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用户手册(中文版) .doc_第1页
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用户手册(中文版) .doc_第2页
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用户手册(中文版) .doc_第3页
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用户手册(中文版) .doc_第4页
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用户手册(中文版)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 井 综 合 分 析 软 件 用户手册 中文版 2.3 北京神州飞狐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flyf 1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7 1.1 软件内容.7 1.2 开发目的.7 1.3 软件构成.7 1.4 操作流程.8 1.5 关键技术.8 1.6 技术指标.8 第二章第二章 新功能新功能10 2.1 保存连通模型.10 2.2 开采现状图.10 2.3 剖面图和对比图互转.12 2.4 重新加载井位数据.13 2.5 重建连井模型.13 2.6 添加地层标记.14 2.7 上下标.15 2.8 拉框复制.15 2.9 导航图.15 第三章第三章 安装与卸载安装与卸载16 3.1 软件安装.16 3.1.1 启动安装程序.16 3.1.2 阅读许可证协议.16 3.1.3 选择安装位置.16 3.1.4 选择菜单位置.16 3.1.5 安装完成.16 3.2 软件卸载.17 第四章第四章 快速入门快速入门18 4.1 数据整理.18 4.2 新建工区.18 4.3 加载数据.18 4.4 新建井位图.19 4.5 新建油藏剖面图.19 4.6 新建栅状图.21 4.7 新建多井对比图.22 第五章第五章 主界面主界面25 5.1 启动软件25 1、标题区.25 2、菜单区.26 3、工具区.26 4、图形区.26 5、状态区.26 2 5.2 主工具.26 5.2.1 新建工区.26 5.2.2 打开工区.27 5.2.3 打开图件.27 5.2.4 工区管理.27 5.2.5 保存图件.27 5.2.6 保存全部图件.27 5.2.7 选择.27 5.2.8 放大.28 5.2.9 缩小.28 5.2.10 平移.28 5.2.11 撤消(undo).29 5.2.12 恢复(redo).29 5.2.13 线型属性.29 5.2.14 图案属性.29 5.2.15 字体属性.30 5.2.16 符号属性.30 5.2.17 图形属性.30 5.2.18 图层管理.31 5.2.19 另存图件.32 5.2.20 导出图件.32 5.3 常规工具.32 5.3.1 剪切.32 5.3.2 复制.33 5.3.3 粘贴.33 5.3.4 直线.33 5.3.5 折线.33 5.3.6 多边形.34 5.3.7 文本.34 5.3.8 符号.34 5.3.9 图形.35 5.3.10 置顶.35 5.3.11 置底.35 5.3.12 组合对象.36 5.3.13 取消组合.36 5.3.14 打印设置.36 5.3.15 打印.36 5.3.16 比例尺.36 5.4 高级工具.36 5.4.1 标尺.37 5.4.2 原始位置.37 5.4.3 任意连井.37 5.4.4 顺序连井.38 5.4.5 投影连井.38 5.4.6 查询井.38 5.4.7 层面.39 3 5.4.8 层面并分界.40 5.4.9 尖灭.40 5.4.10 子尖灭.41 5.4.11 分界线.42 5.4.12 水平分界线.42 5.4.13 断点联动.42 5.4.14 图例.43 5.4.15 图件刷新.43 5.4.16 新建层位.43 5.4.17 等值线.44 5.4.18建模线44 5.4.19 平面断层.44 5.4.20 剖面断层.45 5.4.21 虚拟井.45 5.4.22 井斜点.45 5.4.23 剪裁曲线.46 5.4.24 打印预览.46 5.5 辅助功能.47 5.5.1 视图菜单组.47 5.5.2 窗口菜单组.47 5.5.3 关于.47 5.5.4 坐标转换器.48 5.5.5 导出垂深数据.48 5.5.6 导出井眼轨迹.48 5.5.7 转换测井井斜.49 第六章第六章 工区管理工区管理50 6.1 缺省配置文件.50 6.2 excel格式文件50 6.3 access数据管理 50 6.4 导入数据库数据.50 6.5 导出数据库数据.51 6.6 导入基本数据文件.51 6.7 导入井斜数据文件.52 6.8 导入曲线数据文件.52 6.9 导出基本数据文件.53 6.10 导出井斜数据文件.53 6.11 导出曲线数据文件.53 612 垂深和斜深互换.53 第七章第七章 井位图井位图54 7.1 主界面.54 7.1.1 重新加载井位数据.54 7.1.2 回写井位数据.54 7.2 井位图属性.54 7.3 井位图右键菜单.55 4 7.4 图框对象.56 7.4.1 图框属性.56 7.4.2 图框右键菜单.56 7.4.3 图框对象操作.57 7.5 井对象.57 7.5.1 井属性.57 7.5.2 井右键菜单.58 7.5.3 井对象操作.58 第八章第八章 油藏剖面图油藏剖面图59 8.1 主界面。.59 8.1.1 重读井斜数据(所有井) 。.59 8.1.2 重读曲线数据(所有井).59 8.1.3 重读层位数据(所有井).59 8.1.4 重读地层数据(所有井).59 8.1.5 重读砂层数据(所有井).59 8.1.6 重读油层数据(所有井).60 8.1.7 回写层位数据(所有井).60 8.1.8 回写地层数据(所有井).60 8.1.9 回写砂层数据(所有井).60 8.1.10 回写油层数据(所有井).60 8.1.11 回写全部连接结果.60 8.1.12 回写地层连接结果(全部).60 8.1.13 回写砂层连接结果(全部).61 8.1.14 回写油层连接结果(全部).61 8.2 剖面图属性.61 8.3 剖面图右键菜单.61 8.4 图框对象.63 8.4.1 图框属性.63 8.4.2 图框右键菜单.64 8.4.3 图框对象操作.65 8.5 建模线对象.65 8.5.1 建模线对象操作.65 8.6 井柱对象.66 8.6.1 井柱属性.66 8.6.2 井柱右键菜单.67 8.6.3 井柱对象操作.68 8.7 层位对象.69 8.7.1 层位属性.69 8.7.2 层位右键菜单.69 8.7.3 层位对象操作.70 8.8 曲线对象.70 8.8.1 曲线属性.70 8.8.2 曲线右键菜单.73 8.8.3 曲线对象操作.73 5 第九章第九章 栅状图栅状图75 9.1 主界面.75 9.1.1 重读井斜数据(所有井) 。.75 9.1.2 重读曲线数据(所有井).75 9.1.3 重读层位数据(所有井).75 9.1.4 重读地层数据(所有井).75 9.1.5 重读砂层数据(所有井).75 9.1.6 重读油层数据(所有井).76 9.1.7 回写层位数据(所有井).76 9.1.8 回写地层数据(所有井).76 9.1.9 回写砂层数据(所有井).76 9.1.10 回写油层数据(所有井).76 9.1.11 回写全部连接结果.76 9.1.12 回写地层连接结果(全部).76 9.1.13 回写砂层连接结果(全部).77 9.1.14 回写油层连接结果(全部).77 9.2 栅状图属性.77 9.3 栅状图右键菜单.77 9.4 图框对象.79 9.4.1 图框属性.79 9.4.2 图框右键菜单.79 9.4.3 图框对象操作.80 9.5 井柱对象.80 9.5.1 井柱属性.80 9.5.2 井柱右键菜单.81 9.5.3 井柱对象操作.83 9.6 层位对象.83 9.6.1 层位属性.83 9.6.2 层位右键菜单.83 9.6.3 层位对象操作.84 9.7 曲线对象.84 9.7.1 曲线属性.84 9.7.2 曲线右键菜单.87 9.7.3 曲线对象操作.88 第十章第十章 多井对比图多井对比图89 10.1 主界面.89 10.1.1 重读井斜数据(所有井) 。.89 10.1.2 重读曲线数据(所有井).89 10.1.3 重读层位数据(所有井).89 10.1.4 重读地层数据(所有井).89 10.1.5 重读砂层数据(所有井).89 10.1.6 重读油层数据(所有井).90 10.1.7 回写层位数据(所有井).90 10.1.8 回写地层数据(所有井).90 6 10.1.9 回写砂层数据(所有井).90 10.1.10 回写油层数据(所有井).90 10.1.11 回写全部连接结果.90 10.1.12 回写地层连接结果(全部).90 10.1.13 回写砂层连接结果(全部).91 10.1.14 回写油层连接结果(全部).91 10.2 对比图属性.91 10.3 对比图右键菜单在图件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如图 10.3-1 所示的右键菜单。.91 10.4 图框对象.93 10.4.1 图框属性.93 10.4.2 图框右键菜单.94 10.4.3 图框对象操作.95 10.5 建模线对象.95 10.5.1 建模线对象操作.95 10.6 井柱对象.96 10.6.1 井柱属性.96 10.6.2 井柱右键菜单.97 10.6.3 井柱对象操作.98 10.7 层位对象.99 10.7.1 层位属性.99 10.7.2 层位右键菜单.99 10.7.3 层位对象操作.100 10.8 曲线对象.100 10.8.1 曲线属性.100 10.8.2 曲线右键菜单.103 10.8.3 曲线对象操作.103 7 第一章第一章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1.1 软件内容 多井综合分析软件是对油气田地质、油藏及生产动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的有效工具。本软件 以井为主线,以工区(工区可理解为井的集合,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区块,也可以是一个区块的一部 分)为单位,以地质数据、油藏数据及生产数据为基础,以平面构造图、油藏剖面图、栅状图、多 井对比图(地层对比图、砂层对比图、油层对比图) 、生产曲线为手段,展示储层及油气水的空间 分布状态,分析、研究储层的地质特征,进而得出油、气、水的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定 制、调整、油气田的扩边、挖潜及油气田井网密度的调整提供坚实的依据。 1.2 开发目的 开发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的目的在于实现地质、油藏及生产数据一体化管理,也就是说,在一个 工区范围内,建立以井为主线的地质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井数据的加载、管理、导出、 展示、对比、分析及预测,为用户进行油藏地质分析、生产动态分析、生产动态预测提供有效、直 观、方便、灵活的可视化分析工具。 本软件的主要用户为油气田勘探部、开发部、地质研究院、所等。 1.3 软件构成 多井综合分析软件由工区管理、绘图平台、分析接口、平面构造图、多井对比图、油藏剖面图 和栅状图七大模块构成。 1)工区管理、绘图平台和分析接口三个模块构成基本平台; 2)在基本平台基础上,半自动绘制平面构造图; 3)在平面构造图之上生成地层对比图、砂层对比图和油层对比图; 4)在平面构造图和多井对比图基础上全自动生成油藏剖面图和栅状图。 工 区 管 理 绘图平台分析接口 平 面 构 造 图 多井对比图油藏剖面 图 栅状图 8 1.4 操作流程 1.5 关键技术 全自动成图; 智能化分析; 任意开过井断层; 支持水平井; 支持剖面建模 支持立体拓扑; 任意拉平对比; 支持虚拟井。 1.6 技术指标 1)支持模版定制和全自动成图,真正成为“傻瓜”式软件; 2)生成层面、尖灭、分界线、断层、图例等对象支持智能化分析,软件会自动根据周边环境 生成合适的对象,无需手动调整; 平面构造图 多井对比图油藏剖面图 工区管理 导入数据 导出数据 加载数据 维护数据 新建工区打开工区 输出成果 栅状图 图形文件 中间文件 打印 9 3)任意开过井断层,支持多过井断点和断片; 4)支持水平井,保证井轨迹、曲线、层位、连通关系一体化显示; 5)油藏剖面图、多井对比图支持剖面建模,一旦建模,层面、尖灭、分界线等专业对象走势 严格遵守模型规则; 6)栅状图支持立体拓扑,具有明显的遮挡关系; 7)支持任意拉平,自由对比,多井对比图可额外按地层拉平; 8)支持虚拟井,可虚拟井柱轨迹、虚拟解释,图框两端为特殊的虚拟井; 9)支持手动连层及动态解释; 10)支持横纵比例尺,可动态调整井柱宽度,并自动调整层位、曲线、层面、尖灭、分界线等 相关对象的连带关系; 11)支持图形、数据、属性互动; 12)支持井、层位、剖面、层面、尖灭、分界线、断层、射孔符号等专业对象及符号、线、多 边形、文本等常规对象的绘制和编辑; 13)符号库、线型库、图案库、图形库采用矢量格式,放大不变形,旋转不扭曲; 14)基本数据简单,易于整理,支持 excel 到工区数据库的无缝连接; 15)加载实用,既支持文件数据(excel 文件或文本文件)加载,也支持数据库数据(包括网 络库和本地库)移植; 16)井位图可按井口、井底或目的层位置生成,并支持井柱俯视轨迹; 17)自动检测图元,生成图例; 18)可保存现场工作环境,导出矢量、栅格图,并支持排版打印。 10 图 2.2.1 图 2.2.2 第二章第二章 新功能新功能 2.1 保存连通模型 1、使用任意连井、顺序连井、投影连井工具,建立 连通模型,如图 2.1.1 所示。 2、当切换其它工具或关闭井位图窗口时,提示是否 保存连通模型,若保存,单击“是” ,否则单击“否” , 如图 2.1.2 所示。 3、模型的连线、井标记、投影线等可以调整;右键单击井标记,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上选择 “属性”弹出属性对话框如图 2.1.3 所示,改变线型粗细,井标 记大小也随之改变,最终如图 2.1.4 所示。 2.2 开采现状图 1、建立井位图,如图 2.2.1 所示。 2、在井位图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如下图所示 的菜单。如图 2.2.2 所示。 3、选择“新建开采现状图”菜单项,弹出如下图所示 的对话框。如图 2.2.3 所示。 4、 “生成开采现状图参数”属性说明如下: 图 2.1.1 图 2.1.2 图 2.1.3 井标记 连线 图 2.1.4 11 1) 统计参数选项 统计模式分为: 日统计、月统计、季统计、半年统计、年统计 当前日期和对比日期: a、只有对比日期复选框选中时,对比日期选项才可用。 b、当选择不同的统计模式时,当前日期和对比日期会以相应的方式显示。 c、当现状图图形形状以“饼状图”显示时, “当前日期”内的数据生成上半 圆, “对比日期”内的数据生成下半圆。 2)显示参数选项 显示模式: a、 日平均:工作日的平均值。 b、 日总和:所有工作日的和。 图形形状:可以以饼状图和柱状图两种 图形显示。 右偏移、上偏移:单位为米,指生成的现状图偏离井符号的距离。 最大产液半径:当前日期内的井为采油井时有效。 最大注水半径:当前日期内的井为注水井时有效。 柱状图宽度:当图形形状为柱状图时,用于设置柱状图的宽度。 2) 对比方式 油(吨)-水(方):油单位用吨, 水单位用方; 油(方)-水(方):油单位用方, 水单位用方; 油(吨)-水(%):油单位用吨, 水单位用占采液量的百分比; 油(%) -水(%):油单位用占采 液量的百分比,水单位用占采液量的百分比; 5、现在以月统计模式为例,生成当前日期为 08 年 01 月,对比日期为 07 年 12 月的现状图。在图 图 2.2.3 图 2.2.5 12 2.2.3 中单击“确定” ,生成如图 2.2.5 所示的开发现状图。 6、如图 在饼状图上双击,弹出如图 2.2.6 所示的开采现状图属性对话框。 开采现状图属性对话框说明: 显示参数: 当前现关图的图形形状为饼状图; 相对于井符号的右偏移、上偏移值,当前的产 液半径,当前的柱状图宽度,上标记位置,下 标记位置。这些值都可以更改后应用到现状 图中。 对比方式:油(%)-水(%) 另外可以设置边线线型、油填充图案(如图 2.2.6-1) 、水填充图案、字体属性等等。 以上设置更改后,可以把更改应用到同批采油 井,也可以把更改应用到同批所有井。 2.3 剖面图和对比图互转 1、油藏剖面图转为多井对比图 打开油藏剖面图,点击 文件菜单-另存剖面 图,如图 2.3.1 所示: 2、弹出如图 2.3.2 所示的对话框。 点开“保存类型”下拉框,选择对比图,则直接将当前打开的油藏剖面图转换为多井对比图。 3、多井对比图转油藏剖面图 同理,打开多井对比图,另存为油藏剖面图。 图 图 2.2.6 图 2.2.6-1 13 图 2.5.1 2.4 重新加载井位数据 1、数据重读井位数据,如图 2.4.1 所示。 2、井柱右键菜单重读井位数据,如图 2.4.2 所示。 3、重读井位数据包括: 重读井别; 校对完钻井深; 调整补心海拔; 强制改变井口坐标; 2.5 重建连井模型 现在以油藏剖面图(图 2.5 所示)为例子说明如何添加井,生成其他图时操作步骤相似. 1、 选择 高级工具-重建连井模型,如图 2.5.1 所示。 2、 弹出如图 2.5.2 所示对话框,选择建立油藏剖面图时的井位图。 3、 单击图 2.5.2 确定按钮,打开图 2.5.3 所示井位图,按住 ctrl 键,同时鼠标单击刘 1-32井,则该井被添加到已经 有的连井中。 4、 选择文件-新建图件-油藏剖面图, 如图 2.5.4 所示,弹出图 2.5.5 对话框。 5、 在图 2.5.5 中设置好生成油茂部面图属性后,单击确定,那么井刘 1-32添加到油藏剖面图中,如图 2.5.6 所示。 图 2.3.2 图 2.4.1 图 2.4.2 图 2.5 图 2.3.1 14 图 2.6.1 图 2.5.3 2.6 添加地层标记 1、在井柱上按鼠标右键,弹出井柱右键菜单,如 图 2.6.1 所示。 2、选择添加地层标记菜单项,则自动添加地层标 记,如图 2.6.2 所示. 3、缺省添在右边,若想挪到左边,需双击地层标 记的文字部分,弹出如图 2.6.3 所示的曲线属性对 话框。把 13 和 93 分别改成13 和93,则地层标 记改为左边,注意左位置的绝对值小,表示偏离井 柱轴线多少,负为左,正为右。 图 2.6.3 图 2.5.2 图 2.5.6 图 2.5.4 图 2.5.5 图 2.6.2 15 图 2.9.1 图 2.7.1 2.7 上下标 数据层位串转上下标。如图 2.7.1 所示 2.8 拉框复制 选择“编辑” “拉框复制”菜单项,如图 2.8.1 所 示,在屏幕上按住鼠标左键,拉框如图 2.8.2 所示,按 control c 或选择复制按钮或菜单项,则被框住部分被复制到剪切 板上。 1)按上下左右箭头键,则上下左右移动; 2)按住 shift 键和左右箭头键,选择框的右边线左右移动; 3)按住 shift 键和上下箭头键,选择框的下边线左右 移动; 4)按住 control 键和左右箭头键,选择框的左边线左 右移动; 5)按住 control 键和上下箭头键,选择框的上边线左 右移动。 2.9 导航图 1、在有连通模型的井位图上使用拉框复制工具,选择好合适的位置(例如图 2.8.2 所示) ,复 制,粘贴到油藏剖面图、多井对比图、栅状 图或单井图上,选中按右键,弹出右键菜单, 可以添加边线,调整线型。可以拖拉大小。 2、图 2.9.1 为粘贴到油藏剖面图的例子。 图 2.8.1 图 2.8.2 16 第三章第三章 安装与卸载安装与卸载 3.1 软件安装 .1 启动安装程序启动安装程序 通过安装光盘或其它介质,启动安装文件(双击“多井综合 分析_setup.exe” ) ,弹出如图 3.1.1-1 所示的安装程序启动界面。 .2 阅读许可证协议阅读许可证协议 单击图 3.1.1-1 的“下一步”按钮,弹出如图 3.1.2-1 所示 的许可证协议界面。 认真阅读许可证协议,如同意,选择“我同意许可证协议中 的条款”按钮。 .3 选择安装位置选择安装位置 单击图 3.1.2-1 的“下一步”按钮,弹出如图 3.1.3-1 所示 的选择安装位置界面。 确定软件安装在哪个盘的哪个文件夹下,缺省安装在 windows 的“program files”文件夹下,可以改变安装位置。 .4 选择菜单位置选择菜单位置 单击图 3.1.3-1 的“下一步”按钮,弹出如图 3.1.4-1 所示 的选择菜单位置界面。 确定软件启动位置,缺省安装在 windows 开始菜单的“多井 综合分析”下,可以改变启动位置。 .5 安装完成安装完成 单击图 3-1-4-1 的“下一步” 图 3.1.1-1 图 3.1.2-1 图 3.1.3-1 图 3.1.4-1 图 3.1.5-1图 3.1.5-2 17 按钮,弹出如图 3.1.5-1 所示的安装过程界面和图 3.1.5-2 所示的安装完成界面。 至此,安装结束,在安装目录下有一个“sample”文件夹,该文件夹下有例子;安装菜单下包 括软件启动、介绍、手册及卸载菜单项。 3.2 软件卸载 卸载软件有两种形式: 1、单击“开始菜单”= “多井综合分析”= “卸载多 井综合分析”菜单项。 2、单击“控制面板”= “多井综合分析”= “删除”按钮。 图 3.2-2 图 3.2-1 18 图 4.1-2 图 4.1-3 图 4.1-1 第四章第四章 快速入门快速入门 4.1 数据整理 通过模板,手工整理基本数据、井斜数据和 曲线数据,保存到 excel 或文本文件中。excel 基本数据模板可以通过单击“文件”= “工区管理” “excel 格式文件”菜单项获得。 图 4.1-1 为基本数据,包括井位数据、地层数据、砂层数据、油层数据、射孔数据和岩性数据, 其中井位数据、地层数据和油层数据是必需的。 地层数据相当于分层数据,油层数据相当于解释数据,砂层数据相当于细分层数据。层位分三 层:地层上附砂层,没有砂层直接附油层;砂层上附油层;油层在最顶层。 图 4.1-2 为井斜数据,一口井占一个 sheet 表,表名为井名称,共三列,分别是深度、井斜角 和方位角,角度可以是度格式,也可以是度分秒格式, 0 360 度有效(不包括 360) 。 图 4.1-3 为曲线数据,一口井占一个 sheet 表,表名为井名称,要求第一列为深度列,其它为 曲线列,列名称为曲线名称。 曲线不仅仅指测井曲线,可以是录井、钻井曲线,如全烃曲线、钻时曲线,即支持连续点,又 支持离散点。本软件可以作为井位设计、实钻跟踪的辅助工具。 19 4.2 新建工区 单击“文件”= “新建工区”菜单项(ctrl + n)或主工具条的“” ,弹出新建工区对话框, 选择目录,指定文件名,单击“保存” 。 4.3 加载数据 加载数据有两种方式: 1)从其它数据库移植; 2)从 excel 或文本文件导入。 无论哪一种加载方式,都支持覆盖式导入,也就是说,后覆盖前。 加载文件数据步骤: 1)导入基本数据文件:单击“文件”= “工区管理”= “导入基本数据文件”菜单项; 2)导入井斜数据文件:单击“文件”= “工区管理”= “导入井斜数据文件”菜单项; 3)导入曲线数据文件:单击“文件”= “工区管理”= “导入曲线数据文件”菜单项。 加载数据库数据方法: 单击“文件”= “工区管理”= “导入数据库数据”菜单项。 详见第五章(工区管理) 。 4.4 新建井位图 单击“文件”= “新建井位图”或“文件”= “新建图件” = “井位图”菜单项(alt + j) ,弹出如图 4.4-1 所示的“生 成井位图参数”对话框。 参数说明: 1)生成模式:可以按井口、井底、目的层(必须选择目 的层)或井深(斜深)生成。 2)俯视轨迹:可以显示井口到目的层轨迹 和目的层到井底轨迹。 3)井名称缩略头:在井名称很长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缩略的办法,如输入缩略头为“刘 2-” , 则“刘 2-10-18”的井显示名称变为“10-18” , 采用左匹配缩略,如果不匹配,则井显示名称 与井号相同,如“刘 3-10-18” ,因为左对齐不 匹配“刘 2-” ,所以不缩略,保持不变。 4)目的层属性:在选择目的层生成模式的 情况下,可以选择按目的层顶面或底面位置生 图 4.4-1 图 4.4-2 20 图 4.5-1 图 4.5-2 成;选择“仅仅包含目的层的井”复选框,则不包含该层的井被过滤掉,不显示,否则不包含该层 的井以井口(选择“目的层顶面” )或井底(选择“目的层底面” )位置为准。 设置好参数,单击“确定”,则新建如图 4.4-2 所示的井位图,井口为黑方框,井底为黑三角, 目的层符号随井别而不同,中间的黑线为俯视轨迹。 4.5 新建油藏剖面图 1、打开井位图 如果井位图已打开,可忽略这一步,否则单击“文件”= “打开图件”菜单项(ctrl + o)或 主工具条的“” ,打开井位图。 2、连井 1)顺序连井:单击“高级工具”= “顺序连井”菜单 项或高级工具条的“” ,依次在井符号上单击,如图 4.5- 1 所示。 绿线表示连接线,首尾方向为剖面切线方向,剖面井间 距为两口井的实际距离。 该工具的具体操作详见 5.4.4 节(顺序连井) 。 2)投影连井:单击“高级工具”= “投影连井”或高 级工具条的“” ,按住 control 键沿剖面切线方向拖动 (拖动距离超过 25 个像素点) ,便会生成如图 4.5-2 所示 的绿色切线,依次在井符号上单击,则该井被投影到投影 线上。 绿线表示投影线,剖面井间距为两口井的投影距离。 建议使用该工具,该工具的具体操作详见 5.4.5 节 (投影连井) 。 3、设置生成参数 连井完毕,单击“文件”= “新建图件”= “油藏剖面图”菜单项(alt + p) ,弹出如图 4.5- 3 所示的“选择井段或砂体”对话框。 参数说明: 1)生成模式:可以按井段或砂体生成。 选择“按井段”按钮,顶垂深、底垂深激 活,底垂深为 0,表示井底;选择“按砂体” 按钮,砂体选择框激活,选择一个或多个 砂体(拖动或按住 shift 键单击,则连续 选择;按住 control 单击,单个去反选择) 。 2)拉平模式:剖面井柱纵向位置可按 垂深或海拔拉平。选择“垂深拉平”按钮, 图 4.5-3 21 生成的油藏剖面图忽略补心海拔或地面海拔;选择“海拔拉平”按钮,生成的油藏剖面图考虑补心 海拔或地面海拔。 3)井间距模式:通过“实际距离”复选框控制井间距使用实际距离或固定间距(缺省为 300 米) 。 4)井柱模式:通过“以直井模式显示”复选框控制生成的油藏剖面图井柱是直的或斜的(包 括水平的、上翘的、勺子型的) 。 5)自动生成模式: a)前人结果:在前人处理的结果上自动连接,本次的处理结果保存后也可作为下一次的前 人结果; b)一对一连接:一对一的连接,左边一个层位,右边一个层位,置位为自动连接; c)多对多连接:多对多的连接,左边多个层位,右边多个层位,置位为自动连接; d)尖灭:没有连接的层,分左尖灭和右尖灭,置位为自动生成; e)地层面:自动连接地层面; f)砂层面:自动连接砂层面; g)油层面:自动连接油层面; h)分界线:在左右解释结果不一样的连通面上,自动生成分界线。 6)目的层:仅在选择“以直井模式显示”复选框的情况下有效,表示剖面间距依据井或井投 影的哪个位置来计算,缺省为剖面井柱井段的顶,如果指定目的层,则以目的层的底为准;对于斜 井,该参数无效,软件会自动选择基准位置计算。 4、成图 设置参数完毕,单击图 4.5-3 所示对话框的“确定” 按钮,则新建如图 4.5-4 所 示的油藏剖面图。 4.6 新建栅状图 1、打开井位图 如果井位图已打开,可忽略这一步,否则单击 “文件”= “打开图件”菜单项(ctrl + o)或主工 具条的“” ,打开井位图。 2、连井 图 4.5-4 图 4.6-1 22 图 4.6-3 单击“高级工具”= “任意连井”菜单项或高级工具条的“” 。 1)按住 ctrl 键拖动,则选择拖动框内的井, 并自动连接井间距在自动扫描半径之内的井; 2)自动扫描半径缺省为 350 米,可以手动改 变,详见 6.2 节(井位图属性) ; 3)在两口井之间拖动,则选择该两口井;如 果该两口井未连接,则连接之,否则取消连接; 4)在井符号上单击,则选择该井,并自动建 立该井到已选择的且井间距在自动扫描半径之内的 井的连接; 5)在已选择的井符号上按住 ctrl 键单击,则 取消对该井的选择,并撤消所有与该井的连接。 绿线表示连接线,剖面井间距为两口井的实际距离。 该工具的具体操作详见 5.4.3 节(任意连井) 。 3、设置生成参数 连井完毕,单击“文件”= “新建图件”= “栅状图”菜单项(alt + s) ,弹出如图 4.6-2 所 示的“选择井段或砂体”对话框。 参数说明: 1)生成模式:可以按井段或砂体生成。选择“按井段”按钮,顶垂深、底垂深激活,底垂深 为 0,表示井底;选择“按井段”按钮,砂体选择框激活,选择一个或多个砂体(拖动或按住 shift 键单击,则连续选择;按住 control 单击,单个去反选择) 。 2)自动生成模式: a)前人结果:在前人处理的结果上自动连接,本次的处理结果保存后也可作为下一次的前 人结果; b)一对一连接:一对一的连接,左边一个层位,右边一个层位,置位为自动连接; c)多对多连接:多对多的连接,左边多个层位,右边多个层位,置位为自动连接; d)尖灭:没有连接的层,分左尖灭和右尖灭,置位为自动生成; e)地层面:自动连接地层面; f)砂层面:自动连接砂层面; g)油层面:自动连接油层面; h)分界线:在左右解释结果不一样的连通面上,自动生成分界线。 3)目的层:表示剖面间距 依据井或井投影的哪个位置来 计算,缺省为剖面井柱井段的 顶,如果指定目的层,则以目 的层的底为准。 4、成图 设置参数完毕,单击图 图 4.6-2 图 4.7-1 图 4.7-2 23 4.6-2 所示对话框的“确定”按钮,则新建如图 4.6-3 所示的栅状图。 4.7 新建多井对比图 1、打开井位图 如果井位图已打开,可忽略这一步,否则单击“文件”= “打开图件”菜单项(ctrl + o)或 主工具条的“” ,打开井位图。 2、连井 1)顺序连井:单击“高级工具”= “顺序连井”菜单项或高级工具条的“” ,依次在井符号 上单击,如图 4.7-1 所示。 绿线表示连接连接连接线,首尾方向为剖面切线方向,剖面井间距为两口井的实际距离。 建议使用该工具,该工具的具体操作详见 5.4.4 节(顺序连井) 。 2)投影连井:单击“高级工具”= “投影连井”或高级工具条的“” ,按住 control 键沿剖 面切线方向拖动(拖动距离超过 25 个像素点) ,便会生成如图 4.7-2 所示的绿色切线,依次在井符 号上单击,则该井被投影到投影线上。 绿线表示投影线,剖面井间距为两口井的投影距离。 该工具的具体操作详见 5.4.5 节(投影连井) 。 3、设置生成参数 连井完毕,单击“文件”= “新建图件”= “多井对比图”菜单项(alt + d) ,弹出如图 4.7- 3 所示的“选择井段或砂体”对话框。 参数说明: 1)生成模式:可以按井段或砂体生成。选择“按 井段”按钮,顶垂深、底垂深激活,底垂深为 0,表 示井底;选择“按砂体”按钮,砂体选择框激活,选 择一个或多个砂体(拖动或按住 shift 键单击,则连 续选择;按住 control 单击,单个去反选择) 。 2)拉平模式:剖面井柱纵向位置可按垂深或海拔 拉平。选择“垂深拉平”按钮,生成的多井对比图忽 略补心海拔或地面海拔;选择“海拔拉平”按钮,生 成的多井对比图考虑补心海拔或地面海拔。 3)井间距模式:通过“实际距离”复选框控制井 间距使用实际距离或固定间距(缺省为 300 米) 。 图 4.7-3 24 4)井柱模式:通过“以直井模式显示”复选框控制生成的多井对比图井柱是直的或斜的(包 括水平的、上翘的、勺子型的) 。 5)自动生成模式: a)前人结果:在前人处理的结果上自动连接,本次的处理结果保存后也可作为下一次的前 人结果; b)一对一连接:一对一的连接,左边一个层位,右边一个层位,置位为自动连接; c)多对多连接:多对多的连接,左边多个层位,右边多个层位,置位为自动连接; d)尖灭:没有连接的层,分左尖灭和右尖灭,置位为自动生成; e)地层面:自动连接地层面; f)砂层面:自动连接砂层面; g)油层面:自动连接油层面; h)分界线:在左右解释结果不一样的连通面上,自动生成分界线。 6)目的层:仅在选择“以直井模式显示”复选框的情况下有效,表示剖面间距依据井或井投 影的哪个位置来计算,缺省为剖面井柱井段的顶,如果指定目的层,则以目的层的底为准;对于斜 井,该参数无效,软件会自动选择基准位置计算。 4、成图 设置参数完毕, 单击图 4.7-3 所示对 话框的“确定”按钮, 则新建如图 4.7-4 所 示的多井对比图。 图 4.7-4 25 第五章第五章 主界面主界面 5.1 启动软件 软件成功安装后,在 windows“开始菜单”下 增加一个“多井综合分析”目录,如图 5.1-1 所 示。 1)多井综合分析:软件执行程序。 2)软件简介:软件多媒体介绍。 3)用户手册:软件用户使用手册。 4)卸载多井综合分析:软件卸载程序。 1 1、标题区、标题区 标题区由三部分组成: 1)软件名称:标题的开始部分,固定为“多井综合分析软件” ; 图 5.1-1 图 5.1-2 标题区菜单区工具区绘图区 状态区 26 2)工区名称:仅跟在软件名称之后的用方括号扩住的部分,如果未打开工区,则为“无” , 否则为“工区名” ,如“test” ,表示当前打开的是“test.mdb”工区; 3)图件名称:最后的用方括号扩住的部分,如“test.jwt” ,表示打开的当前图件为命名为 “test”的井位图。 2 2、菜单区、菜单区 由文件、视图、外部工具、帮助等四个菜单构成。 3 3、工具区、工具区 由主工具条、常规工具条、高级工具条构成,和石油专业相关的工具放入高级工具条中。 4 4、图形区、图形区 用于显示、编辑图件。 5 5、状态区、状态区 用于显示各种动态信息,如工具的简单说明、选中对象信息等。 5.2 主工具 如图 5.2-1 所示,主工具条由 18 个工具构成,从左到右分别是新建工区、打开工区、打开图 件、数据管理、保存图件、保存全部图件、选择、放大、缩小、平移、撤消(undo) 、恢复(redo)、 线型属性、图案属性、字体属性、符号属性、图形属性和图层管理工具。 .1 新建工区新建工区 单击“文件”= “新建工区”菜单项(ctrl + n)或主工具 条的“” ,弹出如图 5.2.1-1 所示的“新建工区”对话框,选 择目录,指定文件名,单击“保存” 。 文件扩展名为“mdb” ,使用的是 access 数据库。 如果文件存在,系统会提示是否覆盖。 新建即已打开,标题区会有显示。 图 5.2-1 图 5.2.1-1 27 .2 打开工区打开工区 单击“文件”= “打开工区”菜单项(ctrl + w)或主工具 条的“” ,弹出如图 5.2.2-1 所示的“打开工区文件”对话框, 选择目录,选择文件,单击“打开” 。标题区会有显示。 .3 打开图件打开图件 单击“文件”= “打开图件”菜单项(ctrl + o)或主工具条的“” ,弹出如图 5.2.3-1 所 示的“打开文件”对话框,选择文件类型,选择目录,选择文件,单击“打开” 。 文件类型包括所有文件、工区文件、井位图、油藏 剖面图、栅状图和多井对比图。 .4 工区管理工区管理 单击“文件”= “工区管理”= “access 数据管 理”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自动启动 access 数 据库,并自动打开当前工区文件。 .5 保存图件保存图件 单击“文件”= “保存(井位图、剖面图、栅状图或对比图)图件”菜单项(ctrl + s)或主 工具条的“” ,保存当前图件(井位图、油藏剖面图、栅状图和多井对比图) 。 .6 保存全部图件保存全部图件 单击“文件”= “保存所有图件”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依次保存当前打开的所有图件。 .7 选择选择 单击“控制工具”= “选择”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 ,进入选择状态。 1、选择操作 1)点选:在对象上单击,清除上一次选择,重新选择该对象; 2)拉框选择:拖拉矩形框,清除上一次选择,选择框住的对象; 3)shift 点选:按住 shift 键在对象上单击,取反选择,只能选择和上一次类型相同的对象, 不清除上一次选择的对象; 图 5.2.2-1 图 5.2.3-1 28 4)shift 拉框选择:按住 shift 键拖拉矩形框,只能选择被框住的和上一次类型相同的对象, 不清除上一次选择的对象,只能追加,不能取反; 5)保护型对象或对象的组成部分必须按住 control 键单击或拉框选择,这个过程称之为保护 选择,如井柱对象的井标题、曲线对象的曲线头。 2、状态操作 1)在对象上双击,弹出该对象的属性对话框; 2)在当前被选择的折线、多边形、层面、尖灭、分界线、断层、等值线、建模线等对象的边 线上按住 control 键单击,如果光标不在边线结点上,则增加结点,否则删除光标当前位置处的结 点。 3、拖动操作 1)在当前被选择对象的边线或区域内移动,则移动对象;按住 shift 键移动,则沿水平、45 度角或竖直移动; 2)在当前被选择对象的边线结点上拖动,则拖动对象;按住 shift 键拖动,则沿水平、45 度 角或竖直拖动; 3)保护型对象或对象的组成部分必须按住 control 键移动或拖动,这个过程称之为保护拖动, 如井柱对象的井标题、曲线对象的曲线头。 .8 放大放大 单击“控制工具”= “放大”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进入放大状态。 操作方法: 1)单击,放大 1.6 倍,单击位置置于屏幕中心; 2)拉框放大:拖拉矩形框,将矩形框内的部分放大至屏幕大小,矩形框中心为屏幕中心。 3)鼠标轮放大:按住 control 键,向上滚动鼠标轮。该功能在任何工具状态下均有效。 .9 缩小缩小 单击“控制工具”= “缩小”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进入缩小状态。 操作方法: 1)单击,缩小 1.6 倍,单击位置置于屏幕中心; 2)拉框缩小:拖拉矩形框,将屏幕内的部分缩小至矩形框大小,矩形框中心为屏幕中心。 3)鼠标轮缩小:按住 control 键,向下滚动鼠标轮。该功能在任何工具状态下均有效。 .10 平移平移 单击“控制工具”= “平移”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进入平移状态。 操作方法: 29 1)任意移动图件。 2)鼠标轮移动:向上滚动鼠标轮,上移;向下滚动鼠标轮,下移;按住 shift 键,向上滚动 鼠标轮,右移;按住 shift 键,向下滚动鼠标轮,左移。该功能在任何工具状态下均有效。 .11 撤消(撤消(undoundo) 单击“编辑”= “撤消”菜单项(ctrl + z)或主工具条的“”,执行撤消(undo)操作。 .12 恢复(恢复(redoredo) 单击“编辑”= “恢复”菜单项(ctrl + y)或主工具条的“” ,执行恢复(redo)操作。 .13 线型属性线型属性 单击“属性”= “线型属性”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弹出如图 5.2.13-1 的“线型属性”对话框。 属性说明: 1)选择线型; 2)设置线宽,地图坐标,单位为米; 3)设置线色,选择“透明”复选框,则为透明色; 4)选择“应用到所有选择对象” ,则新线型属性应用到 所有被选择的对象; 5)单击“装入脚本”按钮,则弹出选择线型脚本文件对话框,选择脚本文件,装入新的线型, 如存在,则新线型覆盖旧线型; 6)新装入线型,需单击“保存线型”按钮保存。 .14 图案属性图案属性 单击“属性”= “图案属性”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弹出如图 5.2.14-1 的“图案属性” 对话框。 属性说明: 1)选择图案; 2)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选择“透明”复选框,则 为透明色; 3)比例因子:控制图案的疏密程度,1.0 为原始图 案; 4)选择“应用到所有选择对象” ,则新图案属性应用到所有被选择的对象; 5)单击“装入脚本”按钮,则弹出选择图案脚本文件对话框,选择脚本文件,装入新的图案, 图 5.2.13-1 图 5.2.14-1 30 如存在,则新图案覆盖旧图案; 6)新装入图案,需单击“保存图案”按钮保存。 .15 字体属性字体属性 单击“属性”= “字体属性”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弹出如图 5.2.15-1 的“字体属性” 对话框。 属性说明: 1)设置字体高度,地图坐标,单位为米; 2)设置字体宽度,地图坐标,单位为米;缺省为 0,表示半角,宽度是高度的一半; 3)设置旋转角度,单位度,顺时针为正; 4)设置字体颜色,选择“透明”复选框,则为透明色; 5)选择“应用到所有选择对象” ,则新字体属性应用到所有被选择的对象; 6)单击“字体”按钮,弹出如图 5.2.15-2 所示的对话框。 a)选择字体名称; b)选择字体字形; c)选择字体大小; d)选择字体效果; e)选择字体颜色; f)选择字体字符集。 .16 符号属性符号属性 单击“属性”= “符号属性”菜单项或主工具条的“ ” ,弹出如图 5.2.16-1 的“符号属性”对话框。 属性说明: 1)选择符号; 2)设置符号颜色,选择“透明”复选框,则为透明色; 3)选择符号半径,地图坐标,单位为米; 4)选择“应用到所有选择对象” ,则新符号属性应用到所有被选择的对象; 5)单击“装入脚本”按钮,则弹出选择符号脚本文件对话框,选择脚本文件,装入新的符号, 如存在,则新符号覆盖旧符号; 6)新装入符号,需单击“保存符号”按钮保存。 .17 图形属性图形属性 单击“属性”= “图形属性”菜单项或单击主工 图 5.2.15-1 图 5.2.15-2 图 5.2.16-1 图 5.2.17-1 31 具条的“” ,弹出如图 5.2.17-1 的“图形属性”对话框。 属性说明: 1)选择图形; 2)设置线型,单击线型按钮,弹出如图 5.2.13-1 所示的“线型属性”对话框,详见 5.2.13 节(线型属性) ; 3)设置底色,选择“透明”复选框,则为透明色; 4)选择“应用到所有选择对象” ,则新图形属性应用到所有被选择的对象; 5)单击“装入脚本”按钮,则弹出选择图形脚本文件对话框,选择脚本文件,装入新的图形, 如存在,则新图形覆盖旧图形; 6)新装入图形,需单击“保存图形”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