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县至西林市公路工程A2标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雅县至西林市公路工程A2标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雅县至西林市公路工程A2标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雅县至西林市公路工程A2标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雅县至西林市公路工程A2标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县至西林市公路工程a2标施工图设计摘 要本设计为雅县至西林市段a2施工图设计,根据现状交通量计算远景交通量,确定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根据当地地形地物状况,进行线形设计以及确定桥涵的数量和位置。路线长度为4918.629m。对已定的方案进行施工图设计,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沥青,水泥的对比)、排水规划、挡土墙、桥涵、交叉口设计,最后对设计内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 关键词:二级公路;线形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交叉口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ya county highway a2 to amoxicillin city landmarks construction design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city section ya xilin county to construc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raffic volume calculation vision traffic to identify road grade two highways, the design speed of 60km / h. according to local terrain conditions, for linear design, determine 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the bridge. route length is 4918.629m. the program has been scheduled for construction design, including flat,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pavement (asphalt, cement contrast), drainage planning,retaining walls, bridges and culverts, intersection design.finally,the design content is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keywords: two highway ; linear desig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bridges and culverts; interse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目 录第1章绪论11.1 道路所在地区概况11.2 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11.3 公路设计指标3第2章 平面设计62.1平面线形设计62.2 平曲线计算62.3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122.3设计成果14第3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153.1纵断面设计步骤153.2纵断面设计原则153.3 纵坡设计163.4竖曲线设计173.4.1半径选取原则173.4.2竖曲线要素计算173.5设计成果21第4章 路线横断面设计224.1 路基横断面设计224.1 .1路基横断面224.1.2 路拱设计224.1.3加宽设计224.1.4超高设计及计算244.1.5 合成坡度274.2 土石方计算284.2.1土石方调配原则284.2.2 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284.2.3 借土场、弃土场地点294.3 路基设计表计算29第5章 排水规划设计.335.1 路基排水设计335.1.1 边沟设计335.1.2 排水沟设计335.1.3截水沟设计345.2 路面排水设计34第6章路基防护设计356.1 路基防护设计概述356.2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356.2.1基本资料376.2.2 挡土墙自身及重力计算386.2.3 后踵点截面处,墙后填土和车辆荷载引起的主动土压力计算386.2.4按基础宽,深做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396.2.5 基底合力的偏心距检验396.2.6 地基承载力验算406.2.7挡土墙及基础沿基底平面,墙踵处基水平面滑动稳定验算406.2.8 挡土墙绕墙趾点的倾覆稳定验算416.2.9挡土墙墙身正截面强度和稳定验算42第7章路面结构设计457.1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457.1.1确定交通和道路等级457.1.2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487.1.3 初拟路面结构组合,确定设计参数487.1.4路面结构层厚度设计497.1.5验算防冻层厚度:537.1.6结构层厚度计算列于表7-6中537.1.7各材料配合比537.2水泥路面设计537.2.1 计算标准轴载累计交通量ne,确定交通等级537.2.2 初拟路面结构组合,确定设计参数567.2.3 水泥路面设计结构607.3沥青路面与水泥路面的比较60第8章 平面交叉口设计618.1 交叉口情况概述618.2交叉口平面设计618.3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628.3.1交叉口竖向设计原则628.3.2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类型638.3.3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63第9章 桥涵设计659.1概述659.2设计资料669.3设计计算66第10章 简要施工组织设计7210.1工程概述7210.1.1公路技术等级7210.1.2路线7210.1.3路基、路面7210.1.4主要工程数量7210.2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7210.2.1 组建施工队7210.2.2 施工方法7610.3 施工进度图7710.3.1 确定施工作业期限7710.3.2 安排工作进度77结束语78致谢79参 考 文 献80附录一:文献翻译81附录二外文原文96第一章 绪论1.1道路所在地区概况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四川盆地幅员辽阔,近年来平均降水量:东部盆地大部平均年降水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缘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平均年为13001800毫米;盆东北和东南缘山地,平均年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区降雨最少,平均年为8001000毫米。在季节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总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总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为雨季,降雨占全年总雨量的70至90;11月4月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区差异大,干湿季节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与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于800毫米;安宁河东侧与东部盆地相当,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90。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位于成都、乐山、雅安三角地带,东接夹江县、峨眉山市,南靠汉源县、金口河区,西临雅安雨城区、荥经县,北界名山县、丹棱县,距成都147公里、乐山55公里、眉山50公里、雅安62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265个行政村,1979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3.08万。全县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5米。1.2.确定公路等级当前交通量车型交通sh141黄河jn150南阳351斯柯达706r依士兹td50解放ca15尼桑ck10g小汽车增长率交通量 507866 33654108513508%确定折算系数:折算系数1.52.02.02.02.01.51.51.0折算成当前的小客车日交通过量:adt=501.5+782+662+332+652+4101.5+851.5+1350=2651.5 pcu/d施工期为:2年2651.5(1+8%)2 =3093 pcu/d折算成小客车的远景年平均日交通量:预测年限取10年:2651.5(18)11 =6182pcu/d预测年限取15年:2651.5(18)16=9084pcu/d预测年限取20年:2651.5(18)21 = 13347pcu/d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应双车道二级公路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15000辆,所以确定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本设计为山区公路,所以设计车速定为60km/h。3.通行能力计算设计通行能力在实际情况下,由于受交通条件、管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每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下:cr=cdfhvfdfwff式中:cr每个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cd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60km/h,每车道的理想的通行能力1400辆小客车/小时 ff路侧干扰修正系数,取ff =0.95;fd方向分布修正系数,取fd =1.0;fw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修正系数,取fw=0.84;fhv 1/1+pi(ei-1)式中:pi中型车、大型车、拖挂车(i)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ei中型车、大型车、拖挂车(i)车辆折算系数;e中=1.5 e大=2.0中型车所占比例e1=25.5%大型车所占比例e2=11.3%由上式计算的fhv=1.24因此:cr=1400*1.24*1.0*0.84*0.95=1385.3辆/小时/车道单向设计小时交通ddhv=aadtkkd式中: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aadt设计远景年道路预测日平均断面流量,远景年上限日平均断面流量为9084辆/日; k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取k=0.17 kd方向不均匀系数,取kd=0.5ddhv=90840.170.5=772.14辆/小时车道数n= ddhv / cr式中: n单向车道数 ddhv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cr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n = 772.1/1385.3=0.56车道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可按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1.3.公路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双车道二级公路根据本项目性质、功能和未来交通量以及旧路技术指标,本次建设二级公路,全线采用双车道。2.设计速度:60km/h3.线形技术指标 道路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主要技术指标1车道数22车道宽度(m)3.53行车道宽度(m)7.04路基宽度(m)一般值10最小值8.56土路肩宽度(m)一般值0.75最小值0.507直线最小长度(m)同向6v(36)反向2v(120)8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最小半径200极限最小半径1259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路拱2%1500路拱2%19001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80最小值6011临界曲线半径(m)50012回旋线最小长度(m)5013圆曲线最大超高值(%)814车速限制最大超高值(%)415超高渐变率超高旋转轴位置中线1/175边线1/12516平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300最小值10017公路转角等于或小于7的平曲线长度(m)700/18最大纵坡(%)619纵坡长度限制(m)3%12004%10005%8006%60020最小坡长(m)一般值200最小值15021最小纵坡不小于0.3%,一般不小于0.5%22平均纵坡(%)相对高差200500m5.5相对高差500m5连续3km路段5.523合成纵坡(%)9.524竖曲线最小半径(m)凸形一般值2000极限值1400凹形一般值1500极限值100025竖曲线长度(m)凸形一般值120极限值5026停车视距s(m)7527路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1/50表中为转角值,当小于2时,按=2计算。第2章 平面设计2.1平面线形设计本设计为四川山区公路,应尽量减少占用农田,房屋。按照山的走向进行选线,依照山势,尽可能绕着山脚走,有河流的地方尽可能的垂直正交有垭口的地方尽量选择走垭口,(如jd5选择在垭口)。本设计选线最后一段,四周全是山,而且交点转角不大,直线段很短,不满足最小直线距离,故设成s型曲线和卵型。 表2-1 交点坐标以及桩号和转角表 交 点 号交 点 坐 标交点桩号转 角 值 n(x)n(y)12345jd02844043.265499447.9485k0+000jd12844128.357499792.9955k0+355.384402053.1(y)jd22843919.464500212.0651k0+813.840333107.1(z)jd32844033.575501138.2461k1+739.739333946.7(z)jd42844578.931 501772.5761k2+568.692740038(y)jd52844174.716502387.3783k3+258.412162652.7(z)jd62843915.276503242.5944k4+149.132265652.9(z)jd72843965.438503524.9936k4+432.113505750.2(y)jd82843772.647503747.6231k4+710.855364109.6(y)jd92843562.279503793.9615k4+918.6292.2 平曲线计算选取jd1到jd5做示例路线走向见下图。(1)本设计采用大地坐标系,各交点的坐标如下jd0 (2844043.265 499447.9485) jd1 (2844128.357 499792.9955)jd2 (2843919.464 500212.0651 ) jd3 (2844033.575 501138.2461 )jd4 (2844578.931 501772.5761 ) jd5 (2844174.716 502387.3783 )jd6 (2843915.276 503242.5944) (2) 交点间的距离如下:(3) 各交点的方位角和转角计算 各交点的方位角如下: (4)jd1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1处r=300m ls=80m切线长:曲线长: 外距:校正值:jd2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2处r=400m ls=80m切线长:曲线长: 外距:校正值:jd3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3处r=400m ls=100m切线长:曲线长: 外距:校正值:jd4的平曲线要素计算 jd4处r=200m ls=100m切线长:曲线长: 外距:校正值:jd5的平曲线要素计算 r=1500 (不设超高的半径为1500)所以可以不设置缓和曲线;切线长:曲线长: 外距:校正值: 2.3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以jd1,jd2 jd3,jd4 jd5计算为例,交点桩号计算过程(1)jd1桩号:k0+355.384曲线范围内各主点桩号计算过程如下:zh点:hy点:qz点:yh点:hz点:校核:(2)jd2桩号:k0+813.841曲线范围内各主点桩号计算过程如下:zh点:hy点:qz点:yh点:hz点:校核:(3)jd3桩号:曲线范围内各主点桩号计算过程如下:zh点:hy点:qz点:yh点:hz点:校核:(4)jd4桩号:曲线范围内各主点桩号计算过程如下:zh点:hy点:qz点:yh点:hz点:校核:(5) jd5桩号: 经计算,定选方案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均校核正确。2.4设计成果平面设计成果主要有平面图sii-1和直线、曲线及转角表sii-2。第3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3.1纵断面设计步骤 本设计是四川山区公路,首先要注意平纵配合,平包纵;其次是注意填挖平衡,尽量做到填挖平衡,而且要做到少挖多填;然后是注意满足最小纵坡,最大纵坡,竖曲线长度,最小坡长要求,竖曲线半径等要求。本设计纵坡范围为(0.3%6%),最小坡长为150m,竖曲线极限长度为50m,一般最小长度为120m,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为2000m,极限为1400m,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为1500m,极限为1000m。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最后是注意纵向排水,不要积水。(1) 读取高程:根据平面生成的25米桩号读取各桩号的高程,输入纬地形成原地面线;(2) 设置桥涵:在原地面线上容易积水的地方设置桥涵,读取桥涵的桩号及原地面高程,输入纬地;(3) 试坡: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4) 调整坡度线:检查各种指标的利用情况,对初定坡度线进行调整。如: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桥隧位置的坡度限制、交叉口限制、净空、平纵线形组合等。(5) 核对坡度线: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重要桥涵以及其他重要控制点,检查坡角稳定、避让不良地质、高度要求等情况。(6) 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渐把直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即0.1%。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相邻变坡点桩号之差为坡长。变坡点标高是由纵坡度和坡长以次推算而得。(7) 设置竖曲线:拉坡时已考虑了平、纵结合问题,此步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数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3.2纵断面设计原则(1) 在纵断面设计中,当陡坡的长度达到限制坡长时应安排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同时考虑下坡安全的需要。(2)在两个凹形竖曲线间不要插入短坡段;平面长直线的末端不宜插入小半径凹形竖曲线;平面直线上不宜设小半径凹形竖曲线;尽量避免出现“驼峰”、“暗凹”、“波浪”等视觉线形。(3) 满足平纵配合的原则。竖曲线变坡点起终点要落在缓和曲线段上,保证萍包纵,不错位。(4) 新线设计纵坡坡长取整,坡度要求取值为千分之一。3.3 纵坡设计(1) 最大、最小纵坡为了保证挖方地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地段和横向排水不畅地段的纵向排水,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本设计采用的最小纵坡为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最大纵坡为6%,本设计最大纵坡为5.8%,符合要求。(2) 平均纵坡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二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500米)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米)为宜。并注意连续3000m路段范围内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式中: i平均纵坡h相对高差l路线长度由于设计中最大纵坡为5.8%,且路线高差最大值为242-182=60m,h=4000m,ip= 60/4000=1.5%5.5%,故所设计的全线路段均满足平均纵坡的要求。(3) 坡长限制坡长限制包括陡坡的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两个方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最小坡长为150m,本设计最小坡长为330m符合要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设计速度60km/h的公路坡度为6%时最大坡长限制为600m。本设计最长坡长为810m,坡度是1%,符合要求。 3.4竖曲线设计 3.4.1半径选取原则(1)尽可能取大半径,一般应大于一般最小半径,只在特殊困难地段才能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本设计凸形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2000,极限最小半径1400,凹形竖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1500,极限最小半径1000;(2)满足最小长度要求。竖曲线最小长度120,极限长度50;(3)按切线长度或e值选取半径。(4)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半径应取50获100米的整倍数。3.4.2竖曲线要素计算选取以下5点作为示例,2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1)计算凹形竖曲线:1. 竖曲线半径取为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变坡点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高程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的计算见表3-1 表3-1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 桩号k0+700k0+725k0+750k0+775k0+800k0+825k0+850x103560 85110 105 800.010.12 0.360.721.211.10 0.64切线高程190.6189.65189.9190.15190.4191.37192.82设计高程190.7189.77190.26190.87191.61192.47193.46桩号k0+875k0+900k0+925x553050.3 0.090.003切线高程195.72195.72197.17设计高程195.81195.81197.1732:竖曲线半径取为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变坡点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高程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的计算见表3-2 表3-2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 桩号k1+675k1+700k1+725k1+750k1+775k1+800k1+825x23487378 53 28 30.030.140.330.380.180.020.001切线高程215.42215.60215.77216.17216.89217.62218.34设计高程215.45215.74216.10216.55217.07217.64218.3413: 竖曲线半径取为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变坡点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高程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的计算见表3-3 表3-3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 桩号k2+450k2+475k2+500k2+525k2+550k2+575k2+600x224772 97102 77 520.03 0.16 0.370.670.740.420.19切线高程214.07213.20212.32211.45210.89210.81210.73设计高程214.10213.36212.69212.12211.63211.23210.92桩号k2+625k2+650x2720.050.0002切线高程210.66210.59设计高程210.71210.5902(2)计算凸形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取为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变坡点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高程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的计算见表3-4 表3-4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 桩号k1+75k1+100k1+125k1+150k1+175k1+200k1+225x22.547.572.597.5122.5107.582.50.05 0.230.530.951.501.160.68切线高程205.88207.33246.65210.23211.68212.10212.27设计高程205.83207.10246.12209.28210.18210.94211.59桩号k1+250k1+275k1+300x57.532.57.50.330.110.006切线高程212.45212.62212.80设计高程212.12212.51212.7942: 竖曲线半径取为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变坡点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高程 竖曲线终点桩号 竖曲线终点高程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的计算见表3-5 表3-5 曲线上各桩号设计高程 桩号k2+25k2+50k2+75k2+100k2+125k2+150k2+175x214671967146 21 0.07 0.350.841.540.840.350.07切线高程224.15224.87225.60226.32225.45224.57223.70设计高程224.08224.52224.76224.78224.61224.22223.633.5设计成果设计路段的纵断面图详见siii-1 第4章 路线横断面设计4.1 路基横断面设计4.1.1路基横断面该路段为四川山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km/h. 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路基采用整体式单幅双车道的路基断面形式。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该公路横断面主要是由行车道、硬路肩、土路肩、边沟,排水沟组成,不设中央分隔带。路基宽度取为10m,车道宽度3.5m,行车道宽度7m硬路肩0.75m,土路肩0.75m。填方边坡采用边坡坡度为1:1.5,挖方边坡采用1:1。4.1.2 路拱设计路拱形式:本设计采用直线型路拱,即采用双向坡面,路拱两侧是倾斜直线,拱顶在路面的中心线上。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横坡度为1%-2%,本设计路面路拱横坡采用2%。由于本设计有土路肩,土路肩的排水性低于路面七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2%,本设计路面采用2.0的路拱横坡,土路肩采用3%的路拱横坡。4.1.3加宽设计及计算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近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圆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路面在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增加了宽度,需要一定路程,叫做宽缓和段。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二级、三级、四级公路的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曲线曲线应设置加宽。本设计jd1,jd2,jd3,jd5,jd6,jd8处半径均大于250m可以不设加宽;jd4,jd7半径均小于250m,需要加宽设计。本设计为二级公路,双车道。查规范二级公路采用三类加宽,加宽设置在弯道的内侧,且为按比例加宽。设计中均设缓和曲线,加宽缓和段采用和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查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表表4-1双车道公路路面加宽值加加宽类别汽车轴距加前悬/m加宽值/m圆曲线半径/m加宽值m圆曲线半径m250200200500150100lc ,超高过渡设在缓和曲线某一区段内,全超高设在缓圆点、圆缓点 取lc=80, ih=0.04 jd4: r=200m, ls=100m最大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取ih=0.08,lc=ls=100m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jd6: r=400m, ls=80m最大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取ih=0.04,lc=ls=80m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jd7: r=231.49m, ls=80m最大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取ih=0.07,lc=ls=80m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7.jd8: r=311.89m, ls=80m最大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最小超高渐变率时过渡段长度取ih=0.05,lc=ls=80m作为超高过渡段长度4.1.5 合成坡度合成纵坡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计算公式为 i-路线纵坡(%) ih-超高值(%)jd1处纵坡i=1%, 超高ih=5%,合成坡度i=5.10%;jd2处纵坡i=5.8%, 超高ih=4%,合成坡度i=7.05%;jd3处纵坡i=0.7%, 超高ih=4%,合成坡度i=4.06%;jd4处纵坡i=0.3%, 超高ih=8%,合成坡度i=8.0%;jd6处纵坡i=2.7%, 超高ih=4%,合成坡度i=4.83%;jd7处纵坡i=2.7%,超高ih=7%,合成坡度i=7.50%;jd8处纵坡i=2.3%,超高ih=5%,合成坡度i=5.50%;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jtgb012006)中的相关规定:设计速度为60km/h的二级公路,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9.5% 符合要求。4.2 土石方计算路基横断面面积多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计算方法有积距法、几何图形法、坐标法、方格法等。本设计土石方计算采用的方法是平均横断面法。4.2.1土石方调配原则(1) 在半填半挖断面中,应先考虑在本段内移挖作填进行横向平衡,再做纵向调配,以减少总的运输量;(2) 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3) 为使调配合理,必须根据地形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经济运距,用以分析工程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4) 土石方调配”移挖作填”要考虑经济运距,综合考虑弃方或借方占地、赔偿青苗损失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有时移挖作填虽运距可能稍高一些,但如能少占地,少影响农业生产,综合考虑是有利的;(5) 位于山坡的回头曲线,优先考虑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6) 土方调配对借方和弃方应事先同地方协商,妥善处理。4.2.2 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1)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10896+78596 +58627=148119(2)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10896+78596+9013=98503(3) 挖方+借方=98503+58627=157130 填方+弃方=148119+9011=157130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4.2.3 借土场、弃土场地点路线在k0+850,k3+425处周围有着高山,土石方量充足,故将借土场设在此处。k2之前的借土从k0+850借土场借,之后的土从k3+425借土场借。弃土场设在k4+550附近的山上,此处不会侵占农田。4.3 路基设计表计算路基设计表内容主要有:平曲线、竖曲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路面各点与设计高之差以及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等。从前面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中可以直接得到平曲线、竖曲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路基宽度的数值。路面各点与设计高之差和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计算详细过程如下。将路面在横断面上从左到右分成五个点,分别是左侧b1、b2;c;右侧 b2、b1,如图4-1。b1为路基边缘点、b2为土路肩与行车道交点、c为道路中心点。路基设计标高为未设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缘标高。图4-1 路面分点超高过渡过程:内侧保持不变,外侧行车道绕旋转轴超高到路拱横坡2%,外侧土路肩坡度依然3%保持不变。当外侧行车道旋转至路拱横坡后,内侧行车道和外侧行车道一起超高至3%,随后内侧土路肩随着行车道一起超高至设定的超高值。现计算超高前缓和段上计算各点与设计高之差,取jd1为例进行计算,ls=80cm,超高从k0+204.858k0+496.120。由纵断面设计超高缓和段为全缓和曲线过渡,横坡从路拱坡度(2)过渡到超高横坡(-2)。图 4-2 超高过渡示意图(1)前缓和段超高各点与设计高之差由几何比例关系缓和过渡段长度x,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路拱横坡度,超高横坡度,超高过渡段长度)即k0+204.858k0+236.1858左侧先旋转超高到与路拱相同,右侧b1,b2和中点c不变,k0+204.858:设到缓和段起点的距离为x,x=0(m)右侧 左侧 k0+225: x=20.142(m)右侧 左侧 (2)圆曲线上各点与设计高程之差,hy点k0+284.858至yh点k0+416.120处旋转轴 右侧 左侧 (3)k0+250k0+275继续抬升直至5%坡度横断面各点计算如下:按比例计算,剩余的过渡段长80-32=48m,旋转轴高差为0.0375m,当超高到2%时,右侧 b1=0.0075(m),b2=0.0225(m),c=0.11 左侧 k0+250: x=45.142(m)右侧 左侧 剩余几个桩号各点与设计高程之差计算方法相同,见表4-1 表4-1 k0+250k0+275各点与设计高程之差桩号x(m)左侧b1(m)左侧b2(m)c 右侧b2 (m)右侧b1(m)k0+25045.1420.070.090.140.016-0.005k0+27570.1420.190.210.190.005-0.028(4)后缓和曲线过渡段上各点与设计高程之差计算如下,从yh点到hz点 ,x为距k0+496.120的距离,k0+496.120同k0+204.858一样高差,右侧 ,c=0.11 ,左侧 b2=0.02 , b1=0 从k0+496.120k0+464.120右侧行车道不变,左侧行车道超高至2%,k0+475: x=21.12 右侧 ,c=0.11(m),左侧 从k0+450到k0+416.120超高至5%,k0+450:x=46.12(m)右侧 左侧 表4-2 k0+450k0+425各点与设计高程之差桩号x (m)左侧b1(m)左侧b2(m)c(m)右侧b2(m)右侧b1(m)k0+45046.120.070.090.140.02-0.006k0+42571.120.190.210.190.004-0.029第5章排水规划设计5.1 路基排水设计(1)边沟在挖方以及低填方路段,为防止路面流下的水冲刷路基,在路线两侧设置边沟进行蓄水,本设计中采用梯形边沟,内侧沟壁为1:1,外侧与挖方边坡相同。底宽与深度为0.6m。本设计纵坡与路线保持一致。如下图:(2)排水沟在填方路段,在路线两侧设置排水沟,排除来自边沟的水,以及将水引向桥涵,排出路基范围以外。排水沟的横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用于边沟、截水沟及取土坑出水口的排水沟,由于流量较小,不需特别计算。本设计中排水沟深度与底宽为0.6m,边坡为1:1。如下图;(3) 截水沟截水沟沟底宽0.6m,深0.6m,截水沟距填方边坡坡脚2m,挖方边坡坡脚5m。如下图:排水规划详细设计的整体排水规划在挖方以及低填方路段,为防止路面流下的水冲刷路基,在路线两侧设置边沟进行蓄水;在填方路段,在路线两侧设置排水沟,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的水,以及将水引向桥涵,排出路基范围以外。5.2 路面排水设计利用路拱进行路面排水,路拱横坡为2%,土路肩处为3%。具体排水总体规划的边沟、排水沟及涵洞布置形式详见排水系统规划图sv-1。第6章路基防护设计6.1路基防护设计概述路基防护应按照设计施工与养护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情况,选用适当的工程类型或采用综合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固。本设计拟采用以下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