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pdf_第1页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第 1 2 6期 公 路 与 汽 运 hi g h wa y s& au t o mo t i v e app l i c a t i o n s l 3 5 强夯法在 湿 陷性黄土路基施工 中的应用 徐 鑫 ( 中铁十一局集 团 第一工程有 限公 司,湖北 襄 樊4 4 1 1 0 4 ) 摘要 :文 中介 绍了强夯施 工技 术在 青兰( 青 岛一 兰州) 高速公路 湿陷性 黄土路基施 工 中的应 用 , 论 述 了强 夯施 工 方 法 、 施 工 工 艺 及施 工检 测 。 关键词 : 公路 ; 路 基 ;湿陷性黄 土;强夯 中图分类号 : u4 1 6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2 6 6 8 ( 2 0 0 8 ) 0 3 0 1 3 5 0 2 强 夯法 是 法 国 me n a r d技 术 公 司 于 1 9 6 9年 首 创的一 种地 基 加 固方 法 。它 通 过 l 0 4 0 t 的 重 锤 和 l 0 4 0 m 的 落距 , 对 地基 土施 加 很 大 的 冲击 能 , 可提高地 基土 的强 度 、 降低 土的压 缩性 、 改善 砂土 的 抗液化条件、 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同时 , 夯 击 能还 可提高 土层 的均 匀 程 度 、 减少 将 来 可 能 出 现 的差 异沉 降 。该 施 工 方 法 是 提高 地 基 承 载 力 、 降 低 其压 缩性 的一 种有 效 的地 基加 固方 法 , 国 内外 应 用 十分 广泛 。本 文就强 夯法 在青 兰 ( 青 岛一 兰州 ) 高 速 公路 中 的施 工作 了探 讨 , 认 为该 法 在 处 理 湿 陷性 黄 土路 基 中确 实是 一种 行 之有效 的方法 。 1 工 程概 况 青 岛 至 兰州 高 速公 路 1 6标 段 地处 河 北 省邯 郸 市西南 部 , 位 于武 安 市 龙 虎 乡 至涉 县 一 带 的 山麓 河 谷阶地 盆地 边 缘 。该 标 段 中 k1 1 8 + 1 0 0 k1 1 9 + 0 0 0 、 k1 1 9 +0 6 0 k1 1 9 +8 5 0及 kl l 9 +9 2 0 kl 2 0 +0 0 0段为湿陷性黄土路基 , 具有 自重 湿陷性 。表 层 为褐 黄色 黄土状 粉 土 , 局 部 地 段 夹 黄 土状 粉 质 粘 土薄层或透镜体 , 湿陷系数为 0 0 4 8 0 0 9 1 , 湿陷 起 始压力 为 2 7 1 5 3 k p a , 厚度 为 5 6 m。 因黄 土状粉 土 固结 性差 , 承载 力低 , 遇水后 抗 剪 强度 迅速 衰减 , 工 程 性 质 较 差 。根 据 工 程 现 场 实 际 情况 , 通过多种处理方案进行对 比、 分析, 确定 采用 强夯法 处理 该段 湿陷 性 黄土路 基 。在 大 面积 的强夯 施工前 先进行 试夯 , 试 验段 位置为 k1 1 8 +5 2 0 k l l 8+ 72 0。 2 施工参数 2 1 单击夯能的确定 根据 夯击 能量 计 算 公式 : 锤 重 ( k n) 落距 ( m) 一 单击夯 击 能 ( k n m) , 主 、 副夯 采用 2 0 0 0 k n m 夯 击 能量 的夯 锤 , 满夯 夯击 能量 采用 1 0 0 0 k n m。 根 据 以前 的施 工 经验 , 对 主 、 副夯 投 入 1 8 t的夯锤 , 落锤 高度 为 1 1 2 m, 满夯 投入 8 t 的夯锤 , 落锤高 度 为 1 2 5 m。 2 2 夯 击数 的确 定 第 一 遍 点 夯 和第 二遍 点夯 击 数确 定 为 8次 , 满 夯 时单 点 夯击 数确 定为 6次 。 2 3夯锤 选 用及 夯点 布置 采 用 圆形 夯锤 , 夯 点呈梅 花形 布置 。 3施 工工艺与施工方法 3 1 施工 机械 设备 强 夯机 械采 用带 有 自动脱 钩装 置 的履 带式 起重 机 。夯锤 锤 底 面积 为 3 6 m 。夯锤 中对 称 设置 若 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自动脱钩采用开钩法及付卷 筒开 钩 。 3 2施 工工 序 施 工 工 序 : 施 工 准备 一 测 量 高程 放 点一 起 重 机 及 夯锤 就 位一 测量 夯前 锤顶 高程一 点 夯施 工一填 平 夯 坑并 测 量高 程一 第 二遍 点夯放 点一第 二遍 点夯 施 工 一 满夯施 工 一测 量夯 后场 地 高程一检 测 。 1 )平整 场地 : 清 理 、 平 整施 工现 场 。 2 )布线放点 : 夯点放线, 用石 灰或木桩标明第 一 遍夯点的位置 , 并测量地面高程。夯点布置示意 见 图 l 。 3 )机械就位 : 施 工机械就位 , 使夯锤对 准夯点 位 置 。 4 )强夯 施 工 : 将 夯锤 起 吊至 预定 高 度 , 等夯 锤 脱钩 自由下 落后 , 放 下 吊钩 , 测 量锤顶 高程 。如锤 体 倾斜 , 应及 时将坑底整平。 5 )重 复步骤 4 , 按 设 计 规定 夯 击 次数 及 控 制 标 准完成 一 个夯 点 的夯 实 。施 工 中应 注 意 : 当单 击 夯 维普资讯 1 3 6 公 路 与 汽 运 hi g h wa y s au t o mo t i v e ap pl i c a t i o n s 第 3期 2 0 0 8年 5月 击能小于 2 0 0 0 k n m 时, 要满足最后 2击的平均 夯沉量为 3 5 c m、 夯坑周 围地面不发生过大 的隆 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这三个条件, 且以使 土体竖 向压缩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 。 40 040 0 4 0 0 4 0 0 2 0 【 ) 2 0 o 2 0 【 ) 2 0 【 ) 图 1 夯点布置示意 图( 单位 : mm) 6 )现 场 记 录 : 强 夯施 工 时 , 应 对 每 个夯 点 的夯 击能量 、 夯击次数及夯沉量做好详细记录。 7 )移动位置: 进行下一个夯点的夯击 , 直至完 成第一遍全部夯击。 8 )主夯 完成后 , 静置 7 2 h以上 , 用 推 土机将 夯 坑填平 , 测量夯后 的地面高程。 9 )重新放线定位, 按主夯 的施工步骤进行第二 遍( 副夯) 的夯击施工 。 1 0 )副夯完成后 , 静 置 7 2 h以上, 用推土机将 夯坑 填平 , 按 规定 进行 最后 一遍 满夯 , 夯 后测 量场地 标高 。 3 3质量检 测 试夯结束 后 , 对 强 夯处理 地基 的质量 进行 检验 。 3 3 1 压 实度检 测 在每 5 0 0 1 0 0 0 m 面积内任选 3处 , 自夯面 向下每隔 5 0 1 0 0 c m 采用灌砂法测定 土的压实度 等指标。由于部分路段处理土层较厚 , 开挖后检测 深层 土层 的压实 度 。经 过 试 验得 出 , 强 夯 后 土层 密 实度 比处理前提高了 3 8 , 能满足公路路基压 实度的要求。 3 3 2承载 力检 测 强夯结束后一个月 , 分别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和 动力标贯对强夯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 1 )平板载荷试验 。 对两点进行 载荷试验 , 采用 1 0 m1 0 m承压板 , 由百分表量测沉降。由于不 需要作地基的破坏检测 , 因此, 施加的载荷仅为设计 承载力 1 4 0 k p a的 2倍 , 需施加的最大荷载量为 2 8 0 k n, 分 1 0级加载。记录加载量和沉降量, 根据试验 记录绘制 p一5曲线 , 并根 据图形规律, 按照 s b 一 0 0 1 0 所对应的荷载及 现场观察地基变形等综合数 据确定地基承载力 。在 p一5曲线 中找不到 明显的 拐点, 没有 明显 的 比例极 限, 得 出承载力 1 5 0 k p a , 满足设计要求 。 一5 曲线见图 2 。 5 1 o g 1 5 2 o 2 5 3 0 p k p a 0 5 6 l 1 2 1 68 2 2 4 2 8 0 图 2 p- 曲线 2 )动力标贯检测。对沿线地段进行 2 0 个动力 标贯 自检和 1 8 个动力标贯抽检 , 每 1 0 c m夯锤击数 均大于 3 击 , 平均击数 1 0 2击 , 承载力在 1 4 0 1 6 0 k p a 。说 明经过 强夯 处 理 后 , 地基 土 明显 密 实 , 承 载 力大 幅度 提高 。 4 结 语 通过强夯工艺在青兰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 工 程 中 的应 用 , 可 以看到 , 该法 对 软土路 基 的加 固效 果 比较明显 , 地基承载强度在短时间内有了大幅度 提高。该法施工设备简单 , 施工难度小, 质量控制方 法 简单 , 可节 省材 料 和施工 费 用 。 参 考 文献 : 1 郭书泰 , 李大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