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产业链上的著作权界定与民间文艺保护.doc_第1页
刺绣产业链上的著作权界定与民间文艺保护.doc_第2页
刺绣产业链上的著作权界定与民间文艺保护.doc_第3页
刺绣产业链上的著作权界定与民间文艺保护.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刺绣产业链上的著作权界定与民间文艺保护时间:2009/9/15 作者:刘世杰律师 单位: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据生活新报信息,近日,著名画家刘令华的作品的经纪公司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原告)就刘令华的油画贵妃醉酒被侵权事宜诉苏州市古吴绣皇工艺有限公司(下称被告)侵权一案,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原告3万元以及为制止侵权支出的合理费用3600元,判决是否生效需要看双方是否上诉。贵妃醉酒油画与历史传承贵妃醉酒油画为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国粹油画第一人”刘令华在2000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推出的国粹十八图大型系列画作之二,画中恣意游走的线条,奔放艳丽的色彩组合,将舞台上的动感身段和绚丽画面重现在观者眼前,开拓了另一种京剧人物意象,展现出中国国粹京剧的不减魅力,至2008年该画的市场定位已超人民币5000万元。华盛顿时报曾以大幅版面报道刘令华,不仅刊登了名画贵妃醉酒,更将其誉为“中国艺术大师”。其间,刘令华将该幅作品著作财产权的专有使用权许可给原告,原告遂以贵妃醉酒美术作品为底稿组织技艺高超的绣娘以乱织技术制作了贵妃醉酒刺绣至少220幅,用刺绣表现了油画很强的色彩感、层次感和立体感。实际上,刘令华贵妃醉酒油画的灵感无疑多来自于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的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和梅葆玖等根据梅兰芳原作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改编成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而贵妃醉酒剧目则是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对来源于乾隆时花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进行精雕细刻、加工点缀的基础上形成的。醉杨妃更早则可追溯于民间关于唐朝杨贵妃醉酒的传说。侵权刺绣作品与刺绣历史渊源原告发现被告未经许可在北京贵友大厦金源店的专柜出售贵妃醉酒刺绣作品,并了解到被告在刺绣领域极有声誉,其品牌创始人沈德龙系苏州人,为苏州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第三代传人,堪称苏绣乱针绣的代表,其在工艺美术与刺绣领域获得诸多殊荣。原告遂于2008年7月30日,委托汪女士协同公证员到被告专柜对其销售涉嫌侵权的刺绣作品进行了取证工作。实际上,刺绣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苏绣更是与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已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在宋代已具相当规模,在苏州就出现有绣衣坊、绣花弄、滚绣坊、绣线巷等生产集中的坊巷。明代苏绣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较广。清代为盛期,当时的皇室绣品,多出自苏绣艺人之手;民间刺绣更是丰富多彩。原被告双方对簿公堂原告认为,被告未经许可,擅自以艺术和市场价值极高的刘令华名作贵妃醉酒美术作品为底稿,制作、销售贵妃醉酒刺绣产品,侵犯了原告的专有使用权。因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与贵友大厦公司停止生产、销售贵妃醉酒刺绣产品的行为,并由古吴绣皇公司赔偿京粹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50万元及为制止侵权而支出的合理开支人民币3600元,并最终由法院做出了篇首的判决。刺绣上下游产业链相关权利主体及其风险防范通过前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刺绣的产业承继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表达与近现代与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表达的再创作与推陈出新的成果,但是在这条产业链上可能有诸多权利人,包括但不限于类似于杨贵妃醉酒传说的记录者、醉杨妃京剧剧目的著作权人、将醉杨妃改编成贵妃醉酒的梅兰芳、根据梅兰芳原作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改编成大唐贵妃的梅葆玖、贵妃醉酒、大唐贵妃等表演者及剧照的著作权人、画家刘令华、享有贵妃醉酒画作著作财产权的原告、刺绣的制作者、刺绣的销售者(发行者)。作为权利人,他们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存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一旦处理不当将导致纠纷。根据当前的著作权法之规定,就类似于杨贵妃醉酒传说的记录者、醉杨妃京剧剧目的著作权人而言,由于其已经死亡五十年以上,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其作品已经进入公有领域,其著作财产权已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但作者享有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这三项著作人身权,因此梅兰芳等后人在改编时应注明出处、作者,并不得歪曲作者的原意。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管育鹰研究员却认为“在资源和信息都可以变成财富的今天,这种理论是有缺漏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已有的知识产权法,纠正其可能造成利益失衡或价值偏失。”,并进一步主张“对民间文艺的再创作和再创作者对其成果的利用都可不经任何人许可,但应尊重民间文艺保有人的精神权利,要表明出处、不得歪曲篡改并在收益上有获益分成。”就梅兰芳、梅葆玖等改编者、表演者及剧照的著作权人而言,其对改编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对其京剧表演享有表演者权,并可依据约定而享有对其剧照的著作权,他人均不得侵犯。当然,在未约定或者约定不属于梅兰芳、梅葆玖享有剧照著作权的情况下,剧照的著作权也可能属于他人。另外,梅葆玖在对贵妃醉酒进行改编时也应该取得梅兰芳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当然由于其亲属关系当事人间可自愿予以豁免。就画家刘令华而言,其对其油画享有著作权,在其将著作财产权专有许可给原告后,其仅享有著作人身权,他人一旦要进行复制、发行等均需要获得原告的许可,并尊重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同时,刘令华若根据梅兰芳、梅葆玖的剧照进行创作,则应尊重剧照著作权人的权利,并且他人据此进一步改编时不但应取得刘令华及原告的许可并支付报酬,甚至还可能需要取得贵妃醉酒剧照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就享有贵妃醉酒画作著作财产权的原告而言,其享有刘令华所作贵妃醉酒油画的专有使用权。因此,其有权根据贵妃醉酒底稿制作贵妃醉酒刺绣,但是仍应尊重刘令华的著作人身权;同时,其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对侵权者提起诉讼。就刺绣制作者的被告而言,其根据贵妃醉酒画作制作刺绣作品属于行使原告的复制权,应在复制前取得原告的许可并支付报酬或者证明其制作有合法授权,否则将侵犯原告的复制权。同时,被告制作后又作为销售者进行销售,这时其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发行者”,在其既未取得原告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也不能证明其发行的复制品有合法来源的,应当承担侵权的法律责任。该案争议所涉内容折射了我国民间文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反映了我国江山代有才人出,他们不但很好的承继了传统文化的表达,而且将其发扬光大,但是也提示民间文艺的挖掘者、受益者既应尊重民间文艺,也应保护好自己所享有的知识产权及其他法律权益,而我国作为文明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厚,在保护传统文化表达上也应加强。正如管育鹰研究员所说:“在世界经济格局仍由发达国家左右的时候,建立国际性以知识产权保护民间文艺的制度还为时尚早;但作为在这方面有重大利益的我国,则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