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论_第1页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论_第2页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论_第3页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论互联网时代的文学生态论 数字化的生活,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后信息时代。现行社 会的种种模式正在迅速转变,形成一个以“比特”为思考基 础的新格局。比特,作为信息 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 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 一、数字化对文学的触摸 走进 21 世纪的文学赶上的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却又受到来自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强烈狙击。 计算机及其网络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文明的面貌。现 如今,从有形的物质世界到无形的精神世界的所有创造和成 果,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压缩成 0 和 1 这两个数字让电脑以 “比特? ”形式予以数码信息化处理,而网络和信息高速公 路的出现,更是把电脑处理的比特信息以光速在全球传输, 一夜之间便把诺大一个世界尽收“网”中。电脑和网络改 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更改变 了我们的认知方式,人类的理性“逻各斯”必将在这种数字 化时代异变中出现种种形而上的变迁。这时候,栖息在人类 精神家园中的文学,也被数字化触摸得躁动不安。 1、用比特再造文学“通天塔” 文学是在生存困境中与电脑网络邂逅并联姻的。传统 的文学在走向成熟和老道的同时,它所扮演的精神审美的社 会角色在现代社会却越来越受到自身两大痼疾的困扰:贵族 化的存在方式和预设的传播壁垒。前者使文学远离了“劳 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平民状态和“心之忧矣,我歌且 谣”的本真形态,也淡化了“兴观群怨”(孔子)和“熏浸刺 提”(梁启超)和美刺传统和寓教于乐、怡人情性的娱乐功 能,日甚一日变成了操觚捉笔的文人雅士把玩书斋、挥洒才 情的贵族书写,或者为文而造情的艺术实验场。后者则由于 文学活动规则和文字的纸介质传播的局限,在创作与阅读、 作者与欣赏者之间预设了诸多沟通的壁垒,如发表作品难、 制作成本高、流通周期长、传播速度慢、消费环节阻滞、 文本艰深不堪卒读等等,于是不得不把众多的文学钟情族挡 在了文学围墙之外。当文学的心灵审美特性与社会公众的 精神需求越来越远,文本的存在方式与文学的价值内涵一道 疏离了人类的人文视线,而文学的平民快意式阅读又变成奢 侈消费或犬儒主义苦旅的时候,文学就要变了,它要寻求新 的表达形式,新的存在方式,新的传播载体和价值模式。 历史总要催生它的文化形态不断发展和蜕变,又总是在 为这种存在形态的嬗变提供机遇,肇始于 20 世纪末叶的信 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就给困境中的文学传递了一条“阿里 阿尼彩线” 。雅克德里达是这样描述这个时代的: 一个划时代的文化变迁在加速,从书籍时代到超文本时 代,我们已经被引入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空间。这个新的电子 空间,充满了电视、电影、电话、录像、传真、电子邮件、 超文本以及国际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社会组织结构:自我的、 家庭的、工厂的、大学的,还有民族国家的政治。? 在这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科技和全球化时代, 文学得以选择的重要途径便是用比特来建造自己的艺术 “通天塔” 。 圣经中有故事说,诺亚的子孙准备在巴比城协力建 造一座通往天堂的“巴比塔” 。上帝闻知此事大光其火,担 心人们今后不再有对天堂的向往和敬畏,将会一事无成,决 定使这个狂妄的计划失败。于是,便创造了不同的语言,并 把它们赋予不同的人。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们终因语言的障 碍而彼此无法交流和沟通,通天塔再也无法建成。如今,电 子化的 Internet 已经把全世界联接了起来,意味深长的是, 联接这个网络仍然是语言,人们用计算机通用语言“比特”,协 力建造了一个新的通天塔。文学也理所当然地踏上了这辆 “Internet 快车” 。 电子互联网络诞生于 1969 年 k,70 年代以后,因特网以 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和各 种信息网络的建立和成功运行,计算机网络真正再造了联接 世界的“通天塔” 。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通过任 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获得与传送任何一种网上信息,实时地、 形象地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类事件:你可以给世界上任何 一个角落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五大洲的人们可以共同欣赏 三大着名男高音的连袂演出;医生可以通过高速网络在数千 里之外为疑难病症的患者诊断和治疗;科技人员可以在自己 的办公室里自由查阅世界各大图书馆最新的科技资料 当然,人类用比特建造的这个“通天塔”对于文学的意 义绝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无远弗届的网络,我们不能仅仅从 技术的层面上来理解网络与文学的关系。因特网之于文学 的革命性意义至少有两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本体论意义上,计算机网络的媒介模式带来了 文学存在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远古说唱文学到文明之初的 龟甲简牍文学,再到现代印刷出版的纸介质文学,无不是以 语言(口头的或书写的)作为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的,语言是 文学的“存在之家” 。而计算机网络处理是机读语言,是 “bit”(数位)和“byte”(字节)的转换和解码;同时,网络 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语言,还有多媒体的声音语言和图 像语言。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