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技术概论》word版.doc_第1页
《电影技术概论》word版.doc_第2页
《电影技术概论》word版.doc_第3页
《电影技术概论》word版.doc_第4页
《电影技术概论》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技术概论第一讲导论一、电影:技术与艺术电影是工业时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更新不断刺激着电影表现形式的更新;崭新的技术带给了电影艺术崭新的表现内容;技术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阻碍艺术表达;电影技术的三次变革-1.默片时代终结,1929年纽约之光爱迪生:有声电影之父(1910)爵士歌王:意外的第一(1928)卓别林对有声电影的反对:a.削弱了蒙太奇手法b.减少了摄影机运动2.黑白时代终结1932,美国特艺色公司,三色染印法白雪公主(1937)、乱世佳人(1939)1950年代初,柯达公司,伊斯曼彩色胶片工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1950年代,美国电视工业发展。大量电影观众流失。宽银幕电影相继出现。3.数字化时代开启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工业光魔公司(ILM:Industrial light&magic)阿甘正传、黑客帝国、指环王视觉暂留与似动现象-动态再现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眼所看到的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保留0.1秒左右。(笼中鸟)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示例1*动态再现的原理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讲剧组的构成1.制片部门制片人(出品人):投资者执行制片(监制):项目运作助理制片:具体事务制片主任(制片经理):制定拍摄计划确保拍摄实施制片助理(剧务):后勤、日常生活2.编剧团队文学策划-决策原著-小说、戏剧故事(创意)-故事提要编剧-完成剧本改编-接手工作剧本医生-润色修改3.导演组导演-从剧本到影像执行导演-剧组协调助理导演-挑选演员、制作故事板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动作场面设计场记-保证连贯性、为剪辑提供参考4.制作设计制作设计师(艺术指导)-视觉风格美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5.摄影组摄影指导-首席摄影师操作员-掌机摄影助理-装底片、操作轨道或升降机跟焦员特殊摄影师-摇臂摄影、斯坦尼康摄影或航拍及水下摄影等6.灯光组灯光师-灯具摆放灯光助理-附件、反光或遮挡电工-供电实施场务-搬运、吊具7.录音组录音师-现场收录同期声麦克风吊杆操作员混音师-录音棚声音剪辑特效师(拟音师)配乐8.演员领衔主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配角客串演员-非合约演员、友情出演替身-走位、打光、危险性镜头特技演员-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演员助理-教师、指导、驯兽师群众演员-背景9.剪辑合成剪辑师-现场剪辑、剪辑台剪辑特殊效果-运动捕捉、电脑合成模型师字幕输出第三讲感光件-胶片与CCD一、胶片的构造乳剂-照相明胶、卤化银卤化银:感光剂(对蓝光敏感)明胶:粘合剂蛋白质的一种,从动物骨胳或兽浇中提取保证感光剂均匀的附着在载体上。片基-三醋酸纤维、涤纶片基:支持体赛璐珞(硝酸纤维)因其易燃的特性被全面淘汰二、胶片的分类-按制片过程中的不同用途划分负片:作底片用的胶片。经曝光、冲洗加工后,得到的是负像。即与景物亮度和颜色相反的影像。正片:用来大量制作拷贝的胶片。影像的亮度和色彩与原景物一致。中间片:用来复制原底片的胶片。在复制底片过程中的翻正片和翻底片。反转片:拍摄后,经冲洗可以直接得到正像的胶片。染印法胶片:浮雕片、空白片、和声底片。*另有按照胶片的尺寸规格划分:35mm、16mm、S8mm、65mm、70mm等三、胶片的型号电影胶片的型号一般以四位数表示国产胶片、柯达胶片、富士彩色胶片例如:柯达胶片型号编排规范按黑白、彩色分别表示胶片型号的变化胶片所属类别胶片的规格*胶片所属类别:2-负片类3-正片类9-牵引片胶片的规格:5-35mm 7-16mm例如柯达5247:35mm彩色负片(底片)四、胶片成像原理黑白胶片1.曝光:AgBr+光Ag+2.显影:AgBr(感光)+显影剂Ag+显影剂氧化物显影剂实质上充当还原剂3.定影:保留Ag,未感光的AgBr被溶解定影液实质上充当溶剂*光线越强,则金属银颗粒密度越高,底片上则越黑反之同理4.负片生成正片:光线透过底片达到生胶片上,密度大则透光量少,密度低则彩色胶片成像过程中所遵循的减色法则:色彩加色后的彩色减色后的白色白红+绿+蓝无光黄红+绿蓝品红红+蓝绿青蓝+绿红红红青(蓝+绿)绿绿品红(红+蓝)蓝蓝黄(红+绿)黑无光白(红+绿+蓝)五、胶片的照相性能密度:胶片经曝光、冲洗加工后所形成的金属银或染料的量值。大小以阻光率的对数值表示,标为D。阻光率:O=F0/F(F0:抵达胶片的总光量;F:透过的光量)透光率:T=F/F0 X100%D=lgO例:T=F/F0 F/F0 F/F0 F/F0透光率100/100 50/100 10/100 1/100阻光率1 210 100 O=F0/F F0/F F0/F F0/F密度lgO 00.3 12感光度:感光材料对光照反应灵敏程度的量值,是反映胶片感光快慢的指标。以S标记S=k/H0 H0:达到某一规定密度所需要的曝光量K:常数二者均有不同标准值例:国际标准-ISO美国国家标准-ASA常见ISO100 200 400 ASA新制=ISO(适用于照相底片)ASA曝光指数=ISO/2(标于电影底片)*感光度主要取决于乳剂本身成分中感光剂颗粒的大小,因此快速片(高感片)常比慢速片影像颗粒粗糙;其次也与胶片的保存条件和显影条件有关。反差及反差系数反差: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差别,又称对比度。景物反差=最大亮度-最小亮度影像反差=最大密度值-最小密度值反差系数:胶片影像上的反差和原被摄景物反差之比,记做。底=底片影像反差/景物反差(通常控制在0.65)正=正片影像反差/底片影像反差=底X正=正片影像反差/景物反差宽容度:胶片按比例记录景物亮度差别的范围。实际上就是摄影曝光量的容许范围。一般的说,负片宽容度大于正片宽容度,黑白胶片宽容度大于彩色胶片宽容度。自然界景物亮度范围为140:1,高质量的胶片宽容度可达到1:64甚至1:120。感色度:感光材料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最初的卤化银胶片只对蓝、紫光明暗,成为盲色胶片。在增感剂的作用下,感色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全色片、正色片、红外片和紫外片。解像力和清晰度:解像力:胶片对景物细部的分辨能力,又称分辨率,以R标记。用每毫米能够分辨多少条线来度量。取决于乳剂颗粒、曝光条件、显影条件和被摄景物的反差清晰度:影像上每个个别细部边缘的清晰程度。清晰度受分辨率影响,但两者并不等同-清晰度高的影像,其分辨率一定高;但分辨率高的胶片,清晰度却未必高。实验:用楔形物将胶片部分遮挡,并对其余部分曝光。密度变化并非如理想情况界限分明,而是存在着蔓延。这种影响影像边缘清晰度的因素称之为锐度。?感光特性曲线D-H曲线:表示了感光材料在所接受的曝光量和冲洗加工后所获得的相对密度值之D间的关系。ab段和cd段为弯曲部分,分别称为趾部和肩部bc段称直线状,称为直线部。趾部和肩部,曝光量和密度之间不按比例变化直线部,二者成比例增加。影像的主要记录区域在直线段,它是拍摄时确定正确曝光条件的主要依据。直线段的斜率表示被测胶片的反差系数=D/lgH直线段的亮度范围代表胶片的宽容度L=lgH1-lgH2 CCD?摄像管:光电效应-h=1/2mv2 h:普朗克常量:波长1/2mv2:动能根据电子动能可以推导出入射光的频率?CCD:硅载体上的电势阱第四讲摄像机原理及使用?摄影机-人眼生理感官过程的模拟和延伸(1)焦距:人眼为定焦,约为17mm;摄影镜头焦距为可变,从14mm到300mm甚至更广泛;(2)光圈:人眼瞳孔变化范围为28mm,面积变化为16倍,相当于4档光圈;镜头光圈变化可达810倍以上。(3)分辨率:人眼的分辨率在明视距离上为14线/毫米;而胶片最高可达3000线/毫米。(4)光谱范围:可见光范围是人眼的光谱范围;而胶片则能感应红外线及紫外线;(5)功能:人眼只能传递和接受光信号;胶片能够记录光信号;摄影机的基本构造1.光学系统:镜头、取景器等;2.机械系统:间歇机构、遮光器、片门、和供收片系统等;3.驱动系统:马达及其控制系统;4.辅助监测系统:一系列计数器及显示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5.辅助支撑设备:三脚架和云台、升降机和轮组、移动车和轨道、稳定器和摇臂?摄影机镜头摄影机镜头由镜片和支撑它的镜头筒组成。镜头筒上附带调节光圈和焦距等参数的装置。现代变焦镜头常由一系列多重复杂的镜头组构成。著名的厂家有:英国莱卡、法国安琴、德国蔡司、日本佳能、美国PANAVISION。透镜成像原理:摄影机镜头为一个或一组透镜。光线可经由透镜会聚,在另侧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遵循公式:1/f=1/v+1/u f-透镜焦距u-物距v-像距放大率M=AB/AB=v/u=f/u-f因此,当f一定时,u越大,v越小,M越小;而当u一定时,f越大,v越大,M越大这就是用长焦镜头可以拍摄远处景物的原理(1)焦距:当被摄物位于无限远时,在镜头后能够形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到镜头光学中心之间的距离。根据1/u+1/v=1/f,当u=,则v=f因此,焦距只是习惯性称法。事实上,指的是像距。而摄影胶片所处的位置,即为成像位置,称作焦平面。*调焦:在应用中,需要调整焦平面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影像摄影物镜常为一组镜头组,可综合计算得出f值,仍遵循公式1/u+1/v=1/f;所谓调(对)焦即调整v值,即焦平面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变焦:可变焦摄影镜头由复杂的一系列镜头组构成,通过改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获得不同的f值,以拍摄到适当距离的景物。因此变焦实际是改变f值,以改变镜头放大率。(2)视角:根据1/u+1/v=1/f,当u不变时,f变大则v变大假设影像投射在一个固定面积的平面上,v变大意味视角变小;反之,f变小则v变小,视角变大。同理,若投影平面面积加大,同样意味着视角变大。因此,25mm镜头对于35mm胶片拍摄来说是广角镜头,而对于16mm胶片来说则是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焦距:沿对角线方向将影像放大一倍的焦距。*改变镜头焦距与改变摄影机距离的不同:用改变焦距的方法放大景物,画幅中的所有景物以同等放大率放大;而用改变物距的方法放大景物,则离摄影机近的放大倍数大。(3)景深:摄影机拍摄的焦点前后清楚的范围距离模糊圈-如点光源在焦平面成像,前后移动焦平面位置,则点光源扩大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称为模糊圈。当模糊圈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其看成一个清晰的点,此时称之为最小模糊圈。通常最小模糊圈设定为1/1000标准镜头焦距如:35mm的最小模糊圈为0.05mm;16mm的最小模糊圈为0.025mm;从临界焦点到其两侧最小模糊圈的区域,称为景深景深的三分之一原则|-|-|-|焦点之外被摄物体2焦点被摄物体1摄影机景深景深受下列三个参数影响:a.主被摄物的距离主被摄物离摄影机越近,景深越小;主被摄物离摄影机越远,景深越大。b.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c.镜头光圈的大小镜头光圈选取的小,景深大;镜头光圈选取的大,景深小。如:f/5.6的景深为632英尺,f/2的景深为814英尺(16mm标准镜头,对10英尺处对焦)光圈系数与有效孔径:投射到胶片上的光线量取决于透镜的光孔直径以及焦距。因此光圈系数F=焦距/有效孔径(也作f-值)例如光孔直径为25mm,焦距为50mm的镜头光圈系数为F=50/25=2,又被记做f/2。光孔面积与光孔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F 1.4 22.8 45.6 811 16相对亮度1?1/8 1/16 1/32 1/64 1/128曝光速度1 24 816 32 64 128由于实际拍摄中镜头会发生透光损失,因此常使用T值光圈-一个具有100%透光率的理想镜头的F值光圈的等值。例如:F值为8的变焦镜头,T值为11,即损失1档的光量。?取景器(1)侧面取景器:独立的光学系统优点:方向正确、大而亮缺点:存在视差(2)机体侧移式取景器:机体安装在可侧移的滑轨上优点:定位精确,消除视差缺点:只能在拍摄前取景,不适合运动拍摄(3)焦平面式取景器:取景时用磨砂玻璃置于焦平面优点:不存在视差缺点:只能在拍摄前取景,不适合运动拍摄(4)反射式取景器:将遮光器与一反射镜面同步,当光闸关闭时,入射光线成直角反射入取景器目镜。优点:无视差、可用于运动拍摄缺点:有闪烁现象(5)分光式取景器:在入射光路上增加一半反射薄膜,使一部分入射光抵达胶片,一部分入射光进入取景目镜。优点:无视差、可运动拍摄、无闪烁、体积小缺点:损失进光量,需增开光圈1/31档(6)电视取景器?机械机构:1.机身2.供收片系统:暗盒、输片齿轮、输片滑轮、片门3.间歇机构与遮光器:抓片爪、定位器、遮光器a.抓片爪进入片孔b.将胶片拉至片窗位置,遮光器转至开角c.退出片孔,定位针进入片孔,胶片定位并静止曝光d.抓片爪复位开角可调式遮光器的曝光时间=遮光器开角/摄影频率X360如180开角遮光器,在24幅/秒的摄影频率时,曝光时间为:180/24X360=1/48秒?驱动系统:手动式、发条式、电动式(1)晶控电机:晶体振荡控制的电机,速度精确性小于0.001%。可与录音机上的同类晶控同步脉冲发生器联用,无须电缆相连。(2)异步电机:速度调节范围大且可倒转(3)同步电机:速度与交流电源同步(4)高速电机:用于高速摄影机(5)逐格电机:用作逐格摄影机的驱动电子影像的基本概念1.像素:在电视技术中,组成图像的细小亮度不同和色度不同的点的信息单元,称作像素。2.扫描:利用电子束,将图像或画面中的像素的亮度差逐行、有序的取出的过程,称作扫描。3.帧和场:在电视技术中规定,由像素构成的一幅画面称为一帧,相当于电影中的一格画面;在隔行扫描技术中,一帧画面分为两次拾取,每一次称为一场。4.扫描线数:电子束在一帧或一场画面中所扫过的行数称作扫描线数。Zd=H/d=H/Ltan1.5H:屏幕高度;d:可分辨行距限度;L:观看距离;1.5:二分之一分辨视角;则:Zd=2391XH/L=2391/4=537 5.扫描正程和逆程:在对图像进行扫描时,通常把电子束从屏幕左边开始沿水平方向向右边扫描的过程称作行扫描正程。相对水平扫描正程,从上至下的垂直扫描正程,也叫帧(或场)扫描正程。回扫过程则为逆程.6.消隐:逆程中不传递图像信号,因此不希望它们出现在显示屏上,从技术上把这些回扫线消去叫做消隐。例如:PAL制的标准扫描线数为625行,每帧画面分为两场传送,每场312.5行。其中回扫时间相当于25行的扫描实践,因此每场的有效行实为287行,一帧画面的有效行只有570行。7.场频和帧频:单位时间所扫描、传递和接收的帧数称为帧频。在隔行技术中,一帧画面分两场拾取,因此场频为帧频的二倍。场频通常与民用电网频率一致。例:我国-50HZ,则帧频为25帧/秒日、美-60HZ,则帧频为30帧/秒?画框比-画框宽度与高度的比值学院标准画框比(Academy ratio)-1.33:1电视工业-4:3遮幅-1.85:1(美)1.66:1(欧)宽银幕变形镜头-2.35:1数字高清-16:9(1.78:1)?固定与移动三脚架固定支架及云台(附带摇杆),完成固定机位的转动轮组与升降机轨道及推车手持肩架或斯坦尼康(电子影像稳定、光学影像稳定)运动方式变焦(推、拉、移焦)横摇、纵摇、横移、纵移、环移(摇)、摇移、跟拍第五讲灯光与色彩一、曝光与测量?决定曝光的几个因素:片速、光圈、曝光时间、照明光源?光的测量:测光表入射式测光表-靠近被摄物体测量照射在场景中特定人员或区域的光亮度。反射式测光表-在被摄物体与摄影机之间测量被摄物体所反射出来的光亮度。点式测光表-精确对准被测一点反射式测光表的一种,只有1?左右的测量范围。光比:强光区和阴影区之间光照强度的反差。如1单位主光+1单位辅光,光比为2:1*光比是决定画面明暗的主要因素彩色胶片宽容度较小,不宜处理高于3:1的光比黑白胶片宽容度较大,能够承受高达8:1的光比*其它判断和测量光的设备:监视器、波形监视器二、光源与照明设备?灯泡-卤钨灯(石英灯)、HMI灯、高频荧光灯(Kino)?灯具:聚光灯(菲涅尔聚光灯)、散光灯?滤光纸、柔光纸?反光板(伞)、遮光板、黑旗、魔术腿*灯光的远近与强弱之间的关系遵循平方反比律三、光的颜色?色温与白平衡色温: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成为此光源的色温。烛光:1930?K钨丝灯:2760-2900?K荧光灯:3000?K镁光灯:3800?K正午阳光:5400?K日出日落:1800?K电子闪光灯:6000?K蓝天:1200018000?K胶片的三种常见色温:日光片5800?K荧光灯片3400?K室内灯片3200?K色温越高,蓝色就越多当光源色温高于胶片色温时,画面颜色偏蓝当光源色温低于胶片色温时,画面颜色偏红*混合布光:见图2霸王别姬白平衡:依据不同的颜色设置白平衡就能改变数码摄像机的色温。*利用胶片的色温特性和数码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可以在不理想的光线条件下完成预定拍摄。?滤光镜色温转换滤镜(滤色镜):使某一波长的光通过镜头,而反射其它波长的光。强化特定颜色的被拍摄物体,或改变画面影调。*滤光系数:为了使等量的光线通过,必须增大的光通量倍数。如:滤光系数为2,则增大一级光孔-黄色;滤光系数为4,则增大二级光孔-绿色;滤光系数为8,则增大三级光孔-红色;中性滤光镜:中灰滤镜、中灰渐变滤镜-大光圈偏振镜、UV镜-去薄雾及平面反射第六讲录音原理及应用一、与声音有关的概念二、声音特性:1.声压:声音通过媒介时所产生的压强改变量。单位为达因/平方厘米或牛顿/平方米2.声压级:表示声压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声音的声压P与基准值P1之比的对数值与20的乘积,记做20lgP/P1。单位为分贝dB。P1=0.0002达因/平方厘米(人耳最低声压限)*分贝-无量纲单位,常用来表示两个同一性质的量的相对大小。3.声强:在空间某一点指定方向上的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与该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声能,单位为瓦特/平方米4.响度: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属性,取决于声强、频率和波形。单位为宋(sone)。1宋指频率为1000Hz、声压级为聆听者听觉阈以上的40dB的一个纯音所产生的响度。*听觉阈-人耳最低可听界限,又称可闻阈。*疼觉阈-聆听者可听的声音的最大限度。5.动态范围:声音从最静点到最大音量之间的范围?音频设备特性:1.电平:表示电量(电压、电流、功率)大小的参数,通常制定某一值为基准参数,以其他值与基准值相比的对数值来表示。通常以分贝为单位。2.频率响应:表示一个音频系统对各种频率声音的反应。通常以一条纵坐标为电平的百分比,横坐标为频率的曲线表示。3.信噪比:设备录还音的最高量与它原有噪音之间的比值。4.混响时间:声源停止发音后,依然持续的声音下降到原始声音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二、录音器材1.传声器-话筒工作原理:声波引起振膜振动,带动悬挂在永久磁场中的线圈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传声器的工作指标:1灵敏度2频率响应3指向性:全指向性、双指向性(8字形)、单指向性4超心形:后面灵敏度稍大,两侧稍小;5心形(150?)灵敏度最小区域为150?、210?;传声过心形:较超心形,两侧灵敏度更小,后瓣大;器(80?)灵敏度最小区域为120?、240?;超指向:枪式传声器;(30?40?)灵敏度最小区域30?、60?、120?150?*传声器的选用原则:I.高灵敏度传声器适用于在安静或室内录制清晰且有足够音量的对白;低灵敏度传声器适用于嘈杂的环境录制对白,提高信噪比,或收录声级较大的声源信号;II.心形传声器拾音角度宽,适合声学条件较好的拍摄环境,但抑制干扰声的能力差;超指向性传声器可以有效减弱来自侧面或背面的噪音,但容易产生离轴染色效应;III.超指向性传声器对高频信号指向性强,对低频信号指向性弱,且对混响没有指向性;IV.无线话筒(小蜜蜂):适用于大全景、大动态或群戏,但空间感差、易受摩擦或信号屏蔽等干扰;2.传声器附属器材1吊杆2手柄3减震座4防风罩(泡沫、网式)5毛衣3.录音机?光学录音机:利用光调幅器进行变密式或变积式录音。?6.25mm模拟式磁带录音机(Nagra):利用磁带上氧化铁涂层的剩磁现象,使磁头将其磁化。?DAT数字录音机*双系统录音:将画面和声音分别收录于两个设备中。*电缆同步、*晶振同步、网频同步、时间码同步4.混音设备-调音台对多路传声器信号进行电平调整后输出到录音机。?配备电平指示表?可供监听?实现幻像供电?配备简单的均衡器和滤波器?可发生1KH测试信号5.其它?电缆(平衡线与不平衡线)、插头、插座、耳机、*磁带(1.0/1.5密耳)、电池、声学材料三、声音的录制(同期声录制工艺)1.了解分镜头剧本,制定录音方案,选择录音器材对白量、动效、景别;2.安装调试录音设备监听电平调整(-6dB-2dB);电平校对(基准信号发生器1KH-录音电平-8dB)3.拍摄现场的声音环境处理减少噪声源、吸声材质、隔音处理4.传声器设置演员前上或前下方0.31米(遵循平方反比律)*i近讲效应:传声器靠近声源时产生的低频提升现象ii.不要将传声器放在墙角或与两面墙壁等距离的地方也不要放在对角线或弧形墙壁焦点处;5.一致性问题:保持环境声的一致;*收录净场声(空气声)6.避免话筒穿帮,注意阴影投射;7.跟话筒:话筒员根据发声方位、演员动作、以及摄影机运动调整话筒的位置;8.多声源拾音(演员数量多、过于分散或运动不利于跟话筒)*i.3:1定律:传声器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各传声器与其声源之间距离的三倍;*ii.将暂时不需收声的传声器音量衰减器关掉6dB,限制背景声与混响量。9.调音录制一般对白,仪表指针偏转位于-7dB-1dB之间在0dB以下,声音尽可能录得响亮;收录耳语时,不要以表针指示位置判断录音音量;调整各传声器之间音量比例;对某一频段声音衰减或增强;10.现场补录大全景或意外状况导致需要补录;声音条件无法满足同期录音需要导致补录;四、立体声录还音原理双耳效应:头部对入射的声波引起衍射作用,使声音到达双耳时产生时间差和声级差,人脑对此细微的差别可做出判断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立体声录还音系统:利用不同声道在不同方位上的声音再现,造成声音在时间、相位、声级和音色上的差别,同时利用人耳在听觉上对深度、高度、突发声和瞬时声等的感觉,造成一个幻觉中的声像。第七讲影片的洗印加工?洗片:对已经曝光后的胶片进行一系列化学处理,使潜影变成可见画面或声音影像的加工过程。?印片:将经过冲洗后已经形成的画面影像或声迹,通过印片机的光照透射传递给承印胶片,使之曝光而形成潜影的复制过程。?流程-底、样片,标准拷贝,大量拷贝一、底片和样片制作1.冲洗底片:参见第三讲胶片成像原理a.黑白影片:显影停显及水洗定影水洗干燥显影:使乳剂中的溴化银与显影液起化学反应,而还原出银影像的过程。停显及水洗:使上述化学反应进行充分并将胶片上的显影液冲洗干净的过程。定影:溶解未曝光的溴化银分子的过程。水洗:将定影液冲洗干净的过程。干燥:将湿胶片烘干的过程。b.多层彩色片:前浴喷洗彩色显影停显水洗漂白水洗定影水洗稳定干燥前浴:软化防光晕层喷洗:将防光晕层去除彩色显影:使乳剂中的溴化银与彩色显影液发生化学反应,而还原出银影像,并使彩色显影剂氧化物与成色剂起作用而析出染料影像的过程。停显:使上述化学反应进行充分的过程。水洗:将彩色显影液冲洗干净的过程。漂白:将银影像还原为溴化银的过程。冲洗:将漂白液冲洗干净的过程。定影:将未曝光的溴化银分子和上述工序中还原的溴化银分子一起溶解的过程。水洗:将定影液冲洗干净的过程。稳定:加入稳定剂使染料影像得以保持稳定的过程。干燥:将湿胶片烘干的过程。2.印制工作样片工作样片:用原底片在印片机上按配光条件印制的复制片,经冲洗后为一正片。用来检验拍摄效果,进行正片剪辑、字幕拍摄、录音制作等。*工作样片未经审查通过前,一切拍摄布景现场的各项设施工都不应拆除,以便必要时补拍或重拍。3.样片剪辑工艺a.将分别拍摄和吸引好的样片剪开并整理好,编号、分卷并记录各个镜头的条数。b.根据分镜头剧本及导演的要求,按镜头顺序进行排列、组接,选择、修改后形成合乎剧情时空、节奏要求的影片。c.标明在印片加工中的各种技巧名称和长度要求,如渐隐、渐显、叠化等并填写剪辑表(包括镜头号、片长、内容、后期技巧处理、音效等要求在内的原始记录)供底片剪辑实用。d.剪辑好的样片要按照录音设备的要求重新分好卷并接好片头、片尾的黑片,以备送去录音。剪辑设备:量片机、套片机、声画编辑机、接片机。二、拷贝制作标准拷贝:剪辑合成后的画底片经过试印校正拷贝调校后,以最佳条件制成的优质拷贝。1.套底-底片剪辑*套接黑片2.声画合成3.校正拷贝的制作4.翻正片、翻底片-中间片翻正=1.351.6翻底=0.550.7 5.光学技巧制作:跳格、重格、定格、放大、倒印、翻印、变焦、淡入淡出、划入划出、叠印、叠化6.字幕叠印7.声底的加工:混录磁底光学转录冲洗加工光学底片8.拷贝印制-配光:光号带、加色灯箱;湿法印片:在母片上预涂或将母片及生胶片同时浸入与胶片片基折射率相近的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