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天德海景城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日照天德海景城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日照天德海景城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日照天德海景城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日照天德海景城大体积砼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施工图纸 1 1.2.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1 二.工程概况 .1 2.1.总体概况 1 2.2. 大体积砼结构概况 .1 三、施工准备 1 3.1.技术准备 1 3.2.生产准备 2 四、砼的供应 4 4.1.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4 4.2.泵送混凝土运送 4 4.3 混凝土泵送需配备运输车辆台数计算.4 五、大体积砼施工措施 5 5.1 原材料质量控制.5 5.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6 5.3 大体积砼浇筑.7 5.4 大体积砼保温养护.8 5.5 测温控温.8 六、大体积砼防裂缝措施 9 七、成品保护 .10 一一.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施工图纸 1.2.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序号类别规范、规程名称编 号 1 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 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3 国家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4 国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二二.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序号项 目 内 容 1 工程名称 日照天德海景城 2 工程地点日照市海曲路与绿舟路交叉口 3 建设单位 日照天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青岛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5 勘察单位日照市城乡建设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6 监理公司山东省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7 施工单位 中建八局 2.2. 大体积砼结构概况 本工程 1#-a、1#-b 主楼筏板基础东西向长 45.9m,南北向长 41.6m,厚 1.55 m,局部 2m,属大体积砼,每个楼底板混凝土量 3100m3;筏板基础砼强度 等级 c40,p8。 三、施工准备三、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根据主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及技术要求,由技术部门在混凝土工程施 工前对搅拌站进行技术交底。 大体积砼的施工在砼的模板、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 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建立严格 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安排现场做好进场砼塌落度的测试、砼试块留置、 测温孔的留置工作。 3.2.生产准备 根据本工程筏板混凝土施工特点成立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小组,拟在 本工程投入施工管理人员 6 人,混凝土施工工人 60 人。 3.2.1 项目部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 生产负责徐士奎试验员王艳辉质量负责任长河 技术负责黄新友材料员孙佃江 资 料 员 孙国栋 3.2.2 劳动力安排 序号工种每班人数共计人数备注 1 混凝土工 3060 (含力工 5 人) 2 木工 12 值班看模 3 钢筋工 12 值班看筋 4 养护工 24 混凝土养护 5 信号工 24 指挥塔吊 6 试验工 12 打试块、测坍落 度 7 测量放线 12 抄平 8 电工 12 值班 9 机修工 12 值班 混凝土工长根据方案中的要求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工作交底; 为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对每次浇筑的混凝土用量和使用工具准备齐全;对所用 机具施工前进行试运行检查,注意天气预报,做好混凝土的防冻、防雨措施; 对模板内的杂物应进行清理及模板上口标高进行检查;做好混凝土浇灌申请记 录;现场做好混凝土标养室、试模及坍落度测试工具的准备工作。 试验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 1 砼 试 模 150150150 15 组 2 抗渗试模 175185150 6 组 3 坍落度筒1 套 4 温度计 80 混凝土施工前,一切施工用的机具如:混凝土泵、输送管以及尖锹、平锹、 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捣棒、木抹子、铝合金长刮杠等准备充分。 混凝土施工机具一览表 序号名 称单 位型 号数 量 1塔吊台qtz250、1251 2混凝土输送泵台hbt902 3布料杆台 4插入式振捣器台508 5插入式振捣器台306 6平板振捣器台2 7泵管米125200 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专职技工,随时检修。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现 场准备一台发电机(甲方提供) 。 四、砼的供应四、砼的供应 4.1.泵送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应根据原材料情况的 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拌制泵送混凝土,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对各种原材料进 行计量。搅拌时其投料次序按规定执行,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外加剂的添加 应符合配合比设计要求,且宜滞后于水和水泥,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 4.2.泵送混凝土运送 泵送混凝土的运送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根据 所选用混凝土泵的输出量决定。搅拌运输车在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 3-6r/min 的慢速运转。卸料前加速搅拌。 4.3 混凝土泵送需配备运输车辆台数计算 hbt-90 混凝土泵(高压)实际平均输出量 q1: q1qmaxa1 式中 qmax 最大输出量(m3/h)取 50 m3/h a1 配管条件系数取 0.85 作业效率取 0.6 故:q1500.850.6=25.5 m3/h 需配备混凝土运输车辆数计算: n1q1/60v1 (60l1/s0+t1) 式中 v1 为运输车容量取 10m3 s0 为运输车平均行驶速度取 30(km/h) l1 为运输车往返距离为 5km t1 为每台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取 40(min) 故: n125.5/(6010) (605/3040)=2.125 台次。 hbt-90 混凝土泵配备 3 辆运输车可满足要求。 主楼基础底板阶段采用两台 hbt-90 混凝土泵和一台汽车泵,应配备 10 辆 运输车可满足要求。 五、大体积砼施工措施五、大体积砼施工措施 大体积砼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砼厂家共同预控,施 工过程中各单位加强监控。 5.1 原材料质量控制 5.1.1 水泥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5.1.2 粗骨料 粗骨料选用碎石,碎石的粒径、级配和形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有着 十分重要的影响。碎石粒径为 0.5-2.5cm,碎石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 不宜大于 10%;含泥量小于 1%。 5.1.3 细骨料 细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也有很大影响。混凝土拌合物能在输送管 中顺利流动,主要是粗骨料被包裹在砂浆中,而有砂浆直接与管壁接触起到润 滑作用。选用中砂、细度模数宜为 2.6,并有良好的级配;含泥量小于 3%。 5.1.4 水 配置泵送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规定。本工程要求选用饮用水。 5.1.5 掺合料 拌制混凝土时掺入粉煤灰、缓凝剂,改善混凝土的黏塑性,并可代替部分 水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本工程粉煤灰掺量可取 水泥用量的 20%25%(水泥重量比)也可根据本工程所用水泥进行掺量试验,以 便于最大限度降低水化热。可利用 60d 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施工。 5.1.6 外加剂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中掺加掺加 sy-ksy-k 膨胀纤维抗裂膨胀纤维抗裂防水剂。外加剂供应方应提 供详细的实验数据,掺量 6-10%,现场定。供应方还应提供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 工要求,保证外加剂的正确使用。砼外加剂的产品质量及施工应严格按照混 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 混凝土膨胀剂 (gb23439- 2009)的规定执行,配合比报告须经设计认可后方可施工。 5.2 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加强与混凝土供应单位的沟通,要求拌站在配合比设计中,适量减少水泥 用量,提高粉煤灰、矿粉含量,参加合适的减水剂、外加剂,减小水化热。在 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使用合适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水泥 水化放热速率,以减少水化热。掺加粉煤灰和矿渣粉活性混合材料,替代部分 水泥,能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小水化热,延迟峰温出现的时 间。 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除了必须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外, 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 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规定选用;针对本工程筏板基础大体积砼,所配制的 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塌落度不大于 160mm。 筏板基础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 宜小于 320kgm3,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胶凝材料用量可通 过试验调整。 b. 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 260k8m3。 c. 砂率宜为 3540,泵送时可增至 45。 d. 灰砂比宜为 1:151:25。 e. 水胶比不得大于 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 045。 f.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 100140mm,坍落 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 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 40mm。 g.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 35。 h. 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 68h。 砼浇筑前,应做好砼配合比开盘鉴定工作,保证砼的供应质量。 5.3 大体积砼浇筑 本工程筏板基础采用分层浇筑、阶梯式推进,沿长边方向(东西向 46m) 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浇筑时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由于是大体积砼,为了防止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出现,除了设计上采取措 施外,在施工操作上控制每一浇筑层厚度,不大于 500mm,并通过测温记录与保 温覆盖使内外温差控制在 25以内。 砼坍落度为 160mm,采用的浇筑坡度为 1:6,且上层砼应超前覆盖下层砼 500mm 以上,各地泵同时向后退着浇筑,泵口之间的距离保证接软管后能左右交 合。 根据泵送浇筑时会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实际情况,为了不出现夹心层及施 工冷缝,应重视每个浇筑带坡顶和坡脚两道振动器振动,要求在每道浇筑带前 后布置二道振捣棒,前道振捣棒布置在底排钢筋处和混凝土坡脚处,确保下部 砼密实,后道振捣棒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砼的捣实,确保钢筋密集 部位混凝土振实。 除了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外,其它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 距离为 300400mm,在砼浇筑过程中,为了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砼振实, 应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 5cm;振捣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防止 先将上层砼振实,而下层砼气泡无法排出,且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 振捣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在浇筑和振捣过 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浆顺砼面流到后浇带处抽排。 5.4 大体积砼保温养护 砼表面二次压光收水后用手按无指印时即可进行砼表面保温养护工作。 保温措施采用二层塑料薄膜,二层棉毡(一层厚、一层薄)覆盖,覆盖工 作必须严格认真贴实。薄膜幅边之间搭接宽度不少于 10cm,草包之间边口拼紧, 养护期间浇水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测温结果调整养护层厚度。确保混凝土 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控制在 25以内,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大 于 20,降温速度在 2/d 以内。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 5.5 测温控温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 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5.5.1 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 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 500800mm;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 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 2.55m。见测温孔布置图。见测温孔布置图。 5.5.2 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 24h 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 8h 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5.5.3 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5.5.4 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测温记录,每天应 报技术负责人查验并签字,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5.5.5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接近 25时,应及时增加 保温层厚度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测温时应随时做以下记录:每天测温时间、各测点的温度值;各部位保温材 料的覆盖及去除的时间;养护和恢复保温时间;异常天气如雨、大风等发生的 时间。当砼内部与大气温差小于等于 25c 时可拆除全部保温材料,继续施工上 层结构;当内外温差小于 20c 时,可停止测温。 六、大体积砼防裂缝措施六、大体积砼防裂缝措施 6.1 本工程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本工 程要求含泥量3%)和级配。控制水化热的升温,混凝土构件中心于外表面的 最大温差不高于 25c,并控制降温速度。浇灌混凝土后及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 喷养护剂及草帘等进行保湿和保温养护。 6.2 拌制混凝土时掺入粉煤灰、缓凝剂,改善混凝土的黏塑性,并可代替部 分水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本工程粉煤灰掺量可 取水泥用量的 20%-25%(水泥重量比) ,也可根据本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