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文本细读 十四4,诗体小说长恨歌。除了平时大家常讲的近体诗、词和散曲之外,用现代文体观来看,古代诗歌还有一类是诗体小说,很少受到专家的注意。中国古代诗歌重视言志、抒情,把叙事放在很次要的位置。诗经里也有叙事性的作品,但它们叙事的技术和艺术,比史传文学相去甚远。汉代以后,可能是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很不错的故事诗。故事诗是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的命名,借用了西方的概念Epic,那也可以译成叙事诗。胡适说,故事诗的精神全在于说故事,要把故事说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这和古代文人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不相容,所以,纯粹的故事诗起于爱听故事的老百姓中间。胡适的说法符合文学史的事实,孔雀东南飞就是东汉末年的民间创作,流传了几百年,到南朝再由文人加工写定。木兰辞大约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也经过文人润色。与以前有叙事成分的诗歌相比,故事诗的情节显得丰满了不少,但是,和民间故事一样,总体上情节还是单纯的,情节的推进速度也比较快。它们往往是对话加叙述,描写相对较少,孔雀东南飞百分之六十的篇幅用于对话。这都表明它们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到了唐代,中国的叙事文学出现一个飞跃,唐代传奇是成熟的小说。那时传奇小说的作者艺术上的目标是把史才、诗笔、议论熔于一炉,史才就是叙事艺术。唐代的传奇小说创作从诗歌获益甚多,唐代诗歌创作也从传奇小说得到新鲜的刺激。在这样的背景上,出现了诗体小说,代表作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一对双胞胎,同时写作而有分工。陈鸿作的是散文体的小说,白居易作的是诗体小说。清代祝德麟写过一首读白诗偶有所触因韵成篇,里面说,白傅长恨歌,实开传奇门。他认为白居易这篇诗体小说,是唐人小说的开路之作。可惜,这一精到见解没有被文学史家们采纳。无论如何,认定长恨歌是一篇小说,是几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的。作为小说,长恨歌的首要特色是描写的委婉、细致。别林斯基说,史诗类的诗使用形象和图画来表现自然中的形象和图画;抒情类的诗则使用形象和图画来表现没有具形的、构成人性内质的情感。长恨歌两者兼而有之,既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女性的佩饰,宫廷和野外的风景,也描写人物的情感,都做到了充分的形象化。古代评论家熟悉诗歌而不懂小说,宋代诗论家张戒对长恨歌非常不满,他说,道得人心中事,此固白乐天长处,然情意失之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明代诗论家贺贻孙说,长恨歌描写情事,如泣如诉,但不如孔雀东南飞,焦仲卿篇之胜在人略处求详、详处复略,而此则段段求详耳。然其必不可朽者,神气生动,字字从肺肠中流出也。情意详有什么不好?他们都把作为叙事小说的优点,当成作为抒情诗歌的缺点。故事诗情节的进展有较大的跳跃性,长恨歌情节增强了连贯性;故事诗对人物只要求简炼的写意,诗长恨歌对人物是浓墨重彩细描。那些人便觉得失之太详,其实,长恨歌的这些做法,都正标志唐代开始了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小说文体意识觉醒更重要的表现,是叙述角度的变化。古代几个评论家对长恨歌的严厉批评,今天看来,却正是赞扬。张戒说它道得人心中事,王夫之说作家将身化作妖冶女子。祝德麟先是肯定它的描写生动逼真:一笑百媚生,七字无穷春。侍儿扶出浴,形容更温存。但他马上质问:谁曾亲见来,写此婵娟真?贵妃出浴,叙述者怎么看得到?三个人都不懂得小说家有权利采取全知的叙述角,也有权利从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去描写。洪迈容斋随笔说,长恨歌使读之者情性摇荡,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不变换着用几种叙述角度,特别是运用全知的叙述角,怎么可能获得这样的效果呢?写到李隆基从蜀中回到长安,物在人亡,宫殿里再没有了杨玉环,他的孤寂悲哀,陈鸿传中的文字是: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管(玉制的乐器)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是完全客观的叙写,感情色彩不浓。白居易的歌里,则用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用的是人物的主观视角。李隆基看池里的荷花,看到的是杨玉环的脸;看未央宫里的柳叶,看到的是杨玉环的修眉。还有孤灯挑尽未成眠,张戒也批评说,皇宫里怎样凄凉,也不至于让太上皇只点一盏孤灯吧!他不曾想到,失去了杨玉环,在这时的李隆基眼里,即使是许多根红烛高烧,也还是孤灯。孤是人物的眼中之象传达的人物的心中之情,这又是小说的笔法。白居易突破了从外部描写人物心理的限制,用浸染着人物感情色彩的景物,用人物幻觉中的景物,传达人物的深心。长恨歌不像抒情诗是依作家情感发展的线索来组织结构,而是依人物命运的变化的线索来组织结构,从头到尾围绕着李杨爱情展开。对杨玉环入宫前后的美色娇姿,对她在蓬莱宫里的音容肤貌,工笔细描,而对安史乱起这样惊天大事一笔带过,并不是段段求详,而是详略得当,有完整的小说的结构。白居易还离开史实,在后半大胆虚构虚无缥缈的仙山琼阁,这和他以前的叙事诗据实叙写大不相同,也和史传文学、志人小说大不相同,是对小说的文体特性的恰当运用。长恨歌发挥诗歌的特性,来为情节的转变、人物情感的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表现手段。这首诗是七言歌行,唐代七言歌行一般是四句一韵,长恨歌大体也是这样。但中间写到李隆基返京途中再经过马嵬坡,却变为两句一韵: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四句一韵,韵脚较疏;两句一韵,韵脚忽密。音韵的变化表现了人物肝肠寸断的心情。这三句用了顶真的手法,就是前一句末尾的词,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而其中又有小的变化(芙蓉和柳位置调换)。这样造成回环句式,表现深深伤痛中包含的坚韧绵长的情爱。到了全诗结束处,从临别殷勤重寄词开始,变成了八句一韵,韵脚疏朗,音调徐缓,正和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不尽哀思相适应。白居易的琵琶行也有诗体小说意味,不过,情节的丰富性和结构的完整性远不如长恨歌。几百年后,吴梅村的圆圆曲,是又一篇优美的诗体小说。圆圆曲结构夭矫腾挪,汲取那个时候高度繁荣的小说和戏曲艺术的营养,它受到长恨歌的影响也是毫无疑义的。在红楼梦第78回,有贾宝玉的一首姽婳词,也是一篇诗体小说。贾政讲了林四娘的故事,要众人以此为题写诗。贾环写了一首五律,贾宝玉说,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清客们接上说要拟白乐天长恨歌。因为是当场写作,一面写,一面有人在旁评议。贾政说堆砌货多了,显然,他是根据抒情诗文体规范判断。贾宝玉回答:长歌也须得要些词藻点缀点缀,不然便觉萧索;这是出于对诗体小说性质的认识。可见,曹雪芹对于长恨歌的诗体小说这一文体,作了认真研究,具有独到的体会。二,中国新诗细读举例这里说的新诗,指的是从20世纪初期起,受到西方文化和文学影响出现的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的新的诗体。它的外在形式,比如分行、分段排列等等,是中国古典诗歌所没有的,明显地借鉴了欧洲诗歌。新诗是汉语诗歌中的新生事物,近百年来,诗人们进行了多个方向、多种方式的探索,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写法。当初,为了反抗古典诗歌格律的束缚,白话诗力求自由抒写,胡适提出作诗近于作文,更近于说话。这有利于表现新的思想,新的题材,但过于散文化造成诗味不足。于是,闻一多、何其芳、林庚等人先后倡导和实验新格律诗。这个问题引起长期的讨论和争论。闻一多说,写诗是戴着脚镣跳舞,越是有才华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只有不会跳舞的人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写诗的人才会怪格律束缚手脚。写诗不能废弃格律,废弃格律,写诗太容易了,没有什么意思。我以为,闻一多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最近十几年来,诗歌创作普遍地越来越不讲究格律,越来越散文化,这恐怕是诗歌读者越来越少,而且也没有什么杰作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诗歌写作要讲究格律,诗人就必须有很好的语言修养,必须熟练掌握汉语的特点。闻一多主张,诗应该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1他认为旧体诗的格律是死板的,新诗的格律则是根据每首诗内容而随时创造的。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新诗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李季、郭小川和贺敬之都曾努力实践,各自取得一些成绩。如何使新诗既具有时代特色,便于传达现代人的情感,又发挥汉语的特色和长处,这是新诗形式革新中的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新诗的形式、风格也还在探索之中,我们就从形式探索的角度,选择几首来细读。1,朱湘的采莲曲。朱湘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他留学美国,既用汉语翻译过外国诗歌,也用英语翻译过欧阳修和辛弃疾的词作,并且曾经用英语创作诗歌,对西方诗体、诗律有深入了解,这使得他有可能借鉴欧美诗歌形式,而又不露痕迹。他有自己一套相当完整的诗学观点,他认为,揣摩外国诗歌可以使新诗人在感兴节奏上得到新颖的刺激与暗示。他的诗句式整齐,韵脚安排有严格规律,明确地区分于旧体诗,更明确地区分于外国诗。采莲曲显然是诗体实验的产物,作者在诗的形式上下了很大功夫,它的原文是: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采,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这首诗共有五节,每节十行。各行的字数有两个字的,有五个字的,有七个字的,彼此很大差异;而各节相应行的字数却是均等,都归一律;这叫做整齐的长短行,句子参差变化而全篇总体十分规整,属于不齐之齐、错综中见整齐。在视觉上,给人十分均衡的美感。比较从头到尾每行的字数完全一样的新格律诗,例如闻一多的死水,要活泼得多,形式与内容情调的配合更谐调,显然是吸收了唐宋词和元人小令的形式构造,又掺合了西方诗歌的排列方式,很符合闻一多的新诗格律观,而比闻一多本人做得更为精致。全诗少见形容、修饰词语,这也是一些优秀小令的特点,使得它达到静谧的意境。曾经有俄罗斯诗人认为,研究诗歌形式要从诗行着手。这是因为,欧洲诗歌每行的长短不是按照字母的数目来衡量,而是按照音节的数目来衡量。拼音文字书写的诗歌,它最基本的词语组合是诗行。音节的多少一样,句子在视觉感受上却不一定整齐;反过来,句子看起来整齐,音节数目又不一定相等。汉语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字数相等音节也就相等。所以,采莲曲念起来听觉上也是给人均衡的美感。不过,在文本细读中,汉语诗歌的诗行也还是应该注意研究。诗行可能是一个句法单元,同时又是一个韵律单元;它要顾及句法规则,又要顾及韵律规则。采莲曲正是在这两者中间求取平衡。每句分别有一个、两个或者三个音组,每个音组两个字或者三个字,也就是两个音或者三个音。每节换韵两次,有三个韵脚,每段最末的韵脚却是一样;这也是为的均衡中有变化,恐怕还参考了唐代李康成的采莲曲: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钿红袖水中央,清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那得久,急回船,两摇手。那也是用了三个韵脚。朱湘诗的安排,它的音组和句子之中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的停顿是:三-二,二-二-三,犹如哗-哗的荡桨声,能够表现莲舟摇行的节律。小木船在水中前行,不是始终匀速,而是划一桨使船滑动一下,慢下来,停下来,再划一桨。长短句的交错和韵脚的变换,正是这样的节奏。朱湘说,采莲曲中左行,右撑、拍紧,拍松等处,便是想以先重后轻的韵,表现出采莲舟过路时随波上下的一种感觉。他琢磨过楚辞的少司命的用韵和节律,体会到将当时情调的变化与飘忽完全用音调表现出来了,于是才有了采莲曲如此细密的音节的安排。沈从文说:朱湘的诗,保留的是中国旧诗词韵律节奏的灵魂,保持了那组织的美。我发现,它还带有歌谣的味道,像是采莲女儿的缓歌轻唱。音节宛转流荡。二-二-三是中国古典诗歌典型的音组节奏,朱湘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变化,就造成了浓厚的本土韵味。但是,这首诗是做出来的,少了民间歌谣的自然。书面语和口语、古语词与现代语词的配合,也还有些生硬。其中像丝多呀蛹裹中央、风飔荡漾着歌声之类,就有些别扭、生涩,全诗意境上也略感欠缺新意。但它对汉语在营造诗歌形式美上作用的发挥,则是相当出色的。(回答学生当堂提问:飔风本是疾风;飔,在这里应该取的是凄清的意思,风飔也可以解释为凉风。古乐府诗有所思有秋风肃肃晨风飔,罩鱼歌有风飔飔,雨离离;李贺的巫山高有楚魂寻梦风飔然。风飔显然是从古人那里借来,但颇显生硬。)2,林徽因的别丢掉。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朱湘的采莲曲相距不算很远,属于新诗发展的同一阶段,是从自由体独占鳌头转向格律体精心建构的阶段。朱湘有唯美化的倾向,很看重音乐性和建筑美,而他却又对同是新月派并且同在诗歌格律上下功夫的闻一多、徐志摩的诗艺探索公开作过严厉批评。林徽因与徐志摩艺术趣味比较接近,她的这首诗没有遵循很严格的格律,却也绝不是散漫的自由。这首诗不是唯美的,它是诗人感情的涌溢,是奔流的情感寻找诗的形式,而不是为精巧的形式填进情愫。这是别丢掉和采莲曲的基本区别。但我们也不要因此就贬低采莲曲,诗的天地是宽阔的,它容得下各种各样的繁花异草。别丢掉的原文是: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这首诗押韵,押的是宽韵,后鼻音的情、轻、明、星和前鼻音的林、真、音通押。韵脚的安排不很规则严整而是有变化,有间隔一行押韵的,有间隔好几行押韵的,这就使诗的节奏产生了分明的起伏,有匀速的窃窃私语,有徐缓的喃喃自问。窃窃私语是在默念中与逝去的挚友对话,喃喃自问是要把痛切的思恋埋进深心。其实,哪些是对话,哪些是自语,也难以分清-对你说也是对我说,对我说也是对你说。诗的题目别丢掉是一个略缩的祈使句,隐去了祈使者和被祈使者。按照后面的诗句,被祈使者应该是你,那么,祈使者应该就是写诗的主体我。我要你保存那真,我要你相信山谷里留有回音。你是谁?这首诗是为了悼念徐志摩而写,徐志摩1931年11月因飞机在济南上空失事遇难。林徽音和梁思成1934年到浙江考察古代建筑,火车途径林徽音和徐志摩的故乡硖石,徐志摩葬在那里。就在火车上,林徽音构思了这首诗。此时徐志摩去世已经三年,让去世三年的死者保存什么,相信什么,似乎不大合乎常情。毋宁说,诗人是默祷着自己不要丢掉,是向逝者的亡灵表示自己决不会丢掉。既然是说我不会丢掉,为什么要说成你别丢掉呢?我们以前讲过顾敻的名句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那是祈望对方了解自己相思之痛;这一首诗却是把说我换成说你,是表达自己友情之坚贞。林徽音和徐志摩两人是情意相投、趣味相投的异性知交,十多年前,豆蔻年华的林徽因就与徐志摩徜徉在剑桥大学的康河边;在徐志摩去世前不久,林徽因还曾在那一晚的诗中深情回忆: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现在,离上一首诗写作只有三年多,写这首诗的现在,林徽因又看到月明之夜,又看到了星光,又看到了隔山灯火,而且徐志摩的坟茔就在附近,她怎么会丢掉,她怎么可能丢掉!诗的第一句提到过往,第二句立即转到现在。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雪花兑奖活动策划方案
- 西餐最佳活动方案
- 灌肠法考试题及答案
- 窗外的世界景物描写与想象13篇
- 招聘流程标准化操作步骤手册
- 法语逻辑考试题及答案
- 写物:我的最爱铅笔盒10篇
- (正式版)DB15∕T 3659-2024 《马铃薯种薯田间检验操作技术规程》
- 文字识别技术服务协议
- 专业家具采购与销售协议合同
- 2025年高考数学全国新课标Ⅱ卷试卷评析及备考策略(课件)
- 小学数独游戏校本课程教材
-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 完美奖金制度课件
- 大项目销售之如何测量控单力
- DB37-T 5026-202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医生岗位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件(公开课)
- 深基坑开挖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 Q-RJ 557-2017 航天型号产品禁(限)用工艺目录(公开)
- MPU-2FK中频炉控制板说明书(共1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