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山水画有悠久的历史,到元代已基本成熟。出现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元四家”,排为“元四家”之首的 黄公望 ,其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的艺术风格对 后世影响深远。 一 黄公望的生平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黄公望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当作养子。据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看到他是一个聪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黄公望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黄公望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 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黄公望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吸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黄公望不但受赵孟頫“古意为尚”审美理论的影响,而且深得赵孟頫真传,使得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 师法董源,巨然 使得作品“简劲浑朴”, “苍茫繁密”, “恬淡疏寂”, “浑厚华滋”,因而独行天下,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黄公望吸取宋代山水画精华,并在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讲求法度的宋代山水画基础之上又有了重大发展。由山水画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宋人山水画法森严、严谨工整的风格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作品表现出了一种“简逸恬淡”的意境。 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黄公望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把中国山水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 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黄公望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 二富春山居图简介及其内容和形式分析1 富春山居图简介黄公望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富春山居图就是在此时创作完成的。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艺术来源于生活,关于深入生活,他曾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为纸本水墨画。 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 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 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这是一幅浓缩了画家毕生追求,足以标程百代之作,董其昌见了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具是矣!2 富春山居图 内容分析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转引自 郑午昌:中国画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53页。,随着画面的展开,时而置身于富春江上,时而在崇山峻岭之中,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叠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3 富春山居图的形式是分析 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笔墨”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中常用技法,“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氤氲,氤氲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氤氲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 【清】石 涛:石涛画语录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页。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由此可见笔墨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作用,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黄公望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山水画大的笔墨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富春山居图的笔墨甚为得法,黄公望在吸收前人笔墨技法的基础之上,自成格调,独具一体。笔墨上已显然取法董源、巨然,但更为简约利落。全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普染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上浓墨,但已足以醒目。 富春山居图多用湿笔,谓之“水墨晕章“,多用干笔皴擦 ,游移变化,随管出没,而力不伤,是其用干笔之因。 山石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将近20厘米的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 。 黄公望取得如此之高的笔墨成就原因有三: 一方面他“博古通今”“师法传统”,另一方面他“感悟自然”“师法造化”,再加上他传奇而曲折的人生阅历、修养,从而使得他的山水画百代标程。富春山居图 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三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评价及历史意义 清代画家王时敏在王翚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题曰:“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各极其致,惟子久神明变化不拘守其法,每见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逋峭,莽苍处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愈廓,意味无穷,故学者罕窥其津涉,独石谷妙得神髓” 【清】王时敏:西庐画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张庚说“画冠黄石谷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黄公望的山水画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极高,自元以后,凡有山水画的地方,皆有他的巨大影响所在。黄公望继赵孟頫之后,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陈陈相应的积习,开创了一代风貌清人钱杜云:“至元,大痴、仲圭一变为简率,愈简愈佳。 倪云林题黄公望画云:“本朝画山林水石,高尚书之气韵闲逸,赵荣禄之笔墨峻拔,黄子久之逸迈” ,“元四家”中的吴镇、倪云林、王蒙皆以师法黄公望而名。到了明、清两代及之后,几乎有大痴垄断了山水画坛:“明四家”、“金陵八家”、“四王、”“新安四家、”等诸家及其传派。黄公望的山水是描摹他的“胸中丘壑”,这胸中丘壑是他的主观情趣铸就的。 能够师法董巨、二米而擅出蓝之誉,亦扫地无余。他的山水画审美意味呈现出一种“抽象”和“具象”相结合的特点,他使传统水墨写意的技巧发展趋向完美,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抒情达意”的文人画的高境界发展。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代山水画大师们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开一代风气之先将中国传统山水画推上了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科技产品创新与推广服务协议
- 酒店与健身房合作健身服务协议
- 网络系统安全维护合同
- 电商平台跨境进口业务合同
-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自我学习计划试题及答案探讨
- 领导者的决策能力与团队绩效关系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心理学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行政管理案例研究与试题答案
- 行政管理的多层次治理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5机械设备采购合同模板示例
-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
-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修订解读
- 校医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奥特曼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 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课件
- 注射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 2025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复习篇(原卷版+解析)
- DBJ-T13-483-2025 预拌流态固化土技术标准
- 技术文件核查审核和审批制度
- 甘肃省历年中考作文题(2003-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