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名词大词典器材篇.doc_第1页
摄影名词大词典器材篇.doc_第2页
摄影名词大词典器材篇.doc_第3页
摄影名词大词典器材篇.doc_第4页
摄影名词大词典器材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名词大词典 器材篇小型照相机(compact camera)又称袖珍照相机(pocket camera)。小巧玲珑的照相机。35毫米照相机(包括半幅照相机)和126照相机属于小型照相机;110照相机和米诺克司照相机属于超小型照相机。35毫米镜间快门照相机的体型较大,因此曾一度将35毫米的半幅照相机以下的小型照相机称为袖珍照相机,但近代35毫米的全幅照相机经过轻量小型化后,成为不亚于半幅照相机的小型照相机,也称为袖珍照相机。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焦距接近画面对角线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这种情况,视角为53)。这一直作为标准镜头的定义,但实际上并不遵循这个定义。35mm相机镜头的对角线大约是43mm,若按定义,则焦距为4045mm的镜头才是标准镜头(视角为5751),但市场上出售的35mm单反相机的标准镜头,大多数是焦距为5058mm的镜头,倒不如说,焦距为35mm的广角镜头接近标准。标准、广角、超广角、远摄、超远摄的划分也并无特殊规定。有时根据出产厂商的不同,分类也不同。综合市场销售的标准镜头的焦距、视角(对角线视角),得出标准镜头的视角以45左右为中心,在4060之间。因此,视角比60大的是广角镜头,比40小的是远摄镜头。使用最广泛的标准镜头的焦距按各尺寸型号分别如下:画幅焦距(mm)半幅(1824mm)253035mm(2436mm)4058120半幅(4560mm)758066型(6060mm)758567型(6070mm)90127120型(6090mm)9013545英寸(100125mm)12715077英寸(129179mm)180210810英寸(194248mm)240300若从使用情况看,单反相机用的变焦镜头3570mm等,由广角35mm到中远摄70mm可称为标准变焦镜头。反光转换器(reflex converter)又称旁侧取景器。安装在五棱镜式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取景器的目镜框上,可俯视观察的辅助取景器。分正像式和倒像式。反光罩(reflector)提高摄影灯泡和闪光灯照明效率的金属罩。罩的里面镀铬,反射率强,梨形花纹和消光电镀的反光罩反射的光是均匀漫射光,可是反射率低。根据罩里面的电镀类型、曲线、大小等,光的强度和照射角也不相同,因此曝光时须根据所用的反光罩进行调节。反向接圈(reverse adaptor)将镜筒反向装在照相机上的辅助接圈。等倍(实物大)以上的接拍时,用反向接圈使镜头反向使用,像质好,也可提高倍率。皮腔,伸缩皮腔(bellows,extension bellows)大型照相机或放大机装在镜头与机身之间可任意伸缩的折叠皮囊。一般用人造革或皮革制造,由于有折叠的褶,可以伸长和缩短,代替金属镜筒,用于对焦。大型照相机使用倾斜位移摄影时,可防止内反射。褶起来相当薄,过去的各种照相机大都使用这种皮腔。单称皮腔或伸缩皮腔是指近摄用的延伸皮腔。它不需像近摄接圈那样根据倍率和近摄距离来回更换。由于皮腔有一定的厚度,更适于1:1或比实物大的高倍率翻摄。即使像徕卡等测距器联动的照相机,皮腔也可与镜箱或反光箱这一类反光辅助器具配合使用。近拍接圈(extension ring)又称中间接圈。安装在照相镜头与机身之间用于近拍的接圈。根据接圈的厚度不同,一般配备13个接圈,可1个单独使用,也可2个或3个组合使用。接圈的厚度越大,放大倍率越高,直到能放大到与实物大小相同。作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交换镜头的专用附件,配有有手动(对光圈)用和自动近拍接圈等。独脚架,单脚架(monopod)只有一只脚,可随意伸缩的照相机支架。可代替三脚架,使照相机保持在稳定的位置上进行拍摄;也可以当手杖使用,携带方便。使用长的快线可用于俯摄摄影。反射式放大机(mirror reflex type enlarger)经灯箱中的冷反射镜将光反射后照射到底片的放大机。由于红外线扩散,不会影响底片。漫射式或聚光漫散式的照明方式的光均匀扩散,效果好。彩色放大机多为反射光式。彩色放大机(colour enlarger)彩色放大专用的放大机,与在灯箱内装有聚光镜的黑白放大机完全不同。它不是用聚光镜聚光,而是在灯箱内装有产生漫射光的漫射体。称为彩色放大机的最新放大机,灯箱的内壁敷有泡沫苯乙烯树脂(漫射效率高的材质)作为漫射箱,放大用灯泡采用高亮度的卤素灯泡。滤光片是吸热(因卤素灯泡发热量很大)的二色性干涉膜滤光片,分有Y(黄)、M(品红)、C(青)三种光路。通过装在机身外部的三个刻度盘调节Y、M、C三色。由于得到完全漫射光线,使放大照片的反差降低,可再现绚丽夺目的彩色。用于彩色放大,反差适宜,但用于黑白放大,则显得反差过低(超过能用相纸调节的范围),所以漫射式放大机不适于黑白放大。也有把一般聚光漫射式放大机的灯箱换为彩色用的漫射光源灯箱,改成彩色放大机的。这种改换部分称为彩色头,可以单买。衬纸(leader paper,backing paper)衬在110、120、127等胶卷内,用于遮挡来自胶片背面光线的保护纸。在胶卷的衬纸上印有起点标志和不同画幅尺寸的拍摄张数的号码等。暗盒(film holder)装胶片、干板等感光材料的容器。装在暗盒内的胶片、干板可在白昼或亮处换片,便于装片。暗盒根据不同的胶片、干板可分为胶卷暗盒、散页片暗盒、包装软片暗盒、干板暗盒等。胶卷暗盒,根据不同类型胶片,分35mm胶卷暗盒、126和110插入式暗盒等。徕卡、康泰时照相机问世,35mm胶片须装入这类照相机的专用金属容器-软片盒内使用。此后,为了便于装片、换片,胶片制造厂将软片盒简化成暗盒,将胶片装入暗盒中出售。为使暗盒适用于35mm的各种照相机,对暗盒进行了规格化。胶卷暗盒为圆筒形,在圆筒部的上下都有盖子,中间有卷胶片的卷片轴,圆筒部留有胶片引出口,在出口缝上贴有遮光用的绒布。126和110等照相机用的一种装片方便的专用暗盒称插入式暗盒。这类胶片称插盒式胶片。这种专用暗盒是塑料制的,每个暗盒有两个暗腔-供片腔和收片腔,中有联槽。使用时把暗盒插入照相机,拍摄后的胶片由供片腔卷入收片腔,无须倒片。插入式暗盒只能使用一次。散页片暗盒,装大型照相机用散页片的暗盒是方形或长方形的扁型盒匣,故俗称散页片暗匣。暗盒的前面有遮光板(又称滑盖),拍摄时将遮光板拉开进行曝光。45英寸以上尺寸的胶片暗盒,多为装两张散页胶片的两面用暗盒。包装软片暗盒,装12张1组包装软片的金属盒。将暗盒装在照相机后背,每张软片都有导片纸。抽出导片纸后拍摄。每拍摄一次都须抽出导片纸后曝光,拍摄完的底片卷到盒的背面,露出下一张新软片。依次如此反复操作,可连续拍摄。干板暗盒,是木制的方形或长方形的板匣,前面的遮光板是活动的,拍摄时拉开遮光板进行曝光。干板暗盒又称干板暗匣或简称板匣。消像散镜头(anastigmat)又称正光镜头。能相当好地校正包括像散和像场弯曲在内的大多数光线像差的组合透镜系统。3片以上构成的透镜几乎全是消像散透镜。一般认为1890年德国卡尔蔡司公司鲁道夫(PRudolf,18591953)博士设计的普洛它(Protar)F6是世界上最早的消像散镜头,但实际上并非是能完全校正像散等像差的镜头。近代摄影镜头大多数都是消像散镜头。光阑(diaphragm)又称光圈。镜头中调节并控制入射光通量,以使胶片适度曝光和改善成像质量的部件。光圈起到下列作用:1、限制由镜头进入的光通量,调节影像的亮度;2、减少镜头的残留像差,提高解像力;3、变换景深;4、使画面中心部和边缘部的光量均匀。1858年沃特豪斯(John Waterhouse)创造了在金属板中央开大小不同的几个圆孔、装在镜头前面的沃特豪斯光圈,在此以后有称为插入式光圈或旋转式光圈等特殊的光圈,但通常使用最多的是光圈的孔可连续随意大小变化的可变光圈。照相机(camera)照相机是具有通过镜头成像机能的器械总称。照单张照片的普通照相机称普通摄影(静物摄影的)照相机,区别于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影机。照相机由四部分组成:1、成像的镜头;2、给与感光材料适度光量的快门;3、确定摄影范围的取景器;4、做为感光材料容器和在焦平面受光的暗箱的机身等。制造照相机必须从形态、重量、各动作部分的细节等方面考虑。即使一个刻度数字,也须考虑到易读易懂,为使用者着想才能生产出真正优秀的照相机。照相机的种类,大致可分:(1)35毫米小型照相机。(2)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3)35毫米测距器联动、镜头交换式照相机。(4)35毫米半幅照相机。(5)袖珍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110和126照相机都是插盒式装片照相机)。(6)中型单镜头反光照相机(64.5、66、67厘米尺寸)。(7)中型测距器联动照相机(67、69厘米尺寸)。(8)大型照相机(45、57、810英寸尺寸)。(9)微型照相机(极小尺寸)。(10)拍立得照相机。(11)圆盘照相机。(12)其他特殊照相机。在中国,35毫米照相机俗称为135照相机;中型照相机俗称为120照相机。复合透镜(compound lens)两个以上的单体透镜构成的透镜。用一片凸透镜的单体透镜也可以聚光,但为使像差尽量小,得到平衡好的清晰像,必须将各种形式及各种光学玻璃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起来。将这些凹凸单体透镜单独或胶合组成适于各种目的的复合透镜。一般的镜头几乎100%都是复合透镜。卡口式镜头座(bayonet mount)镜头座的一种型式。在镜头和镜座上各有三条或四条弧形爪,当镜头置入镜座并稍稍旋转,弧形爪互相卡合,锁钩就将镜头牢固锁定。与螺纹式镜头座相比,卡口式镜头座操作方便快捷,卡合牢固稳定,便于镜头机身之间传递信息,实现自动曝光,唯结构较复杂,加工要求较高。现代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多采用卡口式镜头座。胶卷计数器(film counter)指示已拍摄(顺算式)或未拍摄(逆算式)胶片画幅数的装置。现代小型照相机均设有自动复位胶片计数装置(automatic film counter),每拍摄一次卷过一幅画面,指示盘数字前进一格(顺算式)或后退一格(逆算式)。打开照相机后盖,指示器即自动回复到起始位置(S)。某些马达自动卷片照相机,当关上后盖后,能通过卷片马达自动卷过三张,到指示器显示1时自动停止卷片。眼罩(eye cup)用橡胶或塑料制的装在照相机取景器目镜窗上的圆形或椭圆形遮罩,用于防止逆光,便于取景。目镜(Eyepiece)直视取景器或双筒望远镜等靠近眼睛的透镜(组)。近视或远视眼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视力更换目镜(视力调整镜)。与目镜相对,位于被摄体一方的镜头,称物镜(objective lens)。框式取景器(frame finder)最简单的平视式取景器。用金属制的框做为视场框和目镜框,两个框可折叠。由于没有透镜和棱镜等,直接通过取景窗孔看。适于拍摄体育竞赛和运动物体。由于视场框离眼睛很近,轮廓模糊,只能推测大致的摄影范围。可以两眼都睁着取景,很方便。平视取景器(eye level finder)在与眼睛相同高度上水平观察的取景器。区别于在腰高位置(实际上是胸高位置)上观察的俯视取景器。平视取景器有:框式平视取景器、光学平视取景器、万能光学平视取景器等。框式平视取景器没有光学元件,只有对物框和窥视孔。因此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体积较大,取景精度较低。光学平视取景器由取景物镜和取景目镜组成。取景物镜多用平凹透镜,取景目镜用凸透镜。采用倒置伽利略望远镜的光线原理。取景物镜与目镜的光轴重合,与摄影镜头光轴平行。光学平视取景器一般固定在机身上方,因此取景视角不可变。光学平视取景器一般备有与调焦机构联动的测距器。万能光学平视取景器,是一种可装卸的取景装置,备有多个取景物镜。可随着换用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而调节取景器,因此称为万能光学平视取景器。采光式亮框取景器(illuminated bright frame finder)采光式亮框取景器是平视取景器的一种,在取景器视场中浮现明亮清晰的摄影范围的框,称亮框。另外还设有专用的亮窗(采光窗)用于采光,由装有视场框的不透明板透过的散光,照亮框架。带有亮框的取景器还有阿尔巴达取景器。复消色差透镜(apochromat)可对三种色光的波长,例如G线(紫光)、D线(黄光)和C线(红光)的色差进行校正的透镜。其残留的色差极小,能使色差引起的弥散或模糊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普通消色差透镜只对两种色光,例如G线和C线,或F线(蓝光)消色差,但G、C线的焦点和D线焦点之间的残留距离(称二级光谱)还比较大。复消色差透镜是校正了二级光谱的镜头。由于二级光谱对成像清晰度的影响随着焦距的增大而变得严重,因此复消色差透镜常用于焦距极长的望远镜头,以及对成像清晰度(解像力)要求很高的制版镜头。镜头前常冠以APO字样(Apochromat的词头)。消色差透镜(achromat)对两条谱线校正轴向色差的透镜。在透镜设计中选择不同品种的光学玻璃做成正负透镜的消色差组,使有代表性的两个波长,比如蓝色光和黄色光的焦点吻合时,其他波长的光的焦点也能集中。1757年英国物理学家J多朗德(John Dollond,17061761)最先作出消色差透镜。能校正两种色光色差的透镜称普通消色差透镜;能校正三种色光色差的透镜称复消色差透镜(apochromat)。三脚架(tripod)三脚架(tripod),固定照相机以防止抖动的摄影辅助器具,多用金属管制。三只脚可随意伸缩,在凹凸不平的地方也可使照相机保持水平,便于采用高低适宜的姿势进行摄影。脚管延伸212节,但一般多为3节。有携带用小型三脚架和装有升降头的大型三脚架。应根据照相机的大小和重量,从携带方便和稳定性考虑,选用牢固的不易倾倒的三脚架。三脚架上装有可自由变换照相机角度的云台。云台也有可装卸式的。升降式云台可用旋转手轮进行迅速的上下移动。三脚架在全部伸出的状态下,用升降云台可再升高。另外,升降云台倒装,便于低位置摄影。摄影机用的云台有称为摇摄把的操作手柄。单臂式的水平移动只用摇摄把,就可使摄影机水平、上下左右和倾斜旋转。双臂式的水平移动用螺丝固定,因此,摄影机可进行摇摄,即用由右向左、由左向右进行水平移动的电影拍摄法,如全景摄影时摄影机不会上下摆头。除三脚架外,还有独脚架(monopod)可代替三脚架,携带方便。座机、外拍座机座机,又称大型照相机,营业的照相馆和专业摄影单位专用的照相机。由于体积大而重,携带不便,一般业余摄影爱好者很少有人购置和使用。座机结构主要有安有镜头和快门的镜头板、胶片后背和机架。镜头板与胶片后背使用皮腔连接(称暗箱),机架上装有齿条、齿轮调整和升降装置,机架下面装有脚轮,大幅度调节距离靠脚轮移动。可以拍摄4英寸以上的底片,使用片框也可拍更小的照片。可以安装不同的镜头和快门,交换自由,照相机的上下、角度的变换、倾斜和位移调节等,可用手轮或其他可动部件操作,迅速方便。用于户外摄影的外拍座机,又称外拍照相机,结构与座机基本相同,但体积要小重量也比较轻,镜头和机架可分装折叠,便于携带。最早的外拍照相机,采用木制的较轻的镜头板,可以平叠,拍摄时将前板打开,拉出皮腔,装上木制三脚架,安上镜头和快门即可。由于它是可拆卸的组装式,因此也称为组合暗箱。快门是带有橡皮握球的滚帘式快门,装在镜头的前面。观察调焦玻璃进行调焦,因此需用遮光布。底片(过去是干板,现在使用散页胶片)使用由4英寸(3.34.3)到22英寸(1822)大小,暗箱的尺寸也按使用的底片大小而异。镜头和后背可作上下仰俯和左右倾斜拉移摄影,因此多用于商品摄影和建筑摄影。现代化的外拍座机已改用轻金属制的精密坚固小型轻量化的户外用大型照相机。环形闪光灯(ring flash)又称无影闪光灯。安装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镜头外围的闪光灯,不出影。为适于近摄,光量较弱。一般多为光量切换式环形闪光灯,其光量可调换。快门线(Release)快门线,又称快线。是操纵快门开关动作的附件。在螺旋状的细管中穿进可动的细钢丝,通过钢丝尖端顶压快门杆,松开快门止动杆,将快门打开。带制动螺丝的快线,可定时曝光。也有附带灯和水银电池的快线。自拍器是快门开关的一种,称定时自拍快线。也有使用橡皮球和橡皮管利用空气压力的气动快线。快门(shutter)使胶片等感光材料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曝光的开闭装置。快门根据在照相机上安装的位置大致分下列几种:镜前快门:安装在镜头前。镜间快门:安装在镜头中间。镜后快门: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紧靠镜头后面。焦平面快门:安装在照相机机身上,紧靠胶片面(焦平面)前面,可交换镜头。扇形快门:电影摄影机用,由可旋转的扇形叶片构成。变焦取景器(zoom finder)又称变倍式取景器。取景器的视场框一定,用移动物镜的内凹透镜变化物镜合成焦距的方式连续改换倍率和视场角的高级取景器。与变焦镜头一样,随着不同焦距镜头的视场角,变化视场大小。影像的大小也随着焦距长短透视变化。多数与镜头配合使用。变焦取景器体积较大,机构复杂,价格也较贵。半反射镜(half-mirror)半透明反射镜。照射在镜上的光,约一半被反射,还有一半透过的反射镜。在TTL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测距器等上使用。这种镜的镜面用铅、金、银等金属进行真空镀膜,一部分或全部镀上一层膜,根据镀层的程度,决定光的透射率。也有镀得很厚的膜面上刻上无数细缝的半反射镜。佳能佩利克斯照相机装有称为薄膜半反射镜的半透明薄膜的半反射镜,进入镜头的光35%反射到取景器上,65%透过射到胶片面上。照相机由于有了薄膜半反射镜,就不需要快速复位机构。背面涂层(backing)在胶片的背面涂上含有染料的明胶层,防止产生光晕、卷曲、静电等,因此也称防光晕层。此外,在胶片的背面或表面涂有无反光层的毛面层,防止乳胶面与片基背面粘结。镜头盖(cap)盖在镜头端面用于保护镜头的圆形罩,有金属、橡胶和塑料制成。一般盖在镜头前面的称前盖或镜头盖;盖在交换镜头后部的盖子称后盖。镜头座接圈(Lens Mount Adapter)交换镜头的后座圈与照相机机身上的镜头座圈不配套时使用的连接圈。各种单反相机的镜头口径各自不同,与自动光圈和自动曝光机构的关系也各不相同,互换性很差,因此,换装时需用镜头座接圈连接。镜头遮光罩(Lens Hood)简称遮光罩或镜头罩。防止从镜头的视场角以外射来的有害光线的筒,为遮阳光多采用喇叭形的顶端开口的形状。根据镜头的视场角和焦距,形状和长度各不相同。使用与所用镜头适合的镜头遮光罩很重要。根据安装的方式分:螺旋式、关锁式、盖子式、卡口式、弹簧式多种形式。电池检测器(Battery checker)用于测量照相机曝光表、闪光灯及其它附件等的电源(干电池)电压的装置。按下开关,以是否亮灯或指针摆动的程度判断电压是否适宜。指示电压低时,须更换新电池。电池(Battery)照相机用干电池。供作照相机、曝光表、闪光灯、电动机驱动等的电源。照相机用干电池要求尺寸小、重量轻、安培小时数大,可输出较大电流,电压稳定性好,储存性好,耐低温,便于交换和价格便宜等。电池种类分一次电池(一次使用,不能充电)和二次电池(放电完毕,可再次充电)。一次电池有:碳-锌电池,碱-锰电池,汞电池(锌-汞)和氧化银电池(锌-银)等。二次电池有:铅-酸性电池,镍-铁电池,镉-镍电池,锌-银电池等。按形状又分圆柱形、方形、纽扣形和积层式等。液晶屏尺寸液晶屏尺寸即液晶屏的大小,数值为液晶屏对角线的长度,单位一般用英寸来表示。如7英寸液晶屏即表示该液晶屏的对角线长度为7英寸。阿尔巴达取景器(Albada finder)阿尔巴达取景器(Albada finder),德国的W阿尔巴达发明的平视光学取景器。前面的凹透镜镀有极薄的半透明银膜,目镜用的凸透镜上镀有画幅框线。取景器内可看到由前方半透明镜反射光线形成画幅线框的放大虚像。这种利用反射光取景的取景器也称反射光像取景器。这种取景器不够明亮,因此某些实用设计常把凹透镜中央部分的镀膜减薄,或只在画幅框线的反射部分镀膜进行改进,以提高取景器内影像的亮度。佳能镜头EF卡口:用于佳能EOS系列相机的EF系列镜头。外三爪式卡口。New FD卡口:形状和尺寸规格与R系列相同。安装构造与FD卡口相同。FD卡口:用于佳能F-1、FTb、A系列(包括AE-1)和T系列(包括T50)相机的FD系列镜头。形状和尺寸规格与R系列相同。FL卡口:用于佳能FX相机的FL系列镜头。形状和尺寸规格与R系列相同。R卡口:用于Canonflex相机的R系列镜头。外三爪式卡口。S卡口:符合徕卡规格的通用螺口。特殊镜头:微距摄影镜头、EX镜头、放大机镜头和T80专用AC镜头。液晶屏类型STN液晶屏STN是Super Teisted Nematic的缩写,它属于无源被动矩阵式LCD,几乎所有黑白屏手机的液晶屏都是这种材料。彩色STN液晶屏就是在单色的STN液晶屏基础上加个彩色滤光片,并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每个像素分成三个子像素,分别通过彩色滤光片显示红、绿、蓝三种颜色,从而实现彩色画面。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STN液晶屏最高只有65536种色彩,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都是4096色的STN产品,所以STN也被称为伪彩。GF液晶屏GF是Glass Fine Color的缩写,或许大家对GF液晶屏较为陌生,因为现在市面上采用GF液晶屏数码产品非常少,其实GF属于STN的一种,GF的主要特点是:在保证功耗较小的前提下亮度有所提高,但GF液晶屏有些偏色。TFT液晶屏TFT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缩写,又称为真彩,它属于有源矩阵液晶屏,它是由薄膜晶体管组成的屏幕,它的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薄膜晶体管来驱动,每个像素点后面都有四个相互独立的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点发出彩色光,可显示24bit色深的真彩色。在分辨率上,TFT液晶屏最大可以达到UXGA(16001200)。TFT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所以电流消失后不会马上恢复原状,从而改善了STN液晶屏闪烁和模糊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液晶屏显示动态画面的效果,在显示静态画面方面的能力也更加突出,TFT液晶屏的龙点是响应时间比效短,并且色彩艳丽,所以它被广泛使用于笔记本电脑和DV、DC上。而TFT液晶屏的缺点就是比较耗电,并且成本也比较高。TFD液晶屏TFD是Thin Film Diode的缩写,由于TFT液晶屏耗电量较高,而且成本较高,从而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所以EPSON专门为手机屏幕开发出了TFD技术,它同样属于有源矩阵液晶屏,LCD上的每一个像素都配备了一颗单独的二极管,可以对每个像素进行单独控制,使每个像素之间不会互相影响,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分辨率,可以无拖尾地显示动态画面和绚丽的色彩。在性能方面,TFD液晶屏兼顾了TFT液晶屏和STN液晶屏的优点,TFD液晶屏比STN液晶屏的亮度更高,并且色彩也更鲜艳,同时比TFT液晶屏更省电,不过在色彩和亮度上还是比TFT液晶逊色一些。OLED液晶屏OLED是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的缩写,也称有机发光显示屏,它采用了有机发光技术,这是目前最新的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方式不同,它不需要背光灯,而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所以它的视角很大,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清楚屏幕上的内容,并且可以做得很薄,而且OLED显示屏能够显著节省电能,被誉为梦幻显示器。但是OLED也并非没有缺点,由于它还属于一种未成熟的技术,所以现阶段它的使用寿命还比较短,屏幕面积也比较小。读卡器读卡器(Card Reader/Writer)是指用于电脑、数码产品中,将存储卡作为移动存储设备进行读写的接口设备,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的产品之间的数据交换。只要将存储卡插入对应的插槽中,端口与计算机相连并安装所需的驱动程序之后,计算机就把存储卡当作一个可移动存储器,通过读卡器读写存储卡。读卡器按端口类型分可分为串行口读卡器、并行口读卡器、USB读卡器、PCMICA卡读卡器和IEEE 1394读卡器,USB读卡器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按兼容的存储卡种类又被分为单功能读卡器(只能读取一种类型的存储卡)、多功能读卡器(能读取两种类型以上的存储卡),后者价格相对前者来说较高。常见闪光模式说明(Flash modes)闪光灯许多刚刚接触数码相机领域的网友,或许仍对部份的闪光灯模式有所疑惑。下面我们针对常见的闪光灯模式做一说明:1.自动闪光(Auto)由数码相机自动判断是否使用闪光灯,若是光线不足,便会自动地启动内置或外部闪光灯。一般而言,自动闪光的模式可以适合大部份的状况。2.强制闪光(Forced)无论如何都要求启动闪光灯,最常应用在背光时,利用闪光灯来补光,以免拍摄的主题过于灰暗。3.消除红眼(Red-Eye)先让闪光频闪数次,待瞳孔适应之后,再执行主要的闪光同步,适用于正面拍摄人像作品。4.慢速闪光同步(Slow)在微弱的光线环境下拍摄时,如果使用高速闪光灯,很容易造成主题明亮,但背景却非常地暗,背景细节也无法拍出,如果改用慢速闪光同步,数码相机会让快门的速度延迟变慢,可以改善背景过暗的情形。在夜间同时拍摄人物与景致时,也可使用慢速闪光同步。5.强制关闭闪光(Off)要求相机不要启动闪光灯。当然,若光线微弱时,快门就会相对延长,此时需要使用脚架加以配合。在摄影棚中运用石英灯拍摄时,常使用强制关闭闪光的设定。另外还有所谓的后帘模式(Rear),指的是曝光快完成时才启动闪光灯,这种模式在数码相机中比较少见。闪存卡:工作电压不同类型的闪存卡具有不同的规范,其所能正常工作的电压是不同的。不过不同的闪存卡接口也各不相同,不存在插错接口的可能。因此不会出现因插错接口,工作电压不同而损坏闪存卡的情况。SD卡数据传送和物理规范是由MMC发展而来,尺寸大小和MMC差不多。SD卡与MMC卡保持着向上兼容,也就是说,MMC可以被新的SD设备存取,兼容性则取决于应用软件,但SD卡却不可以被MMC设备存取。即便如此仍旧建议,什么类型的闪存卡对应什么类型的接口,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存取速度是指闪存卡在被写入数据或读取数据时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同类型的闪存卡采用的接口规范各不相同,自然各自的存取速度也不相同。即便是同种类型的存储卡,也受到各厂商制造水平、读卡器优略,乃至被连接到的主机性能等因素的干扰,在实际也表现出不同的存取速度。同一块卡应用于不同的相机,也可能表现出速度的差异,这受到相机闪存卡接口性能差异的影响。各厂商所宣称的闪存卡存取速度基本都是某种状态下,闪存卡的最高存取速度,实际应用中基本无法达到这样的速度。市场上还广为流传着倍速闪存卡的概念,如40倍速的CF卡,倍速是光存储设备的速度计算概念,1倍速等于150KB/s的数据传输速度,那么40倍速将达到每秒6MB的速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高速的闪存卡并没有达到如此高的速度,在特定的数码相机或读卡器设备上也许能达到或接近如此高的速度。但大部分的应用中,高速闪存卡的确要快于普通闪存卡,但并没有超出普通闪存卡存取速度那么多倍。照相机:附件插座附件插座俗称热靴,位于照相机机身顶部,一般在取景器五棱镜顶部,但也有位于右手边(如潘太克斯的AF单反机等)。其主要多用于接电子闪光灯,所以有不少人称它为闪光灯专用插座,这并不很完整。该插座还可以用作其他用途,如将无线遥控器插在上面,再将遥控器的快门线插入照相机的快门线插孔中,就可以无线遥控快门了。热靴上有二只至数只触点,用来与闪光灯发生联系。其触点数随厂家和照相机型号有不同而变化,但最基本的两点时共同所有的,即中间最大的一只和边上的插槽(该槽内有一金属簧片,可作为一个触点).这两点用于触发闪光灯(两点短路则触发)。可使用专用闪光灯的附件插座还有快门速度限制触点,当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设定值高于闪光灯同步速度时,闪光灯电源接通后,相应的触点会出现几伏的电压,通过与该触点相对应的接点来自动地限制为闪光灯同步速度。这一触点的作用是双重的,除了限制同步速度外,还与取景框的显示相联系,闪光灯充电足够时,取景框会显示出充电完毕信号。另外还有TTL测光触点,用于控制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AF单反机还有AF照明器触发触点,当被摄体亮度或反差较低,不足以保证正确地自动对焦,则通过这一触点控制闪光灯上的AF照明器发光,以辅助自动对焦。照相机:显示系统除了少数几架之外,绝大多数AF单反机在机身顶上均设有大型资料显示面板,在取景框内还有取景信息(或称取景资料)显示。机顶上的资料显示面板无一例外地全部采用了LCD(液晶显示)显示板;而取景信息显示有些是LCD,有些则是LED(发光二极管)。由于采用了LCD显示面板,AF单反机的资料显示非常丰富。显示的内容包括数字量、字母和特殊符号等,主要显示的参数有:快门速度、光圈值、胶卷感光度、拍摄张数、曝光方式、自拍方式、电池检测显示、曝光补偿量、进片方式、对焦方式等。除了用于显示参数外,有些显示面板,如Pentax SF7,还能显示出相机的操作步骤,指导摄影者的下一操作按钮和如何控制相机。与传统的刻度指示相比,LCD显示面板有显示集中、便于阅读的优点,但如果设计不当时,会使人眼花缭乱,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才能熟悉。LCD显示面板还能实现刻度指示所无法做到的事情.如有些AF单反机在使用B门拍摄时,在LCD显示面板上会以秒为单位递增地显示曝光时间,使拍摄者能够方便准确地控制曝光时间。而在自拍时,显示面板会按倒计数方式显示剩余时间。LCD的不足之处在于寿命不像有些人希望的那么长。从厂家给出的指标来看,大多数LCD显示面板都能用十年。当不能显示时,需要到专门维修店更换新的显示面板。在取景框内显示的资料一般有:数字量表示的快门速度、光圈值、胶卷感光度、曝光补偿量等;字母或记号表示的AF区域、曝光方式、对焦情况、闪光灯充电完毕信号和曝光补偿指示等;有些还给出电子模拟量显示,能快速地设置参数。大多数AF单反机都能做到眼睛不离开取景目镜,就能完成各种曝光参数的设定,这是一大进步,许多手动对焦单反机很难达到这一水平。尤其是光圈值显示,许多照相机是通过光圈直读系统来显示,即直接反射镜头光圈调节环上印刷的数字。这种显示方法在使用增距镜时,就会使去作用。而且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由于要将镜头上光圈调节环锁定在最小光圈处,此时虽然显示了最小光圈值,但拍摄者并不可能知道实际曝光所用的光圈值,对用户来说,程序自动曝光方式是不透明的。早期的LCD显示是采用白底黑字,当环境亮度较高时,阅读并不困难。但当环境亮度很低时,拍摄者几乎不能读出显示的数据。故后来厂家采用了几种办法来解决夜间读数问题。一是装上夜间照明灯,照明灯的点亮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是按到某个按钮,自动是当环境亮度低到一定程度时自动点亮;另一种办法是采用背光式显示,LCD显示的背景是绿色,而且是亮的,与前景的黑字有较大的反差,非常容易阅读。背景的照明方式也是分成手动和自动两种。目前,取景信息显示已经成为衡量一架照相机操作性能的指标之一。如果在取景框中能够显示快门速度和光圈值的话,那么在程序自动曝光方式下,也同样能显示出实际曝光所用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对于拍摄者来说,整架照相机的工作状况是透明的。除了机身上的显示面板和取景框的显示外,一些照相机还能显示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Minolta Dynax 7xi/9xi四组测距组件可以单独选择进行工作,在取景框内出能显示出用户所选择的测距组件(即AF区域)、机上多重功能转轮当前功能、景深标尺和动感标尺。照相机:自拍机(Self-timer)自拍机的作用是延迟一段时间后,再自动开启快门,实现无需摄影者的拍摄。启动自拍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有专用的自拍机启动钮,需要时按下它就行了;另一种是与快门释放钮共用,需要时,将相机置成自拍方式,然后按下快门释放钮。现在的AF照相机自拍机全是电子控制式的。一般自拍时间延迟为1012s。有些自拍机的延迟时间是可调节的,有些甚至能从299s之间调节。最为有趣的是Ricoh XR-X手动对焦单反机的自拍机,可以从0s到1h之间进行调节。大家都知道,几乎所有的照相机(除了Yashica SAMURAI ZL)的快门释放钮都是在右手侧,一定要用右手才能按下快门释放钮,对于左撇子来说,有点勉为其难。在XR-X上,自拍机启动钮位于左手侧,如果将自拍延迟时间置成0s,一按下自拍机启动钮,快门就释放了,等于一个左手用的快门释放钮。在使用自拍机时,照相机会给出声光提示,机身前面有红色的自拍指示灯。按下自拍钮时,指示灯会闪烁发光,时间快到时,闪烁频率会提高,以提醒被摄者注意。几乎所有相机的声音提示都是由蜂鸣器发声的,为单调的嘀嘀声。Canon EOS 1000N则采用了音乐声提示,在自拍时,相机会奏出一段古典音乐,非常有趣。绝大部分相机在自拍方式时都是按下列顺序工作的:延时、反光镜上翻、快门开启。除延时之外,与正常的拍摄无异。相比之下,另外一种自拍方式的顺序工作是:反光镜上翻、延时、快门开启。这种做法在慢速拍摄或微距摄影中特别有用。我们知道,反光镜上翻会给相机带来震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迟,待震动完全停止后,再开启快门,会令拍摄的照片更清晰。前面所说的均属普通的自拍方式,在许多袖珍相机少数AF单反机中还有另一种较为复杂的自拍方式,即连拍多张方式,一般多为连拍两张。工作顺序为:第一次延时、拍摄第一张、第二次延时、拍摄第二张。第一次延时一般为10s或12s,第二次延时一般为5s,有些相机上还是可以由用户设定延迟时间。反光镜(Mirror)反光镜是一片表面上镀有银色反光物质的玻璃(注意,它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是将反光物镀在玻璃的背面,而是上面,所以平常保养相机时,要尽量少擦拭反光镜,就算镜面上有灰尘,也不会对成像造成影响)。在未曝光之前,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路改变,反射到取景器中,使操作者能够正确地取景和对焦。在快门开启之前,反光镜向上翻,让出光路后,快门才打开,光线到达胶卷平面进行曝光。曝光过程结束后,反光镜即时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即瞬回式反光镜。AF单反机的反光镜与大多数手动对焦单反机的反光镜略有不同,与带有点测光方式的单反机类似。反光镜的中央部分是半透明的,在反光镜后面还有一块小型反光镜。这些区别都是为AF系统而专门设计的。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AF单反机的AF检测模块一般是放在反光镜箱底部。在自动对焦时,光线透过反光镜中央的半透明部分,再由后面的小型反光镜反射到AF检测模块上。反光镜是单反机的最主要部件,特点是能透过摄影镜头直接取景,具有取景和对焦准确的优点。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一般单反机最大的不足是在曝光过程中,因反光镜全部挡住取景器的光路,拍摄者无法看到被摄画面。由于反光镜一上一下地翻动,它是引起单反机震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在普遍摄影中,这种震动是可忽略不计。但在微距摄影中,由于对焦距离很近,景深极浅,任何震动都会使照片模糊不清,所以有些少数AF单反机设有反光镜锁定装置。在拍摄前,先对焦和取景,然后手动将反光镜上翻锁定,再按下快门释放钮进行曝光,因此完全清除了因反光镜引起的震动。现代单反机的反光镜均有阻尼机构,尽可能消除反光镜引起的震动。这类可翻动的反光镜除了有震动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在按下快门释放钮到快门开启之间存在着1/15s左右的时间延迟,即反光镜上翻到位约需1/15s的时间。这对于拍摄运动着的物体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第二代自动对焦单反机的焦点预测AF方式,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设计的。还有另外一种固定式反光镜,如Canon EOS RT和EOS 1NRS,这类反光镜全部是半透明半反射的,光线亮度的三分之一反射到取景器,另外三分之二则直接透过反光镜到达胶卷平面,因此取景亮度比普通的单反机要暗些。这类反光镜的优点是不存在震动和时延问题,而且在曝光过程中,拍摄者还能看到被摄画面,尤其适合于动体的摇拍和微距摄影。取景器(Viewfinder)光学取景器(optical finder):使用透镜或棱镜的光学式直视取景器的总称。电子取景器(Electronic View Finder):是把一块微型LCD放在取景器内部,由于有机身和眼罩的遮挡,外界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