到要求;三是我国尚无实用化的人工饲料育专用品种,现行品种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多不够理想,致使群体发育不齐,影响了蚕茧产质量和养蚕工效的提高;四是饲养方法过于复杂,技术难度大,不易被蚕农掌握;五是无配套的专用养蚕设施和饲料生产供应体系,饲料的调制方法也有待于改进简化。虽然种种原因限制了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但人工饲料育技术本身来看,经过我国蚕业界近30年的研究探索,在饲料成本、饲料防腐、加工技术及饲养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已得到解决,只要将有关研究成果加以综合改进,并借鉴日本人工饲料育的经验,即可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另外,随着我国蚕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蚕业技术指导网在大部分蚕区已相当完善,农民的养蚕水平及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已大大提高,许多蚕区已建立了条件相当好的小蚕共育室及配套设施,这些也都为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价格不断提高,而传统的蚕桑生产技术,工序繁琐,体力劳动繁重,经营规模小,效益不高,已严重制约着养蚕业的稳定和发展。今后蚕桑生产必须向集约化、高产、高效的方向转变,并建立适应于专业化、适度规模化蚕茧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其核心问题就是要简化生产环节,大副度提高养蚕工效。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广人工饲料养蚕,第一步先实行小蚕人工饲料共育,逐步过渡到全龄人工饲料育工厂化生产。 另外,从防治蚕的微粒子病,减少环境污染对蚕业的危害等方面考虑,实行人工饲料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试验材料供试蚕品种:春54zhg和皓月菁松。桑叶:山东农业大学蚕桑科研基地湖桑32号春叶。颗料人工饲料:使用两种配方颗粒饲料的平均混合饲料饲养。配方如表1。表1 试验用两种颗粒饲料配方的组成(%)table1 constitute of two kinds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成分1号配方2号配方1、桑叶粉34.0332、豆粕粉20.022.53、玉米粉39.135.754、柠檬酸1.02.55、山梨酸0.40.46、没食子酸0.50.57、维生素c1.01.08、维生素b族混合物0.91.29、无机盐混合物3.03.010、多菌灵0.10.152.2 试验设区及饲养处理两次试验于2009年春蚕期分别在山东农业大学蚕桑科研基地实验室和泰安祝阳试验点进行。2.2.1 试验设区春54zhg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对照各半张种,皓月菁松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对照各一张种。1-2龄期在学校基地饲养,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在同样环境下饲养,3龄饷食以后每个品种、每种处理分别保留200头,分为两区,每区100头,继续在基地饲养至上蔟,其余蚕在祝阳试验点养蚕大棚中按照常规方法饲养(3-4龄期大棚内温度只有20左右,故3-4龄期发育经过明显延长)。2.2.2 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饲养处理所有接触颗粒饲料的器具都需要消毒、灭菌,不要用手触摸饲料。每次喂蚕后,将装饲料的塑料袋扎紧口贮存。喂蚕时将颗粒饲料放入事先消毒好的平底器皿内(如塑料盆、培养皿等),摊平,厚度12层。然后加入相当于饲料干重1.7倍的无菌水或凉开水,放置20min左右(因饲料量而定),待水分全部均匀地吸入饲料后给饵(给饵前加水,不要太早)。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蚕种要严格按标准搞好催青,并要认真搞好补催青和黑暗处理,促进胚胎发育齐一。人工饲料育应严禁转青卵和蚁蚕冷藏,否则会导致摄食性和疏毛率显著下降。但适当延迟收蚁时间(1d左右)有利于提高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另外,为防止饲料污染,转青卵可用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进行卵面消毒。蚕人工饲料育用盒式封闭育,养蚕盒依次向上叠放,或盖好盒盖,但盒子之间要留小缝隙或在盒壁上穿适当数量的小孔以便透气、排湿,使盒内处于半封闭状态。12龄每龄给饵1次(收蚁及2龄起蚕各1次),按每张种1龄用干饲料0.4kg左右,2龄0.8kg左右的蚕座面积和给饵量比例,将吸好水的饲料均匀撒布于蚕座中。人工饲料育宜采用比桑叶育高的温度,1龄的适温为30,2龄29,眠中降低1,3龄起蚕改为桑叶育后,按桑叶育要求的温度饲育。环境湿度不仅直接影响蚕的生理,而且关系到饲料的水分保持。采用盒式封闭育,养蚕盒内小环境湿度较大,相对湿度要求在95%左右,以便保持饲料新鲜。蚕室内仍需经常补湿,取食期蚕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上。从3龄开始转为桑叶饲育,3龄饷食宜用偏嫩叶,3龄头三次用叶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叶面消毒,并要延长感光时间。全龄桑叶育小蚕常规饲育。适熟上蔟,种茧期2425保护,上蔟2.53d,茧层坚硬后早采茧。2.2.3 调查指标及调查方法调查各处理区收蚁24h疏毛率、96h2龄起蚕率、203h3龄起蚕率、203h3龄存活率、各龄眠蚕体重、5龄盛食及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率、小区产茧量、上茧率、结茧率、死笼率及虫蛹生命率。蚕体重调查每处理调查20头计算平均值。茧质调查和生命率调查等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其中茧质性状计算公式如下:全茧量(g)=(小区雌蚕平均全茧量+小区雄蚕平均全茧量)2茧层量(g)=(小区雌蚕平均茧层量+小区雄蚕平均茧层量)2茧层率(%)=(小区雌蚕平均茧层率+小区雄蚕平均茧层率)2结茧率(%)=结茧的蚕头数3龄初始蚕总头数100%死笼率(%)=死蛹个数结茧的蚕头数100%虫蛹生命率(%)=好蛹数3龄初始蚕总头数100%3 结果与分析3.1 12龄颗粒饲料育对蚁蚕疏毛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两个蚕品种1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24h疏毛率对比并不明显,颗粒人工饲料育的24h疏毛率达到了92%以上,说明颗粒人工饲料育的小蚕发育经过普遍良好,供试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摄食性与桑叶效果差距不大, 春54zhg和皓月菁松两个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具有较良好的摄食性。表2 颗粒饲料育24h疏毛率(实验室)table2 setae dispersion rate of 24hs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24 h疏毛率(%)setae dispe-rsion rate of 24hs100100100909592.51001001009595953.2 12龄颗粒饲料育对起蚕率及存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结果可见,桑叶育处理区的96h 2龄2龄起蚕率、203h 3龄起蚕率均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各区。这说明12龄人工饲料育稚蚕生长经过比全龄桑叶育的要延长,且发育不齐。颗粒人工饲料育各处理区的203h存活率虽然均低于全龄桑叶育,但相差不明显,说明两个蚕品种均能较好的适合颗粒人工饲料。表3 颗粒饲料育对起蚕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实验室)table 3 effec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on moulting rate and survival rate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96h 2龄起蚕率moulting rate of 2ndinstar of 96hs100100100604854100100100656565203h 3龄起蚕率moulting rate of 3rdinstar of 203hs100100100959595100100100979797203h存活率survival rate of 203hs9999999797979999999797973.3 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对蚕体重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4表5。从表4表5结果可见,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的蚕体重均明显小于全龄桑叶育的蚕体重,说明颗粒人工饲料育小蚕期蚕体生长较慢。但3 龄饷食改用桑叶育后,随着食桑时间的延长,人工饲料育的蚕生长加快,体重逐渐向桑叶育接近的趋势,甚至春54zhg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以后超过全龄桑叶育,说明该两种蚕品种均能良好适应颗粒饲料育。颗粒人工饲料育区各龄蚕体重分别到达同期桑叶育蚕体重的比例为:1龄眠蚕为82.39% 、97.32%, 2龄眠蚕为78.27% 、60.00% ,3龄眠蚕为92.96%、77.70%、94.88%、78.47%,4龄眠蚕为99.89%、85.61%、97。83%、94.39%,5龄盛食为102.5%、119.5%、100.4%、98.09%, 熟蚕为118.5%、86.43%、103.4%、86.43%。表4颗粒饲料对蚕体重的变化(实验室)table 4 the change of body weigh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发育阶段developmental-stages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1龄眠蚕(mg)molter body of 1st8.17.87.956.76.46.557.67.27.45.65.35.452龄眠蚕(mg)molter body of 2ndtinstar43.740.542.131.934.032.9549.547.548.030.027.628.83龄眠蚕(mg)molter body of 3rdinstar218.2216.7217.45184.1220.2202.15234.7226.8230.75178.9179.7179.34龄眠蚕(mg)molter body of 4stinstar945.5992.4968.951000.0935.6967.81051.51074.21062.85950.7867.8909.255龄盛食蚕(mg)5thinstar in glutt-onous sta ge560062005800635055405945502058605440647065506504熟蚕(mg)mature silkworm342338923657.5415145194335438342864334.5385436393746.5表5颗粒饲料对蚕体重的变化(祝阳试验点)table 5 the change of body weigh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发育阶段developmental-stages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3龄眠蚕(mg)molter body of 3rdinstar198.0193.0195.5184.0187.0185.5220.0198.0209161.0167.01644龄眠蚕(mg)molter body of 4stinstar103510401037.51010102010159859759809309209255龄盛食蚕(mg)5thinstar in glutt-onous sta ge474046704705473047204725495050004975484049204880熟蚕(mg)mature silkworm4090410040954210426042354610453045703980404040103.4 颗粒饲料育对产茧量、茧质和生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6表7。由表6表7可见,全茧量1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比全龄桑叶育对照略有提高,小区产茧量、茧层率大体持平。从蚕种生产角度考虑,茧层率偏高或偏低对制种不会有不良影响。从这三个指标来看,全龄桑叶育比颗粒人工饲料育差异不是那么明显。1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和全龄桑叶育对照成绩互有高低,各供试品种平均虫蛹生命率与桑叶育无显著差异,说明12龄小蚕颗粒饲料育总体上对原蚕体质无不良影响。但由于疏毛率低,且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稚蚕期易出现小蚕和发育的蚕,需增加收蚁量,加强各龄期的淘汰,提高原蚕整齐度,保证结茧头数。表6颗粒饲料育对茧质和生命率的影响(实验室)table 6 effec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 on pupae life and cocoon qualitaty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geab平均average全茧量(g)whole coco-on weight1.9421.8231.8831.9572.0271.9922.0442.1302.0871.8491.8281.836小区产茧量(g)cocoon yield of section119.5162.7141.1212.9161.6187.3119.5162.7141.1212.9161.6187.3茧层率(%)ratio of co-coon sheel24.9225.1825.0525.0424.7724.9124.0725.4924.7824.7125.0024.86上茧率(%)percentage of the best silkworms72.7397.8385.2894.5597.5696.0696.5595.1295.8697.6794.3896.03结茧率(%)percentage of cocooning silkworms779284.5968289878284.5868987.5死笼率(%)rate of dead worm coco-ons41.56(发病)7.6124.5919 .6018.2918.958.0518.2913.1411.6313.4812.56虫蛹生命率(%)riability of pupae35.44(发病)84.3959.9276.4063.7170.0678.9563.7171.3374.3775.5274.95表7颗粒饲料育对茧质和生命率的影响(祝阳试验点)table 7 effec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 on pupae life and cocoon qualitaty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geab平均average全茧量(g)whole coco-on weight2.0662.0772.0722.2602.3722.3162.1412.3092.2252.0561.9912.024茧层量(g)quantity of cocoon0.5010.4970.4990.5180.5530.5360.5050.5340.5200.4980.4670.483茧层率(%)ratio of co-coon sheel24.2523.9324.0822.9223.3123.1423.5923.1323.3724.2223.4623.86公斤茧粒数the kilogram cocoon number476460468428414421448418433478460469张种产茧量(kg) the cocoon quantity of one zhong试验有误48.9242.1737.84上茧率(%)percentage of the best silkworms98.7498.7098.7299.5399.5299.5398.2198.5698.3997.9198.7098.31死笼率(%)rate of dead worm coco-ons3.04.03.53.02.02.52.06.04.01.03.02.03.5 颗粒粒饲料育对发育经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8表9。由表8表9可见,两个蚕品种12龄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比全龄桑叶育对照的发育经过普遍延迟,说明供试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摄食性比桑叶差。但从3龄开始颗粒饲料育蚕品种发育开始加快,5龄均不同程度持平甚至赶超全龄桑叶育发育。这是由于12龄用颗粒饲料饲育的蚕,3龄改换为桑叶育后,有些由于短期内对桑叶不适应,故34龄的发育经过仍有所延长,而适应快的蚕品种,发育速度则加快。由于补偿作用,5龄期的发育加快,5龄经过比全龄桑叶育缩短。但各品种平均全龄发育经过仍比全龄桑叶育对照延长36 h。此结果与前人的有关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8 颗粒饲料育对各龄发育经过的影响(实验室)table 8 effec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 on growth passage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1龄(h)1st instar9595951071071079595951071071072龄(h)2st instar9696969696969696969696963龄(h)3rd instar1051051051171171171051051051171171174龄(h)4tn instar1101101101121121121101101101121121125龄(h)5tn instar192192192202202202192192192202202202全龄(h) all instar-growth passage598598598634634634598598598634634634表9 颗粒饲料育对各龄发育经过的影响(祝阳试验点)table 9 effect of 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 on growth passage调查项目investigate item春54zhg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春54zhg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皓月菁松全龄桑叶育whole instar mul-berry rearing皓月菁松颗粒饲料育pellet artificial diet rearing重复区regional repeat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ab平均average1龄(h)9595951071071079595951071071072龄(h)2st instar9696969696969696969696963龄(h)3rd instar1721721721601601601721721721601601604龄(h)4tn instar1741741741741741741741741741741741745龄(h)5tn instar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183全龄(h) all instar-growth passage7207207207207207207207207207207207203.6 供试广食性杂交组合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分析从表1表9中可以看出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结果。春54zhg和皓月菁松24h疏毛率均达到90%以上,初步可以看出两个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性相对较好。再看1龄眠蚕体重分别达到桑叶育的:82.39% 、97.32%。1龄发育经过只延长了18h。从这几个数据可以初步看出春54zhg和皓月菁松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都不错,都具有可改良性。春54zhg和皓月菁松对用颗粒人工饲料喂养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摄食性, 与全龄桑叶育差别不大。从总的饲养情况来看, 与桑叶育相比, 发育的整齐度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从饲养的实践体会到, 要在生产上推广颗粒人工饲料育, 要注意不同品种间对人工饲料的组成是有差别的, 要做好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 加强专用人工饲料育用品种的选育, 进一步培育针对特定人工饲料配方的专用蚕品种, 优化提高蚕品种的适应性, 不断提高完善人工饲料育的水平。4 讨论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在杂交种上的应用已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广食性品种有良好的摄食性和适应性,饲养成绩与传统桑叶饲养基本一致,有些方面还优于传统桑叶饲养。颗粒人工饲料更大的优点是加工工艺简单,便于贮存和运输,不易污染和变质。而且给饵喂蚕方法简单,即使手工操作,也可大幅度提高养蚕工效,易于实用化。另外,颗粒人工饲料的造粒、熟化和灭菌均在瞬间同时完成,不需要长时间的高温蒸煮,有利于保持饲料中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在原蚕饲养中应用颗粒人工饲料育,除具有丝茧育的优点之外,另外二个显著的优点是:一是可以有效预防微粒子病的发生;二是可以提高叶卵转化效率,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产卵量。但能否应用,主要取决于蚕品种对颗粒饲料的适应性。从本试验结果来看,春54zhg和皓月菁松两个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适应性较好,应用价值较大。从生产实际考虑,收蚁24h疏毛率达到80以上,24h疏毛率在90以上的蚕品种可以应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否则饲养成绩太差,无实用价值。因此,在推广该技术之前,必须对蚕品种的摄食性进行鉴定。另外,尚需进一步改进颗粒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技术,选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以提高家蚕的摄食性和适应性。综合以上试验结果,颗粒人工饲料育在春54zhg和皓月菁松两个蚕品种的摄食性、蚕发育、蚕体重、生命率及茧质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饲料成绩,甚至有些方面优于全龄桑叶育,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推广空间。但颗粒人工饲料在实用化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解决蚕的发育整齐度、体重、产茧量等方面的差距,应重点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找到颗粒饲料的最佳加工工艺、包括双轴挤压膨化机的转速、压力、温度等;二是颗粒饲料的理化性状,主要包括颗粒饲料最适含水率、大小、膨化率、硬度、空隙率等;三是找到提高家蚕对饲料的摄食性、发育整齐度的途径,包括调查蚕品种与摄食性的关系,发育时期与摄食性的关系,饲料组成、加工工艺几饲养环境对摄食性的影响等等;四是培育出更好的颗粒人工饲料育专用的生产上的经济蚕品种,从而提高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五是进一步改进和规范饲育技术,使之简易化,逐步实现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工厂化、机械化、专业化饲育。例如:颗粒饲料在给饵前的加水操作很重要,若处理不当,易造成吸水不匀吸水少德颗粒过干,蚕不能取食,吸水过多则由于含水过多使得颗粒粘性过大,也会影响蚕的取食。只有适量加水,并使全部饲料均匀吸收,才能促进蚕的摄食和生长发育。本试验所用的颗粒人工饲料,应该说在加工工艺、饲料配方等方面在国内还是比较领先的。但此次试验供试蚕品种在24h小时疏毛率良好的情况下,出现小蚕期生长发育滞后、蚕体发育缓慢、发育不齐、春54zhg全龄桑叶育蚕发病等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是有以下几点:(1)本次试验所用颗粒人工饲料存放时间较长,其品质可能受到影响而下降,无法满足蚕儿的某些生理需要。因而在家蚕颗粒人工饲料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桑叶粉最好为新鲜采集制取的最为理想。(2)所用饲料加工机器为新机器,对其操作方法不是很熟悉。在工艺上饲料的质量有一定的不利影响。(3)在适温范围内,适当高温可提高蚕的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在同样环境条件下,人工饲料育蚕的体温比桑叶育蚕低12,因此,人工饲料育温度一般应比桑叶育高2左右,但限于实验室条件,本试验均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因而在蚕的摄食性和发育整齐度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4)春54zhg全龄桑叶育蚕上蔟后出现发病现象,可能是由眠起消毒不充分、除沙不彻底、桑叶受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本次试验从春54zhg和皓月菁松两个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养蚕效果等方面与全龄桑叶育的探讨结果表明:春54zhg和皓月菁松对颗粒人工饲料表现出很好的摄食性,可以选育出更加适合人工饲料的专用蚕品种,在推广小蚕饲料共育技术方面是有着可行性的。尽管在产茧量等方面与桑叶育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优越性也十分突出,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继续发展和深入,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达到大规模的实用化生产。综上所述,在我国推广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只要有关部门、蚕业界和蚕农通力协作,用人工饲料养蚕由实验室走向生产即指日可待。但我认为,该技术的推广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面积推开,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用人工饲料养蚕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它不同于一般的蚕桑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必须得到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扶持,包括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科研经费和推广经费方面的支持以及组织协作攻关研究等;否则,仅靠蚕业界少数科技人员的努力,该技术的推广将是相当困难的。第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小蚕人工饲料育技术体系,包括蚕室标准、专用蚕具的研制与生产、饲料加工调制机械的研制、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专用蚕品种的培育等,以进一步提高该技术的实用化程度。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工饲料及专用蚕具的生产和供应体系。第四,加强对人工饲料育优越性的宣传,有步骤地对蚕桑技术人员和蚕农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真正掌握技术规范和操作方法。第五,以优质、高效和省力化为重点,研究改进与小蚕人工饲料育配套的其它蚕桑生产新技术,包括速生密植桑园、机械化作业、大蚕大棚条桑育、自动上蔟技术等。最后,关于人工饲料育的推广步骤,必须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稳妥的办法。首先在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养蚕条件好的小蚕共育点建立不同标准的推广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为依托,培训技术人员,进一步研究完善技术方法,积累生产经验。第二步,以条件较好的农村小蚕共育室为基础,建立实用化的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点,进入生产实用阶段。第三步,扩大共育点规模和数量,有条件的蚕区,建立以乡镇为单位、标准更高的小蚕人工饲料育基地,实现半机械化、机械化及工厂化饲养商品小蚕,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共育期可逐渐延长,由12龄人工饲料育,逐步过渡到13龄,甚至14龄人工饲料育,最后实现“蚕农一周养蚕”。5 结论(1)供试的2个杂交种春54zhg和皓月菁松颗粒人工饲料育的24h疏毛率均在92%以上。说明供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具有良好的摄食性。(2)春54zhg和皓月菁松颗粒人工饲料育1-2龄起蚕率虽低于全龄桑叶育,但小蚕期存活率均大于97,差距十分微小;然而发育经过延长,蚕体生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