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doc_第1页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doc_第2页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doc_第3页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doc_第4页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摘 要为了更好的研究著作权及相关法律,为了适应新的技术,各国都处在不断的修订和制作全新的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各国经济交往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水平和规范内容上,不断地取得进展,国际间的合作明显加强。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著作权法以专节的形式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给予了明确规定,但是该条规定一共只有两条,在内容上过于简单单一,并且立法技术上考虑的也不够周全,出现了一些矛盾之处。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从国际层面上看,在著作权国际化急速发展的情势下,对在不同的国际流动的作品如果不同国家给予不同保护期,这无疑会影响到作者的利益,并带了各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国际著作权公约给予了一些最低的保护期限,这种最低期限至少保障了各成员国有一个统一的,起码的保护期。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对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现状,通过比较各国立法的历史以及现有的法律保护,综合概括出当前局势下著作权保护期限存在的差异。第二部分讨论我国各类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通过对最基础的著作权,即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的研究,得出了我国立法存在的困惑于疑问。同时也对特殊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予以分析和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讨论确定著作权保护期限应该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以及作者的继承人和受遗赠人的方面全面研究,对我国著作权为何要确定最佳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如何才能确定最佳的著作权保护期限,该采用怎么的方法进行分析,这一部分给予了详细的讨论。【关键词】著作权 最佳保护期限 著作权扩张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researchabstract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copyright and related laws better,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echnologies, countries are in constant revision and making new legal system proces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national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he scope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content protection standards and norms, they continue to make progress, and co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is strengthening.the copyright law we amended in 2001 gave a clearly defined, but which provides a total of only two, one is too simple in its content, and the legislation is not enough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there are some contradictions.for the dura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in the works of different if given different protec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hich will undoubtedly affect the interests of, and brought the kinds of unnecessary troubles, international copyright treaties gave some of the lowest term of protection, which guarantees a minimum period of at least a single member states, at least of protection.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s of china and the legislative status . by comparing the historical and existing national legislation, legal protection,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dura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under the existing differences.the second section discusses the dura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china of all kinds. copyright on the most basic, the book of personal rights and property rights, obtained in our legislation there is confusion in the question. but also on a special term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to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und the problems.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s the dura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determine the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macroeconomic factors and micro factors. from the countrys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the heirs and legatees of the aspects of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why our country should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pyright term of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how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uration of copyright protection, the methods used to analyze how this part of the give a detailed discussion.key words: copyright best protection period copyright expansion目 录导言1(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1(二) 现有文献综述1(三)研究方法描述2一、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现状3(一)我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研究现状3(二)各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研究现状4二、各类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6(一)著作人身权保护期限的利与弊61、发表权62、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6(二)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存在的问题7(三)特殊作品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探讨8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期限82、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期限83、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9三、确定著作权保护期应考虑的因素9(一)宏观因素9(二)微观因素10(三)对我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确定的建议111、著作权为何需要限制112、著作权保护逐渐呈现扩张的趋势113、著作权保护期限扩张带来的危害114、确定最佳保护期限的必要性125、如何确定著作权的最佳保护期限12四、结语13五、参考文献14六、谢辞154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研究导言(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公众们对著作权的认识也逐渐由茫然变成了解甚至是重视,著作权的保护逐渐受到国家政府的关注,成为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关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也毫无疑问的成为国家,人们讨论与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各国法律都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做了不同的规定。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对著作人身权的态度虽然不同,但是对著作财产权方面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其中著作权存在保护期是著作权与有形财产的重要区别之一,但是对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各国却有着不同的争议,并且这种争议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确定著作权保护的合适期限是各国进行著作权改革的重要推动原因,同时限制著作权保护期是实现著作权保护的一种手段,并且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既存在着一致性又有特殊性它使受到保护的著作权最终具有进入公有领域的性质。本文将对著作权保护期限作出考察,研究各个利益主体间不同的追求,研究原始的著作权和特殊的著作权保护期限,确定著作权保护期限应当考虑的因素,如何做到既能有效地促进原创性表达,又能保障社会公众接近作品,并且对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期限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针对我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建议。(二) 现有文献综述 笔者查阅了王迁著的著作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一书,对我国的各类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有了一定的了解,详细包括到表演者权中的6中不同著作权、广播组织权、版式设计权等的保护期限,并且每种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都有很详细的阐述,对本文的撰写有很大的意义。高富平著的民法学(法律出版社第二版)一书对著作权中我国以及国外的著作权保护期限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解释了由于各国文化不同所引起的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笔者还通过查阅cnki、全国大学生文献总汇等网站,搜集到16多篇关于著作权保护期限或与著作权保护期限有关的文章,数量并不算多,有此可见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在我国还没有完全的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从这些文章当中,可以分析出当今社会中著作权保护期限存在的利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在现今的背景下应该怎么采取适当的措施,适用怎样的方案,这对笔者对于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上的规划,以及写作方法的启示。国外方面,西班牙德利娅利普希克著的著作权与邻接权(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版)一书,详细介绍了国外各国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的态度与是否会改变已有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并着重分析了怎么才能确定著作权的最佳保护期限,对笔者分析各国的著作权立法现状有启发意义。(三) 研究方法描述本篇论文研究的对象是著作权保护期限。在研究的方面主要是通过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和规范阐述的方法。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的方面主要通过文献、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文献,也通过采用互联网等先进的查阅文献方法整理出一些国家对待著作权保护期研究的态度以及相关的立法现状,并通过整理出的各国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得出各类不同的著作权主体在著作权保护期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如何才能正确地确定著作权保护期,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从宏观和微观的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我国的著作权保护期提出个人的建议。一、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现状安娜女王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也是首次提出了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的保护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总的趋势以及保护的范围越来越大,通过了解各国对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是完成本文的最终的前提,为了更好的研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那对各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的研究则必不可少。(一) 我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研究现状2001年我国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的第三节的第二十和二十一条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给予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这两条规定只是列举了各类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在内容上过于简单划一,没有考虑的各个类型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如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或者是作者精神权利的应有的保护期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应该有确定的著作权保护期限,这些都没有纳入到著作权法的规定中。同时在立法的技术上考虑的并不够周全,因此的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立法的缺失导致了一些矛盾的存在。与此同时2010年著作权法的修改并为对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提出任何意见,导致到现在我国对著作权的立法都不够成熟,在实践上摩擦不断。具体的立法条款如下所列:(1) 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的4项著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2) 著作权法第20条规定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3) 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影视作品和摄影作品,其发表”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号。”(4)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5条规定:“作者死后,其著作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作者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保护。著作权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护。(5)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权法规定的14项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6)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权法规定的14项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目前,我过已经先后加入了四个世界性的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公约,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这些公约的存在使得我国有关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二) 各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研究现状 随着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安娜女王法的出台,开启了著作权保护的先例,逐渐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对著作权的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及日益完善的立法,著作权的保护走向了巅峰。安娜女王法将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定为14年,若14年届满后作者仍健在的话,还可以另外享有14年的保护期,已经被转让出去的权利则重新归作者所有,即保护期最长可为28年。法国对著作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视的态度, 1992年,法国将本国23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单行法规整理汇编成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这也是世界上知识产权领域的第一个专门法典。该法典被国际法律界普遍认为是顺应现代经济、科技发展的创新成果,对以后其他国家知识产权法的制定具有深远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国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各司其职,在知识产权的形成、保护和转化利用上形成了密切的配合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对于著作权保护期限的问题,法国议会于1866年7月14日通过了法律,该法律首次确定了权保护期限为50年。在法国,作者的精神权利是根据人格权理论发展而来的。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只是作者人格权重的隐私、身份、姓名、名誉等权利的延伸。雷云著:作者精神权利的保护应有期限限制, 2008年。因此,在法国形成了作者精神权利与作者财产权利分离的“二元论”,因而二者的保护期限并不一致。在确定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过程中,法国法院大量的判例成为了作为定夺的主要依据。美国1790年的著作权法将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规定为可重新延续的14年,1909年的著作权法将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自作品发表之日起28年,另外可以延续28年,此为期56年的期限规定一直到1976年,1976年的著作权法将著作权保护期限规定为作者终身以及其死后50年,1998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著作权期限延伸法,将个人著作权保护期限延长到作者去世后70年,公司的著作权延长到95年。王娜著:论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上海交通大学情报研究所,2002年。由此可见,美国对著作权保护期限的规定逐渐呈扩张的趋势。德国在立法司法上对著作权保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著作权法也比较完善,德国作为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欧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条约和协议在德国也同样适用。德国第一部现代著作权法是1837年的普鲁士版权法。现行著作权法是1965年颁布,1974年修订的。其中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作者终身以及死后70年。德国保护文学作品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另外还参加了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保护表演者、录制者及广播组织罗马公约、播送由人造卫星传播载有节目信号布鲁塞尔公约。日本对于知识产权开始重视是在19世纪末的明治时代1886年日本加入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同时制定了第一部保护著作权的法律著作权法。1970年,日本对第一部著作权法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并出台,且一直沿用至今,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及死后50年。日本每年在各个地方都会举行有关著作权保护的讲座,其中涉及到很多种类型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可见,日本在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上还是有很大成就的。二、各类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研究(一)著作人身权保护期限的利与弊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与著作财产权或经济权利相对的一个概念。其中著作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四项具体权利。作品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还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格、思想、意识、情感等精神状态。作者对作品中体现的人格和精神享有的权利就是著作人身权。王迁著:著作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根据大陆法系的著作权理论,著作权法首先要保护的就是这种蕴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独特的人格利益。1、发表权 从理论上讲著作权中的发表权属于著作人身权的范围,但是发表权具有一定的财产性质,与著作财产权中的一些权利密不可分,所以发表权有其规定的保护期限。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影视作品和摄影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号。”与其他著作财产权相同的是,发表权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一致,不同的是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即作品创作完成以后,作者只要想公众披露作品,使作品置于为公众所知的状态,则完成了对发表权的行使,作品一旦发表,作者就不能再行使发表权,他人也不可能侵犯发表权。所以说,作品在发表之后作品的发表权就视为不存在了,也不可能保护到作品首次发表后的第五十年的12月31号,出现了著作权立法上的缺陷。2、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署名权是指作者有权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署名,向世人宣告自己与特定作品之间的关系。修改权是指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著作权法中的第20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法律对其进行永久保护。这样的保护自然是对著作权起到很好的积极意义,可以实际做到防止他人在作者死后侵犯作者的署名权或者篡改作品内容,但是因为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在作者有生之年是由作者本人来行使,作者去世之后则由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加以保护,而作者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死后五十年,即最多只有五十年的时间,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便丧失了著作权主体身份。随着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著作权主体的消灭,作者的人身权利在没有任何经济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便成为空话,逐渐的发展下去,则作者的人身权利无法找到可以继承或者受赠的人,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不是我们所愿意见到的。(二 )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期限立法存在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第三款规定:“影视作品和摄影作品其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其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号,但是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其中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等介质上记录客观事物形象的艺术作品。由此可见,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五十年。美术作品是指通过视觉给人以美感的作品,通常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等。可以见得,摄影作品与美术作品类似,都是作者可以通过个人的力量完成的艺术品,而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以及死后五十年,摄影作品著作权保护期限仅为五十年。在我国著作权法中,摄影作品被放在与影视作品一样的位置,无疑有点不妥。影视作品是指依靠剧本、导演、演员、服装、台词、歌曲等各方面元素共同塑造的,个人很难完成,也可以说影视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这里的制片者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法人,如果是自然人则属于自然人作品,然后影视作品的制片者绝大多数是法人,此时影视作品实际上属于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即法人作品。如果这样区分,则影视作品会由于自然人和法人的原因导致保护期限不同,为了避免这一矛盾的发生,法律统一将影视作品的著作权规定为五十年。2011年3月8日,在全总小组讨论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李玉光等16名委员联名提案,要求修改著作权法延长摄影作品的保护期,作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著作权法,自1990年颁布以来至今没有做过全面修改。在2011年两会上李玉光、钱海浩等16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建议提案,强烈呼吁修改著作权法中诸多过时条款,包括要求延长摄影作品保护期。这项提议不仅仅是由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因为在我国2007年3月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后,更加凸显著作权法诸多的过时与滞后条款。(三) 特殊作品著作权保护期限的立法探讨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期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业品和文化场所。党和平、景浮英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权保护的探讨。 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草案)上,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应该不设期限,这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学者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代久远,因此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通的作品性质一样,已经进入了共有领域,不需要进行著作权保护,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普通作品不同,其由于传承的经验性,永远处于“未完成”的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者可能是某一绵延不断的族群,无法使用“作者终生及死后”的模式。与此同时,现代著作权法制度赋予作品有期限的保护可以认为作品进入共有领域是著作权人获得专有权的结果,然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并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著作权保护应该没有期限限制。2、计算机软件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条的规定,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与普通作品的保护期限相同,即:自然人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自然人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五十年的保护期显然不合理,因为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机软件技术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据有关统计大概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更新速度为10个月或更短,而五十年赋予了软件作品过长的保护期,不利于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著作权法对软件作品的保护期限过长,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且也不利于激励新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使得社会为了激励额外软件生产总量的增加而放弃自由使用现有软件潜在的社会利益。因此我国应当适当修改对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3、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有观点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应为无期限,民间文艺往往经历几代人或十几代人努力,不断丰富和充实,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存在从萌芽时开始计算,还是从发展成熟时开始计算的矛盾,实际上失去了其起算的时间点。参见张永: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法律保护若干问题探讨,2006版。这一观点毫无疑问存在着缺陷。若给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无限期的保护无疑是保护过度的作为,对鼓励创新不利,并且阻碍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因为法律对知识产权的时间限制是解决知识创造者的利益与社会需求产生矛盾的一种手段,智力成果是无形的,具有永久保存的特点,同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应从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发现或记录完成之日起计算。三、确定著作权保护期应考虑的因素(一)宏观因素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影响著作权保护期限确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科技技术、保护措施技术的发展水平,国际性公约的发展趋势、不同著作权类别立法规定等各方面因素。由此可见,要确定合适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考虑到宏观各方面的因素,既要保证能够充分做到保障作品的著作权,又要满足公众接触作品的要求,这也是困难所在。但困难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找不到既能有效地促进原创性表达、又能保障公众足够地接近作品的这样的理想平衡点。与著作权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问题一样,这涉及到激励与接近之间平衡问题。著作权保护期的限制与“授予作者的有限专有权以换取永久性地贡献于公共利益”的观念是一致的。无论如何,在确定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时,需要着重考虑著作权法所要实现的民主文化目标。可以看出,在这方面,适当延长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利益会胜过对公共接近和表达多样性的损害。 (二)微观因素确定合适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在考虑到上述宏观因素以外还要要考虑到作者与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之间的微观因素。一般著作权的保护期限都表述为“作者终生及死后”,这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享有的著作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为作者生前由本来享有著作权利益,另一部分是作者死后,著作权保护期限延伸到作者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由他们来代替作者享有著作权带来的剩余利益。换言之,因为作者在著作权届满前已经去世了,他(她)并没有获得著作权的全部利益。这表明著作权法在著作权保护期的设计中,已经考虑到了对作者家庭利益的维护,同时著作权期限延伸到作者死后的一定时期,也与一国的继承法关于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继承制度相衔接。,2011年3月24日访问。我国著作权法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国际公约都讲著作权保护期限定为超过作者的有生之年,也就是考虑到了作者与继承人或受遗赠人之间的关系,著作权保护延伸到作者死后的一代,实际上可以从著作权作为一种可以被继承的财产的角度加以认识:作品具有商品属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具有财产价值的无形商品,也是一种物质财富。由于作为作者智力劳动结晶的作品在其有生之年是其个人财产,在其去世后这一无形财产就理所当然地应和其他有形财产一样作为遗产被继承。在确定著作权时考虑到这样的微观因素无疑确保了作者的著作权不会因为作者的去世而失去,也更大地体现了道德的正当性。(三)对我国著作权保护期限确定的建议1、著作权为何需要限制著作权是给予作者享有一定的权利,而法律保护这种权利的最终目的在于保证知识能够正确、不断地传播。李雨峰著:著作权法上基本范畴的反思,2004版。由此可见,保护著作权是为了造福于公众的利益。而如果给予著作权绝对的保护,那最终目的将无法得到实现,这有违立法宗旨,也使著作权保护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所以应当对著作权予以适当的保护期限。2、著作权保护逐渐呈现扩张的趋势著作权的扩张表现在著作权保护客体不断增加、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方式不断增多、著作权保护期限延长等方面。 参见冯晓青:著作权扩张及其缘由透视,2007版。在知识产权扩张的中,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扩张尤为明显。从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著作权的安娜女王法中首次讲著作权保护期限定为14年,届满后,若作者健在则可继续享有14年的著作权保护期限;美国1790年的著作权法讲著作权保护期限定为14年,在1909年对著作权法的修改中将14年改为28年,并且还可以续展28年,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作权期限延伸法,将著作权期限延长到作者去世后七十年;1911年英国的版权法,将著作权保护期定为作者终身及死后五十年,与伯尔尼公约一致,在1993年由于受到欧共体协调版权和某些相关版权保护期的指令,将先前法律中的五十年改为七十年;德国1837年的著作权法规定的保护期是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然后现今施行的法律则扩大到作者终生及死后70年。由此可见国际上对于著作权的保护呈现出越来越来的趋势。3、著作权保护期限扩张所带来的危害著作权保护期限的扩张,虽然现在既有专家支持,又有人反对。支持著作权保护期限扩张的认为很多人会受到著作权保护期限越长越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一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作品,有更多的作品将在市场中流通,也导致更多地消费这些文化产品,但在绝大程度上著作权保护期限的扩张是不正当的。 当著作权保护期限超出了本应拥有的最佳限度,这无疑会造成著作权的过度保护,这种过度保护的结果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公众的利益。这会使得在社会流通里能够被公众自由利用的文献资料越来越少,权利人的过分受益,公众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获取本应得到的知识信息,复制下载或许会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这样著作权保护期限延伸很大程度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同时能够依据原有的基础得到的新作品也会日益减少。4、确定最佳保护期限的必要性著作权保护期限过长或者过短都不利于社会、科技的发展,知识信息的流通,公众对知识的利用。所以确定著作权的最佳保护期限应当被给予高度的重视。郑成思说过“版权是一种商品,获得版权不是目的,通过转让、许可等贸易活动取得经济上的收入才是目的。”由此可见,作者最终所关注的是能否通过著作权保护获得最大的利益。郑成思著: 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 2007版。这也是著作权法立法的宗旨所在。从著作权法的宗旨及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赋予著作权过长的保护期,会强化权利人的专有权,使其过度获利,同时也阻碍公众对信息和知识产品的自由利用,阻碍知识的传播及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然后缩短著作权保护期限也是不明智的做法。这样的话,过短的著作权保护期不能完全保护作者的私人权利,大大降低了本应获得的利益,从而挫伤公众的创新的动力。如何通过一种成本最低廉效果最有效的方式既使作者保持创作的热情,还愿意与公众分享劳动成果,这就需要确定一个最佳的保护期限。5、如何确定著作权的最佳保护期限如何确定最佳的著作权保护期限,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以及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宗旨,得到了两种能够确定著作权最佳保护期限的方法,即经济寿命法和收益-成本均衡法。经济寿命法,即用知识产权的经济寿命来界定其最佳保护期限。在作品的经济利益已经消灭的情况下,如果再去保护著作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期限超过了作品本身的利益价值,所以说,著作权的最佳保护期限应近似于其经济寿命。收益-成本平衡法,按照法律经济学的分析,将某只是产品给予四圈保护后得到的社会总收益是由该知识产品相对于其所有权人而言可以通过资产评估得到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构成的,相应的社会总成本,是由保护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因赋予权利人独占权所导致的损失组成的。这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科学的界定著作权的最佳保护期限,使保护期限不至于过长,体现了著作权法平衡私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宗旨,符合收益-成本平衡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