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关于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文化阐释(作者:_单位: _邮编: _)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本意义;文化阐释 论文提要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句式结构、篇章结构、修辞意象、风土人情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个性化文化编码与解读方式。主体间性和文化融合有助于消除各种文化差异对文本意义可能产生的误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繁荣发展。 一、引言 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文化交往活动。人具有社会属性,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之中,并受到这种文化语境的制约和指引。跨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语境,其特殊性在于这种文化的制约和指引功能具有多元的复杂性。“不同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构造现实。对任何行为者来说,现实是通过世界观和其文化所建构的行为环境传递的。”不同的民族,其文化特性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构成人们文化行为环境和行为意义的符号,折射出文化内涵的差异。于是乎,跨文化传播研究必然涉及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跨文化传播中人们是如何表述其它文化的,即一种文化群体中的人们如何表述另一文化群体的问题;二是,自我与他人间的关系,即“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跨文化传播学研究基于这样一个理念:现代世界是一个由不同国家民族的不同力量在不同领域的相互创造生成的系统,离开了这个系统,任何所谓普遍有效的假设,诸如理性或进步、自由,都不足以成为历史意义上的尺度。跨文化传播只有架构起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对话,在对话中求同存异,才能达到本土文化意义的增殖与文化中人(people-in-culture)生活方式的多样化。 二、文本的文化意义个体化编码与解读方式 文化总是与特定人群这样的文化主体相联系,总是首先表现为某些人的文化。不同的人群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也相应地拥有不同的特定人群,并使得这些特定人群成为某种具有文化属性的文化中人。每个个体文化间有着某种特质的差异,不同的文化个体间往往有着某种无形但又十分明晰的文化边界。 1、句式结构差异的文化意义体现 汉英的句式结构差异主要归因于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化如同直线切划,细分明晰,注重抽象推理;而中国文化犹如圆环内封,综观合察,寻求直觉顿悟。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文本意义的表述。例如: 在四川西部有一美妙去处,它背依岷山,主峰雪宝顶,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语婉转,流水潺潺。它就是松潘县的黄龙。 OneofSichuansfinesspotisHuanglong(YemowDragon),whichliesinSongpanCountyjustbeneathXuebao,themainpeak0ftheMinshanMountain,hhaslushgreenforestfilledwithfragrantflowers,bubblingstreamsandsongbirds. 从上例可以看出,中文对“黄龙”这一景观的描述,先是从对“岷山、主峰、树木、花香、鸟语、流水”个体景观的感受人手,再用外位句式结构作环抱概括,显得含蓄简练、韵律十足,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中去认知和把握某一个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我中心性的一个特点,充分体现了认识主体散点游目式的观照方式。而西方人则认为,实体的世界是可以明晰的,要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将其独立出来进行明晰的观察,描述其静态的特征,沉思其不变的属性,因而英文将最重要的信息作为主题句置于句首,通过严密的结构表达出个体景观魅力的逻辑意念,从而突显“黄龙是什么、位于何处”这样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由此文本不难看出,这两种文化所蕴涵的深层结构:前者重在写意和虚无缥缈的意境,后者重在写实和实实在在的反映。 2、篇章结构差异的文化意义体现 任何文化都是一种社会实践,都是建立一种生活指向,都是用自己特有的文化感知来理解客观世界和认知自身。例如: 杭州因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闻名于世的风景旅游城市。 北宋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Hello,friends,theWestLake,likeabeautifulorientalsirl,isglodtomeetyou,happyt0seeyouinChinaafteralongandmostprobablytiresomejoumeyflyingoverthemountainsandtheseas,AseverybodyinChinaknows:“Inheaventherei。par-adise;onearththereareSuzhouandHangzhou,”TheWestLakeisaholidayparadiseintheeyesoftheChinesepeople,theprideoftheorientalcivilization. 上文在介绍美丽的风景城市杭州时,中文引用了古代诗词,而英文则不拘泥于原文,通过较大的调整和再创造,将其令异国游客晦涩难懂的汉民族文化意蕴有机地糅合在为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言辞佳句中,取而代之的“Inheaventhereioparadise;onearththereareSuzhouandHangzhou,”、“abeautifulorientalgirl,aholidayparadiseintheeyesoftheChinesepeople。theprideoftheorientalcivilization等显然更易于外国大众游客理解其深厚的文化意蕴,而且整个译文风格非常随意、亲切,就像与游客交谈一般,这样自然拉近了游客与西湖之间的距离。这便反映出,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处理那些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文化信息时,首先要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后运用恰当的方式来传递不同语境特有的民族文化信息,以迎合各自的不同文化心理特质。 3、修辞意象差异的文化意义体现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当语言作为信道传送信息时,解码必须根据信号库中双方共同理解的编码进行。倘若编码者(发出信息的发话人)跟解码者(接受信息的受话者)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产生对编码的不同理解,就可能导致难解、误解甚至解码中止。这个他者文化因素造成解码阻碍的表现之一,就是由于模糊、通感、联想等因素而产生的比喻性表述的民族文化差异。这种在汉英中原本等值的同一词语,在各自语言中可能会另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褒贬吉凶象征与感情、语体色彩等。汉英语民族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许多比喻性表述存在不对应的现象。如形容力气大,汉语有“力大如牛”,英语则“asstrongssahorse”(力大如马)。这盖因中国自古以牛耕为主,而英国古代则主要靠马耕,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思维习惯就汉英两大民族对同一概念运用了不同的意象,即对同一意义使用不同的喻体来指代。甚至有时不同的主体对同一概念客体在特定的语境下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意象意义。 所以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特别要把握意象文化差异的不同特质。例如: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词句中的“黄花”意指“菊花”,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所以,对于熟知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读者来说,对其理解自不在话下,而对于另一群异质文化的读者而言,要想领略到文本中“黄花”意指“清高傲世、凄冷惆怅、哀怨抑郁、相思消魂”等内涵与风格意义恐怕得大费周章,于是译界部分学者认为西方译者将“黄花”译为“chrysanthemums”较国内有些译者直译的“yellowflowers”更为可取,因为西方译者在意识到这一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还考虑到与中国传统文化“共享视域”缺失的西方读者的理解障碍,否则西方读者会真以为“yellowflowers”是指“sunflowers(向日葵)或buttercups(金盏花)”等等之类的黄色花儿。 4、风土人情差异的文化意义体现 文本意义出现在文本与读者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读者的不同文化视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Premasparentswerenotsurehowtheyfeltaboutthat,buttheyallowedhimtoseeheranyway,Inthisdayandagetheywerelucky,(普里马的父母还没有最终拿定主意,但他们还是让他见了她。这在这个时代对于他们来说是幸运的。) 上例取自反映印度风俗的材料,普里马的未婚夫恳求她的父母允许他在婚礼前见一见未婚妻普里马,因为根据印度的风俗习惯,未婚夫在婚前是不可以见未婚妻的。如果要见,需征得她父母的应允。但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已不多见,所以了解这一印度风俗的读者能很有把握地确认文中最后一句的“他们”是指普里马的父母。因为在当今社会,女儿的未婚夫首先征得自己的同意才见普里马,证明男方很传统、很尊重岳父岳母,因此他们能有这样的女婿是非常幸运的。而不了解印度社会这一文化风情的异质文化读者可能认为最后的那个“他们”是指普里马和她的未婚夫,因为他们认为,新郎新娘要等到婚礼那天才见面太不幸了,因此普里马的未婚夫能被允许见他的未婚妻,他们二人是幸运的。 5、背景知识差异的文化意义体现 背景知识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渗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稍不注意,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意义曲解。例如: “membersofCongress-liberty-BunkersHill-heroesofseventy-six-andotherwordswhichwereaperfectBabylonishjargontothebewilderVanWindle.”(国会议员自由本克尔山七十六烈士以及其他许多使李伯完全莫名其妙的谜语。) 美国小说家华盛顿。欧文的短篇名作李伯大梦里说到荷兰移民RipVanWinkle上山砍柴喝下仙酒,一觉睡了20年。醒后美国已独立,他发现周围人说的话里有许多是他一点也听不懂的陌生字眼。上例就是这一语境,译者把“heroesofseventy-six”(七六年的英雄指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雄)不经意地错译成“七十六烈士”,这恐怕是受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黄冈七十二烈士”这一文化背景知识的干扰所致。 综上所述,从解释学的角度来说,伽达默尔认为,在理解的历史过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视域(horizon):一是文本的视域,一是理解者的视域。文本有它自己的历史视域,是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特定历史存在的个人(作者)所创造出来的;理解者也有自己特定的视域,这种视域是由他自己的历史境遇所赋予的。而所谓理解无非是经验这两种视域的融合。当我们进入文本世界时,我们的文化视域通过“视域融合”构成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包容了历史和现代的整体视域。理解的实质是跨越自己个体的有限视域,力图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与沟通。在这个境界中,意义被拓展,理解主体的文化视域也得以提升。 事实上,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也都总是从我们已有的文化视域出发作出的,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我们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不可能完全抛开我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形成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去理解我们所要理解的对象。也正如ScollonR.和ScollonS.W.所述,交际者关于行为与情境、关系与身份等交际情境的共享文化知识是成功交际行为发生的基础。 三、文本的文化意义与主体间性及文化融合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实践的角度看认识,围绕着对人的主体性研究,使刺激反应的二项式(SR)变成为三项式(S0R),即自在客体主体观念客体,其中主体及其思维结构充当着自在客体和观念客体之间的转换器。在这三项中,主体表现为唯一的主动者,它以自己已经具有的思维结构去选择、处理输入,形成输出系统。从形式和功能过程来考察,这恰恰是主体在建构着客体,即主体以自己的思维结构分解、过滤、转换着自在客体的信息,建构成观念客体。 文本的主体观注重的是多重主体的交融,它体现在作者、读者、解释者的关系当中。以通常的主客体关系来说,当作者在生成文本时,文本是他的创作客体,而其文本潜在的读者也是他的创作客体。但作者、读者、解释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会随着语境的变换而变换主客体的角色。当读者或解释者在阅读和解释作者所生成的文体时,他便变成了主体,而作者则成了间接客体,因为这时不仅仅文本是作为对象的直接客体,原文本作者也成了读者或解释者对话和交流的对象,即间接客体。这就是所谓的互为主客体关系,又称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uy)。 主体间性这一概念来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指的是在自我和经验意识之间的本质结构中,自我同他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为我的世界不仅是为我个人的,也是为他人的,是我与他人共同构成的。其实质是指在世界的所有可以称为主体之间的交流、沟通、交往、对话等等的关系属性。主体间性能让我们拥有文化的多重视域,在坚持主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和多元性的同时,以交往、沟通和理解来弥合主体间的差异。因而能宽容地接受与客观传播的无数他者求同存异、和谐共存的文化认同。因而这就意味着,主体间性这一概念有利于人们认识文本、作者(译者传者)和受众(读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沟通跨文化传播中文本世界所涉及的不同文化冲突和消除各种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种种意义误解。 任何文化都是在与他者文化的互动中发展的,与文化差异和冲突相伴随的是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不同质的文化之间的交融整合,它是跨文化语境下文本的文化意义交流与传播的一个策略过程,是由文化表层到文化深层的融合。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从表层的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到深层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情感定式、思维方式,都是文化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的不同,形成了色彩各异的不同文化类型或文本表述方式。文化融合又是跨文化传播发展的总体陸趋势。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看。文化融合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任何文化要发展前进。就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防城港市2025秋招行业常识50题速记
- 中国联通海西自治州2025秋招面试无领导高频议题20例
- 2025年江苏医保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固原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机械与动力工程岗
- 株洲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炼油工艺技术岗
- 贵港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勘探开发岗
- 2025年自动化调试考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汕头市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天津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评题专练及答案
- 中国广电梧州市2025秋招网络优化与维护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2025年国企综合笔试试题及答案
- 中药用药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老旧护栏加固施工方案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雨季行车安全培训
- 2025年青海海东通信工程师考试(通信专业实务终端与业务)高、中级考前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档案职称考试(档案高级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景区接待培训课件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
- 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招聘社区工作人员120名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桑叶收购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