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课文:定风波古诗语文教案初中课文:定风波古诗语文教案 定风波 苏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的生平与思 想。 2、学习“知人论世”鉴赏诗词的方法,理解此词的内 容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能力,在读中品味其思想感情。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抓住关键字词、关键句子赏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赏析关键字词、关键句子,了解作者处世态度。 2、理解此词的主旨以及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感悟词人“也无风雨也 无晴”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讲授法 3、问答赏析法 4、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 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副 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同学们想一想, 对联中的“名父子”指的是谁?“古祠堂”又指的是哪个 地方?是的, “名父子”指的是三苏, “古祠堂”指的是三 苏祠。这幅对联就是三苏祠大门的对联,它肯定了三苏父 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三苏中尤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而苏轼就是这 样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人物。在我国的成语当中有这样一句 “苏海韩潮”就是以苏轼和韩愈为典故来形容艺术文峰浩 瀚博大,气势雄拔,苏轼为后人留下四千多篇散文,两千 七百多首诗,三百六十多首词,可以说是我国文学遗产最 多的作家之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文章千古, 精神千古的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这首定风波 ,再一 次来感受他词中豁达的胸襟。 解题 1、作家简介 明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 宋杰出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文 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 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 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 ,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 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苏轼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苏轼晚 年总结自己的一生,曾作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 儋州。 ” 2、解读小序,了解写作背景 雨具:借代,指拿着伞的仆人。 故:交代写作缘由。 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已第三年。本词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东坡志林说: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 往相田。 ”在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词来,于简朴 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 读 1、学生齐读 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出情感:词语 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 2、播放名家朗读 整体感知 本词围绕哪种景象写的?围绕这一景象这首词叙述了 一件什么事?词人在这首词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本词围绕“雨”这一景象写的。 围绕雨写词人一次遇雨的经历及其雨后的感悟。 表现了词人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疏通文本 1、强调重点字词 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泰然自若的情态。 (2)芒鞋:草鞋。 (3)蓑:指雨具蓑衣。 (4)料峭:形容春寒,现在仍有“春寒料峭” (5)向来:刚才,方才之意。如“失向来之烟霞” 2、引导学生试着翻译词的上片,找出上片的中心句。 明确: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这不会妨碍我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 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阵雨有甚 么可怕?任凭我的一生就在烟雨中度过吧。 上片中心句:“一蓑烟雨任平生。 ” 3 、引导学生试着翻译词的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 明确: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 微感到有些寒冷,刚刚自己还在瓢泼大雨中悠闲地走着, 现在迎着的却是山后的斜阳了,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 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 好。 下片中心句:“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课文 1、通过整体感知我们知道本首词表现了一种旷达超脱 的人生态度,那么上片中哪些字词直接体现了这种人生态 度?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明确: “莫听”到出了苏轼的心境,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 响,是客观处在,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 妨去欣赏它。体现出作者面对风雨从容处之,悠闲自在。 “何妨” “吟啸”:面对骤然而至的噼啪作响的大雨, 词人说“何妨”且“吟啸”自若,缓步而行,反映了苏轼 在风雨面前坦然处之、泰然自若的旷达情怀。 “轻”字耐人寻味,竹杖芒鞋诚然是轻的,轻巧,轻 便,然而在雨中行路用它,拖泥带水,比起乘马的便捷来 又差远了,那么“轻”字必然有另一层含义,是“无官一 身轻”之意。它指的是心里之轻,而非事实之轻,体现的 是词人内心的轻松。 “谁怕”:怕什么啊!藐视困难,起了强调作用,突 出了自己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宣言。 古诗四首教案 张业飞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虽然 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 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 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国家兴亡,匹 夫有责” ,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 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 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一、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 查找写作背景;3、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 义养分。 二、学习流程 、学习第一首诗春望 1、朗诵。 2、简介作者和背景。 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 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 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3、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4、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 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 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 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战 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 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幻想一下,假如你是摄影师,你从这首诗捕捉到怎 样的一幅画面。 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诗的含义。 7、总结春望 。 、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 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 察使、中书舍人等职。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 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 ,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 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流经成 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 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 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的七绝,抨击 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 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2、补充解释: 笼:笼罩,动词犹:还,仍然。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 ,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 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 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 玉树后庭花被 称为“亡国之音” 。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 充斥着腐坏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 唱后庭花 ”警示唐王朝。 3、讨论两个“笼”字的含义。 4、 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 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5、总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 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 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 无穷,引人深思。 、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景。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闲居故乡山阴农村的诗人陆游, 已是 68 岁的老人了。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 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于是作此诗以表 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释题。 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 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 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 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 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进而说说诗意 指名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 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 效力。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 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全诗写出作 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 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 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这首诗语言 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 于梦” 。 四、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 1、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 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 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 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 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 2 年。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诗 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 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 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 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2、重点字词释义 汗青:指史册。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 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赤诚的心。干 戈:泛指兵器。大动。 3、合作学习:看看你有哪个地方不能理解的,请教请 教你的学习同伴。 4、讨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 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的含义。 5、根据诗的结构分析感知诗的主题。 6、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 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最后两句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 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7创新思维:试比较春望和过零丁洋两诗的 异同点。 8、知识拓展,说说你知道的爱国诗。 定风波 宋苏轼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 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 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 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芒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 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 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教学设计 张家桃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及其词风,朗读背诵,整体感知本词。 2、自主、合作、探究出本词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3、品味作者超然洒脱、坦荡豁达的心胸,养成高雅脱 俗的高尚情趣。 教学重点: 领悟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境界,学习即景抒情、即小 见大、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品味词语,分析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提问、讨论、探究 教学课时:1 节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配乐图画,教师充满激情地诵读介绍: 有这样一个人,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 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 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 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的光 彩。苏轼,这是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 字。 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 来幽梦忽还乡,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分离, 肝肠寸断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 色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远方” 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灵魂深 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会世俗的眼光, 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定风波 。 二、知人论世: 学习诗词需要知人论世。了解“苏轼其人”: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而求外职。 1071 年,请调杭州,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 1074 年,调任密州,作水调歌头中秋怀子由 江城 子密州出猎 ; 1079 年,移任湖州; 1080 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作前赤壁赋 、 念奴 娇赤壁怀古 后赤壁赋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 三维目标: 1、了解苏轼成就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把握住词鉴赏的技巧,学习赏析、评价诗词中的形 象; 3、理解古典诗词中“曲笔”手法,提高鉴赏古诗词的 能力; 4、通过对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养学生主动、合作、 探究的精神; 5、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和 努力进取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1、探究文章的“词眼” ,并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 2、赏析词中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苏轼儒、佛、道糅为一体的思想在本 词中的体现。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鉴赏指导法;3、合作探究法 4、点拨 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创造氛围,引导学生对苏轼产生倾慕和同 情,然后诵 读初步入境,知人论世,感知内容,再以巧妙的问题 引导学生赏析形象,探究品味作者深沉的感情。最后鉴赏 其深沉博大的思想是以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来的。教学内 容及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初中时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中 有两句名句还记得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 一幅对联,同样表达了这种情怀。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明洪应明幽窗小记 释义: 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 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点评:这是一种豁达、平和,笑对人生的境界 今天,我们将学习伟大词人苏轼的一首超旷词定风 波: 二、整体诵读初步入境 1、 2、听朗读录音 3、全班齐读 三、知人论世景仰作者 作者简介 成就: 词:豪放派的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东坡体”的独创人,与黄庭里并称“苏黄”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 “三苏” 之首书法:“宋四家”之首 画:文人画的开创者, “湖州画派”的代表 人生经历:一生五起五落,经历坎坷,他的人生态 度已成为后代文人敬仰的范式:进退自如,荣辱不惊 词作背景 1、教师介绍词前小序的作用:主要介绍作者写这首词 的经过和目的,也就是当时的背景。 2、背景内容:苏轼由于“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自 感重返政坛无望,于是作久留之计,开始求田问舍。元丰 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沙湖 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 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却不料途中转阴,进 而风雨袭来。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 地一边吟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卫一类-口解模拟题含答案
- 医保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心绞痛护理查房课件
- 2026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中英文实验中学化学高三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者的培训考核试题(附答案)
- 心电培训课件
- 2025年老年痴呆护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级财会领域实战题目:会计面试常见试题及答案精 编版
- 职场新星成长之路:社区工作面试题库及案例分析
- 2025年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电商发展报告
- 2025上海市八年级升九年级数学暑假提升讲义:相似三角形压轴题(六大题型)原卷版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供货组织方案范文
- 农行OCRM系统讲解
- 2025年《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县乡教师选调考试《教育学》真题汇编带解析(原创题)
- 工贸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羊肚菌栽培及其管理课件
- 教师身体健康管理指南
- 2025高空作业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全国农业(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选拔赛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