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分析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摘要:时效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设立的目的就 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在 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当事人因不重视诉讼时效制度,或片 面理解诉讼时效内涵,特别是歪曲诉讼时效制度,并导致不 正确行为的发生,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中国 法制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时效制度;诉讼时效;除斥期间;自然权利 时效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 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在社会现 实生活中,一些当事人因不重视诉讼时效制度,或片面理解 诉讼时效内涵,特别是歪曲诉讼时效制度,并导致不正确行 为的发生,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中国法制建 设的进程。 一、时效制度的由来及含义 时效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就有这样的规 定:“凡要式转移物没按规定方式转让的,受让人继续占有 不动产两年,动产一年而取得所有权”,这是对取得时效的 最早规定,之后又确定了消灭时效。1922 年苏俄民法典扬弃 了资本主义国家民法中关于时效制度的规定,首创“诉讼时 效” 。中国 1986 年 4 月 12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通则第七章对诉讼时效作了专章规定,确定了中国的诉讼 时效制度。中国的诉讼时效由于受苏俄民法典的影响,只规 定了消灭时效,包括两种:第一是普通诉讼时效,民法通则 第 135 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 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是特别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第 136 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为一年:(1)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 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 毁的。 ”之后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的法律关系也 作了相应的规定。 时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一定的时间而 导致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制度。而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不行 使达到一定的期间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中国诉讼时效 有以下特点:(1)以权利人不行使法定权利的事实状态的存 在为前提。具体说,诉讼时效的作用必须以一定的事实状态 为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事实存在,也就无所谓权利,无权利,自 然也就无所谓法律救济;(2)诉讼时效届满消灭的是胜诉权, 而非实体权利。胜诉权体现为法院对当事人权利请求的支 持。只要诉讼时效届满,胜诉权将会消灭,即使权利的存在 是一种客观事实,也不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民事实体权 利并不因此而消灭。一方面,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他 仍有权接受义务人的履行;另一方面,当事人的起诉权并没 有丧失,起诉后,法院不能裁定不予受理,当事人只是没有胜 诉的希望,其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的支持;(3)诉讼时效具有 强制性。其强制性表现为它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体现的是国 家的意志,一旦制定并加以颁布,不管民事主体的主观意志 如何,都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加以改变;(4)诉讼时效的普遍 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适用上的普遍性,对一切涉 及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皆适用;二是客体适用上的普遍性, 一切民事权利皆可适用。中国民法通则第 2 条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 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以及第 135 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 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与诉讼时效最相近、最容易混淆的是除斥期间。除斥 期间是指某种权利法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间内 不行使其权利,法定期间届满后,便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 的法律效果。中国继承法第 25 条第 2 款规定:“受遗 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 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是为放弃受遗赠。 ” 合同法 第 193 条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 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 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 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这里规定 的两个月、六个月,就是除斥期间。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既有相同点,又有很大的差异,容 易混淆。二者的相同点在于:(1)皆以一定的事实状态的存 在为前提;(2)皆以一定的法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3)皆有 催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之目的。二者的 不同点更明显:(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 而除斥期间则适用于形成权;(2)法律后果、适用条件不同。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并不因此而消灭,债 务人自愿履行义务的,不受时效的限制,其不依义务人主张, 法院不能主动适用;而除斥期间届满,则使权利人的实体权 利消灭,除斥期间的适用不需要当事人提出主张,法院也可 依职权主动适用;(3)期间性质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以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而且可以因 一定事由的发生导致其中止、中断或者延长;除斥期间则从 权利成立时起算,且为法定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的发生 而导致其中止、中断或者延长。 可见,明确二者的相同点,特别是明确二者的不同更有 利于对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违反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 论及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有必要分析一下自然权利和 法律权利:自然权利是指人生而享有的追求自由、平等、幸 福、财产等的权利,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客观 存在的。洛克在谈到人的自然自由权利时指出:“人的自然 自由,就是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利的约束,不处在人们的意 志或立法权之下;”顾肃也指出“人的一切权利都是与生俱 来的,因此,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对于社会和 政府都是不可取消的权利。 ”虽然洛克、顾肃的说法有值得 商榷的地方,但关于自然权利的本质描述是应当加以肯定的;而 法律权利则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由法律所赋予,并由特定 的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具有现实性、确定性和有限性, 核心内容为权利法定、权利有限、权利自由。自然权利是 法律权利的基础,法律权利是自然权利的升华。 在一定意义上说,自然权利是无限的,而法律权利是有 限的。法律权利的有限性,既包括范围上的有限,也包括时 间上的有限。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就必然要承担一定的不 利后果。违反诉讼时效的法律后果是指权利人在诉讼时效 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凡权利人在规定 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怠于或不行使权利的,将产生以下后果: 第一,法律上推定权利人自愿放弃胜诉的权利。权利是可以 放弃的,在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既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 的期间提起诉讼,法律就推定权利人不愿意通过诉讼实现自 己的权利;第二,权利人胜诉权的消灭。时效期间完成后,权 利人虽然可以提起诉讼,法院也会受理,但法院在审查发现 无延长事由后,法院最终会驳回其诉讼请求;第三,自然权利 的产生。时效届满,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而是成 为一种不受法律保护的自然状态下的权利,即自然权利。权 利人的权利能否最终实现,完全取决于义务人是否愿意履行。 如果义务人不愿意履行,权利人就永远丧失实现权利的机会,吃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间差”的哑巴亏。 四、适用时效制度应注意的事项 从上述诉讼时效内涵与特点可以看出:它追求的只是一 种法律上的公平,而非实质上的公平。将法律上的公平与实 质上的公平完全统一起来,就必须重视时效在维护合法权益 中的作用,增强权利意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为此: 首先,明确诉讼时效期间的具体规定。中国法律规定的 诉讼时效期间,除了民法通则规定的 1 年、2 年、20 年 之外,其他法律也有相关规定,专利法第 62 条、 国家 赔偿法第 32 条第 1 款、 产品质量法第 45 条、 合同 法解(一)第 6 条等也分别规定了 2 年;环境保护法第 42 条规定了 3 年;合同法解释(一)第 7 条规定的技术进 出口合同争议为 4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 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42 条规定了 20 年、5 年等等。 其次,正确理解时效制度。由于中国立法方面的原因以 及人们理解上的差异,导致权利人的权利超过诉讼时效而得 不到法律保护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正确理解时效制度的 内涵,是充分利用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中国民法 通则第 137 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 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 ”所谓“应当知道”仅仅是一种法律上的推 定,不管当事人是否已经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只要客观上存 在知道的条件或可能,就推定当事人已经知道,并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防止权利人以不知道为 借口故意规避诉讼时效。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诉讼 时效的起算点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民法通则第 88 条 规定的:“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 己的义务。合同中有关质量、期限、地点或者价款约定不 明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内容不能确定,当事人又不能通过 协商达成协议的,适用下列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 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 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针对这一条,有 的认为“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时间 只要在 20 年之内,就应受法律的保护;有的认为“随时要求 债务人履行义务”也必须在诉讼时效期间内,超过诉讼时效 期间,就不应再受法律的保护,否则有损中国法律的严肃性、 权威性。从中国立法的精神来分析,后者的观点无疑是正确 的,它符合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初衷,更有利于督促权利人 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快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也有利于抑 制地方保护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epW-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湖南湘能多经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约90名高校毕业生(第三批)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OVA-250-264-OVAp-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学科素养竞赛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初中中考广东试卷及答案
- 大学模拟英语面试题及答案
- 外教模拟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理基础搞笑题库及答案
- 燕子人生测试题及答案
- 北京生物联赛真题及答案
- 烟花爆竹经营培训试题及答案
- 车位退还协议书
- 监理整改措施方案(3篇)
- 景区酒店融资方案(3篇)
- GB/T 9948-2025石化和化工装置用无缝钢管
- 下肢静脉血栓疑难病例护理讨论
- 农行柔性团队管理办法
- 预防性维护与预测分析
- 重心的讲课课件
- DB42∕T 2221-2024 预制芯桩复合桩技术规程
- 抗癫痫类药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