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doc_第1页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doc_第2页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doc_第3页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doc_第4页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心小学王存龙执教枣庄市中区孟庄镇教研室张秀洪评析【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题目。在解决实际题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把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课后的试一试,旨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题目,从而拓展延伸提升。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结果忘记写0等不良习惯。这些现象从学生学习心理上分析,与他们的情绪、意志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是进步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题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题目。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请看大屏幕。(出示:人造卫星图片)你熟悉这是什么吗?生:人造卫星。师:这可是一颗不同平常的卫星,它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发射卫星的国家,揭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卫星每时每刻都在围绕地球运行,(多媒体演示:卫星绕地运行)你知道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多少时间吗?生1猜:80分钟。生2猜:105分钟。师:你很胆大啊。生3猜:140分钟。师:你的胆子就更大啦,老师收集到了这个信息。(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生1: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师:非常好。哪位同学来流利且声音洪亮地读一下。生2: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评析】:创设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图片情境,引出有关人造卫星地数学题目。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师:我们都听清了你读的信息。根据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题目吗?女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圈需要多少分钟?师:多么温柔的回答,多么简单的题目。怎样列式?生:1142。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114分,绕2圈就是2个114,所以用1142。师: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生:1142=228分。师:口算能力非常的棒啊!谁还能提出数学题目?生: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10圈需要多少分钟?师:怎样列式?生:11410.生:人造卫星绕地球150圈需要多少分钟?师:怎样列式?生:114150。师:大家提的题目都非常好,小熊也提出了自己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师:哪位同学把信息和条件完整的读一下。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师:你还会列式吗?生:会。师:怎样列式?生:11421。(生说,教师板书。)师:这都没有把大家难住,大家真是太聪明了!观察一下,这是几位数的乘法?生:三位数乘两位数。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题目来探索两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主副课题)【评析】:根据学习进程,相机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学习新知并不难,只需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轻轻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布满自信,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哪位同学能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吗?师:同位互相说一说你的估算过程和估算结果。(学生估算,教师巡视,约1分钟。)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生: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即是2200。生: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即是2000。生:我把114看作100,10021=2100,所以11421大约即是2100。【评析】: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题目和在计算前进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不同估算方法也为下面解决题目提供了多种策略。2、具体计算,探索方法。师:刚才同学们想得都很有道理,固然估算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是正确的,我们知道了11421的积的大致范围,那么正确的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试着解答吗?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创造性的试一试,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解决方法,教师巡视指导,约10分钟。)师:我找了几个同学的不同算法和大家进行交流。请看这一种算法。(实物投影,学生作业。)这位同学非常聪明,他把11421转化成了三年级学过的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进行计算,先用11420=2280,再用1141=114,最后把2280和114相加所得的2394就是11421的积。还有哪些同学也是这样计算的,请举手。师:非常好。再看这一种做法。(实物投影,学生作业。)11421=11473=7983=2394,这位同学就更聪明了,他把11421转化成了三年级学过的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进行计算,也很好的解决了11421的题目。师:让我们为这两位同学出色的计算鼓鼓掌。(生鼓掌)师:我这儿还有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表格)我这种方法和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思想上是一致的:第一行是把114分成100、10和4,第一列是把21分成20和1;2000是100和20的积,100是100和1的积,依此类推,把获得的积相加所得的2394就是11421的积。大家难道不该为我的奇思妙想鼓鼓掌吗?(生鼓掌)【评析】:由情境拓展引进新知,自然过渡到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实现这一过渡的关键是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进行类比推理。学生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再通过讨论、交流、比较,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类比推理能力,促进了学生进行主动的认知建构。师:实在还有一种更妙的方法呢?大家请看。(黑板竖式计算)这是哪位同学做的,请说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往乘114,即是114师:(适时夸大)大家听他说得多好,先从个位的1乘起。生:(继续)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往乘114师:(再次打断夸大)说的太严谨了,再用十位上的2往乘114,运算顺序把握的很正确。生:(再次继续)即是228师:(故作惊奇)是228吗?生:应该是2280。(生笑)师:你的反应太快了,还没等大家提出质疑,你就纠正过来了。生:(再继续)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8后面的0为了美观,可以省略不写师:是啊,女生都爱美,为了美观可以省略不写。生:最后用114+2280=2394。师:你严谨的思维和流利的表达,让我相信你尽对是一名优秀的学生。谁再来完整的叙述一下计算过程。生: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往乘114,即是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2往乘114,即是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就是11421的积。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也是用竖式计算的?(找一名学生。)师:(指着黑板竖式1141的积114.)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生:1141。(师板书)师:(指着黑板竖式11420的积2280.)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生:11420.(师板书)师:(指着2394)这个数又是怎样得到的?生:2280+114=2394.师:你对竖式计算理解得非常透彻。经过计算我们知道了11421的积是2394,由于这是一道文字题,最后要写单位和答。(教师适时板书)【评析】:学生再次交流计算的过程,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上,这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体现新课程通过解决实际题目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对照比较,总结方法。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为什么?生:我最喜欢竖式计算,由于他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在解决题目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要选择计算方便的方法。【评析】:在鼓励数学算法多样化的同时,留意体现算法的优化,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练习及解决题目的公道化。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师: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后,中华民族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敢于面对重重困难,接受一次又一次挑战,神船五号、神船六号、神船七号飞船的相继升空,终于圆了多年的夙愿。老师这儿也有几个题目,你敢挑战吗?生齐答:敢。出示:绕地球的圈数(圈)1圈所用时间(分)共需时间(分)神船三号11289神船四号10791神船七号12090师:神船三号绕地球112圈,1圈需要89分,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题目?生:共需多少时间。师:怎样列式?生:11289。师:神船四号、神船七号呢?你能解决吗?生:能。(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巡视,约5分钟。)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生1:11289=9968.生2:10791=9737.生3:12090=1080.生齐:不对,是10800.师:把你(指生3)做的题给大家看看,(实物展示)大家看一下他错在哪里?生:他在计算120乘90时,末尾应该是两个零,他少算了一个。师:我们再来看另一位同学是怎样计算的。生:我是这样想的,先不看120和90后面的0,用12乘9得108,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师:我也然为这样计算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碰到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按照这位同学的做法: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少看的0。师:由此让我们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乘法时,要留意什么呢?生:要留意相同数位对齐。生: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生:要从个位乘起。【评析】:巩固练习的三道题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进步,加深理解,巩固对竖式计算乘法的熟悉,设计巧妙;而且能利用学生自身出现的题目解决,夸大竖式计算应留意的题目,可谓水到渠成、独具匠心。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以为自己在哪方面把握的比较好?哪里还需要加强?生:我学会了两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生: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的乘法。生:我觉得我应该在勇气上在加强一下,由于我很少回答题目。【评析】:通过先容本堂课的收获,使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理巩固,而通过对自我、别人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在课间里要认真的观察,聆听他人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步学习的热情。师:你现在就很勇敢,继续加油。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学习了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希看同学们能用这种计算方法来解决身边更多的新题目。谢谢大家的合作!下课。【板书设计】:卫星运行时间两三位数的乘法11421=2394(分钟)11421 1141141表示114个1 22811420表示228个10 2394114+2280答:绕地球21圈需要2394分。【总评】:综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上课的语言正确,留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本节课中,教师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地方,比如:1.本节课的教材能够往实现的东西很多,都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在35分钟的课堂内,不能全部实现。教师在这方面能够把握本质,做出了适当的取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情境中创设题目,由易到难让学生自觉的产生了学习的需求,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新知的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有效地落实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2.本节课是算法多样化的一节课例,从教学设计上可以看出教师在对教材的理解是很深刻的,正确的把握了本册教材对估算方面的要求。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能够较好处理一般算法与本节课要重点把握的算法之间的关系,详略得当。注重沟通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在明确算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思维上往联系、区别过往所学的知识。3.在操纵层面上学生计算的书写、技能落实得很扎实,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留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学生不仅弄明白了怎样计算,还能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4.在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策略意识,寻求和运用各种策略多样方法计算,把思维活动物化、数化,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反思】:一、能根据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教学方式的创新,直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上课时,我给学生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了创设题目情境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