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第三条岸 几点理解.docx_第1页
河的第三条岸 几点理解.docx_第2页
河的第三条岸 几点理解.docx_第3页
河的第三条岸 几点理解.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的第三条岸 几点理解 河的第三条岸是南海出版公司于1998年出版的同名短篇小说集中的一篇,出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巴西外交官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之手。与他一起被收入这个集子的有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莫泊桑,卡夫卡,海明威值得注意的是,像南海这样一个二流朝下的出版社竟没有以大师的名号招揽客人而是以这个无名小卒的作品充当书名,这本身就证明了作品的品质。“我的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于是,故事开始。一、异端的权利作品的政治学内涵斯蒂芬茨威格曾写过一本叫做异端的权利的书,描述了坚持信仰的卡斯特里奥对抗宗教领袖加尔文的历史,用一场必败的斗争诠释了自由的含义。古往今来,在集权统治中领袖只是独裁思想的源头,而群氓才是摧残美好、践踏人性的物理力量。从法国雅各宾专政至今,无形的高压和群氓的狂热酿成了无数骇人听闻的惨剧。父亲为什么要乘船逃离岸边,逃离自己的亲人?毕竟没有一个加尔文式的独裁者对他实施哪怕一点点伤害。但那是一个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处于独裁统治下的巴西,或是南美任何一个国家。黑暗的现实,无形的压力,摧残着每一个人的精神。父亲尽职、本分、坦白但是寡言。因为黑暗的压力让人无处申诉,狂热的群氓让人只能噤声。父亲的真诚只能保存在心中,以一种“并不比谁更快乐或更烦恼”的方式沉默的生活着。终于,这一天这个本分的人不愿意再“本分”地看着同胞的权利遭到欺凌,更不愿去“本分”地欺凌别人,在这个只有狂热的群氓和沉默的羔羊的社会里,他这个“异端”只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卡斯特里奥如烈火一样直接向“教皇”发起了挑战,他要以必然的失败承担自己的信仰。而父亲以这样一个“本分”的方式承担了对自己的责任。他从未离开,因为对自己土地的眷恋;他亦从未靠岸,因为已经决定以良知与岸上的一切暴力和愚昧决裂。他成了祖国的陌生人。我们一家都怀念父亲,因为我们都知道他代表良知、正义、和光明(在这个国家竟只能以这样潦倒的方式),但当父亲向“我”招手时,“我”却逃跑了,在这个国家,一个普通人实在没有勇气去代表良知、正义和光明, “我”没有勇气成为异端。此岸是黑暗,彼岸是光明,就像当年的东西德一样。父亲却在河中以一己之力立起了“第三条岸”,这代表着作者在那个独裁年代下渴求摆脱束缚,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强烈愿望,表达了一种眷恋祖国的乡土却又与乡土上一切非人性的东西决裂的复杂心境。这便是一个有良知的巴西“异端”在当时的选择。选择自己是他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二、我的皈依是漂泊作品的哲学内涵多数人眼里,人的一生只是河的两岸,有此岸的生,有彼岸的死。我们卑躬屈膝地伏在此岸的土地上,求得一种安全感,求得一种存在着的证明。我们不敢离岸太久,我们怕迷失在河流的漩涡里,我们怕丧失证明我们存在的证据确确实实的土地,我们更怕看不见的未知的彼岸,因为传说那里有黑色的长袍和巨大的镰刀。于是我们自己限制自己的行动,严格审查自己的欲望,给河流和彼岸编织种种可怖的谣言,只是为了让自己不到河流上去,为了让自己毫无危机感地生活,为了让那能产生可怕威力,诱惑人们向往河流、思索彼岸的,我们称之为思想和信仰的东西无处藏身。只有这样我们才觉得是安全的。最勇敢的渔夫圣地亚哥也只是在几天后就带着奋战的鱼骨勋章回到了港口,而父亲这一漂就是几十年。岸上的人开始恐慌,恐慌于一种异于自己的存在。他们说父亲疯了,他们要驱走父亲身上的魔鬼,他们说父亲得了可怕的病,总之还是像以前一样,为他们害怕的东西编织出无数的谎言来,他们还说他不敬神岸上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一生漂泊在精神的河流上的父亲早已皈依了神。他们不能懂得世界上有经验无法感知的东西。神不是十字架上耶稣基督惨白的雕塑而是一种超验的信仰。所以他们不能理解“河的第三条岸”,一块看不见的精神大陆。父亲的一生都在河流上漂泊,他选择为精神而活。当他把船划向“我”时,“我”吓坏了。“因为他像是另外一个世界来的人”。父亲来自于信仰的国度,在那里,他也始终觉得是安全的。三、我的追寻是等待作品的现代派理解河的第三条岸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的特点,故事超越了现实而展现出寓言式的风格,在其中我们看到的是荒诞不经却真实的精神世界。与现代派的代表作之一等待戈多相参照,我们发现其中共同的关于“等待”的命题。戈多是谁?没有人知道,就像河的第三条岸一样闻所未闻,对于他们的等待更是耸人听闻的。爱斯特拉内和弗拉基米尔为了等待戈多浪费了数日光阴(当然还将一直浪费下去)。父亲追寻“第三条岸”则用尽了一生,追寻,亦是一种等待。戈多是存在的,存在于爱斯特拉内和弗拉基米尔的无聊中;第三条岸也是存在的,存在于父亲的信仰中。爱斯特拉内和弗拉基米尔一直在等待超验的东西(戈多)转化为经验的实体,直到那一刻,他们的生活才有现实的意义,他们的存在才有价值。父亲却从来没有流露过这样的愿望,他仿佛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信仰里追寻。直到“我”向父亲表示愿意替代他时,父亲向“我”挥手,向“我”靠近。这便是父亲的等待,等待别人也看到这“第三条岸”,也来这岸上生活。“我”踏上船只,将是对他行为的认定,对他存在的认定。但是“我”跑了,因为“我”,一个此岸的人,实在无法相信那条看不见的岸,无法想象人生的荒诞,或者说,不想承认。此岸的我们总是觉得生活充满意义,那是因为我们给自己的生命添加了太多自欺欺人的修饰,它让我们渺小,自以为是,因而自足。这便也是父亲的悲哀。两种不同的等待,表达的是现代派相同的思想内核。此岸者等待不可发生的“神启”(等待戈多),漂泊者等待千帆相竟的人类的升华无论什么层面的人都在等待对自身存在,自身价值的认同。为此他们耗尽一生的财富、精力与光阴,但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人生的终点要么是无聊的幻灭,要么是失败的坚持。这就是现代派荒诞感的由来。结语契诃夫曾说,“我能把一个长长的主题简短的表达出来。”河的第三条岸只是短短几千字的短篇,其中蕴含了多少深意至今也没有定论,但显然那会是一个“长长的主题”。让我们最后回到书名上来,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出处。它源于法国作家杜拉斯。“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我们写作就是在这永不停止的时间长夜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