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人教版.docx_第1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人教版.docx_第2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人教版.docx_第3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人教版.docx_第4页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为你打开一扇门为你打开一扇门 人教版人教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初中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第一 篇课文,文章精美短小,作者将自身对文学的感悟流驻笔 端,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文学,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 堂。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仅供大家 阅读参考!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一: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为你打开一扇门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七年 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课,本单元主题是“亲近文学”本文是学 生进入初中后涉及的第一篇课文,实际上也是为初入中学的 学生打开一扇培养语文兴趣、学会语文的大门。本文是作 者赵丽宏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 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作者凭借对文学的 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的大书的青少年读者 介绍文学。文章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 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 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 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领会有 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兴趣。理解比喻、排比等 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A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 理解文中有文学内容、意义的阐述,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 说出对文学的理解,能品味文中优美语言。 B 在精读品析中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交流阅 读作品,进一步加深对“文学”的理性认识,进一步激励学 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文学的深厚情感,对青 少年读者的关爱和信赖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提高广泛 阅读的兴趣。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 法。 3、品味文章精美、极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课本、钢笔、笔记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 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 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 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 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 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 句子,作出旁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文学知识 三、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最亮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练习 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 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 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大家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 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 曾体验过的世界。 现在,着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 的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大门?怎样才能打开 这扇门?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 年出生于上海。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由赵丽宏主编。 文学:对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象的艺术, 包括戏剧、诗歌、小品、散文等。 1、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 理清结构,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信息 2、组织交流、评价 3、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第一段。 4、情景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这扇门会有 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请你谈谈自己阅读的 文学(故事)人物,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文学(故事)人物,甚 至动物形象。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 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些差异? 要点: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如何愿为此花时间、花功 夫,因为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为 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1、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检查学生掌握 情况。 2、小组汇报预习题二(最优美的句子) 要点: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 教师引导学生作结。 要点:可从学习方法方面,也可以从对本文的理解方面, 还可以从写作特点方面。 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想像、思考 学生自由读,适当作笔记。 1、学生自由读。 2、四人一组讨论,发表见解,可用自己的话,也可从文 中挑选原句回答。 明确: 门文学之门 议论大门(1、2) 初识大门(3、4) 打开大门(5) 思考、交流 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 结合作品的类别或各个时代的特点,自然景观,人文 景观或不同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如西游记中自然景 观,社会风貌,人物形象等。 思考、交流、发表见解 学生谈收获: 有差异,可从兴趣、爱好更关注电视、电影或者是球迷、 粉丝等。 交流,作适当记录 1、字词:徘徊、迷醉、诠释、缩影、憧憬、裨益、潜 移默化、广袤、肃穆、热泪沾襟、跌宕、真谛。 2、朗读你在课前作旁注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由。 a、如课题: 这个比喻的生动形象性及其深刻的含义,b、如第四段 中的五至十一句,四个“了解”排比句式强调了阅读优秀文 学作品中的意义,c、如用了四个“积累”强调了文学对人 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 A、像预习课文要解决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思路,提 炼文中主要信息及作者的意图、情感、文中的主题等。 B、了解阅读文学的重要性。 C、本文的语言精美、运用比喻、排比修辞手法,语气 亲切等。 激发学生对门的兴趣,调动情感,产生对门了解的愿望。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学知识。 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感知内容。 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不只停留在字面上,更重要的是让 学生有感性认识。 从欣赏别人转向对自己的认识,作出评价,起到扬长避 短,比学赶帮的作用。 培养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精美语言的学习习惯。 学会欣赏,了解其作用 学会归纳、总结、感受学习中的进步。 ? 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散文) 议论大门(1、2) 初识大门(3、4) 文学之门 打开大门(5)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 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3、通过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认识,理解文学作品的魅 力,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 可行的阅读计划。 课前学习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611 小节,体会每小 节包含的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课文 二、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最亮点 五、语文活动 好作品大家读 六、读书习惯培养 七、拓展练习 八、小结 作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二: 教材简析 这篇序言侧重介绍了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作者 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 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文章用散文诗式 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 了文学的魅力,激起了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 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本文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引 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文章语言亲切,用文学的语言来描 绘文学,情感真挚,词汇丰富多彩,用语灵活,运用了大 量的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加深了人们对文学价值 的认识。 教学目标 能整体感知全文,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思路; 能理解文中对文学内容、意义的阐释,并结合自己 的实践经历说出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能品味本文优美语言,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门”的注释,朗读全文, 理解本文“门”的喻义,找出文中必须掌握的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在理解课文中激 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内涵。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门”对大家都很熟悉,你能否说出你对“门”的几 种理解? 字典上对“门”的解释有:房屋、车船或用围墙围 起来的入口。门径(窍)。旧时指封建家庭或家族的 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双喜临门” 。宗教思想上的派 别:儒,佛,左道旁。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 徒。一般事务的分类:分别类,五花八。量词。 姓。 (大部分学生可能只会说出用围墙围起来的入口,观点 较片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 了解一下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什么样的“门” ,这扇门代表什 么。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检查预习 1、组织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明确: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 2、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会解释词义。 诠释 憧憬 裨益 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明确:(先请学生读并解释,老师引导学生评价、判断、 补充。) 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语:通过检查预习,可以感知到大家对课文 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全文。 要求: 1、要求读得流畅,读音准确; 2、边读边划出文中关键词、句; 3、思考标题“门”的含义; 4、理清课文思路、结构。 过程: 1、教师组织学生自读并检查; 2、诵读交流:学生个人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并进行 评价。 明确: 标题“门”的含义:文学之门,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可感。 理清思路:课文围绕“为你打开一扇门”题眼“打开” 二字,以“议论大门初进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 展开,逐层深入。 重点词句的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提 出组内讨论仍解决不了的词、句,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 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 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感情的结晶。 ”这句 话如何理解?“心声”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 他有硕士 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 高智商的野蛮人 。 ”这句话如何理解? 课后学习 1、认真读熟全文并思考课后练习。 2、挑选出你认为曾深深打动过你的文学作品,思考并 写出它打动你的理由。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课文,结合学生实际,运用自 己读文学作品的体验,领会文中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精读品析 导入语:明确了标题“门”的含义后,请大家思考并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 明确:走进了文学的门,浏览新鲜事物,探求未知天 地,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小文,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人 生的意义。不仅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2、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明确:(1)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 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 开(2)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 3、作者阐述的文学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 发展的关系各是什么? 明确:(1)文学的特征是: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 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第一句)。(2)文 学的内涵: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 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 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 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感情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 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第 24 句)。(3)文学的功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 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 大有裨益的事情。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 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文学作品 对人的影响也能丰富人的感情(第 58 句)。(4)文学 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 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共识” 。 (以上问题先组织学生精读第 3 小节,然后小组讨论交 流,班级交流,学生评价。) 拓展探究 教师指导语:明确了课文中作者对文学特征、内涵、 功能以及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的关系后,下面请大家再看 一下赵丽宏在致文学中与文学对话的节录,进一步体 会课文阐释的文学的含义,再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 感受,写一段文字,说明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附:致文学作者与文学的对话的节录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 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 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 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 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 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使何等丰富,人生的路途又 是何等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帏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 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你可以呼唤出千百年前的古人,请他们深情的讲述历史, 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 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 沾襟 1、组织学生自读,师生互动,学生谈体会,学生点评, 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文学作品的体验,仿写一 段文字。 要求: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文学的抽象 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用词优美、恰当; 字数 200 字。 3、学生仿写,交流,师生互评。 4、小结,组织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文中的比喻、拟 人和排比句。 课后学习 1、去图书馆借阅作者的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及 进行美文点评。 2、向同学推荐一部你最欣赏的文学作品,要求对这部 文学作品进行内容概要,写作手法、思想或文学价值等方 面加以简要概述。字数 300 字左右。 板书设计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门文学之门 议论大门 初识大门 打开大门 ()由门谈起 ()打开文学之门的意义 (5)激励人们走进 文学的大门 (设计/蔡玲雅) 评点 先让学生查阅“门”的含义入手引至理解课文中的 “门”的含义,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 生带着问题去整体感知全文,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在精 读品析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 解决问题。结合作者的另一篇文章致文学 ,通过比较阅 读进一步加深对“文学”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通过仿写 写出自己对“文学”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 手法,感悟语言魅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字词、主旨、写法; 2、纳入网络:学透、学活、学会; 3、创新运用:能改、善比、敢超。 二、教学设想 1、教材地位:初中语文入门第一篇,宜就“门”而探 讨入“门”之法; 2、学生因素:充分利用和调动初一新生的积极性创造 性,教学互动; 3、重点难点:比喻引发联想、想象,拟人手法,初步 了解文学; 4、教具:多媒体、小黑板; 5、教法:启发、讨论等; 6、学法:预习、比较、质疑、迁移等; 7、课时:3 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研习课文 课时内容: (一) 导入 新课 (二) 检查预习 1、让学生解题 提示:(1)为引出行为的对象,寄予作者的一片诚 意和良好愿望 (2)你中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的读者或中 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序言的读者、中学生文学爱好者 (3)门文学之门 比喻 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4)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题眼 2、检查字词 注音组词:裨、横、折、禁、空、薄 辨析组词:诠、栓、拴,拨、拔,俊、峻、梭,沾、 玷、拈、惦,扇、煽,叠、迭、跌,憧、幢,缔、缔,微、 薇、徽。 3、检查背诵 齐背“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凝 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 4、概括归纳 预习要注意什么? 提示: (1)三思:A 题目要弄清,B 注释要弄清,C 课后练习要 完成 (2)三看:看作者,看背景,课文要看三遍 (3)三关:词语关、思路关、诵读关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 (1)总体感知:作者要为你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 才能打开这扇门? (2)分段。 提示:分几部分并没有定规,不同角度分有不同分法, 只要言之成理。 如本文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都可以。 两部分: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 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部分在内容 上相辅相成,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珠 联璧合,浑然一体。 三部分: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逐层 深入。 (3)最重要的段 提示:第四段。 本段形象地阐述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 功能和鉴别功能。 分层:1 2 3 4/5 6 7 8 910 11/12 13 层意:特征/意义/小结 2、理解主旨 (1)中心句: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 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2)文学的特征:文学内容具有广阔性,反映社会生活 的丰富性,跨时空的超越性,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 的永恒性。 3、了解写法 提示:(1)文体特征:序言也叫“小序” ,它一般是写 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 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2) 内容特征:本文与普通序言不同,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 理解和感悟,深入浅出地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 年读者介绍文学,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文学的魅力, 语气亲切,情感真挚,尽可能地吸引读者,激起他们阅读 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青少年朋友了解文学、亲近文学、 热爱文学。 (3)手法特征:运用了对话方式以及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排比、对偶、对比。其中最重要的是比喻和拟人。 (四)了解作者。 (五)小结:学懂课文是学习最基本的要求,要注意课 前预习,课中研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个性解读 课时内容: (一)导入 :仅仅理解课文是不够的,我们对文章还要 有自己的见解。 (二)自由评价 提示:你觉得这篇文章哪段写得好?哪里写的欠妥?为 什么? (三) 深入质疑 提示:1、文中套文要和谐一致,天衣无缝,看看文章 是否有漏洞。 如第 4 段与 7、8、9 段同讲文学内涵,重复。 2、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要学 会辨别。 如:(1)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 妙的风景。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 都不会空手而归。 (2)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四) 提出见解 提示:参考书是学习的帮手,但不能迷信,要学会思 考。 如“我心中的文学” ,可根据课文中的描绘以及词典上 的解释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想。 它可以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一汪湛蓝的大海,一野幽 绿的草原,一座高耸的大山,它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认识真、善、美,了解假、恶、丑,理解真知灼见,感染 纯洁淳厚,认识生活,走向未来。等等。 (五)小结:要做有思想的学生,学会质疑、分析、评 价,提出独特的见解。 第三课时 课时目的:创新运用 课时内容: (一)导入 : (二)改写 1、把文章改写成“文学自述” 2、把文章改写成剧本“文学老人与青少年” (三)扩展 1、阅读联想: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 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 的喜剧和悲剧。 ”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 色。 2、理解迁移:文中说“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 默化的” 。请联系你读过的文学作品,说说它怎样潜移默化 地影响你的。 3、仿句扩展:仿造句子再写几句成为一组排比句或以 其他词开头仿写句子。 如: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春是_ 家是_ 3、延伸阅读:简媜夏之绝句 、周玉萍让我轻轻 地告诉你 。 (四) 运用 学习题目的比喻说法,为“书” 、 “理想” 、 “爱”等拟 一个明白生动形象的标题。 如:书窗口、眼睛、阶梯、面包、朋友 理想航灯、生命、风帆 爱阳光、春雨、星光 (五)课堂小结 课前 课上 课后 预习 研习 运用 学懂 学活 创新 让我们摸索规律,共同铸造一把钥匙,打开语文之门。 附:板书设计 思路 质疑 改写 研习 主旨 独解 分析 运用 扩展 方法 评价 延伸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四: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文学作 品的兴趣。 2、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通览全书。 今天,是我们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面对陌生的 老师,同学们的内心一定是既好奇又紧张。那就让我们从 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语文课本开始熟悉吧! 请同学们翻开第 1 页目录 ,仔细浏览后思考: (1)这本语文书分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每个单元里又分设了一些不同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明确: (1)计 6 个单元,分别是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 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 (2)每个单元除了课文,还有诵读欣赏、写作、语文实 践活动、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与推荐等。 通过目录的浏览,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本薄薄的语文书 所包含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初 中语文呢?请同学们翻开扉页,朗读致同学这一段文字, 在文中划出你想要的答案。 (学生朗读文字) 学生明确:学习语文要靠自己努力,要自己去探究、 发现,相信你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求 知,主动探索,独立地创造性地学习,在语文学习的天地 里遨游。 二、文题解密,初步识文。 1、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已经读了不少的文学作品了,比 如说中国的四大名著、 老人与海 、 安徒生童话等,哪 位同学谈一谈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 (师板书“文学作品” ,生畅谈个人看法) 这些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们的童年 生活增加了几分精彩,但也有不少同学看到“文学”这两 个字会觉得这是多么深奥的字眼呀!也许这是作家们才会时 时想到的吧!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打开一扇门,看看这 扇门里有些什么? (板书课题:为你打开一扇门 并画上一扇门)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为你打开一扇门并划出你不 认识的字词。 出示填空:作者赵丽宏要为 打开一扇 。 (学生朗读,关注朗读过程中的一些字词的读音) 明确:作者赵丽宏要为 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 文学之 门 。(第 3 节) 3、简介背景,明确写作意图。 本文是语文出版社,天津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 生必读文库存文学卷的序言,赵丽宏是该书主编。这 篇序言就是为了向广大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选作初中语 文课本六册书的首篇课文,也可看出编者的用意:引导我 们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学好语文。 4、解决字词。 诠释 qun 憧憬 chng jng 裨益 b 危言耸听 sng 广袤 mo 跌宕 dng 真谛 d 瞬间 shn (学生朗读字词,关注字词读音的准确) 三、再读课文,分析内容。 1、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标题中 哪一个字入手来构思全篇的?又是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的呢? 学生明确:课文围绕一个“门”字,先议论大门(12 段):各种各样的大门。再初识文学之大门(3-4 段):缩小 范围,介绍自己对文学之门的理解,认识文学之门。最后 打开大门(5 段):明确打开文学大门,便会有所收获。这三 层逐层深入,使读者渐入佳境。 2、指名读第 1-2 节,分析思考: (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会收获什么?如果不去 开门探寻,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2)面对关闭的门,怎样才能打开呢? (3)文章有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之门? 学生明确: (1)打开这些关闭着的门,我们可以浏览新鲜的景物、 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如果不开门 探寻,我们只能在门外徘徊,只能沉睡。 (2)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对门里的世界 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就会洞开。 (3)文章没有开门见山就提“文学”二字,而是在 1-2 节先议论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大门,由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提 到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即“文学之门” 。 3、句子分析。 (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 你不了解的世界。这句话中的两个“世界”的含义各是什 么? (2)第 2 节中运用了“只要只要一定会的句式, 你能用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 学生明确: (1)第一个“世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 的总和。第二个“世界”指:领域。 (2)略,(只要语言组织合理、句式整齐便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和了解了中学语文 课本的内容,学习了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第 1、2 节,知 道了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而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 要的大门文学之门。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三遍。 2、预习 3-5 节。 3、完成课后习题第 3 题。 第二教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讨论了解文学的必要性和阅读文学作 品的意义。 2、学习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词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复习。 1、生字词检查。 2、课文背诵。 二、朗读 3-4 段,分析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 3-4 段,思考: (1)第 3 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给第 4 段标出句序、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 介绍自己对文学的理解的? 提示:所谓“文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 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 学生明确: (1):第 3 段初步点题:缩小范围,由“无数”大门缩 小为“一扇”文学之门,但未提及打开文学之门及如何打 开。 (2)第 4 段从四个方面谈对文学的理解。 第一个方面(第 1 句):介绍文学的特征。 第二个方面(第 2-4 句):介绍文学的内涵。第 23 句 回应第 1 句前半句,第 4 句回应第 1 句后半句。 第三个方面(第 5-8 句):介绍文学的功能,即文学对 人的影响。 第四个方面(第 9-13 句):介绍文学的育人作用及不阅 读文学作品的负面影响。 (此为教学难点,以教者讲解为主,发言中言之有理的 应予表扬鼓励。) 三、问题分析。 (1)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 (2)第 4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3)第 4 段倒数第二句中有“增长知识” , “提高修养” , “丰富情感”三个短语,前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 5 段中说“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 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为什么说我们不会空手而 归? 学生明确: (1)“高智商的野蛮人”指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 但不阅读文学作品,缺少修养缺乏情感的人。旨在让学生 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培养自己阅读文学 作品的兴趣。 (2)第 4 段的中心句是“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 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 重要的途径。明确阅读文学作品的作用,引导青少年读者 积极阅读。 (3)不能颠倒,先增长知识,才能提高修养,也才能丰 富情感;后者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是递进关系。 (4)略(学生只要能结合第 4 段内容说出自己的理解便 可) 四、佳句赏析。 文中有很多语句写得非常精彩,试找出一两句加以分 析。 例:(1)课文标题“为你打开一扇门”运用了比喻的修 辞手法,即用“门”来比喻文学领域的入口处,生动形象。 (2)第 4 段的第 3 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一个 时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 五、总结全文。 作者赵丽宏借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为广大的青少 年读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并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 见解,怀着满腔热情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够走进文学的殿堂, 去领略文学的魅力。 六、课后作业。 1、 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