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oc_第1页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oc_第2页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oc_第3页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oc_第4页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姓 名: 苏 超 明 指导教师: 蒋 国 强 院 系: 体 育 系 专 业: 社 会 体 育 提交日期: 2010年5月5日 18目 录中文摘要3外文摘要4引言51课题研究现状51.1相关概念的界定51.1.1学校体育的概念5 1.1.2 心理健康的概念61.2 文献综述61.2.1 对于体育教学的目的研究61.2.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71.2.3 体育对个体生理、心理机能的研究71.2.4 体育运动对心理疾病治疗的研究82研究意义83研究对象与方法8 3.1 研究对象8 3.2 研究方法 8 3.2.1文献资料法8 3.2.2 问卷调查法9 3.2.3 数理统计法9 3.2.4 逻辑归纳法94结果与分析8 4.1 学生一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8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调查9 4.3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作用调查10 4.4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调查10 4.5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体验调查10 4.6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调查11 4.7 体育运动对形成顽强意志力的促进作用11 4.8 体育活动对人生态度的影响12 4.9 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评价13 4.10 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评价134.11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评价145结论与建议14 5.1 结论14 5.2 建议14参考文献15致谢16附录17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苏超明 指导老师:蒋国强 (黄山学院体育系,黄山,安徽 245041)摘 要:本文以黄山学院200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论述了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认为体育能有效的调节学生心理矛盾,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关键词:黄山学院;体育;心理健康;研究 physical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a case study of huangshan universitydirector:chaoming su associate director:guoqiang jiang (huangsh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ngshan, anhui 245 041)abstract:in this paper, huangshan university 200 students study in school, by documents, questionnaires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and its causes, discusses the sport on the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and the mental health positive impact, and made some use of sports to promote ways and means of mental health. that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sport psychology student conflicts, promote student mental health,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key words:huangshan university; sports; mental health; research引 言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生活中普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快速的节奏,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这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的高校发生的“跳楼事件”和“学生喝酒醉死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因为精神负担过重而导致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时代赋予当今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校体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标准,而高校体育的教学宗旨就是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不仅具有健身的教学任务,而且也要承担起健心的重要责任。因此,如何利用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功能,推动体育运动在黄山学院的全面展开;本文论述了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1 课题研究现状 1.1.相关概念的界定1.1.1学校体育的概念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由于社会制度、国家性质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各国的学校体育目标也不尽相同。一般有: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行;发展个性。有的国家还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国防服务作为学校体育目标。中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学校体育包括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两部分。11.1.2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即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他将个体在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总结为心理健康。2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况;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能适应社会。3王极盛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适应协调统一、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良好心理状态。4这些论述表明,心理健康包括人的正常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适应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个性,是自身内部和外部的协调统一,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1.2 文献综述目前尚没有发现对黄山学院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相关文章,本人通过对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从1994年至2009年,学术界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题的研究论文高达1417篇,其中涉及到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相关论文有261篇,直接以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为题进行的研究仅有3篇,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1.2.1对于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研究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的学校体育学早在1991年就明确指出:“体育教学通过身体活动,有助于学生身体协调发展,体态端正,提高健康水平;体育教学又能调剂学生感情、激发情绪、陶冶情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社会生活要求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品德、文明修养、道德情操等。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这一教学任务不会因时代、国家制度不同而消失,只是具体内容不同而已。”5体育是关于人的身体发展的实践活动。一般而言,体育教育总是和身体锻炼密切相关。它强调的是对学生健康体魄的培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忽视。其实,“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同样也担负着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任务6。” 对于体育对人产生的效果,毛泽东早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明确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由此可见,体育的功能不仅是“强筋骨”,而且也要“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换言之,体育的目的在于追求人类身心的全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的主体是人,体育的客体也是人,体育具有健身、教育、娱乐等各种功能,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虽然受到营养医疗卫生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体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在于通过身体的运动锻炼,不断促进人体机能变化,使身心得到均衡发展,特别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的今天,人之身心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7。 1.2.2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 根据相关的统计材料,尽管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身在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至要比其他社会群体差。在具体调查中,当今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一般而言,第一位疾病是肝炎,第二位就是心理疾病,如忧郁、怪癖、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经常困惑学生。国家教委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到2007年底,全国在校大学生有心理疾病者已达到24%以上; 8另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6所本科高校的抽样调查,近几年因心理健康原因休学的大学生占休学总数的37.9%,而因此退学的比例则高达64.4%,两项均占休学、退学的首位;据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统计,全国现有1000万精神病患者,有心理障碍或曾受严重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数以亿计。上海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对来求诊的大学生病例分析中,神经性障碍占大多数,比例为69.4%;人际关系和适应环境问题占14%。教育部曾在全国8个省市70余所高校近2000名大学生中开展专题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大学生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日益严重9。 1.2.3体育对个体生理、心理机能的研究 体育能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心理素质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对个体生理、心理机能有促进作用。人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的物质载体。每个人的身体都与脑连接相通,身体的协调影响着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展,从而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体育锻炼能为心理的器官大脑提供能源和营养。研究结果揭示,喜欢运动的人每立方毫米血液胞比一般人多100-150万个,血液循环量也比一般人高出2倍。新增的红细胞和血循环量不仅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和营养,而且体育锻炼能防止大脑过度疲劳,适量的体育运动还能增强智力。10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所的神经病学家弗雷盖奇说:“由于我们现己知道人类大脑也会长出新细胞,因此奔跑或其他一些运动可能也会促使人类脑细胞的生长。11另外有实验表明,运动后,脑组织中的核糖核酸会增加10%-12%.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肤组成的新蛋白质分子,有人称之为“记忆分子”,这种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所以通过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正常、健康、和谐的发展,直接改善神经系统的传导性能和大脑的机能,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1.2.4体育运动对心理疾病治疗的研究 依据集美大学吴金章等对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漳州师范学院等院校1 210名学生分普通组和体育专业组的调查分析, 12结果显示,普通大学生组患有忧郁、焦急、偏执等心理疾病的占41.9%;患有强迫、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的占41.2%,而体育专业组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是9.8%和11.1%。在390名普通组和95名体育组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是否不良和适应测试中,患有情绪失调、适应不良的普通大学生与体育专业学生的检出率分别是59.9%和11.4%。沈阳体育学院周成林等对辽宁省21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5027名学生所进行的心理测试,其结果也表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所有这些说明,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相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由其生理学机制所驱使的。2 研究意义本选题的意义在于对如何发挥黄山学院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如何利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功能,推动学校体育运动在黄山学院的全面展开;论述了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利用体育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3 研究对象与方法3.1 研究对象黄山学院200名在校学生。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黄山学院图书馆,查阅与户外运动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积累并提供详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3.2.2 问卷调查法对黄山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该问卷内容能较全面有效的反映该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3,有效问卷187,问卷回收率为96.5%,回收有效率为96.8%。 3.2.3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用百分法进行统计分析。 3.2.4 逻辑归纳法根据调查分析后的数据和资料,运用逻辑法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据此提出建议。4 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一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表1 学生一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数统计表(n=187)频数人数百分比1-24524.23-47640.65-75730.47次以上94.8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决定心理健康的良好情况,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帮助,调查的结果来看占30.4%的黄山学院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在5-7次,有40.6%的大学生每周的锻炼次数只有3-4次。七次以上的只有4.8%,而有24.2%的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只有1-2次,按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所以不难看出我校的学生还是缺乏体育运动的。 4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调查表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调查统计表(n=187)心理状况自我评价人数百分比好 2714.4良好 5428.9较差 78 41.7差 25 13.3很差 3 1.7通过表可知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表现为好的占14.4%,表现为良好的占28.9%,表现为较差的占41.7%,表现为差的占13.3%、表现为很差的占1.7%,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的要多于心理健康的。因此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高。4.3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作用调查表3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心理活动影响调查统计表(n=187)体育活动对心理活动的影响人数 百分比有很大帮助106 56.7有帮助6534.7一般10 5.4没有帮助 6 3.2 通过表可知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帮助和很大帮忙的占91.4%,一般的只占5.4%,认为没有帮助仅占3.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 4.4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调查表4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调查统计表(n=187)满意度 人数 百分比满意7841.7比较满意9852.3不满意 84.4很不满意31.6 满意度是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评价指标,是心理幸福感的认知成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从表可知道,黄山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满意度呈现如下变化:在参与体育活动的187名大学生中,认为“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41.7%,对参加体育活动感觉“比较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2.3%,不满意的和很不满意的总共占6%.可见大学生中对参与体育活动是满意的。 4.5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体验调查表5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体验调查统计表(n=187)心理体验 人数 百分比非常愉快 73 39.0比较愉快7841.7无特殊感觉 2513.3感觉不舒服11 5.0 所谓体验,是指主体在实践中通过对对象的一定把握以反观、思索对象的心理行为活动过程。而心理体验是活动参与的主体在时间过程中,运用所有经验与知识对相关对象的理解、反观、思索的心理行为过程。从表中可以看出,黄山学院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体验的百分比大小关系为:在187名大学生中,非常愉快的占39%,参加体育活动比较愉快的占41.7%,参加体育活动无特殊感觉的占13.3%,参加体育活动感觉不舒服占5%。所以不难看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是比较愉快的,体育活动能使人的心理能够产生愉快的过程。 4.6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调查表6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调查统计表(n=187)满意度 人数 百分比消除心理疲劳 140 74.8增强记忆 10757.2缓解压力15180.7思维敏捷138 73.7集中注意12968.9减少焦虑134 71.6改善人际关系 160 85.6其他 20 10.6调查结果显示占85.6%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人际关系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改善与人的交往能力。不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人际关系的形成产生不良作用。因此心理健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占的比例最大。其次占80.7%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可以缓解压力,通过访问一些大学生了解到,大学生面对紧张的学习和来自多方的压力,普遍感到厌倦和压抑,很容易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处于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十分渴望解脱和人性复归.体育运动较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再次占74.8%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够消除心理疲劳。体育运动时,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另外,大学生的体质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又使其精力更加充沛,具有持久地承担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能力,并能充分挖掘和开发学习潜力。另外占57.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记忆,占73.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度,占68.9%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集中注意力,占71.6%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减少焦虑,占10.6%的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心理活动有其他的作用。4.7 体育运动对形成顽强意志力的促进作用表7 体育运动对形成顽强意志力的促进作用的调查统计表(n=187)态度人数 百分比非常赞同8243.8赞 同9349.7不 清 楚9 4.8不太赞同31.7不 赞 同0 0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占43.8%的黄山学院大学生非常赞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人具有顽强的意志力”, 占49.7%的黄山学院大学生赞同, 占4.8%的黄山学院大学生不清楚, 仅有1.7%的黄山学院大学生不太赞同,说明大学生希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来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果断勇敢、自控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磨练顽强意志,体育运动是培养和磨练意志的最好方式,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人在困难环境中表现出坚强的毅力,能够顶住来自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而缺乏意志的人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长期下去会导致心理疾病。 4.8 体育活动对人生态度的影响表8 学生对体育运动与人生态度影响的认同统计表(n=187)态度 人数 百分比非常赞同123 65.8赞 同56 29.9不 清 楚5 2.8不太赞同1 0.5不 赞 同2 1.0在调查中占65.8%的学生非常赞同体育运动能够促使人对生活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29.9%赞同, 2.8%不清楚, 0.5%不太赞同, 1%不赞同,说明大学生关于体育运动对积极人生的影响持肯定态度。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能对自身的体育能力有正确的评价,对自身的外貌有正确的评价,对自身的抵抗力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评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更为积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使其对自身所处的状态环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摆正自身的位置,自信并自觉地发展自己并形成良好的个性有了良好的自我评价与个性,大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人生。 4.9 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的评价表9 学生对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统计表(n=18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人数 百分比很好73 39.0较好40 21.4一般 63 33.6差 116.0从表不难看出占39%的黄山学院大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时很好的,占21.4%的学生认为较好,占33.6%的学生认为一般,占6%的学生认为教学差,说明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从整体上来说是可以的,但有很高的提升空间。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秀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核心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相容,心理相容,亲近依恋的心理关系,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就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动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条件,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心灵的困境,用师爱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4.10 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评价表10 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评价的调查统计表(n=187)满意程度 人数百分比 非常满意 15 8.0满意 36 19.2较满意 67 35.8不满意 6937.0从表不难看出仅有8%的黄山学院大学生对我校的体育设施非常满意,有19.2%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满意,有35.8%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较满意,但有37%的学生对我校的体育设施不满意,说明我校的体育设施满足不了我校的体育要求。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和交流的机会。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问题起缓解和矫正作用,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扩大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使更多的场地和设施对全体学生开放,让全体学生受益。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改变大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寓教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愉快、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充满生活,成为推动学习、思想进步的动力,从而缓解心理压力。4.11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评价表11 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评价的调查统计表(n=187)满意程度 人数百分比 非常满意 86 46满意 22 11.7较满意 34 18.1不满意 45 24.2从表可以看出46%的大学生对我校大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非常满意,满意的占11.7%,较为满意的占18.1%,不满意的占24.2%。所以不难看我校学生对校园体育活动的满意程度并不是很好。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上,而且还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来实现其健身与健心的双重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安排上,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在课外组织许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拔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体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黄山学院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目前黄山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般,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评价不高。 (3)黄山学院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整体上较好,但从数据来看还有提高的空间。 (4)黄山学院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需求,学校的体育设施场地不足有待解决。5.2 建议(1)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上,不但要关注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要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主动培养、锻炼和增强上下工夫,使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育之中,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身心合一。 (2)学校体育在重视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应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这种交互影响的关系,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3)加大体育投入,建设体育设施,为高校大学生创造好的体育锻炼条件,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使他们积极锻炼身体,在锻炼中培养他们的兴趣,调节大学生的情绪,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 黄亨奋试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3 )3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8)4 王极盛心灵时代一心理主宰健康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5杨朝芬试论体育在实现人的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