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_第1页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_第2页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_第3页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_第4页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 随着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信访、上访人员 也在不断的增加,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人民法院提 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大家。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范文一 公正 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 心和尊崇,事关宪法和法律的全面实施,也是贯彻依法治 国方略、全力推进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X 县人民法院围绕 影响和妨碍人民法院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突出问 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进一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 些意见和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影响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提高的突出问题 (一)涉诉信访、上访是最大的屏障 当前,涉诉信访可以说是各级人民法院谈之色变的老 大难问题。随着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信访、上 访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加。混迹在这些人员中的无理闹访、 缠访者,动辄举条幅、呼口号公然诋毁法院裁判或法官声 誉。本次调研结果,也表明涉诉信访问题是影响公正司法、 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最大屏障。 1、涉诉信访制度与司法权威之间存在冲突。信访制度 本来是为当事人提供一条表达诉求的合法渠道,但由于从 上到下实施“信访一票否决制” ,部分领导只关心信访、上 访问题是否解决,而不关心信访途径、信访理由是否正当。 部分信访部门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只要来访就给登记、 下批件,甚至出现一起案件多头下批件、重复下批件的情 况,破坏了司法的独立性、终局性和权威性。 2、对无理闹访、缠访打击力度不够。在信访大军中, 有一部分人利用法院害怕信访的心理,通过闹访、缠访或 在交通要道、政府党委门前举条幅、呼口号等方式,恶意 诋毁法院裁判、诬陷法官,以达到其非法目的或利益。目 前,由于缺乏有效地制止,这种现象已在社会上引起了蝴 蝶效应频频上演。还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扩大信访功能, 传授缠访、闹访的方法,指引上访路径,散播相关领导住 址及联系电话,怂恿当事人不进诉讼程序,不走合法途径, 煽动群众到相关部门集体上访,严重影响正常的信访工作 秩序和审判公信力。 (二)执行难是明显短板 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不仅会影响胜 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增加他们对法院裁判的不信任, 还会损害司法的公信和权威。 1、案多人少影响执结率。本院执行局现有执行人员六 人(含一名临时聘用人员)每年都要受理大量的执行案件, 人人都倍感疲惫,很少能拿出耐心和精力规劝当事人主动 履行和组织当事人进行执行和解。由于长时间的高负荷工 作和精神极度紧张,消极怠工思想逐渐滋生,面对不断增 加的案件缺少勇气和“杀气” 。 2、执行标的范围扩大增加了执行难度。处于经济转型 期社会矛盾纠纷凸显、新类型的案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对 法院的执行工作来说,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案件执行标 的从过去钱款执行为主,向动产交付、不动产变更登记、 子女抚养权交付为主转变,而执行这些类型的案件,往往 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财力,有时还要在执行过程中处理 好各种诉讼程序,如举行听证会、联系座谈会等,为及时、 全面地执结案件造成障碍。 3、当事人缺少对司法裁判的尊重和支持。案件进入执 行程序之前,败诉当事人都已经做好了应对强制执行措施 的准备,规避执行手段层出不穷,如转移、隐匿财产规避 执行,举家搬迁、外出打工逃避执行,寻找借口推脱执行, 甚至公开肆意对抗执行。在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善前,申 请人很难提供出被执行人有效的财产线索,加之,现有的 常规执行手段已不能满足执行工作的需求。想具体完善细 化各种执行措施,又缺少相应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 支持,以至于执行工作处在申请人情绪激愤、社会舆论强 压、承办法官作难的尴尬境地。 (三)司法公开力度不能满足群众的期盼 近几年来,全省法院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如庭审 络直播、裁判文书上、法院微博在线答疑等推行“阳光审 判” 。尽管这些举措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不能满足 群众的要求,人们对法院印象还停留在“很神秘”的阶段。 1、公开裁判结果不如公开裁判过程。裁判过程是法院 审理案件的机密,尤其是合议过程和审委会讨论过程。可 能是基于“密之所存、奇之所在”的原因,人民群众、法 学专家、新闻媒体对裁判过程的兴趣远远大于裁判结果。 而探究、揣测裁判过程中, “暗箱操作” 、 “司法不廉洁” 、 “徇私舞弊”等等这些妄语应运而生,并在以讹传讹中, 破坏了法院形象和司法权威。 2、卷宗内容不愿公开引发诟病。法院的各类卷宗材料 是当事人起诉、应诉、举证、参加庭审,法院依法审理案 件,在各个诉讼环节中的记录凭证。法律规定了当事人或 诉讼参与人可以查阅、复印相关卷宗材料,但法院卷宗是 否应向社会公众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法律没有直接规 定。在面对新闻媒体采访、专家学者采集案例而请求阅卷 时,法院总是遮遮掩掩,引起他们的不满。 (四)裁量标准不统一同案不同判 秉承法律精神和公平正义理念,赋予法官在一定范围 内的自由裁量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法 律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是由于这种自由裁量权过大,必 然会为司法专横和司法不公,提供温床。 1、法律自身不完备。由于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不允 许法官造法,案例仅有指导审判的作用,不是法律的正式 渊源,而成文法相对原则性和滞后性,导致法官在具体裁 判中适用法律缺乏统一的操作标准。目前,新型矛盾纠纷 不断涌进法院,法官往往只能依据法律原则和相似法条进 行裁判,同案不同判也就显得正常不过了。 2、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上存在差别。司法诉讼讲求“打 官司就是打证据” ,当对同一案情的案件,如没有证据支持, 别说同案同判了,恐怕输赢都很难保障。 3、法官个体素质不同。由于每个法官都有自己的经历、 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考习惯,造成法官个体对法律的 熟知程度、运用方法、审理模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反 映在同一问题甚至同一案件上,就是作出不同的裁判结果。 (五)案件质效有待提升 排除目前法院普遍存在的案多人少和法律制度不完善、 与政策相冲突等客观因素外,个案的实体不公正、程序不 规范和办案效率低下,也是制约司法公信力的一个主要因 素。 1、重实体轻程序,引起当事人的不必要误会。只关注 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得到实质性解决,忽视程序的作用,久 拖不决、久调不决、不按期送达、接见当事人不规范、简 易审合议判、合议庭成员未及时告知当事人等诉讼瑕疵, 使法院裁判公正性遭受不必要的怀疑。 2、法官业务素质、宗旨意识、责任心有待提高。有些 法官在工作中缺乏进取心,不注重学习新颁法律和探究立 法精神,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有点难度的案件 就拿不准,判不明;还有一些法官心中存在官本主义思想, 宗旨意识不强,只看领导脸色行事,对群众生、冷、推;个 别法官对工作缺少责任心,对待当事人提供信息不果断采 取措施,错失结案良机,对待审判流程管理不屑一顾,总 是致使案件超审限。 3、对行政权制约力度不够。权力需要制衡和监督,这 里的“权力”还包括相关领导。群众打官司时都会在心理 对诉讼走势做一个预判,如果对方是权力机关或相关领导 的话,他们就会对司法的公正性持有怀疑,当裁判结果正 好印证了他们的猜测,裁判不公正就会在社会上传播,司 法公信就会遭到质疑。 (六)影响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其他因素 1、针对民众存在疑问的社会热点问题,缺少积极地回 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资讯行业实现了跨越 式发展,法院审判的案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由于社 会大众不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对他们存在的疑问(如“李昌 奎案”和“药家鑫案”为什么不同判又如,这个官员贪污 几十万被判无期,那个贪污上亿元才判几十年,为什么)承 办案件的法院没有站出来进行解答,以正视听,而是放任 他们利用媒体一再炒作,蚕食了民众对法院裁判信任和尊 崇。 2、糟粕文化仍影响着司法公信力的提高 “官官相护,清官少” 、 “人不和天斗,民不和官斗” 这种在历史中存活若干年的糟粕法律思想仍然富有活力, 甚至还发展演绎出了“大个帽两头翘” “有理无理,先送礼” 等这样的谚语,在社会上流行。 二、提升司法公正,司法公信力的途径和建议 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系统、浩大的工程, 不仅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法院人为之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还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建立信访终结程序、完善信访案件流程管理,树 公信。 如果想进一步扩大司法诉讼程序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那么就必须设置涉法、涉诉信 访一次性终结机制,完善信访流程管理,否则,司法公信 力和权威性就无从谈起。 1、建立信访一次性终结程序。所谓信访一次性终结程 序就是指信访案件在经过办理、复查与处理后,信访问题 中的合理诉求已妥善解决、信访理由不成立已得确认的, 信访人不得再次信访,如仍然缠访、闹访,各级信访部门 将不再受理登记和签批交办,对于涉及犯罪的和恶意煽动 群众集体上访、信访的,还要主动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予以 打击。 2、完善与诉讼程序相衔接信访流程管理制度。信访部 门应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实质审查制度,甄别案件 性质分别作出处理。如正在诉讼中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的信访部门坚决不予受理,引导信访人转向诉讼程序;对已 经走完了所有的救济程序仍然不服的,经审查确因裁判错 误而导致信访人的信访,则应依法交由具体司法机关处理。 (二)转变司法作风、提高案件质效,赢公信。 人民法院必须切实转变司法作风,以提高案件质效为 抓手,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才能真正赢得公信。 1、积极改变司法工作作风。人民法院要不断转变工作 方式和工作作风,强化干警的服务意识。一是要变被动司 法为主动司法,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定期到辖区乡村、 社区,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法律、解答疑惑、引导人民群 众在法律规定的尺度内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依法解决矛 盾纠纷;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教育干警学会与当事人换 位思考,在接待、询问时杜绝冷、横、硬、推的现象;三是 强化巡回审判,督促干警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就 地立案、就地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是不断延伸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到百姓家中,掌握第一 手资料,切实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求,切实为群众 办实事、办好事。 2、努力提高审判质效。 “努力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 公平和公正” 。公平公正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如果不能在 个案中实现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司法权威也就无从谈起, 更不要说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一是建立完善案件质量 评查长效机制,如建立“月案件质量评查” 、 “发回、改判 案件评析” 、 “疑难案件讨论”等;二是加强干警法律知识、 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案件质量;三是由中级人民法 院对辖区内案件归类,发布指导性案例,统一当地裁判标 准。 3、坚持强化队伍建设。只有把司法价值凝聚到法院队 伍建设中去,作为核心内容来抓,才能为公正司法,全面 提升司法公信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 高干警政治素质,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二是组 织干警学习新颁法律、法规,提高干警业务素质;三是强化 廉政教育,加强对正反典型的学习,使广大干警始终保持 清醒头脑,时刻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四是全面推进法 院文化建设,要不断满足一线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物质 装备和生活文化需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拼搏争优、勇 作“铁项法官”的良好工作氛围。 4、不断完善便民措施。在细节上下功夫,不断完善、 增设便民新举措,重塑法院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一是结合 “法官下基层,法律进乡村”活动,督促干警定期到企业、 村镇“大下访” “大排查” ,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指 导他们正确签订合同、及时处理排查出的潜在问题,努力 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前;二是在立案阶段,对下岗工人、残 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困难群众、企业 缓减免诉讼费,让他们打得起官司,不因经济困难而将他 们拒之法庭大门之外,确保他们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 维护;三是审理过程中,要做好接待和审理工作,要耐心倾 听、悉心释法、费心调解、贴心服务,公正裁判,让当事 人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司法的关怀;四是在判后答疑时,注重 以情释法,要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耐心解答当事人提出 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法律规定,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 引导他们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三)扩大司法公开,提公信。 在原有司法公开措施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公开方式, 扩大公民的司法参与度,保障司法的公开透明性,全面提 升司法公信力。 1、不断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和力度。除了涉及国家秘 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证人保护、有碍法官人身安全 等特殊情况不予公开外,其他有关案卷信息,只要征求当 事人同意,即应及时、全面地公开。 2、不断创新公开方式。利用现在已发展成熟的电子计 算机和络技术,制作电子数据档案,以便诉讼当事人和社 会公众随时随地都能查询到相关案件信息。 3、不断丰富社会参与司法的形式。可以通过组织社会 公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团旁听庭审,参加 有关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参与诉讼、监督诉 讼。 (四)改革普法宣传,促公信。 目前,我国的普法宣传还停留在“以案说法” 、 “漫画 说法” “法制标语” 、 “宣传板块”等一维宣传的层面上,可 以说是法官、法院的独角戏,缺少互动性、及时性和灵动 性,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法治宣传的需求。建议在下一步的 宣传工作中能够利用新型载体,融入现代精神,不断创新 宣传载体,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1、建立法院新闻发言人制度。针对社会和公众关注的 热点案件,积极进行回应,解答疑问,寻求认同。 2、与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联系开办“法官、法学 专家、公众大辩论”栏目,邀请知名法学家、社会学者、 公众代表,参与对争议法条、热点案件、典型案例进行大 辩论,宣传法律,解读诉讼。 3、谱写旋律优美、易于上口的法院歌、法官歌;拍摄 以法院、法官为正面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务求立意新、 情节引人;不断吸收现代新闻炒作方法,应用于法制宣传和 树立司法权威,从而努力达到司法有公信、法律受尊重、 人人都守法的社会新气象。 县人民法院提高司法公信力调研报告范文二 县法 院结合本院实际,成立课题组,由 XX 院长任组长,XX 副院 长任副组长,研究室主任及业务庭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研 究室具体负责调研活动的相关工作。课题组通过多次召开 由人大代表、律师、群众等方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发放 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的问题以及相关 建议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法院在加强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的 做法 (一)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上动真格。首先,强化了审 判流程的节点管理。合理划分立案庭和其他庭室职责权限, 加强对立案、分案、开庭、裁判、执行、归档等各个流程 节点的监控管理,通过对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制 约,形成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流程链条,规范了各项权 力的正确行使。其次,强化了庭审监督机制。由院长临时 召集审委会委员,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不定期旁听案件, 对法官、书记员和值庭法警的庭审表现现场打分,纠正不 足,促进改进和提高案件质量。再次,强化审判管理信息化 应用。完成了审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该系统具备审 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庭审质量考评、审判质效管 理等各项功能,大大提高了审判管理的效率;新购买了画面 清晰、音质纯正的监控系统,配备了高端扫描仪和录音录 像系统,实现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 同步生成电子卷宗“四个同步” ,为落实司法公开、规范庭 审行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在建立司法责任机制上做文章。建立完善错案责 任追究制度,不断强化审判管理,坚持把司法责任具体落 实到每个办案部门、每个办案环节和每个办案人员,紧紧 围绕提高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个中心,以增强司法水平 为目的,进一步明确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要 求,切实增强合议庭及法官工作责任感,有效提高审判工 作效率。 (三)在践行司法为民上有作为。一是擦亮便民服务窗 口。为满足群众的不同诉求,在立案大厅、信访大厅分别 设立了一系列服务窗口,在审判楼大厅设立了首席值班法 官,并制定了岗位责任、服务承诺等制度,规定来院立案、 信访的,分别由立案大厅、信访大厅相关窗口进行接待, 其他人员由首席法官接待,确保各类来院人员都能及时得 到面对面的接待、引导、答疑,真正实现便民诉讼无缝隙、 司法服务零距离。二是实行双轨制立案。在“大立案”模 式的基础上,对当事人直接到法庭起诉的,先由法庭接受 诉状等材料,然后由法庭人员到法院立案大厅代为办理相 关手续,以减轻当事人负担,方便当事人诉讼。三是注重 化解矛盾纠纷,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建立 健全了诉前、庭前、庭中、判前“相结合”的调解机制, 并总结出“四心”调解工作法,加大调解力度,力争案结 事了人和。四是扩大司法救助范围。对企业下岗职工、低 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提出的诉讼,严格按照有关规定, 切实执行诉讼收费“减缓免”制度;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审判 案件当事人,可先行立案,不先收费,切实做到既按规定 办事,又体现以民为本原则。 二、当前妨碍人民法院公正司法、影响司法公信力的 突出问题 (一)法院内部存在的问题 1、审判的水平不够高。有些法官的审判水平跟不上形 势发展的需要,逻辑思维能力、驾驭庭审能力、认证能力、 适用法律能力、制作裁判文书的能力不够,所办案件认定 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准,审判程序不合法,导致二审被 改判发回。审判质量不佳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法院的司法 权威,影响了法院的形象。 2、执行工作的成效不够好。法院内部存在“执行乱” 的问题,执行过程透明度不高,少数案件执行失范,有的 久拖不执,形成抽屉案;有的中止执行或终结执行不当,损 害债权人权益;有的超标的执行,甚至错误执行案外人的财 产。 3、队伍素质不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法 官经不住考验,抵不住诱惑,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有的宗旨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 对当事人摆架子抖威风,相互推诿,偏听偏信,草率定论; 有的意志消沉,作风漂浮,工作消极,拖延办案;有的大局 意识较差,孤立办案,就案办案,机械执法,为了追求一 个单纯的法律价值而忽视了裁判的社会效果,忘记了一个 法官应具有的道德良知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来自法院外部的制约因素 1、当事人信访不信法。一方面,部分当事人边诉讼边 信访,人民法院维稳、信访压力大,一线法官办案压力突 出。另一方面,信访积案化解难,成本高,有些信访积案, 已经过省、市、县有关部门多次评查,县、市有关领导也 多次出面做当事人的息诉罢访工作,但其仍反复上访、缠 访,提出无理要求,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严重影响了 正常工作。 2、人民法院取证执行难。人民法院在调查取证时常常 面临被调查取证对象的不配合、推诿或抵制,案件送达难, 尤其是在执行工作中,人民法院依法查控被执行人的财产 较为困难。有的被执行人千方百计隐藏、转移、出售被执 行财产,抗拒执行;有的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不择手段采取 “拖” 、 “赖” 、 “躲” 、 “逃”等消极行为抗拒执行,法院经 常找不到人,也不知道其财产下落,使案件无法执行,影 响了司法公信力。 3、公众对法院司法有微言。归纳起来,社会公众对司 法的意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作为”问题。反 映有的法官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有案不立,立案不办, 该判不判,诉讼效率低下。二是“乱作为”的问题。反映 有的法官不严格司法,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有的特 权思想严重,伤害群众感情,侵犯群众利益;有的违法干预 办案,插手他人承办案件的处理。三是“不文明”的问题。 反映有的法官违反职业道德,在司法办案中态度粗暴,出 言不逊,形象不佳。 4、司法环境不佳。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对审判 执行工作的各种非法干预屡禁不止。少数地方官员在“过 问” 、 “监督”的名义下,出于各种目的,对个案批条子、 打招呼,进行不当干预,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社会法治 水准不高,公众的法治观念不强,各种暴力抗法行为屡有 发生, 三、有关确保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建议 (一)牢固树立和落实司法为民理念,筑牢司法公信的思 想根基。一是要树立司法服务意识。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 识,既要公正司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要能动 司法,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二是 要落实司法便民措施。建立健全巡回办案制度和信访接待 制度,拓宽服务渠道、推广便民举措,探索利民之策。三 是要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确保弱势群 体能打得起官司。四是要努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加强诉讼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的衔接配合,促进 “三调联动”等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建立,有效化解各 类矛盾纠纷。 (二)提高法院干警综合素质,夯实司法公信的队伍基础。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服务水平。法官首先要从 思想上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问题,坚持司法为 民方向,维护社会正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 质和道德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审判作风。第二,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确保司法廉洁。要进一步完善廉政机 关,营造廉洁司法氛围,促进廉洁办案;强化思想教育,按 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司法能 力和队伍素质;开展示范教育,使干警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开 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桂渐;坚持签订党风廉政 责任书、开展诫勉谈话和廉政保证金制度,落实好党风廉 政责任。第三,强化业务训练,提高执法能力。一要加强 文书写作、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打造精品裁判文书,可以 有效地提高裁判说服力和公信力。而判决书中的细微差错, 则会极大影响群众对法律的信任。二要规范庭审行为。规 范的庭审行为,高超的庭审驾驭能力,可以增强当事人、 公众及媒体对法官、法院和法律的信任。三要向“执行乱” 开刀,让执行更有力。以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执行队伍整体素质为关键,以提高执行能力、切实 解决执行难为目标。四要依法高效处理企业破产、重大反 腐等社会热点案件。对重大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人民监督员、法律专家、律师共同参加、公开答询,依靠 社会力量化解纠纷,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这对增强法 院公信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四,加强学习,更新知 识。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公民法律意识的快速 提高,新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这对法官队伍提出更新、 更高的要求。加强学习、不断学习,这才不至于落伍,才 可达到宋鱼水式的“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境界。第五,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失误者,要进行责任追究。目 前法官缺乏尊荣感,法官管理制度缺少问责制,这样对树 立司法权威不利。因此,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增 强法官的责任意识,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 (三)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夯实司法公信的核心基础。公 正司法是法院公信力建设的关键之所在。一是坚持依法独 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 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是实现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宪法原则,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坚 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抵制一切形式的说情风,抵制一切妨碍司法公正的影响和干 扰,抵制一切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二是恪守职业道德。坚 持依法办案,坚守公正底线,坚决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 钱案,真正做到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三是加强和创新审判 管理。积极建立以审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