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 yd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实施-发布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wcdma digital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test methods for repeater(征求意见稿)yd/t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ics 1yd/t 目 次前 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定义和缩略语13.1 定义13.2 缩略语14 测量条件15 工作频段26 无线指标26.1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26.2 自动电平控制36.3 增益36.4 带内波动46.5 频率误差56.6 传输时延56.7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66.8 噪声系数76.9 带外增益76.10 杂散86.11 调制准确度146.12 输入互调156.13 输出互调167 操作维护功能167.1移频直放站近端机177.2移频直放站远端机187.3选频直放站197.4宽带直放站207.5光纤直放站近端机217.6光纤直放站远端机227.7干放238 环境试验248.1 低温试验248.2 高温试验248.3 湿热试验249 安全要求259.1 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259.2 抗电强度259.3 接触电流2510电源适应性2610.1电源适应性要求2610.2 测试方法2611工作环境要求2612 电磁兼容要求26附录a 测试设备要求27a.1 wcdma信号发生器27a.2 cw发生器27a.3 频谱分析仪27a.4 平均功率计28a.5 矢量网络分析仪28a.6 噪声系数测量仪28a.7 衰减器、耦合器29附录b 测试模式29b.1 测试模式129b.2 测试模式231b.3 测试模式331b.4 测试模式432 33前 言 本标准主要参考了3gpp ts25.143utra repeater conformance testing。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直放站系统的无线指标、操作维护功能、环境试验等。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福建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国人通信有限公司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永欣 张翔 李莉莉 贺鹏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的无线指标、操作维护、环境试验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gpp ts25.143utra repeater conformance testing。3 定义和缩略语3.1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wcdma直放站是指用于wcdma移动通信网的全双工、线性射频放大设备,包括各类wcdma直放站, wcdma室内分布系统中的主机、分机和干线放大器等。 宽带直放站是指在wcdma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工作的直放站。 选频直放站是指在wcdma频段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内选择一个或多个wcdma指配信道工作的直放站。 光纤直放站是指借助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的直放站。无线移频直放站是指将指配工作频率转换为其它频率进行传输的直放站。室内分布系统是指室内增音机(简单)或通过主机、功分器、耦合器、干线放大器、光电转换模块、室内天线、馈线等将信号分布到建筑物、地下室等各个角落的系统。上行链路是指由基站到移动台的链路。下行链路是指由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evm error vector magnitude矢量幅度误差pcde peak code domain error峰值码域误差wcdma 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iti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cw continuous wave连续波4 测量条件常规测试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5 工作频段工作频段是指直放站在线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范围,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工作频段的全部和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频段:上行:1920mhz-1980mhz;下行:2110mhz-2170mhz。6 无线指标如果没有其它规定,以下测量方法适用于直放站的上行和下行测量。测试系统连接图为原理图。6.1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6.1.1定义标称最大输出功率是指直放站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此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a)输入信号为wcdma信号;(b)增益为最大增益;(c)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指标要求;(d)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6.1.2指标要求见表1。表1:最大输出功率指标要求厂家标称输出功率p指标要求p 43 dbm+2 db and -2 db39 p 43 dbm+2 db and -2 db31 p 39 dbm+2 db and -2 dbp 31 dbm+3 db and -3 db6.1.3测量方法1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图1:最大输出功率测试配置图2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3将wcdma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按照测试模式1产生调制信号;4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增益;5调节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6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7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2 自动电平控制6.2.1定义自动电平控制是指当直放站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入信号电平,直放站对输出信号电平的控制能力。6.2.2指标要求当直放站输入信号电平增加10db时,输出功率应符合6.1.2的指标要求。 6.2.3测量方法1.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3. 将wcdma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按照测试模式1产生调制信号;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5. 调节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到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 将wcdma信号及生器输出信号电平增加10db,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7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3 增益6.3.1最大增益6.3.1.1定义 最大增益是指直放站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入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6.3.1.2 指标要求 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应在厂家声明值的士3db之内。6.3.1.3 测量方法 1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 3将wcdma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按照测试模式1产生调制信号; 4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调节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7将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降低10db,重复步骤6。 8.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3.2增益调节范围6.3.2.1 定义 增益调节范围是指当直放站具有可调增益时其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6.3.2.2 指标要求 30db(室外型直放站),或厂家声明值(室内直放站)。6.3.2.3 测量方法 1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 3将wcdma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按照测试模式1产生调制信号; 4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 5调节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6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差值: 7.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小; 8. 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最小增益为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差值; 9. 增益调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10.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3.3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6.3.3.1 定义 增益调节步长是指直放站最小的增益调节量。增益调节步长误差是指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与标称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6.3.3.2 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步长2db。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土ldb/每步长;在0-10db范围内总误差土ldb;10-20db范围内总误差土1db;在大于20db范围内总误差土1.5db。6.3.3.3 测量方法 1.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3 将wcdma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按照测试模式1产生调制信号;4 计算增益每降低一步长时直放站输出功率的标称值;5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6 调节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7 测量直放站输出功率;8 以调节步长降低直放站的增益,测量直放站每下降一步长时的输出功率并记录,直至直放站增益为最小;9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步骤7中记录的直放站输出功率与步骤6中计算的直放站标称输出 功率的差值。10.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4 带内波动6.4.1 定义 带内波动是指直放站有效工作频带内最大和最小电平的差值。6.4.2 指标要求对于宽带直放站,每信道内波动2db/3.84mhz(峰峰值)。对于其他直放站,信道内波动2db/3.84mhz(峰峰值)。6.4.3 测量方法1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2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带内波动)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带内波动);3 将wcdma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按照测试模式1产生调制信号;矢量网络分析仪a b直放站耦合器匹配负载4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最大;5 调节wcdma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记录wcdma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为;6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2:带内波动测试配置图7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扫频带宽设置为:中心频率为直放站载波频率(多载波的直放站测试最高和最低两个载波),带宽为3.84mhz,然后带耦合器进行校准;8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设置为(-30dbm);9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带内波动;10 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重复步骤8和9。11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5 频率误差6.5.1 定义频率误差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频率与输入频率的偏差。6.5.2 指标要求频率误差应小于等于0.01ppm。此项测试仅适用于移频直放站。6.5.3 测量方法1 按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3:频率误差测试配置图2 将cw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将cw信号发生器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3 将频率计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出端口,并保证cw信号发生器与频率计的参考频率相同;4 调节cw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5 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率偏差。6.6 传输时延6.6.1 定义传输时延是指直放站输出信号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延迟。6.6.2 指标要求 宽带直放站5s; 选频直放站5.0s; 无线移频直放站10.0s。6.6.3 测量方法 1按图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矢量网络分析仪a b直放站30db衰减器图4:传输时延测试配置图 2将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直放站中心频率,扫频宽度设置为直放站工作带宽,输 出电平设置为,按图中虚线所示在传输测量方式下对时延进行直通校准; 3在矢量网络分析仪输出与30db衰减器之间接入直放站; 4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 5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6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直放站的传输时延,记录工作频段内传输时延的最大值。6.7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6.7.1 定义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是指直放站输入端输入信号与反射信号的比值。6.7.2 指标要求室外覆盖用直放站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4 室内覆盖用直放站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1.56.7.3 测量方法矢量网络分析仪a b直放站匹配负载1按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5: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测试配置图2. 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3.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频带为直放站工作频带,输出电平为;4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小增益; 5. 用矢量络分析仪测量输入电压驻波比,记录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6.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8 噪声系数6.8.1 定义噪声系数是指直放站在工作频带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入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差值。6.8.2 指标要求室外覆盖用直放站 噪声系数5db 室内覆盖用直放站 噪声系数6db对于和基站以耦合方式工作的直放站前向噪声系数不作要求。6.8.3 测量方法1. 按图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图6:噪声系数测试配置图2按图6虚线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3关闭反向链路(测量前向输出功率)或关闭前向链路(测量反向输出功率);4将直放站增益调节为最小增益:5.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直放站噪声系数;6. 对于无线移频直放站应对近端单元和远端单元分别测量。6.9 带外增益6.9.1 定义带外增益是指直放站在工作范围外对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6.9.2 指标要求见表2。表2:带外增益的指标要求与载频的频率偏移 f_offset最大增益2,7 f_offset 3,5 mhz60db3,5 f_offset 7,5 mhz45db7,5 f_offset 12,5 mhz45db12,5 mhz f_offset35 db6.9.3 测量方法1. 按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7:带外增益测试配置图2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3 调节cw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减少5db,以保证直放站工作在线性区内;4 分别设置cw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使之与直放站的第一个或是最后一个5mhz信道中心频率分别偏移2.7 mhz、3 mhz、3.5 mhz、5mhz、7.5mhz、10mhz、12.5mhz、15mhz 和20mhz,用频谱仪分别测试直放站的输出功率并计算增益。6.10 杂散6.10.1频谱发射模板6.10.1.1定义频谱发射模板是指在规定的频带范围内的功率小于下表中的最大电平值。6.10.1.2 指标要求 见表3表6。表3:最大功率 p 43 dbm测试滤波器3db下降点频率偏移df与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f_offset指标要求测量带宽2,5 df 2,7 mhz2,515mhz f_offset 2,715mhz -14 dbm30 khz 2,7 df 3,5 mhz2,715mhz f_offset 3,515mhz-14 15(f_offset- 2,715) dbm30 khz 2,7 df 3,5 mhz3,515mhz f_offset 4,0mhz -26 dbm30 khz 3,5 df 7,5 mhz4,0 mhz f_offset 8,0mhz-13 dbm1 mhz 7,5 df mhz8,0 mhz f_offset f_offsetmax -13 dbm1 mhz 表4:最大功率 39 p 43 dbm测试滤波器3db下降点频率偏移df与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f_offset指标要求测量带宽2,5 df 2,7 mhz2,515mhz f_offset 2,715mhz -14 dbm30 khz 2,7 df 3,5 mhz2,715mhz f_offset 3,515mhz-14 15(f_offset - 2,715) dbm30 khz 2,7 df 3,5 mhz3,515mhz f_offset 4,0mhz -26 dbm30 khz 3,5 df 7,5 mhz4,0 mhz f_offset 8,0mhz-13 dbm1 mhz 7,5 df mhz8,0mhz f_offset f_offsetmax p - 56 dbm1 mhz 表5:最大功率 31 p 39 dbm测试滤波器3db下降点频率偏移df与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f_offset指标要求测量带宽2,5 df 2,7 mhz2,515mhz f_offset 2,715mhz p - 53 dbm30 khz 2,7 df 3,5 mhz2,715mhz f_offset 3,515mhzp 53 15(f_offset 2,715) dbm30 khz 2,7 df 3,5 mhz3,515mhz f_offset 4,0mhz p - 65 dbm30 khz 3,5 df 7,5 mhz4,0 mhz f_offset 8,0mhzp - 52 dbm1 mhz 7,5 df mhz8,0mhz f_offset f_offsetmax p - 56 dbm1 mhz 表6:最大功率 p 31 dbm测试滤波器3db下降点频率偏移df与载波中心频率的偏移f_offset指标要求测量带宽2,5 df 2,7 mhz2,515mhz f_offset 2,715mhz -22 dbm30 khz 2,7 df 3,5 mhz2,715mhz f_offset 3,515mhz-22 15(f_offset - 2,715) dbm30 khz 2,7 df 3,5 mhz3,515mhz f_offset 4,0mhz -34 dbm30 khz 3,5 df 7,5 mhz4,0 mhz f_offset 8,0mhz-21 dbm1 mhz 7,5 df mhz8,0mhz f_offset f_offsetmax -25 dbm1 mhz 注:df指操作带宽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5 mhz信道的中心频率与临近载波频率的测试滤波器3db下降点之间的间隔;f_offset指操作带宽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5 mhz信道的中心频率与测试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的间隔;f_offsetmax指12,5mh与utran的上行链路(1920mhz1980 mhz)或下行链路(2110mhz2170 mhz)边带偏移的最大值。df max 指f_offsetmax减去测试滤波器带宽的一半。6.10.1.3 测量方法1. 按图8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8:频谱发射模板测试配置图2. 将wcdma信号发生器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当直放站的工作带宽为5mhz(一个载波)时,wcdma信号发生器可以直接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当直放站的工作带宽为两个或更多的5mhz(多个载波)时,需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或者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个wcdma载波信号。3.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4. 设置wcdma信号发生器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使之产生测试模式1的信号,并使直放站输出功率达到最大;5. 在上表所示的频带范围内测试杂散;6. 将wcdma信号发生器的功率增加10db,重复步骤5;7. 如果直放站的工作带宽为多载波,重复测试步骤3至步骤6,同时保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输出功率为一个载波时wcdma信号发生器的功率;6.10.2 杂散辐射6.10.2.1 定义杂散辐射是指除带外杂散以外由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互调产物及频率转移产物等产生的非期望辐射。6.10.2.2 指标要求一般频段的要求,上行链路杂散辐射指标要求见表7:表7:上行链路杂散辐射的指标要求频率范围指标要求测试带宽9khz 150khz-36 dbm1 khz150khz 30mhz- 36 dbm10 khz30mhz 1ghz-36 dbm100 khz1ghz fc1 - 60 mhz 或 1910 mhz中最高的一个-30 dbm1 mhzfc1 60 mhz 或 1910 mhz中最高的一个fc1 50 mhz or 1910 mhz中最高的一个-25 dbm1 mhzfc1 50 mhz or 1910 mhz中最高的一个fc2 + 50 mhz or 1990 mhz中最低的一个-15 dbm1 mhzfc2 + 50 mhz or 1990 mhz中最低的一个fc2 + 60 mhz or 1990 mhz中最低的一个-25 dbm1 mhzfc2 + 60 mhz or 1990 mhz中最低的一个 12,75 ghz-30 dbm1 mhz下行链路杂散辐射指标见表8表8:下行链路杂散辐射的指标要求频率范围指标要求测量带宽9khz 150khz-36 dbm1 khz150khz 30mhz- 36 dbm10 khz30mhz 1ghz-36 dbm100 khz1ghz fc1 - 60 mhz 和 2100 mhz中最高的一个-30 dbm1 mhzfc1 60 mhz 和 2100 mhz中最高的一个fc1 50 mhz 和 2100 mhz中最高的一个-25 dbm1 mhzfc1 50 mhz 和 2100 mhz中最高的一个fc2 + 50 mhz 和 2180 mhz中最低的一个-15 dbm1 mhzfc2 + 50 mhz 和 2180 mhz中最低的一个fc2 + 60 mhz 和 2180 mhz中最低的一个-25 dbm1 mhzfc2 + 60 mhz 和 2180 mhz中最低的一个 12,75 ghz-30 dbm1 mhz其中: fc1是工作带宽范围内的第一个5mhz带宽的中心频率; fc2是工作带宽范围内的最后一个5mhz带宽的中心频率;特殊频段的要求见表9:表9:下行链路的特殊频段指标要求 频率范围指标要求测量带宽备注1920 1980mhz 与 utra-fdd基站共存 -96 dbm100 k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fdd基站接收机的影响1920 1980mhz 与 utra-fdd基站共址-96 dbm100 k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fdd基站接收机的影响876 915 mhz与gsm900共存-61 dbm1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gsm900基站接收机的影响925 960 mhz与gsm900共存-57 dbm1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gsm900手机接收机的影响876-915 mhz与gsm900基站共址-98 dbm1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gsm900基站接收机的影响1710 1785 mhz与dcs1800共存-61 dbm1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dcs1800基站接收机的影响1805 1880 mhz与dcs1800共存-47 dbm1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dcs1800手机接收机的影响1710 - 1785 mhz与dcs1800基站共址-98 dbm1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dcs1800基站接收机的影响1893,5 1919,6 mhz与phs共存-41 dbm300 khz考虑wcdma 直放站对phs的影响1880 1920 mhz与 utra-tdd共存-52 dbm1 m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tdd基站接收机的影响2010 2025 mhz与 utra-tdd共存-52 dbm1 m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tdd手机接收机的影响2300 2400 mhz与 utra-tdd共存-52 dbm1 m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tdd手机接收机的影响1900 1920 mhz与 utra-tdd基站共址86 dbm1 m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tdd基站接收机的影响2010 2025 mhz与 utra-tdd基站共址86 dbm1 m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tdd基站接收机的影响2300 2400 mhz与 utra-tdd基站共存86 dbm1 mhz考虑下行链路对utra-tdd基站接收机的影响6.10.2.3 测量方法1 按图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9:杂散辐射的测试配置图2 wcdma信号发生器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当直放站的工作带宽为5mhz(一个载波)时,wcdma信号发生器可以直接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当直放站的工作带宽为两个或更多的5mhz(多个载波)时,需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或者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个wcdma载波信号。3 设置直放站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4 设置wcdma信号发生器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使之产生测试模式1的信号,并使直放站输出功率达到最大;5 在上表所示的频带范围内,选用相应的测量带宽测试杂散(除6.10.1中的范围外);6 将wcdma信号发生器的功率增加10db,重复步骤5; 7 如果直放站的工作带宽为多载波,重复测试步骤3至步骤6,同时保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输出功率为一个载波时wcdma信号发生器的功率;6.11 调制准确度6.11.1 矢量幅度误差(evm)6.11.1.1定义矢量幅度误差是指理论波形与接收到的实际波形之差,是平均误差矢量信号功率与平均参考信号功率之比的均方根值。6.11.1.2 指标要求矢量幅度误差12.5%。6.11.1.3 测量方法1 按图1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1:矢量幅度误差的测试配置图2 设置wcdma信号发生器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使之产生测试模式1的信号;3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大;4 调节输入信号电平使得直放站的输出信号达到厂家标称的最大值;5 在输出端测试矢量幅度误差值。6.11.2 峰值码域误差(pcde)6.11.2.1 定义峰值码域误差是指码域中误差矢量的最大值。其中,码域矢量误差是指一个码字信号的平均功率与码域中除该码字之外的其余码字信号的平均功率之比。6.11.2.2 指标要求峰值码域误差-35db。6.11.2.3 测量方法1 按图1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2:峰值码域误差的测试配置图2 设置wcdma信号发生器为该直放站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使之产生测试模式3的信号(扩频因子为256);3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大;4 调节输入信号电平使得直放站的输出信号达到厂家标称的最大值;5 在输出端测试峰值码域误差值。6.12 输入互调6.12.1 定义输入互调是指两个rf干扰信号的三阶或更高阶互调导致的带内干扰信号6.12.2 指标要求一般频段的要求见表11:表11:一般频段指标要求与载波中心频率的偏差干扰信号电平值干扰信号类型测量带宽3,5 mhz-40 dbm2个单载波1 mhz特殊频段的要求:表12:特殊频段的指标要求存在形式干扰信号频率干扰信号电平值干扰信号类型测量带宽与gsm/dcs系统共址921 960 mhz+16 dbm2个单载波1 mhz1805 1880 mhz+16 dbm2个单载波1 mhz与gsm/dcs系统共存876 - 915 mhz-15 dbm2个单载波1 mhz1710 1785 mhz-15 dbm2个单载波1 mhz加干扰信号后工作频段中心频率处直放站输出功率的增加不超过10db。6.12.3 测量方法1 按图1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3:输入互调的测试配置图2 设置直放站设置直放站在工作频段上且整机增益为最大;3 用合路器连接两个cw信号发生器并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或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个单载波。4 设置cw信号发生器使之产生上表所示的干扰信号;5 设置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为直放站的工作频带。6 测量直放站在关闭信号发生器与开启信号发生器时输出信号的增加值。6.13 输出互调6.13.1 定义输出互调是指在直放站输出端口输入一个比期望信号电平低30db的wcdma调制信号时的互调产物。6.13.2 指标要求不超过6.10.1与6.10.2节的指标要求。6.13.3 测量方法1 按图1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图14:输出互调的测试配置图2 连接wcdma信号发生器至直放站的输入端口,另一wcdma信号发生器通过环形器的正向连接至直放站的输出端口;3 设置直放站的增益为最大;4 设置wcdma信号发生器1的频率为直放站的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设置信号发生器2生成偏离信号发生器1频率5mhz, 10mhz 和 15mhz但必须在wcdma下行频段上的信号;5 直放站输入端的wcdma信号发生器1产生测试模式1的信号(见附件b)并调节电平使直放站的输出功率达到厂家标称的最大值;6 直放站输出端的wcdma信号发生器2产生测试模式1的信号并调节电平使其输出功率比厂家标称的最大值低30db;7 设置仪表探测模式为:真均方根;8 按照表7、8、9测试杂散值。该项目只适用于下行链路。7 操作维护功能由于各厂家直放站的结构不同,模块划分方式不同,操作维护功能实施方式也有所不同,本节测试侧重于验证操作维护系统必须支持的一些功能。监控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参数指标:7.1移频直放站近端机7.1.1查询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信道号1(缺省:工作信道号)信道号2(缺省:移频信道号)上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反射功率电平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信道1本振失锁信道2本振失锁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比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1.2控制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信道号1(缺省:工作信道号)信道号2(缺省:移频信道号)7.1.3告警项电源掉电信道1本振失锁信道2本振失锁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2移频直放站远端机7.2.1查询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信道号1(缺省:工作信道号)信道号2(缺省:移频信道号)上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反射功率电平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信道1本振失锁信道2本振失锁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比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2.2控制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信道号1(缺省:工作信道号)信道号2(缺省:移频信道号)7.2.3告警项电源掉电信道1本振失锁信道2本振失锁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3选频直放站7.3.1查询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信道号1信道号2上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反射功率电平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信道1本振失锁信道2本振失锁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比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3.2控制项上行过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过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信道号1信道号27.3.3告警项电源掉电信道1本振失锁信道2本振失锁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4宽带直放站7.4.1查询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上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反射功率电平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比下行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4.2控制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上行功放开关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7.4.3告警项电源掉电上行低噪放故障下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上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过温下行功放驻波告警上行功放坏下行功放坏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5光纤直放站近端机7.5.1查询项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门禁告警光收发模块故障电源故障7.5.2控制项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7.5.3告警项电源掉电光收发模块故障电源故障7.6光纤直放站远端机7.6.1查询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上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反射功率电平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上行低噪放故障光收发模块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下行驻波比下行驻波告警下行功放坏下行功放过温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6.2控制项上行过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过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7.6.3告警项电源掉电上行低噪放故障光收发模块故障下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告警自激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收发信号告警7.7干放7.7.1查询项上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输出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上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输出功率电平下行反射功率电平上行最大增益下行最大增益电源掉电上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下行驻波比下行驻波告警下行功放过温门禁告警电源故障7.7.2控制项上行过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过功率告警上门限下行功放开关上行衰减值下行衰减值7.7.3告警项电源掉电上行低噪放故障上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功率下行功放过温下行驻波告警门禁告警电源故障8 环境试验8.1 低温试验8.1.1 测量方法直放站应以其正常的配置进行安装(即按正常安装结构进行完整装配),不加电放在温度箱中。温度箱的温度应当稳定在-40(类型i室外直放站)或-25(类型ii室外直放站)或+5(室内型直放站)。在温度稳定后持续试验2小时后,对直放站加电,进行8.1.2节中a-e所规定的测量。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稳定2小时,再进行8.1.2节中a-e所规定的测量。8.1.2 指标要求在经过低温试验后,直放站应至少满足以下指标:最大增益按6.3.1节的规定;最大输出功率按6.1节的规定;c) 频率误差按6.5节的规定;d) 噪声系数按6.8节的规定;e)evm按6.11.1节的规定。注:类型i或类型ii依据不同的工作环境温度。8.2 高温试验8.2.1 测量方法直放站应以其正常的配置进行安装(即按正常安装结构进行完整装配),使直放站正常工作并放置在温度箱中。温度箱的温度应当稳定在+55(室外直放站)或+40(室内型直放站)。在温度稳定后持续试验2小时后,进行8.2.2节中a-e所规定的测量。然后在室温条件下稳定2小时,再进行8.2.2节中a-e所规定的测量。8.2.2 指标要求在经过高温试验后,直放站应至少满足以下指标:a)最大增益按6.3.1节的规定;b)最大输出功率按6.1节的规定;c) 频率误差按6.5节的规定;d) 噪声系数按6.8节的规定;e)evm按6.11.1节的规定。8.3 湿热试验8.3.1 测量方法直放站应以其正常的配置进行安装(即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管理师考试试题及答案拓展
- 2025年统计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数字营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理管理与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创意写作与文学分析考试卷及答案
- 知识产权收益分割与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 金融机构间货币结算服务协议补充
- 离职人员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合同(体育用品行业)
- 购物中心珠宝区品牌租赁与区域市场合作合同
- 城市级停车诱导系统与城市供电合同
- 幼儿园绘本故事:《感谢的味道》 PPT课件
- 搪玻璃搅拌尺寸
- 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资料讲解
- (高清版)建筑塑料复合模板工程技术规程JGJ_T 352-2014
- DBJ61∕T 190-2021 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
- 供应商考察评估报告
- 道路交通事故--------者及家庭情况登记表(共1页)
- ZPS型声控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说明书
- 200903宝钢大厦BA系统改造方案
- BMH型半门式起重机说明书
-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