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测量误差及 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本章知识要点】 观测条件;等精度观测;非等精度观测;粗差; 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及其特性;多余观测;标准 差;中误差;极限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 误差传播定律;最或是值;改正数;等精度观测 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权;定权方法; 非等精度观测值精度评定;单位权中误差计算。 7.1 测量误差概述 7.1.1. 误差来源 (仪器、人、环境) 测量中的被观测量客观上多存在一个真实值或理论值, 对该量进行观测得到观测值,观测值 Li与真实值X (或理论值) 之差称为真误差 ,即: i = LiX 7.1.2. 误差分类: (1)系统误差 (积聚性、可预知性) (2)偶然误差 (抵偿性、不可预知性) * 系统误差 误差大小、符号按一定规律变化或保持 常数 具有累计性 偶然误差 误差大小、符号无规律变化 抵消性 粗 差 由于粗心和干扰产生大于限差的误差 * 7.1.3. 多余观测 必要观测 距离往返测 水准红黑面读数 角度多测回 多余观测差值评定精度 * 7.1.4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真误差 定义式: i = LiX (X真值;L观测值) * * 误差区间 正 误 差负 误 差合 计 个数k频率k/n个数k频率k/n个数k频率k/n 0.00.2450.126460.128910.254 0.20.4400.112410.115810.226 0.40.6330.092330.092660.184 0.60.8230.064210.059440.123 0.81.0170.047160.045330.092 1.01.2130.036130.036260.073 1.21.460.01750.014110.031 1.41.640.01120.00660.017 1.6以上000000 总和1810.5051770.4953581.000 * (1)有界性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不会超过某一定值 (2)单峰性 绝对值 小的误差比绝对值 大的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大 (3)对称性 绝对值 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4)抵偿性 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零 误差分布-正态分布 标准差 * 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正态分布曲线的数学方程式 * =3.1416 e=2.7183 为标准差 2 为标准差的平方,称为方差。 * 甲 系统误差 * 乙 偶然误差 * 丙 偶然误差 * 测量精度 * 7.2 评定精度的标准 7.2.1 标准差与中误差 (1)定义式 * 按观测值的真误差计算中误差 序号 第一组观测第二组观测 观测值真误差2观测值真误差2 11795959-111800008+864 21795958-241795954-636 31800002+241800003+39 41795957-39180000000 51800003+391795953-749 61800000001795951-981 71795956-4161800008+864 81800003+391800007+749 91795958-241795954-636 101800002+241800004+416 +260 +2404 中误差 【】=60 n=10【】=404 n=10 m1=2.5m2 = 6.4 * (2)概率意义 * 7.2.2. 极限误差 P(|1 m)=0.683=68.3% P(|2 m)=0.954=95.4% P(|3 m)=0.997=99.7% 所以,一般容许或极限误差取: * 7.2.3. 相对误差 K (1) 定义 (2) 适用情况 例:丈量200m和80m的中误差都是20mm,精度 怎样描述? * 中误差 m 极限误差 允= 2 m 相对中误差 绝对误 差 平均误差 或然误差 * 则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7.3误差传播定律 设有一般函数: 误差传播定律描述观测值 的中误 差与观测值 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5-27) * 1、按问题要求写出函数式 2、对函数式全微分 3、写出函数的中误差与观测值中误差之间的关系式 1)函数中误差的计算方法 : * 例 S = a b a b bma amb ma mb * 2)特殊函数中误差的计算方法 : (1)、倍函数中误差 (2)、和或差函数中误差 (3)、线性函数 * (1)、倍函数中误差 设有函数: z = k x 式中k为常数;x为观测值,其中误差为 mx;则函数Z的中误差为mz mz= k mx 即观测值与某一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 于观测值中误差乘该常数 * z = k x ZI = k xI (ZI ) 2= (k xI ) 2 mz2= k2 mx2 mz = k mx * 例 在1:500地形图上,量得某线段的平距为 dAB=51.2mm0.2mm,求AB的实地平距 DAB及其中误差mD。 解:函数关系为 DAB = 500 dAB=25600 mm 中误差式为 m DAB =500 m dAB=100 mm DAB = 25.600 0.1 m * (2)、和或差函数中误误差 设有函数: z = x y x、y为观测值,其中误差分别为mx、 my ; 则函数Z的中误差为mz mz2 = mx2 my2 即两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两观 测值中误差平方之和。 * 原 理 H HB B = H= HA A + ( a + ( a b ) b ) * 例 水准测量测站高差计算公式为h=a-b。已知后视 读数的中误差为ma1mm,前视读数的中误差 为mb1mm,求每测站高差的中误差m h。 解:函数关系为 h= a b 中误差式为 m h=1.41mm * 推广式 设有函数: z = x1 x2 xn x、y为观测值,其中误差分别为mxi、 ;则函数 Z的中误差为mz mz2= m12 m22 mn2 即n个观测值代数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n观测 值中误差平方之和。 当m1= m2 = = mn =m时;则有 mz2= m2 m2 m2 mz2 = n m2 mz = n m * (3)、线线性函数 设有函数: z = k1 x1 k2x2 knxn 式中ki 为常系数;xi为独立观测值,其 中误差分别为mxi、 ;则函数Z的中误差为 mz mz2= k12 m12 k22 m22 kn2 mn2 即一组常数与一组独立观测值乘积代数 和的中误差平方,等于各常数与相应观 测值中误差乘积的平方之和。 * 例 对某段距离测量了n次,观测值为l1, l2,ln,观测 值为相互独立的等精度观测,观测值的中误差 为m,求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mx。 函数关系为 全微分式 中误差式为 * 例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公式为 h=Dtan+ i v, 已知D=192.263m0.006m, =89166, i = 1.515m0.002m v = 1.627m0.002m 求高差h的中误差mh 。 * 函数关系为 h=Dtan+ i v, 其全微分式为 中误差式为 Mh=7mm h=27.437=0.007m * 计算实例 1. 【例7-2】 课本P124,任意函数 2. 【例7-3】 课本P125,倍函数 3. 【例7-4】 课本P125,和差函数 4. 【例7-5】 课本P125,线性函数 * 中误差的计算 注意: (1)如果是距离D,则需要计算相对误差K; (2)如果是角度,则不要计算相对误差K。 * 7.3.2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 n1)钢尺分段量距的精度 n2)一般水准测量的精度 n(1)水准尺读数中误差 n(2)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n(3)依据测站数计算高差中误差 n(4)依据线路长度计算高差中误差 (5)往返测所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 3)经纬仪测量水平角的精度 n(1)半测回方向值中误差 n(2)半测回角值中误差 n(3)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的中误差 n(4)一测回角值中误差 7.4 等精度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7.4.1 算术平均值 证明:算术平均值 = 最可靠值 7.4.2 改正数 v = xL 特点: (1) v= 0(可证明) (2) vv= min(可证明) * V1 = x - l1 V2 = x l2 。 Vn = x ln v =n x - l v =0 * vvmin = (x -l1)2+ (x -l2)2 + + (x -ln)2 d vv/d x =2 (x l ) = 0 n x l = 0 x = l / n 等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x即为 :最可靠值 * 7.4.3 等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因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未知 V1 = x l1 V2 = x l2 。 Vn = x ln 1 X l1 2 X l2 。 n = X ln 只能通过上面两关系式找出 m 与 v 之间的关系 * 观测值中误差: * 7.4.4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用改正数(v)计算最或是值中误差: 表7-2 算术平均值: 观测值 中误差: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序 号 L(m)V(cm)VV 精 度 评 定 1251.52-39 最后结果可写成 x=251.490.01(m) 2251.46+39 3251.4900 4251.48-11 5251.50+11 V=0VV=20 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 7.5 非等精度观测值的精度评定 (1)不等精度观测 不同观测条件 (2)不等精度观测权 权大,精度高,观测值可靠性强 权小,精度低,观测值可靠性差 问题:怎样求P点的高程 A C B P N3=35站 N2=20站 N1=15站 S1=2km S3=4km S2=3kmh1 h2 h3 HP=HA+h1 HP=HB+h2 HP=HC+h3 * n第一组观测了四次, l1 , l2 , l3 , l4 n第二组观测了两次, l1 , l2 例 对某一观测量进行了两组观测: * x1= ( l1+ l2+ l3+ l4 ) / 4 x2=(l1+ l2) / 2 l1 l2 l3 l4 l1 l2的精度是相同的, x1与x2的精度是不同的! X = (l1+ l2+ l3+ l4 + l1+ l2) / 6 =( 4 x1 + 2 x2 ) / ( 4 + 2 ) * 单位权 等于1的权 单位权观测值 P=1的观测值 单位权中误差 单位权观测值的中误差 权的概念 中误差小,精度高,观测值可靠性大,权大 中误差大,精度低,观测值可靠性差,权小 * 权与中误差关系 l1 l2 l3 l4 l1 l2的精度是相同的,设其中 误差皆为m,则x1与x2的中误差分别为 * 上式可以说明可以任意选择 的值,但 并不改变观测值之间的权的比 。 距离、高差、角度观测值的定权方法 同精度丈量时,边长的权与边长成反比 Pi = c / si 当每公里水准测量精度相同时,水准路线观 测高差的 权与路线长度成反比 Pi = c / si 由角度观测值求算术平均值时,其权与观测 值个数(测回数)成正比 Pi = ni / c * 例 设对某量进行了n次等精度观测,求算术平均值 的权。 解:设一测回角度观测值中误差为m 则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 令= m 一测回角度观测值权为p=2 / m2 = 1 算术平均值的权为 p=2 / m x2 = n * 7.5.2 权及中误差 加权算术平均值: * 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怎么求? * 7.5.3 单位权中误差的计算 (怎么求?) n因为可以用i代替mi, nn2 = pm2 = p n2 = p / n n实际应用时,v = x l * 单位权中误差 2= pvv / (n-1) 加权平均值中误差加权平均值中误差 mx= / p * 例7-8 算例7-9 序号测回数观测值 权pivipi vi2备注 1240 20 142+432 2440 20 174+14 3640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交通电梯购销及智能化改造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协议范文子女抚养费用计算与支付
- 2025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安装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创新亲情房产无偿赠与协议
- 2025版外墙面砖装饰分包合同
- 2025年度橱柜工程安装与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协议
- 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三方检测服务合同
- 2025版铁路货运集装箱物流信息化服务合同下载
- 2025版水泥行业研发与技术转移合作协议
- 2025年度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保证金协议
- 中建测评2024二测题库及答案
- 精准施肥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 肺结核的个案护理
- 乒乓球裁判培训课件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真心痛的护理常规课件
-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建设与运营方案
- 驾驶员服务外包合同范本
- 实际控制人证明书
- 如何提高现场管理能力ppt
- 幼儿园红色小故事PPT: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