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言世界三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doc_第1页
我的语言世界三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doc_第2页
我的语言世界三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doc_第3页
我的语言世界三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doc_第4页
我的语言世界三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语言世界 三 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文我的语言世界(三)语法化了的中文文言文帝释天第一次认识韩文的时候,不敢相信韩文竟是一种如此简单的文字,总共才有10个基本元音(母音),14个基本辅音(子音)。将二者组合,便可制作文字了。韩文竟也不是一种定型的文字,而是拼音文字,如同拉丁语系的各种语言一样。所不同的是,英、法、德语使用的是26个字母,而韩文使用的则是24个取材于汉字的偏旁部首。除了那些小小的圆圈。汉字中本无圆圈,那是朝鲜人的独创。这就不得不提一下那张训民正音,那是十五世纪的朝鲜一个叫世宗的国王颁布的檄文。这张檄文非同小可,是韩文的奠基性的文书。它的发布正式宣告了韩文的诞生。韩文是在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五间,由世宗组织一批学者进行创造,并由世宗亲自最终确定下来后,通过行政手段推广使用的。在那以前朝鲜并无自己的文字,使用的都是汉字。那时正是中国的明朝。那时的日本已创造了平、片假名。朝鲜成了第二个从汉字圈跳出去的国家-从训民正音开始。韩文真是一种神奇的文字。首先是它的形态。日文也是取材于汉字的偏旁的文字,但日文的50种假名的形态是固定的。日文的平、片假名加在一起有一百种,虽然多而难记,但好歹它们是定型的,也就是说,只要将每个假名都记住了,就能准确地读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发音。而韩文则不。韩文的字形竟有千种、万种之多!你所看到的每一个独立的韩国文字,都是表示24种基本元音、辅音的字母的任意排列组合。它们的形态随着发音的不同而随意变化。它们千姿百态,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们的组合是立体式、堆集式的,跟搭积木一般。24个偏旁就是用来搭积木的材料。组合韩文就如同在玩弄变形金刚,想怎么变就怎么变。其次是韩文的原素。十五世纪的朝鲜人竟然能将元音、辅音分解,再以之组合成文字、表现意向。那是在拉丁文进入亚洲之前的一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工程。汉字本是表意的文字。在与拉丁的象声文字接触之前,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从不将汉字的发音用元音、辅音分解开进行表达。使用拉丁语言的人则相反,因为他们的文字本来就是由表记元、辅音的字母组成的。日本人虽然早在公元十世纪便发明了平、片假名,但日本人学会罗马字(拉丁文字母)分解表记平、片假名的发音,却是近代的事。中国使用汉语拼音也是现代的事。但朝鲜文字的拼音化却始于一四四六年。民宗不仅将文字表音化了,而且还分开了母音(元音)和子音(辅音)。他在原本方块的汉字下面安放了元音、辅音两个轱辘。从那年起,朝鲜便象安了轱辘的马车,开始脱离方块字,脱离汉字文化,向着民族独立的方向进步了。一四四六年!然而韩文毕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文字。是注解汉字发音的文字。韩轱辘转得再快,也是在方块字的车体下旋转的。汉字是韩文的母体文字,韩文是汉字中派生出来的文字。韩文如同越文和日文的假名,如同中国一九四九年前使用而台湾目前仍在使用的汉字注音,如同中国现代的汉语拼音,它们都是标记汉字发音的象声化的字符,它们所直接间接标记的,都是世界上仅存的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汉字是韩文之本,是韩文之根。韩文与台湾仍然使用的汉字注音符号极为相近,都是用汉字的部首组合而成的,而且是纯粹的拼音字符,所不同的是,韩文字母丐源于15世纪,比汉字注音早了四百多年,而且韩文是立体式的拼音文字,将注记元音、辅音的字符上下左右立体地组成一体,外观看来颇像一个个独立不变、完整的、有个体的文字。韩文看起来一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搂,使不懂韩文结构的人完全想象不到它与汉字的千丝万缕、千秋百代的血肉亲情。那是世宗的良苦用心。那是世宗企图寻求朝鲜民族独立于大汉民族影响和控制,在文字上脱汉的成功尝试。他用汉子的偏旁,外加一个个小小的圆圈,做成了24个基本的韩文字母,再用它们潇洒、随机地组合成千千万万个韩文文字。据说世宗在发明韩文时,不仅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发明了韩文。于是朝鲜在使用了近千年的汉字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字。存在了几千年的汉字,于一四四六年第一次被用拼音化的字符标记了。而且是被以元音、辅音分解后再重新组合成一体的方式标记的。一四四六年!一四四六年意味着韩文的诞生,却并不意味韩文的真正使用。韩文的被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宗颁布训民正音整整晚了450年。这既不符合世宗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韩文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文字,是由女人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使用的。直到十九世纪末,韩文在朝鲜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女人和小人使用的韩文的地位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确立,做为官方语言使用,并最终将使用了千年之久的高雅的官方文字汉语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字被贬为谚文的呢?难道不是因为中国自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的衰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世宗十五世纪苦心创造的韩文在使用汉字的母国强大之时得不到实质性的应用,却在二十世纪中国被列强瓜分、朝鲜被日本人占领时得以通行,可是因为中华文明那时已自身难保,已自身难保的文明和国家自然不再是被尊敬的国家,那么该国的文化和文字呢?也就自然而然的走下神坛,被降格为谚文了。一四四六年!在已没有多少汉字踪迹的汉城,我意外在书店中发掘出了许多汉字的字迹,从各类法律书籍上。在韩国的宪法上汉字几乎占了四分之一,在其它与法律书具有同样严谨性的书籍上也是如此。它们毕竟是表音字母呀!它们所要表注的发音实在是太丰富、太复杂了。它们的负担太重,要用自己简单的形体标记成千上万的汉语的发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它们必须去做,因为它们象征着独立的朝鲜民族,它们是朝鲜有别于汉民族的符号。但,它们却脱离不开汉字。韩文归根到底是汉语的拼音化文字-除了语法结构之外。无论韩文的词汇如何变形,它们的发音却接近它们的母体-汉语,于是就有了中国人听起来十分熟悉的大宇、现代、三星的发音。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掌握了韩文发音规律后学习韩文词汇应不算一件难事,因为除了语法结构不同之外,韩文可以被理解为汉语的旁系,或者是一种遥远的被异化了的方言。韩文字母中之所以比汉字多出了那个圆圈,我瞎猜,可能是由于朝鲜民族从血血缘构成上是蒙古族和中国其它北方民族的结合,韩语的发音听起来颇似蒙语,平、混浊而快,就像战车下轰然滚动的轱辘。那个独特的小圈圈是不是取材于也带着许多小圈圈的蒙文呢?因为韩语中没有四声,用韩文表注汉字的发音是一件十分费力的工作,而且很难做到准确。这就如让你用汉语拼音书写既有四声变化又一音多义、一词多义的中文,却不给你表示四声的符号。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韩文却被要求去做这件事,于是就使韩文成了一种容易在字义的理解上发生误会的文字。一个韩文发(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什么,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而定。要望前后文才能生义,要先理解母体字-中文的语义才能猜出来。姜、康、江好办,都是姓氏,宪法就不同了,总不能去猜同一个发音在宪法上是死刑还不是死刑吧。于是就只有请母体文字出山了,于是就有了汉字占四分之一的韩国宪法。由于汉字是韩语的本体,所以学习韩语必须先掌握汉语,必须知道所要标记的文字的原义,否则就要去按约定的意思去理解,去猜。那绝不可能做一准确,也不可能成其高雅。一直到六十年代汉语都是韩国学校中的必修课,但到七、八十年代汉语在韩国就不再是必修的课程了,(文革?),再次成了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掌握的谚文中的谚文。韩轱辘战车脱汉的速度更快了。汉城已看不到什么汉字-汉江边上的汉城!于是便出现了中学生猜不出报纸上文字意思的现象。据说有许多韩国中学生眼巴巴地看着报刊上根据中文字义编攒的韩轱辘,就是大眼瞪小眼,望文也生不出义来。因为他们没掌握多少汉字。韩轱辘又陷进坑里了。韩轱辘快车今后将驶向何方?世宗大王,请您回答。一四四六年!一位精通日文的韩国朋友无意中告诉我一个有关韩文的地雷的秘密,令我小小地受了一番惊吓。他说韩语的语法结构与日文的几乎完全一样,不仅语法,就连日文中的谦让语、尊敬语等我原以为只有日文中才有的所谓语体,在韩文中也应有尽有,而且在使用方法上与日文几乎完全等同。凡是学过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文是一种对讲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地位以及相应的语体有着十分严格规范的语言。在讲日文时要十分小心,如对长辈和上司要用敬语体,对自己要用谦逊体,在与平辈说话时要用不卑不亢的亲密、一般、熟悉一类的语体,对老婆、孩子们一定要用能表现出大丈夫气概的权威语体,如此等等日文是一种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语言。是一种十分讲礼的语言。礼节是日文的中心。没有礼的意识是无法使用和用好日文的。原来我以为日文中的所谓语体,是其它语言中没有的独特的语法现象。语体绝非主谓宾定状补一类的纯结构性、纯功能性的语言成份,而是一系列随着尊敬、谦逊、亲密、一般、熟悉、权威等等讲话人与听话人的地位的转换而转换的名词、副词、动词、修饰词、词头、词尾等一揽子语法成分的集合。用形象的话来打比喻,讲话人的身份和态度好象火车头,火车行驶的方向随着听话人的地位随机而变,而那些名词、副词、动词以及一系列的前缀后缀就如同火车轮子,必须随时随地紧跟着车头所指的方向行走,而且还要跟着不断地调整方向,做到步步紧跟,一个都不能落下,也不能搞错了方向,否则就会车毁人亡,就要失礼!失礼在日文中是一个十分可怕的词汇!日本人宁可失去老婆孩子也绝不能失礼,老婆孩子失去了可再娶再生,但礼丢了面子就没了,身份就没了,没了面子身份的日本人可就连再找老婆孩子的资格都没了。日本人可以不要廉耻,可以不要德性,但要面子。当然,以上只指日本男人。再回头说语言,说日文和韩文。我万没想到韩文也是一种礼的语言,而且与日文礼的结构严丝合缝。我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究竟是日文影响了韩文还是韩文影响了日文,从而使两种语言之间有着如此的默契和孪生般的相似性?当然,根据韩国朋友的说法,肯定是日文受了韩文的影响。因为韩国有一种日本人是韩国人的后代的说法,说日本人的祖先是韩国三国时代(公元五、六世纪)从百济漂洋过海而去的一部分韩国人。我说那肯定不对,因为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国人的后裔,是秦始皇派去的五百童男童女所生的后代。我们还为此进行了争论,不过到最后也没做出日本人究竟是谁的后代的结论。但语言是有案可稽,不必争论的。那么日文、韩文到底为何有着如此相同的语法结构?我只能根据本人的所知去猜测,只能向语法学家、向历史提出问题。日文的假名起用于平安年代,也就是公元10世纪左右,而韩语文字的形成在公元十五世纪。韩文的产生比日文晚了五百年左右。韩文的真正普及是本世纪初,在被日本占领期间。从产生时间的角度看,可推论是日文影响了韩文,因为日文早于韩文。但日、韩两国又是如何在隔着海峡又隔着五百年时间的条件下,分别创造出有着同样语体模式和语法结构而外观却截然不同的语言的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日文和韩文后来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今日的日文与日本战败前的日文相比,已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今日的日文文明多了、软化多了、礼貌多了,但韩文中的文明、软化、礼貌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二者的相似是否来自半个世纪日本对朝鲜的占领和殖民?但台湾及中国东北都曾被日本殖民过,为什么那里的汉语未因之改变呢?那么,是否是韩文在被殖民的同时,在与日本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影响,同化了日文?现代日文的礼节和等级的成份是否取之于韩国?我不得而知,但我十分好奇。日本的演歌是日本代表性的歌谣,而演歌却是韩国人首创的。北国之春的调子是朝鲜人起的。那么日本人的调子呢?日本原先有崇尚礼仪的传统吗?最早只有土产宗教神道的日本!神道的日本后又变为武士道的日本!以菊花和刺刀为国魂的日本!朝鲜的礼仪又是从何处传过来的呢?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朝鲜官员的穿戴还与唐代的朝服相仿的朝鲜!Abcd中没有礼的方法结构,因为拉丁文明使用的是直来直去的刀叉。日文和韩文中的礼难道不是来自中文的文言文?中国的文言文,负载着中国传统思想的文言文,在二十世纪初被受拉丁文明唆使的一群急于求变的民族精英废除了。中国以礼教和仁义为宗旨的正统儒家文化,也随着文言文的被废而脱离了汉字中国的疆土。古文言文是儒家教义安身立命的筋骨,筋骨被拆散了,儒家的魂也就飞了,白话中文是无意,也无从承载传统教义的文体。白话文太轻浮,之乎者也的礼太庄重,白话文的结构太开放,之乎者也的礼太拘谨。没有了文言文的中国,即使想强行挽留之乎者也的礼教,也是水浅养不活大鱼,也是枉费心机。于是有了砸烂一切,和整个民族从语言到精神无所节制的胡思和胡言,语言中已没有了规范性的结构。然而我们的邻邦日、韩却有礼,他们将礼教文明的精华融进了他们使用的语言之中-以文体结构的固定的方式。日、韩文中的尊敬、谦逊、权威等不是别的,正是等级文化在语法上分解后的展开,是之乎者也被分解了的方程式。日、韩文语法是中国文言文在结构上的沿续和继承,是文言文的借字还魂,还的是华夏文明、礼教文明的魂。好聪慧、机灵、有远见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用语法结构-文体的方法,保存和传递了被他们借去并崇尚的儒教教义。那是最稳妥、事半功倍、最长久的保存方法,因为文法是语言的主干和根基,文风可死,用语可死,说话的人可死,但语法却不会死。只要还有人张嘴说话,便要按照说话的规则-语法来说。语法礼教化了、儒家化了、约定死了,那么只要日本、韩国尚有人在,尚能讲话,那么儒家的礼教便不会死,华夏的文明也不会失传。这是否足以解释为何日本、韩国在现代化后仍不失为礼仪之邦?是否足以解释为何日本人要见面三鞠躬,韩国人见面要半鞠躬,中国只对死人鞠躬,这样三个国家三种不同的礼仪现象呢?日本人的三鞠躬是给活人看的,是假的,是防人的。韩国人的半鞠躬恰到好处,既对对方表示尊重,又不失分寸,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