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1 2 3 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有关材料、设备和现场实体 的见证检验 主讲内容主讲内容 为为 什什 么么 做做 做做 什什 么么 怎怎 么么 做做 1 1 总总 则则 1.1 为了加强建筑节能工程的 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节能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提高建筑工程 节能效果,依据现行国家有关工 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 、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制 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 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墙体 、幕墙、门窗、屋面、地面、采 暖、通风与空调、空调与采暖系 统的冷热源及管网、配电与照明 、监测与监控等建筑节能工程施 工质量的验收。 1.3 建筑节能工程中采用的 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 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得低 于本规范的规定。 1.4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 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各 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5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 在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 合格后进行。(强条) 2 2 术术 语语 2.1 进场验收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 、设备等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和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及 质量证明文件核查并形成相 应验收记录的活动。 2.2 进场复验 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设 备等在进场验收合格的基础上 ,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 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部分或 全部性能参数检验的活动。 2.3 见证取样送检 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 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 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 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 行检测的活动。 2.4 现场实体检验 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 见证下,对已经完成施工作业的分 项或分部工程,按照有关规定在工 程实体上抽取试样,在现场进行检 验或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 构进行检验的活动。简称实体检验 或现场检验。 2.5 质量证明文件 随同进场材料、设备等一同提供的 能够证明其质量状况的文件。通常包括 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型式检验报 告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进口产品应 包括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适用时 ,也可包括进场验收、进场复验、见证 取样检验和现场实体检验等资料。 2.6 核查 对技术资料的检查及资料与实物的 核对。包括:对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内 容的正确性、与其他相关资料的一致性 及整理归档情况的检查,以及将技术资 料中的技术参数等与相应的材料、构件 、设备或产品实物进行核对、确认。 3 3 基基 本本 规规 定定 3.1 技术与管理 3.1.1 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 效果。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 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 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 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强条) 3.1.2 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 检测,除本规范规定的外墙 节能构造的实体检验可由施 工单位实施以外,其他均应 由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材 料、设备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及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严禁使 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与淘汰的材 料和设备。 3.2.2 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应 遵守下列规定: 1 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 、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 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 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 收记录。 2 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 查,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 确认,纳入工程技术档案。进入施工现场 用于节能工程的材料和设备均应具有出厂 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 ;定型产品和成套技术应有型式检验报告 ,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按规定进行出入境商 品检验。 3 对材料和设备应按照下 表及各章的规定在施工现 场抽样复验。复验应为见 证取样送检。 建筑节能工程进场材料和设备的复验项目 章号分项项工程复验项验项 目 4墙墙体节节能工程 1 保温材料的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抗压压强度或压缩压缩 强度; 2 粘结结材料的粘结结强度; 3 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蚀性能 5幕墙节墙节 能工程 1 保温材料: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 2 幕墙墙玻璃:可见见光透射比、传热传热 系数、遮阳系数、中 空玻璃露点; 3 隔热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6门门窗节节能工程 1 严严寒、寒冷地区:气密性、传热传热 系数和中空玻璃露点 ; 2 夏热热冬冷地区:气密性、传热传热 系数、玻璃遮阳系数、 可见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3 夏热热冬暖地区:气密性、玻璃遮阳系数、可见见光透射 比、中空玻璃露点 7屋面节节能工程 保温隔热热材料的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抗压压强度或压缩压缩 强 度 8地面节节能工程保温材料的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抗压压强度或压缩压缩 强度 9采暖节节能工程 1 散热热器的单单位散热热量、金属热热强度; 2 保温材料的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吸水率 10 通风风与空调节调节 能工程 1 风风机盘盘管机组组的供冷量、供热热量、风风量、出口静压压、 噪声及功率; 2 绝热绝热 材料的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吸水率 11 空调调与采暖系统统冷热热源及管网节 节能工程 绝热绝热 材料的导热导热 系数、密度、吸水率 12 配电电与照明节节能工程电缆电缆 、电线电线 截面和每芯导导体电电阻值值 3.2.3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材料的燃 烧性能等级和阻燃处理,应符合设 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建 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等 的规定。 3.2.4 建筑节能工程使用的 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对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规 定,不得对室内外环境造成 污染。 3.2.5 现场配置的材料如保温 浆料、聚合物砂浆等,应按设计 要求或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配制 。当未给出要求时,应按照施工 方案和产品说明书配制。 3.2.6 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使用时 的含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工艺要 求及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当无上述 要求时,节能保温材料在施工使用 时的含水率不应大于正常施工环境 湿度下的自然含水率,否则应采取 降低含水率的措施。 3.3 验收的划分 建筑节能工程为单位建筑工 程的一个分部工程。其分项工程 和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 定: 建筑节能分项工程划分和主要验收内容 序号分项项工程主要验验收内容 1墙墙体节节能工程主体结结构基层层;保温材料;饰饰面层层等 2幕墙节墙节 能工程 主体结结构基层层;隔热热材料;保温材料;隔汽 层层;幕墙墙玻璃;单单元式幕墙墙板块块;通风换风换 气 系统统;遮阳设设施;冷凝水收集排放系统统等 3门门窗节节能工程 门门;窗;玻璃;遮阳设设施等 4屋面节节能工程 基层层;保温隔热层热层 ;保护层护层 ;防水层层;面层层 等 5地面节节能工程 基层层;保温层层;保护层护层 ;面层层等 6采暖节节能工程 系统统制式;散热热器;阀门阀门 与仪仪表;热热力入口 装置;保温材料;调试调试 等 7通风风与空气调节节调节节 能工程 系统统制式;通风风与空调设备调设备 ;阀门阀门 与仪仪表; 绝热绝热 材料;调试调试 等 8空调调与采暖系统统冷热热源及管 网节节能工程 系统统制式;冷热热源设备设备 ;辅辅助设备设备 ;管网; 阀门阀门 与仪仪表;绝热绝热 、保温材料;调试调试 等 9配电电与照明节节能工程 低压压配电电电电 源;照明光源、灯具;附属装置 ;控制功能;调试调试 等 10 监测监测 与控制节节能工程 冷、热热源系统统的监测监测 控制系统统;空调调水系统统 的监测监测 控制系统统;通风风与空调调系统统的监测监测 控 制系统统;监测监测 与计计量装置;供配电电的监测监测 控 制系统统;照明自动动控制系统统;综综合控制系统统 等 4 墙体节能工程 4.1 本章适用于采用板材、浆料 、块材及预制复合墙板等墙体保 温材料或构件的建筑墙体节能工 程质量验收。 4.2 墙体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 ,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 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强 条)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复 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4.3 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 温材料和粘结材料等,进场 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 、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2 粘结材料的粘结强度; 3 增强网的力学性能、抗腐蚀 性能。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 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 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 以下时各抽查不少于3次;当单位工 程建筑面积在20000m2以上时各抽查 不少于6次。 4.4 墙体节能工程的施工,应符合 下列规定:(强条) 1 保温板材与基层及各构造层之间 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粘结强度 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 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应做现场拉 拔试验。 2 当墙体节能工程的保温层采用 预埋或后置锚固件固定时,其锚 固件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拉 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后置锚固 件应进行锚固力现场拉拔试验。 检验方法:粘接强度和锚固力核 查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 于3处。 4.5 当外墙采用保温浆料作保温层时,应 在施工中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其导 热系数、干密度和压缩强度。保温浆料的 同条件养护试件应见证取样送检。 检验方法:核查试验报告。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应抽样制作同条件 养护试块不少于3组。 4.6 墙体节能工程各类饰面层的 基层及面层施工,应符合设计和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 范gb50210的要求,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外墙外保温工程不宜采用粘 贴饰面砖做饰面层。当采用时, 其安全性与耐久性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饰面砖应做粘结强度拉拔 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和有 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核查试验报告和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5 幕墙节能工程 5.1 本章适用于透明和非透 明的各类建筑幕墙的节能工 程质量验收。 5.2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 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燃烧性 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幕墙玻璃的传 热系数、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 、中空玻璃露点应符合设计要求。 (强条)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 件和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核查。 5.3 幕墙节能工程使用的材 料、构件等进场时,应对其 下列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 为见证取样送检: 1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密度; 2 幕墙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传热 系数、遮阳系数、中空玻璃露点; 3 隔热型材: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 检验方法:进场时抽样复验,验 收时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的同一种产 品抽查不少于一组。 5.4 幕墙的气密性能应符合设计规 定的等级要求。当幕墙面积大于 3000m2或建筑外墙面积的50%时,应 现场抽取材料和配件,在检测试验 室安装制作试件进行气密性能检测 ,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 要求。 密封条应镶嵌牢固、位置正确 、对接严密。单元幕墙板块之间的 密封应符合设计要求。开启扇应关 闭严密。 检验方法:观察及启闭检查;核查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幕墙气密性能 检测报告、见证记录。 气密性能检测试件应包括幕墙 的典型单元、典型拼缝、典型可开 启部分。试件应按照幕墙工程施工 图进行设计。试件设计应经建筑设 计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同 意并确认。气密性能的检测应按照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检查数量:核查全部质量证明文件 和性能检测报告。现场观察及启闭 检查按检验批抽查30%,并不少于5 件(处)。 气密性能检测应对一个单位工 程中面积超过1000m2的每一种幕墙 均抽取一个试件进行检测。 6 门窗节能工程 6.1 本章适用于建筑外门窗节能工 程的质量验收,包括金属门窗、塑 料门窗、木质门窗、各种复合门窗 、特种门窗、天窗以及门窗玻璃安 装等节能工程。 6.2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能、中 空玻璃露点、玻璃遮阳系数和可见光透 射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强条)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复验报 告。 检查数量:全数核查。 6.3 建筑外窗进入施工现场 时,应按地区类别对其下列 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 证取样送检: 1 严寒、寒冷地区:气密性、传热系 数和中空玻璃露点; 2 夏热冬冷地区:气密性、传热系数 、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 玻璃露点; 3 夏热冬暖地区:气密性、玻璃遮阳 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 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 一类型的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 (件)。 6.4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 外窗,应对其气密性做现场实体检验, 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现场检验。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类型的 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樘。 7 屋面节能工程 7.1 本章适用于建筑屋面节能工程 ,包括采用松散保温材料、现浇保 温材料、喷涂保温材料、板材、块 材等保温隔热材料的屋面节能工程 的质量验收。 7.2 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热 材料,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 度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 计要求。(强条)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及进 场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7.3 屋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隔 热材料,进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 、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燃烧性能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 证取样送检。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 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 产品各抽查不少于3组。 8 地面节能工程 8.1 本章适用于建筑地面节能工 程的质量验收,包括底面接触室 外空气、土壤或毗邻不采暖空间 的地面节能工程。 8.2 地面节能工程使用的保温材料 ,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 压缩强度、燃烧性能应符合设计要 求。(强条) 检验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和复 验报告。 检查数量:全数核查。 8.3 地面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进 场时应对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 或压缩强度、燃烧性能进行复验,复验 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检验方法:随机抽样送检,核查复验报 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各 抽查不少于3组。 9 采暖节能工程 9.1 本章适用于温度不超过95 室内集中热水采暖系统节能工程 施工质量的验收。 9.2 采暖系统节能工程采用的散热 器和保温材料等进场时,应对其下 列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 为见证取样送检: 1 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 度; 2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吸 水率。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 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规格的散 热器按其数量的1%进行见证取样送 检,但不得少于2组;同一厂家同材 质的保温材料见证取样送检的次数 不得少于2次。 10 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 10.1 本章适用于通风与空调系统 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2 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进 场时,应对其下列技术性能参数进 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 1 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量、供 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及 功率; 2 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 、吸水率。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核 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的风机盘管机 组按数量复验2%,但不得少于2台; 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热材料复验次 数不得少于2次。 11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管 网节能工程 11.1 本章适用于空调与采暖系 统中冷热源设备、辅助设备及其 管道和室外管网系统节能工程施 工质量的验收。 11.2 空调与采暖系统冷热源及 管网节能工程的绝热管道、绝热 材料进场时,应对绝热材料的导 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技术性 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 取样送检。 检验方法:现场随机抽样送检; 核查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材质的绝 热材料复验次数不得少于2次。 12 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 12.1 本章适用于建筑节能工程 配电与照明的施工质量验收。 12.2 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 、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 进场时应对其截面和每芯导体 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 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下表的规 定。(强条) 不同标称截面的电缆、电线每芯导体最大电阻值 序 号 标标称截面 (mm2) 圆铜导圆铜导 体(不镀镀金属 )20时导时导 体最大电电 阻(/km) 序 号 标标称截面 (mm2) 圆铜导圆铜导 体(不镀镀金属 )20时导时导 体最大电电 阻(/km) 10.536.010250.727 20.7524.511350.524 31.018.112500.387 41.512.113700.268 52.57.4114950.193 644.61151200.153 763.08161500.124 8101.83171850.0991 9161.15182400.0754 检验方法:进场时抽样送检,验 收时核查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厂家各种规格总数 的10%,且不少于2个规格。 13 建筑节能工程现场检验 13.1 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土建) 13.1.1 建筑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应 对围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 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进行现 场实体检测。当条件具备时,也可直接 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检测。 13.1.2 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 检验 1、检验采用钻芯检验方法。 2、钻芯检验外墙节能构造应在外墙 施工完工后、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前 进行。 其检验目的是: (1)验证墙体保温材料的种类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 (2)验证保温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 求; (3)检查保温层构造做法是否符合设 计和施工方案要求。 3、钻芯检验外墙节能构造的取 样部位和数量,应遵守下列规定 : (1)取样部位应由监理(建设 )与施工双方共同确定,不得在 外墙施工前预先确定; (2)取样部位应选取节能构造 有代表性的外墙上相对隐蔽的 部位,并宜兼顾不同朝向和楼 层;取样部位必须确保钻芯操 作安全,且应方便操作。 (3)外墙取样数量为一个单位工程 每种节能保温做法至少取3个芯样。 取样部位宜均匀分布,不宜在同一 个房间外墙上取2个或2个以上芯样 。 4、钻芯检验外墙节能构造应在监理 (建设)人员见证下实施。 13.1.3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 地区的外窗现场实体检测应按照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其检验目的是验证建筑外窗 气密性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和 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13.1.4 外墙节能构造和外窗气 密性的现场实体检验,其抽样数 量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但合同中 约定的数量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要 求。当无合同约定时应按照下列 规定抽样: 1 每个单位工程的外墙至少抽 查3处,每处一个检查点;当一 个单位工程外墙有2种以上节能 保温做法时,每种节能做法的外 墙应抽查不少于3处; 2 每个单位工程的外窗至少抽 查3樘。当一个单位工程外窗有2 种以上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时 ,每种品种、类型和开启方式的 外窗应抽查不少于3樘。 13.1.5 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 检验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 实施,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 施,也可由施工单位实施。 13.1.6 外窗气密性的现场实体检 测应在监理(建设)人员见证下抽 样,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 13.1.7 当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 数进行检测时,应由建设单位委 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 ;其检测方法、抽样数量、检测 部位和合格判定标准等可在合同 中约定。 13.1.8 当外墙节能构造或外窗气 密性现场实体检验出现不符合设计 要求和标准规定的情况时,应委托 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扩大一倍数量抽 样,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或参数再 次检验。仍然不符合要求时应给出 “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论。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围护 结构节能构造应查找原因,对因 此造成的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程度 进行计算或评估,采取技术措施 予以弥补或消除后重新进行检测 ,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对于建筑外窗气密性不符合 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 ,应查找原因进行修理,使其达 到要求后重新进行检测,合格后 方可通过验收。 13.2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安装) 13.2.1 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 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 统节能性能的检测,且应由建设单 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 构检测并出具报告。受季节影响未 进行的节能性能检测项目,应在保 修期内补做。 13.2.2 采暖、通风与空调 、配电与照明系统节能性能 检测的主要项目及要求见下 表,其检测方法应按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及要求 检测项检测项 目抽样样数量允许许偏差或规规定值值 室内温度 居住建筑每户户抽测测卧室或 起居室1间间,其他建筑按 房间总间总 数抽测测10% 冬季不得低于设计计设计计 算温度2 ,且不应应高于1;夏季不得高 于设计计设计计 算温度2,且不应应低 于1 供热热系统统室外管网的水 力平衡度 每个热热源与换热换热 站均不少 于1个独立的供热热系统统 0.91.2 供热热系统统的补补水率 每个热热源与换热换热 站均不少 于1个独立的供热热系统统 0.5%1%(0.5%,11.2.11) 室外管网的热输热输 送效率 每个热热源与换热换热 站均不少 于1个独立的供热热系统统 0.92 各风风口的风风量 按风风管系统统数量抽查查10% ,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统 15% 通风风与空调调系统统的总风总风 量 按风风管系统统数量抽查查10% ,且不得少于1个系统统 10% 空调调机组组的水流量 按系统统数量抽查查10%,且 不得少于1个系统统 20% 空调调系统统冷热热水、冷却 水总总流量 全数10% 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按同一功能区不少于2处处10% 13.2.3 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项 目和抽样数量也可以在工程合同 中约定,必要时可增加其他检测 项目,但合同中约定的检测项目 和抽样数量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 定。 14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14.1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 应在检验批、分项工程全部验收合格的 基础上,进行外墙节能构造实体检验,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 性现场检测,以及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和 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确认建筑节能 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 14.2 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 符合下列规定:(强条) 1 外墙节能构造现场实体检验结果应符合 设计要求; 2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 性现场实体检测结果应合格; 3 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结 果应合格。 14.3 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时应对下列 资料进行核查,并纳入竣工技术档 案: 1 主要材料、设备和构件的质量证 明文件、进场检验记录、进场核查 记录、进场复验报告、见证试验报 告; 2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构造现场实体 检验记录; 3 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外窗 气密性现场检测报告; 4 系统节能性能检验报告。 0 1 2 3 4 0 1 2 3 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2010 有关材料和现场的见证检验 1 总 则 1.1 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 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 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 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用于工业 生产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 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也不适用民用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非建筑 装修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控制。 1.3 本规范控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有氡(简 称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 化合物(简称tvoc)。 1.4 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 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 1 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 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 工程; 2 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 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 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 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1.5 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 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的有 关规定。(强条) 1.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 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民用建筑工程 是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结 构工程和装修工程的统称。 2.1.2 环境测试舱 模拟室内环境测试建筑材料和装修 材料的污染物释放量的设备。 2.1.3 表面氡析出率 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土壤或材料表 面析出的氡的放射性活度。 2.1.4 内照射指数(ira)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 的放射性比活度,除以比活度限量值 200而得的商。 2.1.5 外照射指数(i) 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 、钍-232和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分 别除以比活度限量值370、260、4200而 得的商之和。 2.1.6 氡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氡的放射性活度。 2.1.7 人造木板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 各种形状的单元材料,再经组合并加入胶粘 剂压制而成的板材,包括胶合板、纤维板、 刨花板等。 2.1.8 饰面人造木板 以人造木板为基材,经涂饰或复合装饰 材料面层后的板材。 2.1.9 水性涂料 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 2.1.10 水性胶粘剂 以水为稀释剂的胶粘剂。 2.1.11 水性处理剂 以水作为稀释剂,能浸入建筑材料和装 修材料内部,提高其阻燃、防水、防腐等性 能的液体。 2.1.12 溶剂型涂料 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涂料。 2.1.13 溶剂型胶粘剂 以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胶粘剂。 2.1.14 游离甲醛释放量 在环境测试舱法或干燥器法的测试条件 下,材料释放游离甲醛的量。 2.1.15 游离甲醛含量 在穿孔法的测试条件下,材料单位质量中含 有游离甲醛的量。 2.1.16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条件下,所测得空气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简称tvoc。 2.1.17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条件下,所测得材料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简称voc。 2.2 符号 ira内照射指数; i外照射指数; cra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 的放射性比活度。 cth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钍-232 的放射性比活度。 ck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钾-40的 放射性比活度,贝可/千克(bq/kg)。 3 材 料 3.1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 3.1.1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砂、石、砖 、砌块、水泥、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构件 等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的放射性限量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强条) 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的放射性限量 测测定项项目限 量 内照射指数ira1.0 外照射指数i1.0 3.1.2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无机非 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 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无机瓷质 砖粘结材料等,进行分类时,其放射 性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强条) 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的放射性限量 测测定项项目限 量 ab 内照射指数ira1.01.3 外照射指数i1.31.9 3.1.3 民用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加气混凝 土和空心率(孔洞率)大于25%的空心 砖、空心砌块等建筑主体材料,其放射 性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加气混凝土和空心率(孔洞率) 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限量 测定项目限 量 表面氡析出率bq/( m2s )(新增 ) 0.015 内照射指数ira1.0 外照射指数i1.3 3.2 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 3.2.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人 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 测定游离甲醛含量或游离甲醛 释放量。(强条) 3.2.2 当采用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游 离甲醛释放量,并依此对人造木板 进行分级时,其限量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 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 的规定,见下表。 环境测试舱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限量 级 别限量(mg/m3) e10.12 3.2.3 当采用穿孔法测定游离甲醛 含量,并依此对人造木板进行分级 时,其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 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的规定。 穿孔法测定游离甲醛含量分类限量 类 别限 量(mg100g,干材料) e19.0 e230.0 3.2.4 当采用干燥器法测定游离甲醛 释放量,并依此对人造木板进行分级 时,其限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室内装 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 释放限量gb18580的规定。 干燥器法测定游离甲醛释放量分类限量 类 别限 量(mgl) e11.5 e25.0 3.3 涂 料 3.3.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涂料 和水性腻子(新增),应测定游离甲 醛的含量,其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室内用水性涂料和水性腻子中游离甲醛限量 测定项目限 量 水性涂料 水性腻子(新增 ) 游离甲醛(mg/kg)100 vocs(gl)(取消 ) 200- 3.3.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溶剂型涂料和木器用 溶剂型腻子,应按其规定的最大稀释比例混合后 ,测定voc和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新增)的 含量,其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室内用溶剂型涂料和木器用溶剂型腻子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限量 涂料类别voc (g/l)苯(%)苯(g kg) 甲苯+二甲苯+乙苯 (%) 新旧新旧(新增) 醇酸类涂料5005500.355 硝基类涂料7207500.3530 聚氨酯类 涂料6707000.3530 酚醛防锈漆2702700.35- 其他溶剂型涂料6006000.3530 木器用溶剂型腻子550新增0.3新增30 3.3.3 聚氨酯漆测定固化剂中 游离二异氰酸酯(tdi、hdi) 的含量后,应按其规定的最小 稀释比例计算出聚氨酯漆中游 离二异氰酸酯(tdi、hdi)含 量,且不应大于4g/kg(7gkg 旧)。 3.4 胶 粘 剂 3.4.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胶粘剂,应 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游离甲醛 的含量,其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室内用水性胶粘剂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游离甲醛限量 测定项目限量 旧 聚乙酸 乙烯酯 胶粘剂 橡胶类 胶粘剂 聚氨酯 类 胶粘剂 其他 胶粘剂 挥发 性有机化合 物(voc)(g/l ) 50110250100350 游离甲醛(g/kg ) 1.01.01.0-1.0 3.4.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溶剂型胶粘 剂,应测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苯、甲苯+二甲苯(新增)的含量, 其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室内用溶剂型胶粘剂中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甲苯+二甲苯限量 项 目限 量 旧 氯丁橡胶 胶粘剂 sbs 胶粘剂 聚氨酯 类胶粘 剂 其他 胶粘剂 苯(g/kg)5.0 挥发性有机物(g/l ) 750700650700700 甲苯+二甲苯(g/kg ) 新增200150150150 3.4.3 聚氨酯胶粘剂应测定游离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含量, 按产品推荐的最小稀释量计算出 聚氨酯漆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含量,且不应大于4g/kg( 10gkg旧)。 3.5 水性处理剂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阻燃 剂(包括防火涂料)、防水剂、防腐 剂等水性处理剂,应测定游离甲醛 的含量,其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 室内用水性处理剂中游离甲醛限量 测定项目限 量 游离甲醛(mg/kg)100(新 ) 500(旧 ) vocs(gl)(取消 ) -200 3.6 其他材料 3.6.1 民用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能释 放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 释放量不应大于0.10%。(强条) 3.6.2 能释放甲醛的混凝土外加剂 ,其游离甲醛含量不应大于500mg/kg 。 3.6.3 民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粘合木结构材 料,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应大于0.12mg/m3。 3.6.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时,所使用的 壁布、帷幕等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应大于 0.12mg/m3。 3.6.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壁纸中甲醛含量 不应大于120mg/kg。 3.6.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聚氯 乙烯卷材地板中挥发物含量,其 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挥发物限量 名 称限量(g/m2 ) 发泡类 卷材地板 玻璃纤维 基 材 75 其他基材35 非发泡类 卷材地板 玻璃纤维 基 材 40 其他基材10 3.6.7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地毯、 地毯衬垫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 游离甲醛的释放量,其限量应符合 下表的规定。 地毯、地毯衬垫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名称有害物质项目限量(mg/m2h) a级b级 地毯总挥发 性有机化合物0.5000.600 游离甲醛0.0500.050 地毯 衬垫 总挥发 性有机化合物1.0001.200 游离甲醛0.0500.050 4 工程设计 4.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不得使用国家禁止 使用、限制使用的建筑材料。(强条) 4.2 i类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采用的无机 非金属装修材料必须为a类。(强条) 4.3 i类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装修,采用的 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达到e1级要求 。(强条) 4.4 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装修,所采用的 涂料、胶粘剂、水性处理剂,其苯、甲苯 和二甲苯(新增)、游离甲醛、游离甲苯 二异氰酸酯(tdi)、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的含量,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4.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使用的木 地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煤 焦油类防腐、防潮处理剂。(强条) 5 工程施工 5.1 一般规定 5.1.1 建设(新增)、施工单位应按设计 要求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所用建筑材 料和装修材料进行进场抽查复验(进场检 验(旧)。 5.1.2 当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进场检验, 发现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时,严禁使用。(强条) 5.1.3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及本规范 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设 计文件要求。当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 程序进行设计变更。 5.1.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当多次 重复使用同一设计时,宜先做样板间, 并对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 5.2 材料进场检验 5.2.1 民用建筑工程中所采用的无机非金属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有放射性指标检测 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有关规 定。(强条) 5.2.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饰面采用的天然花 岗岩石材或瓷质砖使用面积大于200m2时, 应对不同产品、不同批次材料分别进行放射 性指标的抽查复验。 5.2.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采用的人 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有游离甲醛含 量或游离甲醛释放量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 计要求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强条) 5.2.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采用的人造 木板或饰面人造木板面积大于500m2时,应 对不同产品、不同批次材料的游离甲醛含量 或游离甲醛释放量分别进行抽查复验。 5.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采用 的水性涂料、水性胶粘剂、水性处理剂 必须有同批次产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和游离甲醛含量检测报告;溶剂型 涂料、溶剂型胶粘剂必须有同批次产品 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苯、甲苯+ 二甲苯(新增)、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含量检测报告,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强条) 5.2.6 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检测项目不 全或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必须将材料送 有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 方可使用。(强条) 5.3 施工要求 i类民用建筑工程当采用异地土作为回 填土时,该回填土应进行镭-226、钍-232 、钾-40的比活度测定。当内照射指数(ira) 不大于1.0和外照射指数(i)不大于1.3时 ,方可使用。 6 验 收 6.1 民用建筑工程及室内装修工程 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完 工至少7d以后、工程交付使用前进 行。 6.2 民用建筑工程及其室内装修工 程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 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点土壤中氡 浓度或氡析出率检测报告、工程地点土壤天 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含量 检测报告; 2、涉及室内新风量的设计、施工文件,以 及新风量的检测报告;(新增) 3、涉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施工图设计文 件及工程设计变更文件; 4、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污染物检测报告 、材料进场检验记录、复验报告; 5、与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有关的隐蔽工 程验收记录、施工记录; 6、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报 告(不做样板间的除外)。 6.3 民用建筑工程所用建筑材料和装 修材料的类别、数量和施工工艺等,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强条) 6.4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 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其限量应符合下表的规 定:(强条)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限量 注:1 表中污染物浓度测量值,除氡外均指室内测量值扣除同步测 定的室外上风向空气测量值(本底值)后的测量值。 2 表中污染物浓度测量值的极限值判定,采用全数 值比较法。 污污染物i类类民用建筑工程类类民用建筑工程 氡氡(bq/m3)200400 甲醛醛(mg/m3)0.080.10(新) o.12(旧) 苯(mg/m3)0.090.09 氨(mg/m3)0.20.2(新)0.5(旧) tvoc(mg/m3)0.50.6 6.5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采用 集中中央空调的工程,应进行室 内新风量的检测,检测结果应符 合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公 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的有关规定。(新增) 6.6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每个建 筑单体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 度,氡、甲醛、氨、苯、tvoc的抽检量不 得少于房间总数的5%,每个建筑单体不得 少于3间,当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 检测。 6.7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 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 格的,抽检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6.8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 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应按下表设置: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数设置 房间使用面积( ) 检测点数(个) 501 50,1002 100,500不少于3 500,1000不少于5 1000,3000不少于6 3000 每1000m2不少于3(新 ) 不少于9(旧 ) 6.9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甲醛、 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 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 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 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h后进 行。对甲醛、氨、苯、tvoc取样检测 时,装饰装修工程中完成的固定式家 具,应保持正常使用状态。 6.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氡浓度检测 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 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 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 门窗关闭24h以后进行。 6.11 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全部检测结 果符合本规范表6.0.4的规定时,应判定该 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强条) 6.12 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本 规范的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后的工程,可对不合格项进 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量应增加1倍, 并应包含同类型房间及原不合格房间。再次检测 结果全部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时,应判定为室内环 境质量合格。 6.13 室内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 ,严禁投入使用。(强条) 建筑沉降和位移观测建筑沉降和位移观测 本节内容依据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 1 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的强制性要 求: 1.1 下列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变形测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 建筑; (3)加层、扩建建筑; (4)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 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需要积累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建筑。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的划分见下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设计 等 级级 建筑和地基类类型 甲级级 重要的工业业与民用建筑 30层层以上的高层层建筑 体型复杂杂,层层数相差超过过10层层的高低层连层连 成一体的建筑 大面积积的多层层地下建筑(如地下车库车库 、商场场、运动场动场 等) 对对地基变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复杂杂地质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边坡) 对对原有工程影响较较大的新建建筑物 场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杂的一般建筑物 位于复杂杂地质质条件及软软土地区的二层层及二层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 程 乙级级除甲级级、丙级级以外的工业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级 场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简单 、荷载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层及七层层以下民用建筑 及一般工业业建筑物,次要的轻轻型建筑物 1.2 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 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 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变形测量方案: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 (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 (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 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2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布置及观测 时间和周期 2.1 观测内容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分别测定建 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内的相邻地基沉 降与建筑相邻影响范围之外的场地 地面沉降。 2.2 观测点布置 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定: (1)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 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 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 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 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 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 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 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 (2)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应在相 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布设线路之外的 地面上均匀布设。根据地质地形条 件,可选择使用平行轴线方格网法 、沿建筑四角辐射网法或散点法布 设。 2.3 观测点标志类型及埋设 (1)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标志可分为用于监测 安全的浅埋标和用于结合科研的深埋标两种。浅 埋标可采用普通水准标石或用直径25cm的水泥管 现场浇灌,埋深宜为12m,并使标石底部埋在 冰冻线以下。深埋标可采用内管外加保护管的标 石形式,埋深应与建筑基础深度相适应,标石顶 部须埋入地面下2030cm,并砌筑带盖的窖井加 以保护。 (2)场地地面沉降观测点的标志与埋设,应根 据观测要求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手间装修出租合同范本
- 黑龙江省第三方协议合同
- 游泳机构合作合同协议书
- 粘土配方设备转让协议书
- 肋骨骨折工伤补偿协议书
- 汽车保险拍卖协议书模板
- 生意中介服务费合同范本
- 门面出租电子档合同范本
- 股份回购如何写合同协议
- 泰州学院食堂承包协议书
- GB/T 28055-2011钢质管道带压封堵技术规范
- GB/T 23936-2018工业氟硅酸钠
- GB/T 1874-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 GB 30980-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疏浚物
- GA/T 139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主机安全加固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尼可地尔临床应用优势课件
- 超星尔雅《诗经》导读检测题答案
- 地源热泵埋管冬夏季换热平衡计算
- 湖北省职称评审专业目录表(工程系列)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 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