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讲义 学易网校.doc_第1页
2011年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讲义 学易网校.doc_第2页
2011年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讲义 学易网校.doc_第3页
2011年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讲义 学易网校.doc_第4页
2011年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精讲班 讲义 学易网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学易网 精讲班完整版讲义和mp3 请联系qq271674469一、考试大纲、教材的变化比较第二版(2007年版)的考试大纲和2010年的教材,今年第三版的考试用书和大纲都有较大变化,从实务教材看比去年增加了87页,教材编写体例上有一些调整,知识模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规范上。具体体现为:1)将“房屋建筑”与“装饰装修工程”合并为“建筑工程”,比如像进度控制、流水施工方法等相同的内容进行合并。2)原版中“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偏重于理论,2011版大纲取消;但关于声环境和噪声控制方面的知识点,在“建筑工程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中有所体现。3)“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特性与应用”中,根据各种材料目前使用频率,重新调整该知识点的重要性程度。4)“建筑功能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新版中有所加强。5)原版中“了解地形图的识读”,知识点过于陈旧,目前行业内,此部分为规划、设计部门责任范围,新版中予以取消。6)“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中,将地下连续墙并入混凝土基础内;同时,扩大了桩基础涵盖的范围;并增加劲钢(管)、钢结构基础的内容。7)“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中,新增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网架索膜结构内容。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中,新增抹灰、涂饰的内容。9)“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与处理”中,新增节能工程、安装工程质量问题与处理两个方面的内容。10)原版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应用”,与公共科目“项目管理”重复,新版予以取消。11)“建筑工程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中,新增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方面的内容。12)原版“材料采购和abc分类法的应用”中,采购批量的计算目前行业已不采用,故取消。13)“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增加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方面内容。14)增加“建筑工程劳动力管理”的内容,案例题易涉及此部分内容。15)原版中有关“建设土地使用”“房屋拆迁及补偿”方面内容不属于施工企业行为,新版均予以取消。16)有关“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国务院2007年493号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下发实施,新版中予以更新,考生应注意。17)原版中有关“城市黄线、蓝线、绿线、紫线”等规划方面的内容,在新版中均予以删除。18)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对原书中相应内容进行更正。19)新版“地基基础工程的有关技术标准”中增加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三个规范、规程的解读,特别是涉及的强制性条文,考生应重点关注。20)新版“建筑工程屋面及装饰装修工程的有关技术标准”中增加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两个规范的主要内容。21)新版中增加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t50502)的主要内容。22)新版增加“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注册执业管理”相关制度的内容。二、新版教材的特点 更加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使“考”“干”真正结合,通过建造师考试考前学习,同时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实务教材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业内专家及相关大专院校学者编写。新书对原书作了相应的结构调整,保留建造师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外,简化纯理论的内容,删减施工企业通常不涉及的知识,替换新颁布标准规范内容,新增侧重于工程实践与项目管理运用方面的知识点,力求使考生能对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学习和把握。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大纲与三门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在知识点布置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在考试用书的编写过程中,尽量避免重复。在编写内容组织上,通用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归入公共科目考试用书;专业技术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及综合应用,在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中进行阐述。管理与实务重点体现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管理手段的应用,重点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全局管控进行考核。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共分三章,第一章“建筑工程技术”,侧重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施工技术要求;第二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突出体现了建造师的综合管理能力,本部分内容涉及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成本造价及结算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第三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依据最新法规和规范编写,侧重于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检验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中,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与公共科目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体现的是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考生在学习时,应先通读公共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与实务的顺序进行。三、考试时间与试卷结构 本科目的考试时间为4小时,题型采用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合计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案例分析题5题,其中 20分题3道,30分题2道,合计120分;试卷总分160分,合格分数线为96分。四、教材框架知识体系五、精讲班特点精讲班将在紧扣考试大纲兼顾教材全面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历年培训经验,指出教材中的重点并解析难点,同时预测2011年可能的出题点。精讲班讲解时,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考试大纲的要求;第二步:历年考点的盘点;第三步:重要知识点解析;第四步:同步习题训练。1a410000 建筑工程技术(第一章)1a411000 建筑结构与构造(第一节)【本节考试大纲】掌握房屋结构工程的安全性;熟悉建筑结构工程的适用性;熟悉房屋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掌握结构平衡的条件;掌握防止结构倾覆的技术要求;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熟悉荷载对结构的影响;熟悉常见建筑结构体系和应用;掌握建筑结构要求;掌握建筑构造要求;熟悉建筑装饰装修构造要求。【本节近三年考点盘点】【重要考点破解】1a411010 建筑结构工程的可靠性1a411011 掌握建筑结构工程的安全性【考点内容小结】【典型考题】(2007年真题)结构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包括控制(acd)。a.变形 b.倾覆 c.振幅 d.裂缝 e.保温解题思路:结构正常使用状态包括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的振幅等。【典型考题】2005年真题受压构件,两端铰支,其临界力为50kn,若将构件改为两端固定,则其临界力为()kn。a.50b.100c.150d.200答案:d解题思路:考核的是不同支座情况下的临界力计算公式。受压杆件稳定的临界力公式。考生要重点掌握影响临界力大小的因素,如受压杆件的材料、截面形状、长度、支承情况等。此处知识点的考核既可以出“文字题”,如:同等情况的钢柱的临界力比木柱大,是因为(钢柱的弹性模量大)。也可以出“计算题”,如:受压杆件的惯性矩缩小1倍时,其临界力(缩小1倍)。【典型考题】2007年真题同一长度的压杆,截面积及材料均相同,仅两端支承条件不同,则( b )杆的临界力最小。a.两端较支 b.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c.一端固定,一端较支 d.两端固定解题思路:考核的是不同支座情况下的临界力计算公式。受压杆件稳定的临界力公式。当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l为杆件的实际长度;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0=l。1a4110112 熟悉建筑结构工程的适用性【考点内容小结】【典型考题】2009年真题 有一悬臂梁,受力如图所示,q=1kn/m,ei=21011nmm2,l=2m,则梁端b最大位移f是( b )。a.5b.10c.15d.20【典型考题】2006年真题关于简支梁变形大小的影响因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e)。a.跨度越大,变形越大b.截面的惯性矩越大,变形越大c.截面积越大,变形越小d.材料弹性模量越大,变形越大e.外荷载越大,变形越大解题思路:影响梁变形(位移)的因素有跨度、材料、截面形状、外部荷载、支座情况等。要求考生要掌握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梁的最大变形公式: 中各影响因素与变形的关系,如与梁变形(位移)成正比的因素有跨度、荷载,成反比的因素有惯性矩、弹性模量等,此处知识点可出多选题。而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跨度(l),此处也可出计算式的单项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