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_第1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_第2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_第3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_第4页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反)2023年解读展

望5DCB

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2DCB

作用机制及其研发进展1DCB

使

项3目录CONTENTS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安

性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给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跨越式的进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已成为当下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支架内再狭窄(ISR)

是影响支架置入术后长期疗效

的主要临床问题之一。随着支架产品由裸金属支架BMS)

开始不断更新迭代,最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DES)

已将再狭窄率下降至10%以下,但随着时间的延长,DES引起的术后再狭窄呈现追赶现象,仍然是

临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专家组【摘要】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历了单纯球囊扩张、裸金属支架(BMS)

到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术后靶血管的急性闭塞和再狭窄率明显降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DES

成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主流介入治疗手段。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DCB)

成为冠状动脉病变新的治疗策略,

DCB

的药物和涂层技术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中。在不使用永久性置入物的情况下,DCB

在单次球囊充盈过程中通过赋形剂将抗增殖药物快速均匀地转运到血管壁中。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DCB

已被证实是应对支架内再狭窄(ISR)及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措施,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DCB

在多种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有了新的证据,适应证在国际范围内也有所扩展。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经过循证论证和会议讨论,在ISR

病变充分预处理、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适应证拓展、腔内影像及功能学精准指导DCB

治疗等方面对首版《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药物涂层球囊

DCB)能快速、均匀地将抗增殖药物输送到血管壁而不遗留永久置入物,是PCI的另一种有效策略。DCB

已被证实是应对ISR及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SVD)

的有效措施.更新要点2.依据现有循证证据,对DCB

适用情况进行了拓展和分类。在原有ISR、SVD

与分

叉病变的DCB

适应证基础上,增加了DCB

在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冠状动脉慢

性完全闭塞(CTO)

病变及其他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应用的客观陈述。阐述了DCB的研发进展,新增

介绍了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类

药物涂层的特点;更新了国内外

上市的几种主要DCB

产品,继续

强调不同DCB

之间无类效应。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1.6.鉴于临床上对于紫杉醇DCB

安全性的关注,新增了冠状动脉紫杉醇DCB

安全性的循

证证据,冠状动脉紫杉醇DCB

治疗冠状动脉 病变患者术后3年随访安全性良好。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5.鉴于腔内影像学和生理学指导PCI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作用,本共识在

"DCB

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中增设了“生理学指导下的DCB

治疗”

和“腔内影像学指导下的DCB

治疗”两大内容。3.对于DCB

治疗ISR

病变,更新了对比DES

疗效的研究进展,指出DCB相对于DES

仍具有“无置入”的优势,同时,强调治疗ISR

病变时使用腔

内影像工具和病变预处理的重要性。4.随着DCB

治疗真分叉病变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本共识详细阐述了DCB

治疗分叉病变的

2种策略选择(DES+DCB

的杂交策略和单纯

DCB

策略)、操作建议和注意事项。>

DCB

是在传统球囊上覆盖一层抗增殖药物,其药物成分能在单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内迅速渗透进血管壁发挥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从而阻碍再狭窄进程。DCB

的作用特点要求其携

带的抗增殖药物在释放和进入血管壁过程中有尽可能高的转运速率和尽可能持久的壁内存留。紫杉醇亲脂性强的特点使其能快速被血管壁均匀摄取,持久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是目前DCB药物涂层的主要选择。与紫杉醇相比,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的细胞毒性更小,临床应用更安

全,但其亲脂性差,与西罗莫司受体结合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在组织中的留存时间短,限制了其在DCB

药物涂层中的应用。目前最新一代西罗莫司类DCB

应用了新的药物输送技术诸如纳米技术、生物可降解多聚微球、球囊微孔等,克服了西罗莫司类药物的缺点,能可控地释放西罗莫司,成为

临床DCB

治疗的新选择。DCB作用机制及其研发进展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SeQuent

Please(新普力)/SeQuent

Plase

Neo

(新普杨、地西碧)Dior

I

and

ⅡBiostreamAgentEssentialIN.PACTFalconPantera

LuxElutaxDanubioRESTOREProtege轻舟Orchid&DhaliaStellarexVirtuesdutionSeQuent

Plase

SCBMagictouch柏腾B

BraunEurocorBiosensorsInternational

Group

Bosbn

ScientificiVascularMedtronicBiotronikAachen

ResonanceMinvasysCardionovumBlue

Medical垠艺生物科技AcotecCovidienCaliberTherapcuticsMed

AllianceB

BraunConcept

Medical

Rescarch吉威医疗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紫杉醇西罗莫司

西罗莫司

西罗莫司西罗莫司优关莫司碘普罗胺虫胶/硫酸

二甲酯虫胶柠檬酸酯有机酯尿素丁酰柠檬酸三正已酯葡聚糖丁酰柠檬酸

三正己酯

紫胶胺盐丁酰柠檬酸三正已酯碘海醇———微孔球囊细胞贴附技术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磷脂赋形剂聚环氧乙烷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迄今,全球已有数十种DCB

产品问世(表1)。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不同的DCB

涂层具有不同的配方、涂层工艺,由此产生

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就有明显差异,现

有临床研究尚无证据证明不同的DCB

之间具有“类效应”。DCB作用机制及其研发进展表

1

国内外部分已上市药物涂层球囊Ibis

1

Sekead

domstic

and

inc

mutiondl

makoed

dugcosed

huilkons产品名厂商赋形剂药物涂层2.1DCB

造影适应证2.1.1

ISR

随着支架置入术的发展,如何抑制ISR

进程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BMS

及DES术后ISR的临床表现、斑块形态、病理进展、对治疗的反应均不相同。新生内膜的过度增生

是BMS-ISR

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中呈现均质性增生;DES

的药物

涂层抑制内膜增生,但负载药物的多聚物会刺激局部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内皮愈合延迟,主要表现为晚期出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OCT

影像中呈现异质性或分层性增生。从ISR

斑块病理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不论是BMS

还是DES,

随着时间推移,支架内的最终病理改变是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因此,区分再狭窄病变的组织类型成为重要的判断依据,

这也引起了后续对腔内影像指导DCB

治疗的关注。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

作者/研究名称

研究设计

Bu类型

两健结果

euccncsgriu(06)")BMCCOCTHI

I(mileugre

in

I*动(on)wounlHPCAD11年简

(

0

5

)nroDs(00))EPCAD

DES3年uHzuu等(m)tug等nnBD(D

itKanR()

)HnUCr(2o)a)FCADCha(

iHPCDC2年(Db)=jasV(204)₁MBS

V₃年转访1nNCCDCAII(

首通峰真(何)/例)RMSSR6,0个月6.12个月6个月111:(00)±0)

比(074±a)(F<0an)6个月再肤窄率,

比4%(P₀02)12月MAC,

比3(PC)6个月1,(a±045)m比(031±0)FMCCOCATH(54例)/

EMSSR和

普通球意(4例)

D

E

重CCOCxmt(34例)1

SR和

普动球查(4例)

pis(mi

普力(66例)/

R新香力(6

F)/axs支国(兹州)6个月

12.24个月6

窄率:

比5%(P<00):24个月MACE,I%比4%(P<0001);5

35年MACT:11比

(000)6十月

(07±0

)

比(08±061)mm6个月

12个月

6

比20%(P0);12十月MACE,%比22%(P=00)3年

3年MACT,9J%比K%(P=aH)6

1

,

(

8

0

8

)

(

a

o

)6个月

6个月

6(

000

a%tsao,(p<001);6个月再状率:na%tEm(P<601)3年

3年TUK

M比

(P=006)6

1

(

0

0

5

)

m

(

0

刀±

0

5

)(P=01)十

6十月

6个月再共中率:L不比62元(P=0001)6十月

R:U%比4L

(P0.00))6个月MNL,

,比6O(P=400)6个月11(0Ⅱ±0)m比(049±050)am6个月

1,3,6个月(P<0000)6个月NNCE

66%比R

(P<000)6个月再映窄率:

例加例6

月1

2

0个月Ⅱ

比DS%比40.5%0个月S及死亡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1年

3年内

R,儿气比24%比n

12个月

,7

无统计学意义9个月111:(0±0)

比(03±08)个

9、口十月

(非考

性PO0)12个月1构

比(0)24个月

2个月

(=08)9月MBD(20±06)

比(25106)6.9十月

12十月

个月111:(44±05)m=比(004±05)=(=014)12个月MAC无基著差异3年

1年T:

(P=004新晋力(722例)

普迅甲商(黑例)新普力(刀例)

看通球音(基例)新普力(25例)/

普地求青(25例)DES4罩DS4D新普力(17间)/

wsa和

普通球亮(π例

D4为

)TAXLS文果(10例)/

D普通单责(4例)新否力(1身何)/

TAXLS支用(址何)/

作动单表(04到)新曾力(20例)/Xaoe文案(20例)新普力(10)/TAXZS文谢(110例)新普力(1国例)/

1AXL5文案(110例)新香力(93例)/

x

支案(4例)D4HMSKRp4DBNE-ER新普力(95何)/Xar支案(94例

mu异1)无亡差m(P=0R0π0检,mm如内血11103文月1年9十r)月(oc个))十月P<.再肤作率:0个月P个月再共(P<0.01)k作者/研究老称(时间)研究设计

1类型造影请临床关键结里69个月最小管控直程:(130±06)am比RRs

W(2Dis)m新普力(34例)Puoue文架(85例)DES-SR

6-9个月69个月、1(20±01)mm(P<001)年

69个月再联窄率:%比1%(Pm006)1年MACb

a比w%(p=a0)TS(x)新普力(63例)

anu支案(64例)BMS-SR12个月

(±2个月)6.02个月0个月

(009±64)mm比(044±0.73)m(00)

0个月再联窄率:

%比BQ%(P=00%)2

T

O

2

I

Z

%

(

P

0

2

0

)Euhv(on)ls甲

+

P

w

a

u

L

a

药物求商(125例)atou

DSSK

64个月

12个月La.药物求黄(127例)65个月111:(01±059)=m比(00±0年)m(P=027)2个月MNCF

1U%比21%(pmai5)2个月ⅡR

162%比2L%(P=03)9个月L(Q5±08)mm比(019±041)RSTOE(na)m)新普力(36例)

支果(86例)DESSR

9个月12个月(P09)2个月MACE,T%比47%(P=a₉)2个月TLR

53%比L%(Pm01)6个月

:(00±00)比(6)±0D)mmBLX(aan)阿IDCbaadDCB(157

s

S

(

2

)MXHDSR

6个月12个月(P-040)2

LhA

4

S

(

P

0

5

)2个月L题12%比10%(P032)DA(

)新普力(141例)/uoue支果((7例)MEXHD-SR6个月

12个月6个月MID₁

(171±051)mm比(174±08)mm(寺劣数性P<000)0

L

R

S比

Z

(

P

0

5

)XSTOE

Ra()新普力(20例)/RekwDCB(C0例)9个月1,(035±047)mm比(030±050)mmMXEDR

9个月

12个月

(非为效性P=002)2个月LLh

D比33%(P=037)HMLMLS

ICB(08)SapestSCB(25例)/

新告格(25例)DISEK

6个月

12个月6个月L:(07±05)am比(021±054)mm(Pm0列)2个月病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n

n

)新普力(10例)/其济(100例)MXDSR

9个月12个月9个月11,(030±046)mm比(029±04)mm(Pmuan)0

h

B

O

m

t

D

s

M

(

P

0

C

)注:DCB,药物涂层球面:,文果内再获窄:BMS.提金属文果:111、晚南管腔丢失: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DES,药物洗脱支第:

TL,配病变再次血运重建:M,心其度死BTHC,丁配柠榨级三正已胞:BPSES.生物可员解聚合物涂层西罗真可洗院支果TL,税病变失数:MLD,最小管腔直社。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将DCB

与传统治疗ISR

手段相对比,证实了DCB在ISR治疗中的确切疗效(表2)。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1年内M及死亡发生率:10.6比

%比师9个月MDh

2Bmm比254mm(P-0%)(时间)

造事

保表

2

DCB

治疗SR

的随机对照试验3

T

L

U

B

(

0

0

0

)3年1:6Z比154%(P-030)XUS文案(65例)实表2随

着DCB

技术的发展,目前临床上有不同种类和品牌的DCB

存在,除了紫杉醇DCB,

对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在DCB

中的应用也已有研究成果,提示这类DCB

治疗ISR

同样安全有效。但即使是目前已在临床上成熟使用的紫杉醇DCB,

不同的

药物涂层配方和涂层工艺技术将因为不同的药物制剂、剂量、药物代谢动力学及

与病变间有差异地相互作用而产生不同的血管反应。最近一项大型荟萃分析研究认为,DCB

与DES

在治疗BMS-ISR

方面具有相近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在治疗DES-ISR

方面的有效性劣于DES

重复置入,安全性接

近。另一项纳入10个DCB

对比DES

治疗ISR

的随机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结果提示,

与新一代DES相比,DCB

治疗ISR

增加3年随访期内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但

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与靶病变血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近期国内一个多中心大样本真实世界注册研究结果提示,DCB

治疗DES-ISR

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治疗原发病变。尽管如此,DCB

相对于DES

仍具有“无置入”的优势,尤其当患者存在既往有多层支架、ISR

节段处有分支发出,或不能耐受长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

的患者,仍倾向于使用DCB。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DCB

在《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及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

心肌血运重建指南中被推荐应用于各类ISR

的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腔内影像指导DCB

治疗ISR

的作用不断突显。腔内影像能帮助识别ISR

发生机制,包括生物因素(新生内膜、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机械因素(支架直径过小、支架膨胀不全、支架错位、支架断裂等),从而指导选择合适的病变预处理对策;腔内影像能精准指导DCB

的尺寸选择。证据提示在DCB

治疗ISR

中,病变预处理的效果与DCB

的远期疗效密切相关。在2018年欧洲腔内影像临床应用共识中就强烈推荐使用腔内影像评价ISR

发生机制。在腔内影像工具的选择上,由于血管内超声IVUS)

相较于OCT

的分辨率更低,其对于复杂组织结构的显影无法被用作组织病理学影像证据,这使得临床上术者首选以OCT

检测来辅助ISR

的治疗,临床研究也更多聚焦于OCT

在ISR

治疗中的应用。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2.1.2

SVD

SVD通常定义为≤2.75mm

的血管病变。与单纯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POBA)

治疗SVD

相比,国内PEPCADChinaSVD

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

结果显

示,DCB

术后9个月时的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达到了优效性终点。另一项国内BIO-RISECHINA

多中心RCT

研究结果显示,新型优美莫司BA9)DCB

治疗SVD

的疗效优

于普通球囊扩张治疗。在支架置入治疗SVD

的过往实践中,由于术后小血管的晚期管

腔丢失占比更大,导致了更高的ISR

和临床事件发生率,故DCB

“无置入”的治疗方

案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早期荟萃分析认为DES

仍然优于DCB,

但该分析未将DCB

无类效应纳入考量。最近一项大型BASKET-SMALL2

试验在SVD

患者中比较了以紫

杉醇与碘普罗胺混合基质为涂层的DCB

和DES

的3年随访疗效,证明了DCB

相对于DES

的非劣效性。近期的PICCOLETOⅡ

国际多中心RCT及另一个纳入5项比较DCB和DES

治疗小血管病变RCT

的荟萃分析均显示,DCB

在术后6个月或1年的晚期管腔

丢失均优于DES,

两者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同时,国内外多项针对DCB

的3年随访也证实了其在SVD

中的临床有效性。因

此,与DES

置入相比,总体来说DCB

治疗

具有非劣性的结果,支持DCB

治疗SVD(2.0~2.75mm,

表3)。但对于2.0~2.25mm

小血管病变,DCB

的临床效果尚需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6个月MLD:(1.

11±0.65)mm比(1.94±0.72)mm(P=0.0002)9个月MACE:35.7%比13.8%(P=0.054)9个月TLR:32.

1%比10.3%(P=0.

15)6个月1LL:(0.08±0.38)mm比(0.29±0.44)mm(P=0.001)6个月TLR:4.4%比7.6%(P=0.37)12个月MACE:10%比16.3%(P=0.21)3年MACE:14.4%比30.4%(P=0.015)9~12个月LLL:(0.26±0.42)mm比(0.30±0.35)mm(P=0,41)12个月TLR:4.4%比2.6%(P=0.72)6个月LLL:0.13(-0.14,0.57)mm比0.10

mm(-0.16,0.34)mm(P=0.72)36个月MACE:15%比15%(P=0

.95)36个月TVR:9%比9%(P=0

.83)6个月LLL:0.04

mm比0.17

mm(非劣效性P=0.001。

优效性P=0.03)12个月MACE:5.6%比7.5%(P=0.55)9个月1LL:(0.16±029)mm比(0.30±0.35)mm(P=0.001)9个月LLL:(0,10±0.33)mm比(0.25±0.38)mm(P=0.0027),优效性P=0.006812个月MACE:13.8%比19.5%(P=0.234)12个月TLF;5.0%比9.2%(P=0.196)12个月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原性死亡:0比0注:DCB,药物涂层球囊;MLD,最小管腔直径;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TLR,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LLL,晚期管腔丢失;

TVR,

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TLF,

靶病变失败。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Taxus支架(92例)RESTORE药物球囊(116例)/Resolute

Integrity支架(114例)新普力药物球囊(382例)/TAXUS和Xience支架(376例)Buax

SV(118例)/Xience

EES(114例)优关莫司药物球囊(106例)1普通球囊(103例)新普力药物球囊(181例)/POBA(

8

9

)作者/研究名称(时间)研究设计随访时间

关键结果3年9-

12个月36个月6

月9

月9个月、12个月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表

3

DCB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原发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Th]Bnbmisd

amolkd

rik

of

DCB

fr

d

ano

lsin

n

aroury

smdl

vesd

doasPICCOLETO

I(2020)(45)BIO-RISE

CHINA(2021)[]Dior1药物球囊(28例)/

Taxus支架(29例)IN.PACT

Falcon药物球囊(90例)

6个月、12个月、PEPCADChinaSVD(2023)[]BASKET-SMALL2

(2020)[RESTORE

SVD

(2018)【ss]PICCOLETO(2010)[BELLO(2015)【*6个月、9个月2.1.3

分叉病变由于分叉病变的解剖特殊性,尽管技术策略不断改进,但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仍具挑战性,无论是选择单支架或者双支架策略均伴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DCB

治疗分叉病变减轻了分叉嵴的偏移、避

免了局部金属物堆积及药物分布不均等缺陷,从而优化了治疗结果。根据分叉病变的不同类型及病变预处理

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非真性分叉病变通常采用单纯DCB

治疗;对于真性分叉病变,主支DES

支DCB

为常用的技术手段。分叉病变术中DCB

使用顺序可能对临床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推荐在主支支架、分支病变预处理后使用DCB,

最后完成对吻扩张及近端优化。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为防止DCB

通过支架网眼困难,通常在分支开口选择与分支血管直径1:1的非顺应性球囊充分扩张。如分支血管直径较小,与主支血管成角较大,或预计再进入导丝及DCB

困难者,可先行分支DCB

治疗。如果先在分支使用DCB

后在主支使用DES,

可能

导致分叉部位斑块及嵴部偏移造成分支开口狭窄,如需要分支再入导丝时,因可能存

在的夹层,增加导丝进入内膜下的机会,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DCB

治疗后

的反复操作可能影响局部药物的远期疗效。如DCB

后分支出现B型以上夹层,可选择

在分叉以远发生严重夹层的部位用点状支架(DES)

补救性治疗,减少双支架的使用,

改善远期预后。当选择仅用DCB

治疗分叉病变的策略时,主支DCB

直径通常以分叉远

端血管大小为参考进行选择,依次对分支及主支进行DCB

治疗,通常不进行对吻扩张,

以免造成主支近端血管损伤。有研究结果显示单纯主支DCB

治疗后,可见分支开口晚期面积增大现象。在减少再狭窄发生的同时简化介入治疗手术操作是DCB

治疗分叉

病变的主要优势,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DCB

在分叉病变中的使用。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2.1.4

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

DCB

应用于冠状动脉大血管(通常定义为参考血管直径>2.75mm)原发病变是在处理小血管病变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扩大发展起来的。由于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往往位于

冠状动脉主支或粗大的分支,涉及供血范围更大,因此在DCB

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此外,大血管平

滑肌层及弹力纤维较小血管更加丰富,更容易发生弹性回缩,所以需要更充分的病变准备。为达到良好

的预扩张效果并控制严重夹层,往往要更多地使用特殊球囊(如:切割球囊、双导丝球囊、棘突球囊及非

顺应性球囊等)。当从冠状动脉造影难以判断夹层严重性、残余管腔面积等,可辅以腔内影像学工具,例

如IVUS

或OCT。

如果腔内影像显示有明显的壁内血肿或深达中膜的夹层,应行DES

置入。近年有研究表明血流储备分数(FFR)

指导DCB

治疗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在内的大血管原发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不但术后即刻可获得良好的管腔面积增益,而且通过OCT

证实随访期仍能保持这种增益。此外,建议在

球囊预扩张及DCB

术后观察5~15mi

n,判断管腔残余狭窄是否有变化、夹层是否有进展。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表4

DCB

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的临床研究DM4

Cnal

suis

of

ICB

fr

anolskm

n

hgcamryry作者/研究名称(时间)研究设计入选标准补数支架随访关键结果2.51-3.00mmVenetsanos等(2018){*(70处病变)Yu等(2019)tm】Lu等(2019)tm12个月TLR:4.3%L

i

u

(

2

0

1

9

)Rosenberg等(2019)()DEBUT(2019)[M]9个月LLL:(-0.

19±049)mmYu等(2022)[8]9个月再狭窄率:8.9%比9.6%,P=0.87712个月MACE:2.44%比633%,P=0,226注:DCB.药物涂层球囊;TLR,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LLL,晚期管腔丢失:TLF,靶病变失败。有研究表明,如果DCB

术后15minFFR

或瞬时无

波形比值iFR)明显下降,提示夹层有进展趋势,需

要补救性置入支架。多项国内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中单独使用DCB

的有效性及安全

性均良好,部分国外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但仍需要大型的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

和有效性(表4)。目前仅有少量研究给出了DCB

与DES

相比治疗原发大血管病变可能存在非劣效性的数据支持,但仍缺乏专门针对DCB

与DES

头对头比较的RCT。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新普力(222处病变)新普力(92例)新善力(120例)新普力(134例)10个月MACE:0%10个月TLR;0%9个月LL:(-

0

.

02±049)mm

12个月MACE:4

.

3%新普力(102例)/Integrity棵支架(106例)新普力(85例)/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12个月TLF:3.4%

9个月MACE:6

.

1%

9个月TLR;1

.0%Integrity,XienceXpedition.SYNERGY

及火鹰,85例)9个月MACE:1%比14%

(非劣效性P<0.00001)2例(1.6%)7%(151处病变)≥3.00mm>3.0

mm≥2.751

2

12个月TLR:3%比(0.03±0.64)mm,P=0.0196例(6

.4%)

9、12个月1例(0

.

5%)平均10个月12个月9

月2例(2.4%)

9、12个月3例(2%)

9

月新一代DES(RsoluteDCB(221处病变)2.25-4.0

mm2.5-4.0

mm>2

.

75mm>28mm2.1.5

CTO及其他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CTO

病变是介入治疗所面对的最具挑战的病变,尽管器械工艺和操作技术在进步,但治疗CTO

病变的远期安全性及疗效仍然有限。因为血流阻断,CTO

病变的远端血管会出现负性重构,重新

开通的血管则需要数周到数月恢复其正常大小,在此背景下,血管开通后即刻常会低估管腔的真实直径。因而,DCB在CTO

病变中应用的一大优势即在于当CTO

病变血管恢复到原始大小时不会出现被动支架贴壁不良。小样本研究发现单纯DCB

策略应用于CTO

病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一项研究给出了CTO

病变血管再通后应用DCB

联合BMS

的治疗相对于DES

的非劣效性,但DCB

应用于CTO

病变的临床资料仍非常有限,需要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确证DCB

是否能成为治疗CTO

病变的有效手段。对于其他冠状动脉原发病变,如弥漫性长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开口病变等,同样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题。目前,单纯DCB

或者DCB

联合DES

的杂交治疗策略在部分合适的此类病变中得以探索与尝试,并得到了一些临床研究

结果的支持,期待未来大规模前瞻性RCT

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应用DCB

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建议仍

需谨慎应用与处理。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2.2DCB

临床适应证2.2.1

急性心肌梗死现仅有少量研究涉及DCB

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直接PCI。由

于血栓的存在会影响DCB

药物的传递,DCB

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病变需要充分的

预处理以解除血栓负荷,恢复血流,必要时可择期再行介入治疗。另外,对于管腔直径难

以测定的患者,DCB

有着天然优势,也为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可能。最近

的PEPCADNSTEMI

研究结果提示在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单纯DCB

治疗不

劣于支架置入术。REVELATION

研究在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同样得到单纯DCB

与支架置入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总的来说,目前有限的资料支持单纯DCB

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

的备选方案,尤其是对于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2.2.2

糖尿病大约1/4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病变多发生于小血管,血管扩张储备量有限,且病变复杂、弥漫,过往采用DES

治疗时易发生药物涂层分布不均和支架断裂的现象,发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概率高,往往预后较差。DCB

由于“无置入”和其给药途径特点,有效避免了DES

的主要缺陷,是潜在的良好治疗手段。目前除少数探讨DCB

BMS

比较,或DCB

联合BMS

治疗的大样本量临床注册研究发现了倾向于DCB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数据支撑外,BASKETSMALL2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队列分析公布的3年随访结果,进一步为DCB

较DES

更适合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期待更多临床研究探索DCB

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2.2.3

高出血风险高出血风险包括高龄、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恶性肿瘤、即

将行外科手术等。PCI

术后DAPT

的应用加大了高出血风险患者的出血风险。在此背景下,DCB

术后相对短的DAPT

方案体现出了优势。临床数据提示在出

血风险特别高的患者中,DCB

治疗后可仅应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SAPT)。DEBUT

研究提示了在应对高出血风险患者的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中,DCB

治疗是优选方案。更多的临床资料提示DCB

术后短程的DAPT

方案并不会提高术后血栓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合并高出血风险的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治疗时优选单纯DCB

治疗。DCB适应证及其循证证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良好的病变准备预扩张·标准半顺应性球囊或特殊球囊(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等),球囊血管直径比(0.8-1.0):1辅助工具·腔内影像

(ISR

强烈推荐)-生理学指导

(FFR)辅助手段·旋磨、碎石、延长扩张时间等不良的血管造影结果TIMI

血流分级<■级

残余狭窄>30%血管夹层为C-F

型注:DCB,

药物涂层球囊;

ISR,

支架内再狭窄;

FFR,

血流储备分数;

TIMI,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

DES,

药物洗脱支架;

DAPT,

双联抗血小

板治疗;

BMS,

裸金属支架;

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SAPT,

单药抗血小板治疗;1am=101.325kPa。注:图1

DCB使用流程Ruae1

HowofDCBrcatmen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DAPT仅

DCB:1-3

个月;BMS-ISR:1~3

个月;DES-ISR;

时间取决于DES,

但至少1-3个月;ACS

患者:至少12个月;伴高出血风险患者:酌情缩短时程,或SAPT单纯DCB

治疗DCB

远增和近端至少比预扩张区域长2-3mm。球囊/血管直径比08-10,8~10am

扩张30-60s3.1临床使用流程(图1)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血管造影结果可接受

TIMI血流分级■级残余狭窄≤30%C

型以下夹层DAPT根据当前指南执行支架置入术

置入DES3.1.1病变准备的一般原则使用传统球囊,球囊/血管直径比率0.8~1.0。如果扩张不充分,可

以考虑选择特殊球囊(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等)进行充分预扩张,也可以选择腔内影像技术(IVUS/OCT)

指导,或进行FFR

指导。ISR

患者在病变准备前必须仔细探查其发病机制,强烈建议

辅以腔内影像学工具明确支架治疗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纠正,比如由支架膨胀不良引起的ISR则使用高压预扩张应对。DCB

治疗ISR

时,良好的病变预处理可以降低DCB

治疗后的事件发

生率。研究显示,DES-

ISR

病变接受DCB

治疗后发生靶病变失败TLF)的独立预测因子为:预处理

后残余狭窄、DCB

与DES

直径比、DCB

扩张时间。ISR

病变相较于原发病变,需要更加积极的预

处理。预处理后管腔残余狭窄越小,越有利于远期预后。建议将残余狭窄下降至20%以下,可提

升DCB

的远期疗效。在常规预扩张不理想的情况下,建议结合腔内影像学工具,针对不同ISR

制,采用腔内冲击波碎石、旋磨、准分子激光等方法对ISR病变进行斑块减容处理。对于冠状动脉

原发病变,预处理时则需更多考虑理想的管腔获得与严重夹层风险间的平衡。研究显示,原发病

变预处理使用较大的球囊血管直径比,会伴有较高的严重夹层发生率,增加"无置入"策略失败

的风险。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3.1.2判定病变准备的效果充分预扩张后,依据预扩张结果,判断是否适合进行

DCB

治疗。如果同时满足以下3种情况,可以使用DCB

治疗:(1)血管C

型以下夹层;(2)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

血流分级Ⅲ级;(3)残余狭窄≤30%。如果充分预扩张后,以上3项任何1项不被满足,则采用其他

介入治疗术式进行治疗。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3.1.3

DCB治疗

DCB

应尽快(推荐2min

内)送达病变部位,并给予充分的扩张时间

(≥30s)。如病变处于远端、血管曲折或钙化严重,预期可能影响DCB

输送速度或导致

置入失败时,可采用双导丝、延长导管等方法。另外,需谨记DCB

是输送药物的工具,不

能试图用其解除病变部位狭窄。在使用DCB

时,为避免预处理部位或支架部位与DCB

之间的“地理缺失”,要确保DCB

覆盖预处理部位长度并超出边缘各2~3mm。3.1.4术后DAPT

在病情稳定的患者中单纯使用DCB

时,术后DAPT

治疗时间为1~3个月。如果联合支架治疗,按照所用支架的DAPT

要求给予药物。如为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患者,建议术后DAPT

至少12个月。如患者伴有高出血风险因素,可缩短DAPT

时程,甚至使用SAPT。

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3.2生理学指导下的DCB

治疗因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提供有关狭窄病变功能学意义的信息,故对于病变进行预处理,单纯球囊扩张后造影下DCB

治疗的评估标准受到了一些挑战。已有研究表明,FFR

指导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预后更好,而且在病变预处理后使用FFR

设定阈值为0.75来定义功能学意义上的显著病变时,发现冠状动脉造影和功能学特征之间存在较高的不一致性。因此,2019亚太DCB

专家共识建议,除依据《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预处理后DCB

使用标准外,可以依据生理学指标进行评估(TIMI

血流分级Ⅲ级;FFR≥0.75):FFR<0.75,

进一步对病变进行预处理或置入支架;FFR≥0.75,置

入DCB。2020

年全球DCB

专家共识建议把FFR

的阈值设定为0.80。根据以上结果,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并非所有冠状动脉病变都需要生理学指导,但如果狭窄病变血管的供血范围大,如左前降支近端病变、右优势型下的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及左优势型下的左回旋支近端病变等,则应采用生理学(如FFR)

指导,阈值建议设定为0.80。DCB的临床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药物涂层球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2023年解读另外,我国研究者在多项研究中采用三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计算流体力学的算法快速计算靶血管FFR

的新方法:定量血流分数(QFR),

并在多项大型随机临床注册研究中发现了其在ISR

和SVD

的指导作用。最近,iFR

作为一种不需要应用腺苷的替代测量方法,用于指导冠状动脉原发病变,阈值设定为0.86亦是安全有效的,但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3.3腔内影像指导DCB

治疗在DCB

治疗中,腔内影像能够评估术前病变性质,指导预处理策略选择;精确测量血管直径和病变长度,辅助DCB

尺寸选择;明确预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