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ppt_第1页
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ppt_第2页
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ppt_第3页
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ppt_第4页
汉语语音史3中古声母系统.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古声母系统中古声母系统 第三讲第三讲 广韵时代还没有声母的概念,只要声母 相同都可以用来作反切上字。因此广韵 中共有452个反切上字。 陈澧最后系联出40个声类,但他在分析中条 例贯彻得不很彻底,系联不够严密。以后的 学者进行过多次系联修正,严格按照陈氏之 例,可得到反切上字51类。 一、广韵三十五声母 这仅是反切上字的分类,还不是声母。反切上字 的分类,与反切下字有密切关系。为了追求切得 容易,念起来顺口,反切上字会随反切下字的不 同而有分类的趋势,但这不代表声母也有分类。 韵母从有无韵头的角度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一二四 等韵,没有i或iu(y)韵头,另一类是三等韵,有i 或iu(y)韵头。反切上字与反切下字的韵保持一致 的时候,拼起来比较容易,如“兰,落干切”,就比 “兰,力干切”自然,“连,力延切”,就比“连,落延 切”自然。 这样,反切上字就因下字的韵不同分为两类:一类 与一二四等韵的反切下字相拼,另一类则与三等韵 的反切下字相拼。 某两个声类,究竟同属一个声母还是代表两个声母 ,判断的方法是看它们在同一韵母前的关系是互补 的(甲类出现乙类就不出现,反之亦然)还是对立 的(甲类乙类都可以出现,代表不同意义):如果 是互补的,则它们代表的声类可合并为一类,如果 是对立的,则它们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声母。 以“卢/力”为例,可以发现,“卢”只出现在一二四等 韵之前,而“力”只出现在三等韵之前,二者是互补 的,因此它们可以合为一个声母。 因此,不考虑反切下字的分类,将属于同一声母的 声类加以合并,广韵的实际声母是35个。p76 三十六字母是宋代确立的,大致代表了唐末 至宋代间(中古后期)汉语语音系统的声母 。 广韵的三十五声母反映的则是隋唐之际 (中古前期)汉语语音系统的声母情况,从 三十五字母到三十六字母,发生了哪些变化 ? 二、与三十六字母的不同 三十六字母 主要有以下三方面:p83 1.唇音的分化与演变 2.正齿音的合流 3.喻三、喻四的合流 广韵系统中,唇音只有一类“帮滂並明”, 到了三十六字母中,唇音分化爲了重唇“帮滂並 明”和轻唇“非敷奉微”。 1.唇音的分化演变 广韵中有大量这样的例子:被切字是重 唇音,而反切上字是轻唇音: 鄙,方美切 弼,房密切 披,敷羁切 皮,符羁切 僻,芳辟切 靡,文彼切 灭,亡列切 悲,府眉切 胚,芳杯切 眉,武悲切 膘,甫娇切 漂,抚招切 贬,方敛切 扁,方典切 篇,芳连切 辨,符蹇切 免,亡辨切 斌,府巾切 贫,符巾切 烹,抚庚切 明,武兵切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古无轻唇音: 诗“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檀弓引诗作 “扶服”,家语引作“扶伏”;又“诞实匍匐”, 释文“本又作扶服”;左传昭十二年“奉 壶饮冰以蒲伏焉”,释文“本又作匍匐,蒲 本亦作扶”;昭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释 文“本 或作匍匐”;史记苏秦传“嫂委 蛇蒲服”、范雎传“膝行蒲服”、淮阴侯传“ 俯出裤下蒲伏”、汉书霍光传“中孺扶服叩头” ,皆“匍匐”之异文也。 钱大昕就这个观点举了上百条例证,主要有: 1.异文:“匍匐”作“扶服” 2.汉魏反切:晋字林:“邶,方代反。” 3.古书注释:说文:“膴,读若膜。” 4.声训:释名:“负,背也。” 5.异读:广韵:“芒,武方切。”唐韵:“芒, 莫郎切。” 6.方言:今吴人呼“蚊”如“门”。 钱大昕的例子只能证明重唇音与轻唇音非常接近 ,只有证明了它们是互补的,才能认为它们可归 为一个声母。 通过系联可以发现,广韵的反切上字中,轻 唇音只出现在合口三等韵,重唇音只出现在前者 以外的一二三四等韵中,无法找到同一韵母前同 时出现帮/非、滂/敷、並/奉、明/微的情况,说明 它们是互补的,因此可以说广韵的唇音声母 只有一类。 上表证明了广韵中重唇、轻唇音属于一类,但 这一类唇音是轻唇还是重唇?亦即,是从重唇中分 化中分出轻唇,还是从轻唇中分出重唇? “古无轻唇音”是正确的观点,即轻唇音是后起的, 是从重唇中分化出来的,证据是: 1.汉语方言发展史:吴方言保留的重唇音比北方方言 多得多;闽方言至今尚无轻唇音;很多方言的文读 是轻唇音,白读是重唇音,如“物、肥”等。 2.世界语言的普遍类型:有f的语音系统一定有p, 但有p的不一定有f。 3.儿童的语言习得,总是先学会p后学会f。 接下来的问题是:唇音的分化从什么时候开始? 轻唇音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慧琳一切经音义(810年)中,轻重唇音已截 然分开,说明汉民族共同语中轻唇音的产生不会 晚于公元八世纪。 玄奘(602-644)大唐西域记对于某些梵文旧 译作了改动: 1.ajitavati阿利罗跋提河阿恃多伐底河 2.vaksu博叉河缚刍河 广韵虽然尽量不改动切韵的原貌,但鉴 于实际语音变化,在每卷后附“新添类隔今更音和 切”,将轻重唇互切的反切均改为重唇切重唇,轻 唇切轻唇。如: 卑,府移切必移切 胚,芳杯切偏杯切 频,符真切步真切 眉,武悲切目悲切 表明当时实际语音中,轻重唇已完全是两类声母 了。 重唇音演变为轻唇音的条件是:当重唇音遇到i 介音后接后元音时,就容易变成轻唇。 当发音器官在发出前一音素时,已经作好发后一 音素的准备,于是前一音素的发音往往会受到后 一音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例如:发piu时,i 是前高元音,紧接后元音时,舌位要迅速后低 ,带动牙床骨迅速后退,使得上齿触到下唇,成 为轻唇音。 刚从重唇“帮组”分化出来的“非组”,可能念唇齿塞 擦音pfpfbvm,到近代语音中,前面的塞 音成分才脱落。 a.侧庄阻邹簪仄争 b.之职章诸旨止脂征正占支煮 a.初楚测叉刍厕创疮 b.昌尺充赤处叱 a.士仕锄鉏床雏查 b.食神实乘 a.所山疏色数沙砂生疏史 b.式书失舒诗伤识赏施始试释商矢 2.正齿音的合流 根据广韵 系联的结 果,正齿音 有两组反切 上字,互相 不能再系联 起来。 它们是互补还是对立的? 韻目例字聲類例字聲類 屋三珿,初六切a俶,昌六切b 支開差,楚宜切a眵,叱支切b 脂開師,疏夷切a尸,式脂切b 魚菹,側魚切a諸,章魚切b 質開(齒出),仕叱切a實,神質切b 仙合恮,莊緣切a專,職緣切b 陽開霜,色莊切a商,書羊切b 寢,士切a葚,食荏切b 能在同一个韵前面同时使用,说明a类和b类是对 立的,因此它们应该是两类声母。 三十六字母中的“照组”,在三十五字母中,分为 “庄组”和“章组”两类: 庄初崇生 照穿床审禅 章昌船书禅 在韵图中,齿头音(精组)与正齿音(庄组章组) 排列在同一个“齿音”方框内。精组总是列在一、四 等位置,庄组总是列在二等位置上,也叫“照二”, 章组总是列在三等位置上,也叫“照三”。 霜:色庄切,生母,庄组 商:书羊切,书母,章组 相:息良切,心母,精组 看上去三组互补,实际上唐韵只有一等字,阳韵 只有三等字。“霜床疮庄”一排庄组字和“祥相墙锵 将”一排精组字都是三等字,只是由于三等已被章 组占据,才只能排在二、四等位置。它们因此被 称为“假二等、假四等”。 广韵中喉音次浊音反切上字分为“于”和“以”两 类,不能系联起来。 a.于王雨为羽云永有雲筠韦荣洧 b.以羊余餘与弋夷予翼营移悦 3.喻母的合流 这两类也是对立的。 于,羽俱切vs逾,羊朱切 羽,王矩切vs庾,以主切 芋,王遇切vs裕,羊戍切 “于”类出现在三等韵位置, 因此称“喻三”。“以”类出现 在四等韵位置,因此称“喻 四”,但实际上也与三等韵 相拼,与“于”母形成对立, 在此也是“假四等”。 广韵中,“于”类 反 而与“胡”类是互补的。 胡类反切上字出现于一 二四等韵前,于类出现 于三等韵前。 因此,广韵声母中 ,“于”类与“胡”类归并 为一个声母,即匣母, 而“以”类单独是一个声 母,即喻母。 “于”类和“以”类都只能与三等字拼,为什么认为是“ 于”和“胡”互补,而不是“以”和“胡”互补呢?原因在 于: 1.于类和胡类可以互为反切上字: 核,为革切;越,胡厥切 云,户分反;越,户伐反 2.于类和胡类可以作同一个字的反切上字: 滑,胡八反,又于八反 3.广韵中“雄”为羽弓切,韵镜中却列在匣母 三等字的位置。 这些现象说明,于类和胡类音值十分相近。 从上古到切韵时代,于母和匣母都属于一类。 现代吴方言里,于母和匣母的读音有时还是相混的 ,如黄/王,会/卫。前一字属匣母,后一字属于母。 至晚唐,于母已经分化出来,在三十六字母中和以 母合为一类。 苏轼戏作切语竹诗:“隠约安幽奥,萧骚雪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