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线路工程施工图说明书.doc_第1页
220kV线路工程施工图说明书.doc_第2页
220kV线路工程施工图说明书.doc_第3页
220kV线路工程施工图说明书.doc_第4页
220kV线路工程施工图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号:s513s-a0101-01xxxx22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综合部分第一卷 第一册 总 说 明 书 xx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工程设计甲级号二一一年 三月 成都xxxx22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综合部分第一卷 第一册 批 准: 审 核: 校核: 编写: xxxx22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综合部分总 目 录综合部分第一卷 第一册 总说明书及附图59-s513s-a0101 第二册 设备材料汇总表59-s513s-a0102电气部分 第一卷 第一册 平断面定位图(标段)59-s513s-d0101第二册 平断面定位图(标段)59-s513s-d0102第二卷 第一册 塔位明细表(标段)59-s513s-d0201第二册 塔位明细表(标段)59-s513s-d0202第三卷 第一册 机电安装施工图59-s513s-d0301第二册 绝缘子金具串组装图59-s513s-d0302第四卷 第一册 房屋拆迁表(标段)59-s513s-d0401 第二册 房屋拆迁表(标段)59-s513s-d0402结构部分第一卷 第一册 zb5201直线塔 59-s513s-t0101第二册 zb5202直线塔 59-s513s-t0102第三册 jg5201转角塔 59-s513s-t0103第四册 jg5202转角塔 59-s513s-t0104第五册 sz5101直线塔 59-s513s-t0105第六册 sz5102直线塔 59-s513s-t0106第七册 sz5103直线塔 59-s513s-t0107第八册 sz5104直线塔 59-s513s-t0108第九册 sz31g 直线塔 59-s513s-t0109第十册 sj5101转角塔 59-s513s-t0110第十一册 sj5102转角塔 59-s513s-t0111第十二册 sj5103直线塔 59-s513s-t0112第十三册 sj5104转角塔 59-s513s-t0113第十四册 sz6152直线塔 59-s513s-t0114第十五册 sj6151转角塔 59-s513s-t0115第十六册 sj6152转角塔 59-s513s-t0116第十七册 sj6152a转角塔 59-s513s-t0117第十八册 dgj5201终端塔 59-s513s-t0118第十九册 sdj5101终端塔 59-s513s-t0119第二卷 第一册 基础配置表(标段) 59-s513s-t0201第二册 基础配置表(标段) 59-s513s-t0202第三册 基础部分施工图 59-s513s-t0203xxxx22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综合部分 第一卷 第一册目 录1 总述11.1 设计依据11.2 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1.3 对初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1.4 工程技术特性21.5 铁塔使用情况一览表21.6 主要材料耗量32 线路路径42.1变电站进出线42.2线路路径52.3 标段划分52.4 线路沿线自然概况52.5 房屋拆迁及树木砍伐82.6 协议情况83 机电部分93.1 设计用气象条件93.2 导线和地线93.3 绝缘配合及防雷保护123.4 绝缘子串及金具153.5 导线换位及相序配合173.6 通信线干扰情况及保护措施173.7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174 铁塔与基础194.1 铁塔设计194.2 铁塔加工及材料要求214.3 铁塔组立及放紧线施工224.4 基础设计234.5 基础材料及要求244.6 基础加工和施工255 辅助设施285.1 巡检站285.2 运行维护用通信设备285.3 交通工具285.4 安全警示牌285.5 色标286 环境保护296.1 影响区域的环境概况296.2 预期的环境影响及控制、治理措施296.3 水土保持措施307 施工注意事项及要求327.1 施工质量及使用器材的要求327.2 线路通道对树林、竹林的砍伐要求327.3 架线、施工的要求328 运行维护注意事项348.1 运行注意事项348.2 铁塔编号及相位标志348.3 警告标志341 总述1.1 设计依据 xx省电力公司xx电业局设计委托; 本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及其审查意见;1.2 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2.1本工程双回线路起于xx变电站6#、7#构架,止于xx变电站6#、8#构架,路径总长度为67.289km,其中同塔双回架设52.736km,单回路架设14.553km。两回线路按前进方向(xx-xx)分为“左”、“右”线,塔号对应以“n”、“t”开头,同塔双回架设部分均计入左线。1.2.2 对邻近通信线危险和干扰影响的计算和保护设计。1.2.3 本工程一根地线为opgw复合光缆, opgw的架线施工费用列入本工程,opgw的材料及配套金具费用列入通信工程。1.2.4 辅助设施只在本工程中列入所需费用。1.3 对初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3.1 施工图设计路径按初设审定方案走线,线路长度较初步设计缩短。1.3.2导线采用节能型防振锤。1.3.3 气象条件、冰区划分同初步设计。1.3.4全线按级污区设计。1.3.5导线绝缘子串采用u70bp/146、u120bp/146防污玻璃绝缘子, u70bp/146d瓷绝缘子。地线采用u70cn瓷绝缘子。1.3.6接地装置采用热镀锌钢材,铁塔最短腿距地面8m范围采用防盗螺栓。1.3.7对线路边线投影2.5米内的住人房屋按拆迁处理。 1.4 工程技术特性工程名称xxxx220千伏双回线路新建工程起迄点起于xx变电站6#、7#构架,止于xx变电站6#、8#构架。线路长度全长67.289km,单回路:14.553km;双回路52.736km。曲折系数1.15电压等级220千伏杆塔总数156基平均档距432m转角次数72次平均耐张段长度935m导线jl/g1a-400/50-54/7最大使用张力(单根)49216(n)地线a: lbgj-100-20ac与opgw-100配合b: lbgj-120-20ac与opgw-120配合最大使用张力a:29673(28967)(n)b:33995(n)绝缘子u70bp/146d、u70bp/146、u120bp/146、u70cn防振措施导、地线均采用节能型防振锤。主要气象条件最大设计风速27、30m/s;最大设计冰厚10mm、15mm、20mm。地震烈度度、度年平均雷电日65天污秽等级全线污秽等级为级沿线地形山地20%,高山50,峻岭30%,海拔高度9002700沿线地质岩石50%,松砂石32%,普通土15%,泥水3%基础型式板式斜柱基础、原状土掏挖式基础汽车运距32km平均人力运距1.5km1.5 铁塔使用情况一览表本工程线路长度67.289km,共使用19种塔型,共计铁塔156基。其中双回路直线塔67基,占42.9;双回路转角塔46基,占29.5;双回路终端塔1基,占0.6。单回路直线塔16基,占10.3;单回路转角塔24基,占15.4,单回路终端塔2基,占1.3。计列如下表:序号塔 型基数(基)小计(基)1终端塔sdj5101112双回路转角塔sj510115413sj5102184sj510375sj510416sj6151117sj6152338双回路直线塔sz510118689sz51021110sz51032411sz5104712sz6152513sz31g314单回路耐张jg5201212415jg5202316单回路终端dgj52012217单回路直线zb520171618zb520291.6 主要材料耗量主要设备材料耗量见设备材料汇总表,检索号:59-s513s-a0102。2 线路路径2.1变电站进出线2.1.1xx220千伏变电站出线xx220千伏变电站位于xx县东南侧约15公里处的海坝村,站址海拔约2343m,投运于2007年初,其220kv进出线间隔共4个,均向西北方向出线,自西向东分别为:会理南(1#间隔)、会理北(2#间隔)、xx西(6#间隔)、xx东(7#间隔)。220千伏出线构架相序为:自东向西为a、b、c,间隔宽度为13.5m,相间距离3.80m;导线允许张力:8000n/相,地线允许张力:4000 n/根,最大允许偏角5,导线挂点高度:14.5m,地线挂点高度:18.5m。根据系统规划,本工程由最东侧两个间隔出线(6#和7#间隔),经过双回路分支塔(用于相序调整)后,分别采用单回路终端塔出线,塔型为dgj5201-30。xx变构架单回路终端塔段导、地线均按构架侧张力放松。经校核,铁塔强度满足本工程要求,详见xx变电站220千伏进出线平面示意图,图号:s513s-a0101-03。2.1.2xx220千伏变电站进线xx变电站位于xx县景星乡黑泥沟村,北侧直距县城约4km,西侧约800m有县城-葫芦口水泥公路。站址场地为梯状台地,场地较为平缓、开阔。根据系统规划和可研审查意见,其220千伏出线间隔最终6个,自东向西分别为:西洛河(预留)(1#间隔)、西洛河(预留)(4#间隔)、xx东 (6#间隔) 、xx西(8#间隔) 、预留(9#间隔) 、预留(10#间隔)。220千伏出线构架相序为:自西向东为a、b、c,间隔宽度为25.5m(双间隔),相间距离4.0m;导线允许张力:9000n/相(水平)、3000n/相(垂直),地线允许张力:4000/根,最大允许偏角5,导线挂点高度:14.0m,地线挂点高度:21.0m。根据系统规划,本工程线路从xx东 (6#间隔) 、xx西(8#间隔),出线采用双回路终端塔,塔型为sdj5101-27,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已向变电专业进行过构架张力提资,其强度满足本工程要求,详见xx变电站220千伏进出线平面示意图,图号:s513s-a0101-04。2.2线路路径根据初设审查意见,采用原初步设计提出的方案路径。现将路径介绍如下:线路从xx220kv变电站6和8#间隔外95米新建双回路终端塔,然后分别以两条单回路平行走线,于海坝乡n7-n8(t7-t8)处跨过110kv会红线,向东北方向平行110kv会矿线西侧走线,经新店子、新店子北坡、韩家哨、岔河乡至上马店,平行于35kv会矿线西侧走线至张家村n34左转,沿110kv会宁线西侧走线,经黄家海子、铅锌镇西侧、大桥河、江西街乡、红果乡南坡、红果乡至黑泥田东坡左转向西北平行110kv会宁线西侧走线,经卡房、大毛坡、新龙乡、梁子上跨过310省道至西瑶乡西侧,经大火地、李家弯子、弯子、大坪子、二台坡、新店子至垮泥沟附近右转,连续跨过黑水河、212省道、110kv会宁线后至马鞍山,左转经下村进入xx220kv变电站。详见线路路径图s513s-a0101-02。2.3标段划分本工程分为两个施工标段:自xx变电站出线,至n56(j18)塔为(xx侧)标段。自n56(j18)塔开始,至xx变电站进线,为(xx侧)标段,详见下表。标 段施工区段长 度(km)塔基数(基)(xx侧)标段n线:xx变门架n56t线:n1t2-t22n21总长32.498km(其中n线双回:17.945km,n线单回: 7.39km t线单回:7.163km)79基,(其中单回路塔42基,双回路塔37基)(xx侧)标段n56xx变门架全部双回:34.791km77基双回路塔注:标段分界塔(n56)的铁塔、基础、接地装置、跳线串及大号侧耐张串安装属标段施工范围,n56小号侧耐张串安装属标段。2.4 线路沿线自然概况2.4.1线路沿线自然特征a本段线路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较发育,区域稳定性较差。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t2t22、n1n28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n29n132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b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残坡积及崩坡积粉质粘土、含碎石粉质粘土、碎块石及下伏的灰岩、砂泥岩等,砂泥岩一般倾向东偏北,倾角40-50,一般大于坡角(塔位多为切向坡)。c线路沿线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一般,主要表现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少,一般发育在陡坡、沟谷地段,容易避让。受岩性及构造影响,部分地段场地较窄,总体而言走线及立塔条件一般。d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埋深大,对杆塔基础及开挖无影响,在局部溶蚀沟槽内分布有上层滞水,水量小,对施工影响小。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钠型,矿化度一般较低,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沿线地形划分:山地20%,高山50,峻岭30%2.4.2沿线矿产、炸药库及地震台的分布通过收资询问及现场踏勘,沿线存在华弹赤铁矿,线路在现场选线阶段已对此矿进行了避让。除此之外沿线还存在xx县鲁南哑口-李子坪铜铅锌铁多金属矿普查区,xx县财政资金勘查项目,xx县大桥竹色赤铁矿勘查探矿权,华弹赤铁矿探矿权,xx县葫芦口铅锌矿探矿权等多个矿产区域,本工程在设计时也进行了相应的合理避让。310省道沿线有国防光缆平行走线,地表均有相应的标识,定位过程中已合理避让。根据在当地公安局及地震局的收资情况,了解到铅锌镇附近有攀西监狱矿区大型炸药库。炸药库位于黄家海子附近,与本工程路径垂直距离大于2km,路径不受其影响。沿线无地震观测台站分布。2.4.3沿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文物保护区分布路径沿线有xx岔河龙滩饮水保护区。xx岔河龙滩饮水保护区内已建多条110kv线路,本工程线路路径紧靠已建110kv线路走线,从xx岔河龙滩饮水保护区边缘穿过,已取得xx省林业厅的书面协议。路径沿线无文物保护区分布。2.4.4交通运输及通道清理线路周围平行走线的公路较多,主要有海坝乡岔河乡铅锌镇、铅锌镇红果乡、红果乡新龙乡、西瑶乡xx县310省道、xx普格212省道,另外还有较多支公路与线路交叉。除大坪子垮泥沟约7km段公路在黑水河对岸,汽车运输不便外,其余地段交通条件均较好,平均汽车运距32千米,平均人力运距1.5千米。2.4.5主要交叉跨越a. 标段主要交叉跨越及需采取的措施线交叉跨越情况序号被跨越物名称次数备 注1110kv电力线1单回路跨越110k会红线235kv配电线1为单回路跨越310kv配电线9其中1次为单回路跨越4380v动力线1为双回路跨越5220v照明线13均为双回路跨越6通信线(缆)10其中7次为单回路跨越7公路3其中2次为单回路跨越8机耕道16其中4次为单回路跨越9河流4均为双回路跨越10水渠3均为双回路跨越线交叉跨越情况序号被跨越物名称次数备 注1110kv电力线1单回路跨越110k会红线235kv配电线1为单回路跨越3机耕道4为单回路跨越b. 段主要交叉跨越及需采取的措施(全部为双回路跨越)序号被跨越物名称次数备 注1110kv电力线1110kv会宁线235kv配电线2310kv配电线15改迁800米4220v照明线315通讯线306地下光缆17公路48国道19机耕道3810河流511水渠12.5 房屋拆迁及树木砍伐房屋拆迁原则:对220kv线路边线投影2.5m范围内所跨越长期住人房屋一律拆迁;对跨越猪圈、厕所、果棚,导线对其净空距离大于7.0m,不予拆迁,但必须将易燃屋顶(草房)改为非易燃屋顶(瓦房)。本工程竹木砍伐原则是: 对集中林木尽量避让,不能避让的尽量加高铁塔高跨,并采用张力放线方式以减少树木砍伐; 对地势低处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净空距离大于4.5m的树木,不影响施工放线时可不砍伐,灌木一般不砍伐; 考虑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后保证导线对树木的垂直净空距离和风偏后的净空距离满足4.5m的要求。2.6 协议情况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途径xx县、xx县。线路路径方案均已向两县建设和规划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人民武装部进行了汇报并递送相关图纸,并取得两县建设和规划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对本工程线路路径的书面认可。3 机电部分3.1 设计用气象条件根据初设审查意见,本工程设计用气象条件组合如下表:条 件项 目温 度()风 速(m/s)冰 厚(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温10mm、15mm、20mm冰区-1000年平均气温10mm、15mm、20mm冰区1000最大覆冰10mm冰区-5101015mmm冰区-5101520mmm冰区-51020最大风速10mm冰区1027/30015mmm冰区2720mmm冰区外过电压15100内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0-5全年雷电日65天冰比重(g/cm3)0.9注: 各冰区地线覆冰厚度比导线增加5mm。 对河谷、垭口等微气象条件地段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校验。 黑水河两岸10mm冰区(大坪子xx变)约9.599km采用30m/s,其余段采用27m/s。 风压系数1/16。3.2 导线和地线 3.2.1导线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本工程线路采用单根导线,标称截面为1400mm。钢芯铝绞线(gb/t 1179-2008)机电特性表项 目单 位参数产品型号规格jl/g1a-400/50-54/7结构铝单线股数/直径根/mm54/3.07镀锌钢线股数/直径根/mm7/3.07计算截面积合计mm2452铝mm2400钢mm251.9外径mm27.6单位长度质量kg/km1510.320时直流电阻/km0.0723额定抗拉力kn123.04弹性模量gpa69线膨胀系数1/19.310-6平均运用应力与破坏应力之比%25注:过载情况为导线最低点达70%瞬时破坏张力的情况导线分段示意图如下: 3.2.2地线按初设审查意见,本工程架设双地线,其中20mm冰区段采用opgw-120光缆与lbgj-120-20ac配合,15mm和10mm冰区段采用opgw-100光缆与lbgj-100-20ac配合,全线路地线布置示意图见下图所示。光缆架设线路侧右侧,铝包钢绞线架设线路左侧。根据中标厂商提供的opgw光缆短路电流分量优于初设招标文件,经校核满足本工程要求。opgw光缆施工图部分见本工程系统通信部分卷册。全线地线布置示意图:铝包钢绞线技术参数表项 目单 位参数产品型号规格jlb20a-120-19(jlb20a-120)jlb20a-100-19(jlb20a-100)结构股数/直径根/mm19/2.8519/2.60计算截面积总计mm2121.31100.88铝30.325.22钢90.9175.66外径mm14.2513单位长度质量kg/km810674.1额定抗拉力kn146.18121.6620时直流电阻/km0.70940.8524弹性模量gpa147.2147.2线膨胀系数1/13.010-613.010-6节径比内层/10141014邻外层/外层/10141014对于有多层的绞线/任何层的节径比应不大于紧邻内层的节径比绞向外层/右向其他层/相邻层绞向应相反每盘绞线净重kg/每盘绞线毛重kg/每盘线长m25002500线长偏差正0.50.5负00绞制过程中,单根或多根铝包钢线均不应有任何接头 3.2.4导、地线的防振本工程导线及地线均采用多频节能型(铝夹)防振锤进行防振,防振锤按等距安装。节能防振锤安装个数与档距(l)关系如下表:防振锤型号适用塔号导地线型号防振锤安装距离(m)fr-4n21-n28jl/g1a-400/50-54/71.76fr-4n28-n132jl/g1a-400/50-54/71.89fr-2n21-n28lbgj-100-20ac0.81fr-2n28-n132lbgj-100-20ac0.943.3 绝缘配合及防雷保护3.3.1污秽等级的确定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全线按级污秽区设计。3.3.2绝缘子选型根据初设审查意见,确定悬垂绝缘子串使用u70bp/146玻璃绝缘子单、双联成串;一般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u70bp/146或u120bp/146玻璃悬式绝缘子组装成串;两端进线档耐张串使用双联u70bp/146d悬式瓷质绝缘子组装成串;边相跳线串采用u70bp/146玻璃悬式绝缘子单联成串;单回路中相跳线串采用u70bp/146玻璃悬式绝缘子双联成串。本工程地线悬垂串为单线夹型式,地线耐张串采用单联组装,除构架侧地线耐张串安装1片地线绝缘子外,其余地线串型均不带绝缘子直接接地。其主要尺寸及特性如下表:悬式绝缘子的主要尺寸及特性表绝缘子代号u70bp/146du70bp/146u120bp/146绝缘件公称直径(mm)280280280公称结构高度(mm)146146146公称爬电距离(mm)450450450连接标记(mm)161616规定机电破坏负荷(kn)7070120逐个拉伸负荷试验(kn)353560湿工频耐受电压(kv)425050雷电冲击耐受电压(kv)120125125工频击穿电压(kv)110130130冲击击穿电压(p.u.)2.82.82.8无线电干扰电压10kv,1mhz(mv)505050电晕熄灭电压(kv) 脚18,帽22 脚18,帽22 脚18,帽22工频电弧试验 0.12s,20ka 0.12s,20ka 0.12s,20ka地线绝缘子主要尺寸及特性表材 料瓷质绝缘子代号u70cn悬挂方式(mm)耐张盘径(mm)160公称结构高度(mm)200公称爬电距离(mm)160规定机电(械)破坏负荷(kn)70工频击穿电压(kv)13020mm间隙工频放电电压上限值(kv)3020mm间隙工频放电电压下限值(kv)815mm间隙2500v熄弧能力感性电流(ka)3515mm间隙2500v熄弧能力容性电流(ka)20电极耐弧能力(不小于)工频电流(ka)10极耐弧能力(不小于)时间(s)0.2耐弧能力(不小于)次数23.3.3绝缘配合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带海拔高程9002700m,根据xx省电力公司颁布的xx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08年8月颁布),结合现场污源调查,确定本工程所经地区污区划分为级污区。如下图。绝缘子型式表: 海拔高程 串型绝缘子型号同塔双回单回10002000m20002400m20002540m25402800m悬垂串u70bp/14616片16片16片16片u120bp/u14616片16片16片16片耐张串u70bp/14617片17片17片17片u120bp/14617片17片17片17片本工程双回路段采用平衡高绝缘设计,按“设计规程”规定,为保持高塔的耐雷性能,对全高超过40米的铁塔,高度每增加10米,应增加1片绝缘子。上面表格片数已考虑此原则。3.3.3运行工况下的空气间隙本工程线路所经地带海拔高程在9002700m。空气间隙表: 海拔高程(m) 间隙值(cm)90017701770235023502700污区级级级间隙值(cm)运行电压596264内过电压156165170外过电压204219234带电作业194204209注:带电作业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带电作业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3.3.4防雷保护与接地本线路年平均雷电日为65天,属多雷区,全线采用架设双地线进行防雷保护,地线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单回路铁塔,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一般不超过15,双回路塔上下导线为负保护角,中导线的保护角不大于0度。两根地线间的距离,不大于导线与地线之间垂直距离的5倍,在气温15,无风的条件下,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间距满足s0.012l+1m的要求,公式中l为档距,s为导地线间距离。经计算,本工程导线用绝缘子数量选择能满足绝缘水平要求。地线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并逐塔逐腿接地,接地引下线采用f12热镀锌圆钢,接地体采用f10热镀锌圆钢。按照设计规程dl/t5092-1999和过电压规程dl/t620-1997规定及省公司防雷文件要求,为提高防雷性能,接地电阻在雷雨季节干燥时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得超过下表数值:土壤电阻率(wm)10010030030050050010001000900m的耐张塔塔位(如n106、n109等),放紧线施工时应注意对横担及地线支架进行临时补强。4.3.13禁止在耐张塔n106、n109上紧线。4.4 基础设计本工程的基础型式,根据初步设计审查确定的原则,结合现场地形、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确定。4.4.1 基础主要设计原则1 基础设计遵照的规范、规程1)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2)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200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011-2001);4)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0260-96);9)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