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出凝血监测 正常的止血机制 血管机制:血管收缩;基底胶原暴露,通 过因子激活内源性凝血机制;内皮细胞 释放多种因子,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 ,启动外源性凝血机制(TF),激活纤维 蛋白溶解系统 血小板机制: 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受损血管 通过花生四烯酸代谢形成血栓素A2等具 有强烈收缩血管、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介 质 释放血小板第三因子(PF3)直接参与凝 血反应 活化血小板在前激肽释放酶即高分子量 激肽原存在的条件下,直接激活F及 F 凝血机制: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凝血活酶形成 第二阶段 凝血酶形成 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生成 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抗凝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抗凝血酶- 蛋白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肝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组成与激活 纤溶系统的组成:纤溶酶原(PLG);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型纤溶 酶原激活物;纤溶酶相关抑制物 纤溶系统的激活:内源性途径和外源性 途径 第一节 概述 临床监测:详细了解出血史、出血倾向、 诱因、过敏史、职业史、家族史以及完善 的体格检查 实验室监测: 出血的原因: 局部原因引起的出血 出凝血机制异常引起的出血 不能单纯用局部因素来解释的出血 自发性出血或出血不止 同时有多个部位出血 有家族遗传史或常有出血史 伴有易引起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尿毒症、严 重肝病等 出凝血机制异常的环节分析 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获得性:败血症、过敏性紫癜、结缔组织病 血小板计数异常或功能缺陷 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功能缺陷:血小板无力症和尿毒症 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 血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DIC、严重肝病、白血病 、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肝素使用过量、DIC纤溶期等 病情动态监测 出血部位的监测 凝血功能试验指标监测 生命体征的监测 警惕并发症的监测 实验室监测 检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实验 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fragility CFT) 正常值:男性0-5个、女性0-10个 检查血小板的实验 血小板计数: 正常值:(100-300)109/L 血浆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let 4 PF4) 正常值:2.89-3.2g/L,大于正常值,常提示血 栓形成前期或血栓形成期 检查血液凝固机制的实验 全血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 CT) 主要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 正常值:5-10min C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症;严 重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纤溶 活动亢进;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等 C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正常值:90-130S 常用于体外循环监测肝素抗凝效果,并用于计 算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用量 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值:121s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缺陷,较正常对照值 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 PT延长表示凝血因子缺乏,见于严重 肝病、DIC、阻塞性黄疸或口服抗凝药过量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正常值:32-42S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功能,较正常 对照值延长10S以上有意义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 正常值:10-14s 用以检测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阶段的凝血因子 有无缺陷 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g) 正常值:2-4g/L 降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血期及纤溶期、重症肝 病 升高见于血液高凝状态 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的实验 凝血酶凝固时间(TCT、TT) 正常值:16-18s 较正常对照值延长3s以上有诊断意义 TT延长见于血液FDP增多,血浆中肝素或肝素 样物质增多、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DIC等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阳性见于DIC早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检测 FDP正常值:0-6mg/L,超过20mg/l有诊断意 义 D-D是继发性纤溶的标志,正常为阴性 抗凝血酶活性及抗原含量测定 降低见于DIC、血栓形成、严重肝病等 血栓弹性图(TEG)与声凝分析仪( SCT) 凝血是一个动态过程,用终点检测法难以提供有 关凝血的性质和动态方面的资料。传统的凝血功 能测试法如凝血酶原如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 间(PPT)、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浓度 (FIB)等,常常不能直接反映凝血障碍的原因, 亦达不到监测凝血的目的。临床上需要有一种简 单、敏感和可靠的方法来检测大量失血病人的凝 血功能状况,以便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出病人凝血 障碍的原因,并据此指导输血治疗,避免多种凝 血测定法延误时间,从而及时纠正凝血障碍,减 少失血和输血。 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1、Sonoclot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Sonoclot分析仪是于1975年由Von Kaulla等发明。其 工作原理为在血液标本(0.4 ml)中上下振动的管形 探针随着止血的各个阶段变化所遇到的运动阻力 通过一种模拟电子信号反映到Sonoclot分析仪中( 图1),然后以凝血信号的方式报告出来。随着血 液标本的凝结,止血系统的机械变化改变凝血信 号值,这样凝血过程就经此凝血信号值相对于时 间的曲线图在热感曲线打印机上打印出来,即为 Sonoclot标记曲线图(图2)。 2、Sonoclot标记各参数的意义及正 常值范围(图2) T1又称SonACT,指加入血液标本到纤维蛋 白开始形成的时间,也就是血液标本保持 液体状态的时间,主要与凝血因子有关, 与常规的ACT监测相一致,正常值为85145s 。 Rl称为凝结速率,是曲线上升的第一个斜率 ,反映了进一步的纤维蛋白形成及发生凝 结的速率,是纤维蛋白凝胶形成的特征, 主要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正常值为 1545 mm/min。 R2是曲线上升的第二个斜率,反映纤维蛋白与血 小板之间发生交联后产生凝血收缩,其正常值为 1545mm/min。 R3是曲线下降的斜率,表示进一步的凝血收缩直 至完成,其正常值为(28) mm/min。 Peak代表纤维蛋白形成结束,其高度反映凝血收 缩发生的强度,正常值为7090 mm。TP为到达顶 峰的时间,反映凝结收缩的快慢程度,正常值 85%) ,反映由于血栓溶解导致血凝块完整性的消失。 TEG的临床适用范围 TEG有优越的凝血监测功能: 可快速检测心血管疾病、术后、经皮血管内冠状动脉成形 术(PTCA)、癌症、产科疾病和老年病人的血栓形成倾向;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和使用肝素或香 豆素后的低凝状态; 检测高纤维蛋白溶解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纤维蛋 白溶解治疗和胎盘早期剥离等状态下的血栓溶解情况; 还可用于指导输血及用于监测试验。 因此凝血弹性扫描仪广泛应用于肝脏和心血管手术、重症 监测病房、急症和创伤医疗中心、血液科与临床实验室和 产科等,用于监测凝血功能 出凝血监测在围手术起的应用 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出凝血功能的术前评估 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血小板100109/L,无异常出血 血小板(50-100)109/L,出血倾向 血小板(20-50) 109/L,被视为手术禁忌 症 血小板10 109/L,有严重的出血危险,包 括颅内出血。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功能异常以后天性居多: 药物:常见的为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疾病:尿毒症 凝血因子的评估 疾病与诱因缺乏的因子 VitK缺乏 肝脏疾病 DIC 阻塞性黄疸、口服抗凝药等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 各种导致DIC的疾病 术中与术后出血分析 麻醉因素 手术因素 大量输血输液 体外循环:主要与血小板减少、纤溶活性 增强、凝血因子消耗、肝素中和不足以及 鱼精蛋白过量有关 弥散性血管凝血(DIC) DIC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病因所引起的 复杂病理过程的中间环节。诱发DIC的病因十分复 杂。但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某些因素破了人 体凝血和抗凝血系统间的平衡,首先是凝血系统 被激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寻致了各脏器的广泛 性微血栓形成而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从而使血 液转入低凝状态,继而由于纤溶系统被激活,功 能亢进而溶解了纤维蛋白甚至纤维蛋白原和其它 凝血因子,使血液更不易凝固,而所产生的FDP又 具有抗凝作用最终寻致严重出血,加之多脏器功 能损伤而出现各种严重症状,故急性DIC若不能及 时诊治常危及生命。 病因 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内毒素血症 广泛组织损伤:大手术、大面积挫伤或烧伤 产科并发症: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宫内死胎滞留 肝、肾疾患:急性肝炎、肝硬化、肾小球肾炎、肾移植排 斥反应 休克:大出血,过敏性和内毒素性休克 恶性实体瘤:肺、消化及泌尿系癌肿,尤其在转移性癌肿 多见 急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白血症 胶原性疾病:类风关、SLE、硬皮病、新生儿硬肿症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存在易引起DIC的原发疾病 有下列两项以上临床表现: 多发性出血倾向 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三项以上异常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 两项以上血浆血小板活化产物增高血小板球 蛋白PF4TXB2颗粒膜蛋白(GMP)140 血浆Fg20mg/L PT缩短或延长3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 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 AT-含量及活性降低 血浆F:C活性低于50% 疑难病例应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 因子:C降低,vWF:Ag升高,前者与后者的 比值降低 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浓度(TAT)升高 或F1+2水平升高 血浆纤溶酶和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浓度 升高 血(尿)纤维蛋白肽A水平增高 DIC监测 监测病人引起DIC基础疾病的变化 观察出血进展情况及全身各处有无出血 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结果作出DIC的分期判断 高凝期: 以微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CT、KPTT缩 短、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或增高、血小板轻度降低 消耗性低凝期 微循环障碍与出血并存、血小板减少、PT、KPTT延 长、纤维蛋白原减少、3P试验可阳性 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CT延长、纤维蛋白原严重 降低、血FDP增高 定期复查DIC的实验指标 每日或隔日测定三项筛选试验(BPC、PT、纤 维蛋白原定量)及纤溶试验 如用肝素治疗需作CT监测 CT延长到正常的1倍左右为宜 若CT超过30min以上,提示肝素过量,需用鱼 精蛋白中和 DIC的防治 治疗必须个体化 原发病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是根本措施 支持疗法 纠正并存的病理生理改变:缺氧、血容量不足 、低血压和休克 如有明显出血,应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艺中级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相遇问题试讲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九年级数学秋季开学摸底考(江苏专用)含答案
- 2025年G1工业锅炉司炉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5月计算机文化基础模拟考试题与答案
- 2025物业服务合同管理规范范本
- 2025年4月肿瘤专科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 2025年4月基础医学概论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培优卷( 含答案)
-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预习Unit1【含答案解析】
- 《运用感觉器官》教案-2025-2026学年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 关于结算培训的课件
- 交强险培训课件
- (苏教版2026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开学第一课
- 2025至2030光学透明聚酰亚胺薄膜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地球的公转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九小场所消防培训
- 文物保护专项工程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
- 2025年中国数据库市场研究报告
- 中国卢沟桥课件
- 爱护桌椅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