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调研实况报告_1_第1页
农村调研实况报告_1_第2页
农村调研实况报告_1_第3页
农村调研实况报告_1_第4页
农村调研实况报告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调研实况报告农村调研实况报告 调研地点: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扭仁村 调研对象:扭仁村全体村民 调研时间:XX 年 7 月 6 号至 XX 年 7 月 16 号 从新闻报道和中国惠民政策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历史 原因,在中国建国之前,一些少数民族尚处于奴隶社会, 甚至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文化十分落 后;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实 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工程等帮扶措施,并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财政援助、税收减免等优惠办法。改 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经济总量由 324 亿元增加到 30626 亿元,增加了 90 多倍。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响应国家号召:关注少数民 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上海海事大学社会暑期实践 第 09 分队“甘露行动小组”来到湖南省凤凰县麻冲乡扭仁 村凤凰县纯苗族的最贫困的山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 调研活动,并准备通过我们这次的调研反映当地的真实现 状并为村民们解决些实际问题。 十天的切身体验使我们对扭仁村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 解和认识。我们这次活动以支教、调研同时进行分组行动 的方式,每次安排 5 人分成两组由当地小孩伴同走访村民 和进行务农。十天里我们共走访了村民 56 户,并对村支书 麻国兴,村长麻柄合,村秘书龙高崽;麻满星、麻城关、 龙明华、龙文丽等五保户;麻满元、龙继英、麻辉、等个 体户;文艺老人麻官志;百岁老人麻灵香等其中具有代表 性的 21 户村民进行了详细调查。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为五个 部分:本村地理人文、人口结构、经济和生活状况、医疗 与保险现状、其他及现有困难。以下便是这次调研的大致 内容: 1、扭仁村的地理人文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扭仁村是凤凰县最典型的贫困村, 该村地处凤凰西南角西邻贵州南邻怀化;距离县城约 60 公 里;地势险峻,海拔更是堪称与云贵高原齐平;从凤凰到 扭仁行时 2 个多钟头,沿途让你感觉车像是一直在爬坡, 即使短短的路程都显得格外遥远。这边几乎所有的路都是 依山而修,由于这边山多石山且陡峭,所以路旁一边是岩 壁另一边便是高高的山崖,初次体会而且是在晚上坐在只 有乡村才能找到的小四轮里在真有点心惊肉跳!值得高兴 的是这里修好了水泥路,极大的方便了乡民们的出行。听 校长这路是 XX 年由中国石化集团赞助修的,在没修路以前 村里人要想到县城得连赶两天多的路程,还容易发生意外 事故。但这路只修到麻冲乡,离扭仁村还有二十里远而且 这边的车也非常少。正是因为这些限制扭仁的交通相当不 便,水资源也比较匮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然而,逆势 造英雄,扭仁虽然环境恶劣但却拥有许多的“英雄”事迹。 从建村近 3XX 年来村里一直没有中断过出现颇有声望的人: 秀才、县官、大寨主、作家、画家、县长、博士等。听村 民们说也是因此才使这较一般的苗寨保存的更加完整更具 苗族气息,当然对这我们还从村里的一座现存 200 多年依 旧亭亭竖立的土木石结构的房子上能察觉一斑。说到苗寨, 不得不提及他们独特的房屋:大多都是由一米多高的石头 房基,再加上两米来高的土砖,上面再是木瓦结构;房子 里面也很简略,大都是有几根木柱撑起整个房顶,加几树 干一把木梯和一些木板楼便建了个二层;再加几块木板架 起的几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和几把凳子;这便构成 了这里几辈日常生活的地方。 此外,苗族人们的能歌善舞以及对歌舞的热爱在这里 也表露无遗。记得我们到达的那天已经晚上十一多了,可 村里面那回荡的苗歌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晚 上十二多才停下来!调研中还得知扭仁村是周围人口较少 然喇叭最多的村,通宵达旦的歌声在这也是常有的事。听 校长和麻老师及麻志官老人说起:苗歌苗鼓对上一辈的人 来说就像我们现在的必修课,它主要包括感恩歌,祝酒歌, 贺喜歌,庆典歌,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才艺和传统其实更深 的是一种交流,一种情感的表述!特别是苗歌,它所蕴含 的远远超过了歌声所能替代;其中用到了许多隐喻和暗喻 等修辞手法,且这些喻体大都来自自然的花草树木和虫鱼 鸟兽;因此唱出的歌也都是取自生活反映生活,需要演唱 者有较高的观察、鉴别、领悟和创作能力;可称得上是心 灵的造化,自然的灵现。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这种方式 和能力正在这片土地上慢慢的消逝的原因之一,调查中发 现这里的小孩几乎都不懂不会这些传统的东西,一方面是 他们的父母很少有时间也没有这份心去教他们,另一方面 是他们自己不喜欢难得静下心来学习。当然这其中更大的 是没有被重视起来,社会风气和现状的驱使,大家都在忙 于为生计奔波跟本就难以顾及这些。平时的对唱更多注重 于各自的一种休闲和爱好,而没有想过如何继承和发展。 这些事实的反映不得不让我们为祖国文化遗产的继承感到 担忧,即使在这种地方都被利益深深的覆盖那些所谓的保 护政策起到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当然这也不是一个政策 那么简单的事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不仅需要整体形式的 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更需要苗族同胞们乐于奉献, 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和继承祖辈的传统。这些都需要 社会力量和国家政策的相应扶住,毕竟民以食为天只有在 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后人们才能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到精 神世界里。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回来的前一天,麻老师跟 说了许多关于苗族文化方面的事,最后还拿出了他自己的 一本根据一段发生在清初民国时期的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 并告诉我们他将用他的一生来继承祖辈留下来的优良传统 并将其传承下去- 听到这些我们心里仿佛一泓清泉在涌动,泉水的源头 便是这些仿佛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而生的人,虽然 很少但他们的执著和热爱足可以感染一方人,并为之创造 一番更广阔的天地。时间的限制使我们无法饱尝苗族文化 的魅力,但我们知道我们已经担当起了使者的身份,已经 有责任将之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作为民族的一份子这其 实是我们共同的财产,要想将这份无价的财宝珍藏下去需 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一起奉献。 2、人口结构 通过与村委会各领导的交谈我们了解到扭仁村现有 102 户 584 人,其中有党员 21 人,预备党员 2 人,富农 15 人, 中农约 400 人,贫农约 100 人。村管理人员 12 人,拥有村 委会妇联保卫部民兵营财务部等 10 个部门。各年 龄层次大致是老年人 20%,中年 26%,青年 30%,儿童 24%。这里虽然很是偏僻但务工潮丝毫没有因为距离而遗忘 这,现今村里务工人员占了大约 70%,其中中年 74%,青年 95%。全村受教育程度小学以上的大约 20%,中学大约 10%, 高中不到 10%。其中老年人中能讲普通话的不到 10%,中年 人约 30%,青年和儿童现在基本都会说。与村干部的交流中 我们还了解到本村原本人口达到 800 人,后来由于修建水 库大量农田被淹及一些富裕村民的搬迁,使得村里现在人 口少了许多,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都是为了离开这个偏僻 的山村到到相对富裕一点的阿拉,麻冲等邻村去了。从话 语还能听出这种想法是许多人心里有的,只是迫于条件限 制而不能实现。在这里还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是超生问 题,从我们教的学生和走访他们家里我们发现这里每家的 孩子至少是 2 个,多的家庭甚至达到 7 个。挺大程度因为 此许多家庭无法照料好每个孩子,只能满足孩子们的温饱 问题至于教育方面则几乎全部靠学校。从人口结构中我们 可以清楚的看到扭仁是一个严重欠发展的村庄,这种欠缺 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和观念,还需要有政府的帮助和社会的 关注。 从村民交谈我们得知无论是村委还是政府真正实实为 他们生计考虑的事情还很少,最难于接受的是相关官员还 拖欠了村民们一年的国家农业补贴,平均每户有 600 多元。 当这些情况反映到县政府时只是用层层相护的方法把村民 们挡回了家,问题仍然没能得到解决,转而上村委出面调 解则是不了了之。当听到村民们说起这些,看到的是他们 眼中的无奈和气愤,在感激国家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又难免 不对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嗤之以鼻!从这我们站在村民的 角度看有的是一种寒意袭人的感觉:当自己处于弱势当知 识与财力物力存在限制,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便只能 眼睁睁看着做无谓的挣扎!站在我们的角度作为一个被看 重大学生我们已经有责任担当起维护正义的武器,我们应 该用行动来将这种不良的行为改变,可以用社会的舆论用 法律的武器还可以用相关人士的帮助,当然最好是与当事 人谈判直接将事情解决。可以想象的是这种事情存在的远 不止一个地方,什么才是真正奏效的长久之计?在个人看 来唯独人心改变,只有管理者真正的把心思放在了排困解 忧上,也就无所谓发生这种事。当然这将是个常远,当下 最有效的是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尽可能的使人们直接享 受自己应得的利益而不是同多多级传递。 3、经济和生活状况 扭仁村的温饱问题直到 XX 年才真正全部解决,现今人 均年收入在 1000 元左右。村里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 一个是祖辈延续下来的种地耕田,这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 要求,现在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是靠外出务工,这在人均收 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致使现在村里的人口结构相对畸形 化,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 扭仁村现有耕地每户 3-4 亩,大多是山地,平山造地 而成,村里的山地现已承包到户,且非常地分散。主要的 经济作物为玉米、水稻、谷子和油菜等。由于受当地地理 环境的影响,水源少、缺乏蓄水设施和灌溉设备,村里的 耕地还是以原始的看天吃饭的方式,水稻的种植收成全部 依赖于雨水,到了耕种季节只要一有雨水,无论黑夜白昼 刮风下雨都外出耕作,以防误了农时和雨水流失,如果遇 到干旱天气,村民们只能唉声叹气。作物的种植是由世袭 而来,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村民没有自主尝试过新品种的 种植。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