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c座结构施工图2国家标准、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96钢筋焊接与验收规程 jgj1896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日照国际大厦c座转换层工程。框支柱为特一级,框支梁、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为一级;转换层最大的梁截面为1000mmx2600mm,最大的钢筋规格为25,砼标号为框支柱及与之相连的剪力墙为c50,其它均为c40。三、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一)钢筋工程1准备工作(1)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牌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2)墙柱插筋采用定位筋和梯子筋固定。定位筋和梯子筋加工尺寸必须准确,定位筋和梯子筋拆除后立即清理干净,校正尺寸,偏差较大时严禁使用。(3)钢筋采用22号铁丝绑扎,必要时采用双股铁丝绑扎。2转换层上柱墙插筋摆放位置线的标定:转换层梁板钢筋绑扎后,在梁板上层钢筋上用红漆标出墙柱插筋的边线,以控制墙柱插筋位置的正确性。3钢筋绑扎及安装(1)柱钢筋柱筋直螺纹连接 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 画柱箍筋间距线 套柱箍钢筋绑扎1)柱直螺纹连接:由于框架柱在转换层顶封顶,柱筋上部均有弯筋,因此柱筋制作下料加工前必须量好柱筋所需的长度,并且准确下料,加工后写上好编号,柱直螺纹连接时按编号安装操作,直螺纹必须拧紧,并且注意柱筋弯筋朝向是否正确。2)搭设柱筋支撑脚手架:利用模板工程用的钢管支架搭设柱筋绑扎脚手架,铺好脚手板,要求脚手架牢固和稳定性达到安全要求。3)画柱箍筋间距线:在一对角筋上按设计图所要求的间距用石笔划好线,下部离地50mm,上部离板面下50mm。4)套柱箍筋绑扎:一般3人搭档操作,一人在上面套箍筋,2人在下面箍筋就位并绑扎,箍筋按线就位绑扎,绑扎另一对角线柱箍筋时注意箍筋是否保持水平,如不平时随时调节。(2)墙钢筋墙筋电渣压力焊连接 搭设墙筋支撑脚手架 画墙箍筋间距线 安放水平钢筋并绑扎1)墙筋电渣压力焊连接:与柱筋同理,墙钢筋在电渣压力焊前,必须将墙筋割至一致标高,然后按标高下料加工,确保墙筋上部标高一致性,墙筋焊接时要注意墙筋上部弯筋朝向是否正确。2)搭设墙筋支撑脚手架:搭设方法与柱筋支撑脚手架基本一致。3)画墙筋间距线:先在墙筋上部位置绑扎一根墙水平筋,固定在墙筋支撑脚手架上,墙端部或角部位置挂直,然后在水平筋上按设计图划好竖筋线、按线绑好柱竖筋,最后在柱端部或角部竖筋上划好水平筋的间距线,中间每隔2米的竖筋上同样划好水平筋的间距线。4)安放水平钢筋并绑扎:根据墙竖筋上划好的线位置安放绑扎水平筋,先划线部位的水平筋与竖筋绑扎,再绑扎其它部位的钢筋,要注意相邻扎点互成八字扣绑扎。(3)梁与板钢筋梁钢筋绑扎采用模内绑扎:穿主梁纵筋 画主梁箍筋间距 穿主梁箍筋并绑扎 穿次梁纵筋 画次梁箍筋间距穿次梁箍筋并绑扎 板筋绑扎:清理模板 模板上划板底层筋线 绑扎底层板钢筋 梁上层筋上划板上层筋线 绑扎上层板钢筋1)梁底模铺好后即可绑扎梁钢筋,由于梁截面尺寸大,必须搭设梁钢筋支架,以支承梁上层钢筋,利用梁模支架上的钢管搭至梁面,在梁上层钢筋二排筋下搭设横钢管,间距2米2.5米。2)梁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钢筋弯钩朝上。板、主次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在中,主梁在下。梁箍筋接头应交错布置在梁架立筋上,纵向受力钢筋为多层时,层间垫以251000钢筋保证其间距。3)由于转换层梁钢筋多,与梁砼同配比的砂浆垫块承受不了钢筋的重量,因此梁底钢筋下垫25钢筋1000,确保梁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其它位置用与梁板砼同配比的砂浆垫块垫好。4)梁钢筋直螺纹及对焊接头应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直螺纹接头应拧紧,并且注意梁弯铁朝向是否正确。5)由于梁钢筋在柱中的锚固长度不小于850mm,而柱高仅650mm左右,梁钢筋必须锚入下层柱内,在四层砼浇筑前必须先搭设转换层梁支架,把转换层梁钢筋绑扎好,因此每根梁支架立管下必须放置一块120x120x120同板砼标号的砼垫块(砼垫块下必须有立杆)。6)板钢筋从梁或墙边5cm开始配置,板钢筋相邻扎点要互成八字扣。7)梁箍筋距梁或墙边5cm开始配置,箍筋的规格、间距、肢数及腰筋、拉钩的绑扎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4)标准层墙插筋绑扎 墙插筋定位放线 墙插筋绑扎1)在转换层梁板上层筋上放出墙轴线、边线,用红漆做明显标记。2)根据边线先就位绑扎墙暗柱插筋,然后绑扎墙插筋,插筋上口用定位筋及梯子筋固定,插筋必须与转换层梁板钢筋扎牢,必要时用电焊把插筋与转换层梁箍筋或板筋焊牢,确保插筋不下落。4钢筋质量要求(1)钢筋原材料必须具有原材质量证明书,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进场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带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痕、结疤、折叠油渍和漆污等。进场钢筋必须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3)成型钢筋形状、尺寸准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和回弯现象。(4)钢筋绑扎安装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的要求。(5)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规定;机械连接的接头性能、接头位置的留设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程的规定。(6)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绑扎钢筋网的长与宽107钢筋弯起点位置202绑扎钢筋网网眼尺寸208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3绑扎钢筋骨架宽度、高度59焊接预埋件中心位置54绑扎钢筋骨架的长度10水平高差+3,05受力钢筋间距1010受力保护层梁、柱56受力钢筋排距5墙、板3(二)模板工程1模板计算(框架梁按10002600mm)(1)荷载计算砼自重:1.20.82.625009.810-3=61.152 kn/m模板自重:1.21000.89.810-3=0.94 kn/m施工荷载:1.42000.89.810-3=2.19 kn/m合计 q1=64.28 kn/m乘以折减系数0.9,则q2=0.964.28=57.85 kn/m经计算小横杆不能承受荷载q2 。在小横杆下架三根立杆。则小横杆受力可简化为如图ab段:ra=qb3(4-b/l)/8l3=57.850.13(4-0.1/0.4)/80.43=0.424rb=qb(8-4b2/l2+b3/l3)/8=57.850.1(8-40.12/0.42+0.13/0.43)/8=5.62knmmax=ra(a+ra/2q)=0.424 (0.3+0.424/257.85)=0.129 kn.m抗弯验算:=m/w=0.129106/5.08103=25.39 n/mm2 205 n/mm2 (安全)挠度验算:=ara(3l2-a2)-qb3/6ei=3000.39103(34002-3002)-57.851003/62.0610512.19104=0.37 mm400/150=2.67 mm (安全)bc段:rb=ql/2=57.850.4/2=11.57 knmmax=ql2/24=57.850.42/24=0.386 kn.m抗弯验算:=m/w=0.386106/5.08103=75.98 n/mm2 205 n/mm2 (安全)挠度验算:=ql4/384ei=57.854004/(3842.0610512.19104)=0.15 400/150=2.67 ( 满足条件)故小横杆满足条件。(2)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受最大压力:nmax=1.2(11.57+5.62)=20.63 kn立杆长度 l0=h=1.511.8=2.718m=2718mm长细比 = l0/i=2718/15.8=172.025查得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0.24则 n/a=20.63103/0.26489=162.26 所以 m= fyas(h0- as)=3601137(550-25)=214.89106 n.mm=214.89 kn.mf=8m/l=8214.89/7=245.59 kn因为m1max =450.8 kn.m m=214.89 kn.m ,所以该梁需要加固。第四层通过钢立管传递给第三层梁的荷载:g=512.2-245.59+39.2-54.88=250.93 kn 245.59 kn由上计算可知四层的梁不能承受五层梁传递下来的荷载,故需要对四层梁进行加固,四层传递下的荷载三层梁仍不能承受,三层梁需要加固。二层梁能承受三层传递下来的荷载,因此二层梁不必加固.根据上述计算初步确定转换层模板支架方案及卸载措施:五层梁模板采用5080小楞木顺梁方木、竹胶板厚11mm,支撑系统采用48钢管,梁底立管横向间距400mm,设四道。梁侧模设置穿梁对拉螺栓14,上下左右间距均为600mm。在梁底支架立管底设14槽钢沿梁垂直方向铺设(伸过梁底支架立管200mm),让转换层的荷载通过槽钢均匀传递至四层梁板。为保证四层卸荷效果,四层模板支架均不拆除。四层梁底立管横向布置间距500mm、纵向间距800mm,梁底小横杆间距为800mm。在梁底支架立管底设200mmx200mm竹胶板铺设。梁支架两侧均设剪刀撑并且与板底支架连成整体,增强整体稳定性。三层梁底模及支架不得拆除,如下图:3)对四层支架的验算:q=(480.2-245.59)/(80.35)=83.79 kn/mr=ql/2=83.790.35/2=14.66 knm=ql2/24=83.790.352/24=0.43 kn.m抗弯强度验算:=m/w=0.43106/5.08103=84.65 n/mm2 205 n/mm2 (安全)挠度验算:=ql4/384ei=83.793504/(3842.0610512.19104)=0.132 350/150=2.3 ( 满足条件)故小横杆满足条件。立杆稳定性验算立杆受最大压力:nmax=14.662=29.32 kn立杆长度 l0=h=1.510.6=0.906m=906mm长细比 = l0/i=906/15.8=57.34查得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 =0.829则 n/a=29.32103/(0.829489)=72.34 f/rm =205/1.1705=175.13 n/mm2故立杆安全。三层梁底支架只起加固保险作用,故不必验算。因此上述转换层模板支架方案及卸载措施是可行的。2模板的支设(1)柱、墙模板支设:柱模板采用11mm厚竹胶板制成整体模板,竖楞、柱箍采用48壁厚3.5钢管,柱箍间距500600mm设一道 ,最底一层距地300mm。其板块与板块竖向接缝处理,做成企口式拼装,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其固定。支撑采用483.5mm钢管刚性支撑,并且与钢管排架相连。墙模采用1.222.44m、11mm厚竹胶板,5080方木做竖向边框(方木均经压刨找平),483.5mm钢管做竖楞和横楞,14对拉螺栓和斜撑钢管加固。对拉螺栓在高度1m以下垂直间距400mm,水平间距600mm;1m以上垂直间距550mm,水平间距600mm。1)模板安装顺序 柱、墙边弹线 排架搭设、模板限位钢筋焊接 模板定位、安装、校正、固定 模板钢管加固 验收 砼浇筑拆模2)技术要点 安装柱、墙模前,要对柱或墙接茬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柱、墙内的杂物,做好测量放线和复测工作。为防止柱、墙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模板加固后,根部用1:2水泥砂浆堵严,模板接缝粘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贴牢固。柱模板接缝做成企口拼装,然后加柱箍、支撑体系将柱固定。(2)梁模板支设:梁模板采用11mm厚竹胶板50mmx80mm木方料制成,梁侧模竖档、小横杆采用48壁厚3.5钢管,间距800mm设一道 ,梁侧横档、梁底横楞钢管间距150mm。梁侧模设置穿梁对拉螺栓14,上下间距为600mm、左右间距为600mm。梁模支撑体系与板下钢管支架相连固定。1)模板安装顺序 搭设和调平模板支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刀撑) 按标高铺梁底模板 拉线找直 绑扎梁钢筋 安装垫块安装梁两侧模板 调整模板2)技术要点 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10.3),并注意梁侧模包住底模。(3)顶板模板1)顶板模板采用11mm厚竹胶板。主龙骨采用483.5mm800900mm,次龙骨采用483.5mm150,在竹胶板拼缝处用5080方木铺钉。为保证顶板的整体砼成型效果,将整个顶板的竹胶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必须保证接缝处有木龙骨,且拼缝严密,表面无错台现象。若与柱相交,则不可刻意躲开柱头,只在该处将竹胶板锯开与柱尺寸相应洞口,下垫方木作为柱头处的龙骨。2)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脚手架搭设 主龙骨 次龙骨 柱头模板补缺校正加固 板模板拼装固定 模板验收3)技术要点 楼板模板铺钉前应先将柱与梁、板接头补平固定好,模板铺钉时应从平台板的一侧开始,向另一侧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10.3)。3模板的拆除(1)墙柱模板拆除在砼强度达到1.2mpa后,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方可拆除,拆除顺序为先纵墙后横墙。在同条件养护条件砼强度达到1.2mpa后,先拆除墙斜撑钢管等加固件,松动穿墙螺栓,拆除横档及竖档钢管,轻轻用撬棍撬动模板底部,使模与砼面脱离,严禁在上口撬动、晃动或用大锤砸模板,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并刷好脱模剂且每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维修作好模板质量评定记录,保证使用质量。(2)顶板模板拆除 顶板模板拆除参考每层每段顶板砼同条件抗压试验报告,跨度8m时,强度达到75%即可拆除,跨度8m时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拆除。拆顶板模板时从房间的一端开始,防止坠落人或物造成安全事故。 顶板模拆除时注意保护顶板模板,不能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竹胶板,拆除的钢管、模板按规格码放整齐,并注意不要集中堆放。在木料或竹胶板露出的钉子及时处理,在作业面清理干净,以防扎脚伤人。(3)后浇带模板拆除 墙体、顶板模板拆除后,用撬棍从侧边撬动脱模,拆除下的模板及时清理并且将后浇带用竹胶板覆盖,以防物件从后浇带内落入伤人。 一层至转换层后浇带位置的梁底模板及梁底支架均不得拆除,待后浇带砼浇筑后并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4质量要求(1)保证项目。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承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2)基本项目1)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2)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模板粘浆和漏刷隔离剂累计面积不应大于400cm2。如模板涂刷隔离时,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或沾污钢筋。(3)允许偏差项目轴线位置(mm)5层高垂直度(mm)不大于5m6底模上表面标高(mm)5大于5m8截面内部尺寸(mm)柱、墙、梁+4,-5相邻两板高低差(mm)2表面平整度(mm)5(三)砼工程1施工部署本工程采用搅拌站自搅拌泵送砼,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梁下柱砼不易振实,因此分二次浇筑:先柱、墙,后梁、板。转换层砼浇筑量大,必须白天黑夜连续浇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分二班,每班12小时,各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跟班作业管理。负责检查,同时作好各方面协调工作。2准备工作(1)钢筋的隐检工作台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无误。(2)模板的预检工作已完成,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3)根据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及现场砂石的含水率调整好现场砼搅拌配合比,并用标识牌挂在搅拌机棚醒目处,调试好水泥、砂石、水及外加剂的计量。(4)砼浇筑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5)砼浇筑用的架子、走道及操作平台应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灌要求。(6)砼浇筑前,调试好搅拌机、泵车等其它机械设备,确保其使用完好。3浇筑方法(1)砼浇筑和振捣一般要求1)砼应连续浇,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在下层砼初凝前将上层砼浇筑完毕。2)浇筑竖向结构砼前,底部先填以3050mm厚同配合比减石子砂浆。3)浇筑砼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砼凝结前修整完好。4)使用30、50插入式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50棒应为52.5cm,取50cm;30棒应为40.5cm,取40c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砼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够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振捣时间以砼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2)柱、墙砼浇筑 柱、墙砼浇筑前要先填以35cm与砼同配比减石子砂浆。柱墙砼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根据现场使用振动棒(50棒或30棒)而定,为其有效长度的1.25倍(50棒应为43.75cm,取40cm;30棒应为33.75cm,取30cm)浇筑厚度采用尺杆配手电筒加以控制。墙洞口两侧砼高度保持一致,必须同时下料、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检查是否漏振,必要时模板外面附着振动。(3)梁、板砼浇筑 梁板按浇筑路线顺序浇筑,梁根据浇筑厚度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与板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 梁板砼必须振捣密实,特别梁柱节点处用30振动棒振捣,加密棒点,仔细振实。 浇筑板的砼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2m的刮尺刮平,依据标高控制点拉线检查板面标高,严格控制板面平整度,尤其墙柱根部。 由于转换层大部分框架梁为2400mm高,为避免梁柱不同标号砼混淆,在离柱500mm的梁内垂直绑扎二层钢丝网。砼浇筑时先浇柱后浇梁,确保低标号砼不流入柱内。(4)楼梯砼浇筑 楼梯砼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砼,达到踏步位置后再与踏步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4砼养护 梁板砼打完后立即铺设塑料薄膜和棉毯保温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5试块制作 常温条件下制作28天标养试块及备用试块、同条件试块,同条件试块置于现场带篦加锁铁笼中做好标识同条件养护。6泵送砼要求(1)砼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砼泵的料斗网片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砼接触部位。(2)输送管线直,转弯缓,接头严密。(3)泵送砼前,先泵送砼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份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4)开始泵送时,砼泵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观察砼泵和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