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卷 册 检 索 号xx变-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初步设计第三卷 专题报告第5册 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专题报告2009年12月总 目 录第一卷 线路路径报告第二卷 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册 大跨越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第2册 常规线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卷 专题报告第1册 大跨越气象条件选择研究报告第2册 大跨越导地线及opgw选型研究报告第3册 大跨越绝缘配合及绝缘子选型研究报告第4册 大跨越塔型规划报告第5册 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专题报告第6册 同塔四回路塔型规划报告第7册 大跨越立塔架线专题报告第8册 大跨越基础设计专题报告第9册 大跨越水文地质报告目 录1、设计依据2、工程概况3、设计基础资料4、铁塔基础设计5、铁塔基础防撞方案6、警示航标灯设施7、施工组织设计大纲8、立塔设施施工组织设计大纲9、结论和存在问题1、设计依据1.1 国家能源局国能局综函【2008】8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浙江华能xx电厂二期500千伏送出、安徽安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川渝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调整建设方案的函” 1.2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2007】53号“专题会议纪要”1.3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省重点建设联席会议纪要”1.4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2009】1号“专题会议纪要”1.5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文件浙港航函【2008】34号“关于500kvxx电厂二期至xx输电线路工程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1.6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海事局文件浙海通航【2008】301号“关于华能xx电厂二期500kv-xx输电线路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的批复1.7xx县、xx市规划建设局及相关部门、乡镇的书面意见1.8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纪要初稿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2009.101.9500kvxx电厂二期xx输电线路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评审意见(2009.9)1.10xx变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施工图阶段)浙江省电力设计院2009.71.11xx变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补充岩土工程勘测报告(施工图阶段)浙江省电力设计院2009.81.12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报告(xx电厂煤码头、综合码头工程)2006.51.13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海中铁塔基础海床演变及设计水文条件分析总报告(送审稿、2009.1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1.14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海中铁塔基础设计水文条件分析专题研究报告(送审稿、2009.1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1.15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海中铁塔基础海床稳定性分析专题研究报告(送审稿、2009.1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1.16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塔基局部冲刷试验研究报告(送审稿、2009.1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1.17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塔基建设对周边海域的影响潮流数学模型研究报告(送审稿、2009.1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1.18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塔基建设对周边海域的影响整体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报告(送审稿、2009.10)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1.19xx-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浙江省电力设计院、2009.8)1.20500kvxx电厂二期xx输电线路海中铁塔基础设计分析研究报告(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2009.8)1.21500kvxx电厂二期xx输电线路海上超高输电塔防撞系统分析报告(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2009.8)2、工程概况xx变-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线路起自500kvxx变,至500kvxx变止,推荐路径长28.5公里,其中普通线路路径长22.02公里(500kv同塔四回9.5km,与220kv混压四回路0.9km),xx湾大跨越线路路径长6.48公里。线路沿线经过xx县、xx市,其中xx县境内线路长度5.2公里、xx市境内线路长度23.3公里。一般线路导线截面为4*630mm2。2.1 跨越方案xx湾大跨越是xx变-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南起xx县大连屿,经小乌山、大乌山(桃花岛)北至xx市钟山。xx湾大跨越全长6480m,分为两个耐张段跨越,两个耐张段均采用“耐-直-直-耐”跨越方式。大连屿至大乌山耐张段长3610m,最大跨距2017m。两基高塔分别位于xx县大连屿和xx市大乌山上,跨越塔全高约261m;大乌山至钟山耐张段长2870m,最大跨距1389m,两基高塔分别位于大乌山和xx电厂煤码头内侧的海面上,其中大乌山跨越塔全高约139m,海上跨越塔全高约202m。工程地理位置及跨越断面见图21、图22及图23.图2-1xx湾大跨越地理位置图图2-2 xx湾大跨越示意图 图23 大乌山至xx钟山跨越断面示意图2.2海中铁塔基础的工程地理位置海中铁塔基础位于xx电厂码头区域(xx电厂规模是一、二期均为2x60mw燃煤机组、待扩建的三期为2x100mw燃煤机组)。该区域已建成的构筑物主要有一、二期3.5万吨级兼顾5万吨级的卸煤码头、3000吨级的综合码头及电厂的二条取水隧道和二组取水口,其中综合码头主要负责电厂重件货物的吊卸及脱硫设施所需原材料石灰石的装卸、运输之用,取水隧道是采用盾构法施工的,埋入海涂下约10m15m,取水口头部设计按频率为99%低潮位取水,头部最高顶标高约为7.0m,取水口头部四周设置了防冲抛石体,其附近设置了三座警示航标灯(见图2-4)。海中铁塔基础位于综合码头与卸煤码头之间,取水口的西南面。距离三期拟扩建的取水口最近距离约123m,距离已建成的一、二期取水口头部最近距离约187m.塔基距离综合码头最近距离约254m,距离卸煤码头最近距离约126m。54- - 图2-4工程位置图3、设计基础资料3.1xx湾通航净空尺度3.1.1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根据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311-97)及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文件浙港航函【2008】34号“关于500kvxx电厂二期至xx输电线路工程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中的要求,跨海桥梁的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应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潮位。工程所在海域有坎门、分水山长期潮位站,坎门站历史最高潮位5.20m(85国家高程,下同),分水山站历史最高潮位为5.24m。故本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5.24m(85国家高程、下同)。3.1.2通航等级和净空尺度根据台州港总体规划、温州港总体规划及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文件浙港航函【2008】34号“关于500kvxx电厂二期至xx输电线路工程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报告的审查意见”中的要求,确定xx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大跨越的通航等级及相应的净空尺度如下表所示。表3-1 xx湾通航净空尺度所在位置通航水道通航吨级通航净高(m)xx湾连屿小乌山10万吨级散货船、油船52.5大乌山xx电厂煤码头20万吨级船舶64.5注:1.通航净高为最高通航水位以上的高度。 2在xx电厂卸煤码头处,码头顶面至电缆的净高度应满足码头上卸煤机安全作业高度的需要。3.2工程区域海床稳定性及对周边影响(根据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提供的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海中铁塔基础海床演变及设计水文条件分析总报告(送审稿、2009.10)及相应专题报告结论如下:)3.2.1 工程区域海床稳定性塔基所在位置多年呈现逐渐淤积的状态:19641984年塔基海床总体似略有冲刷,最大冲刷幅度为0.5m,年均冲刷0.05m,基本稳定;1984至2002年塔基处海床冲淤并存,东侧冲刷,西侧淤积,最大冲淤为0.51m,年均冲淤0.0630.125m左右;2002年2004年以淤积为主,淤厚0.20.5m,年均淤厚0.10.25m;20042009年淤积厚度为0.51.5m,年均淤厚约0.10.3m。70年来塔基海床最低高程为-13.8m。 xx湾东、西两岸规划的围垦和港区等人类活动较多,势必造成湾内海域面积减少,造成海湾纳潮量减小,类比前期滩涂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xx湾内会保持缓慢淤积的态势。3.2.2 塔基建设对周边海域的影响应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与潮流泥沙整体模型对设计塔基方案进行水环境影响和海床冲淤研究。数模和物模均采用2009年3月实测1/10000水下地形,工程远区辅以相近时段或同季节测图,两者皆用同期实测水文资料进行了验证,精度满足相应规程要求。 研究认为,塔基工程实施后,水流流态的改变仅限于工程上下游局部区域,对宏观流场影响不大;xx电厂煤码头和综合码头前沿、取水口、轮渡码头前沿、航道以及规划码头前沿基本不受影响,打水湾潮位也没有变化。 冲淤研究成果显示,塔基工程引起的海床冲淤变化集中在塔基上下游各1000m以内、宽度150m300m的条带上,最大淤积幅度约0.50m,出现在塔基上游和下游200m左右的地方,塔基处呈冲刷状态。xx电厂取水口、煤码头和综合码头前沿冲淤基本平衡,深槽航道、规划码头前沿的海床冲淤不受塔基的影响。3.3工程水文气象条件(根据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提供的华能xx电厂二期送出工程海中铁塔基础设计水文条件分析专题研究报告(送审稿)(2009.10)如下)3.3.1气候与气象概况xx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部。受海洋影响较显著,冬暖夏凉,冷热变化相对缓和,严寒和酷暑期不长,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1717.7。雨水充沛,年总降水量平均为1315.51506.8mm,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和89月的台风这两个季节。平均雾日为12.453.2日,以平流雾为主,生、消规律不太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四季均有灾害性天气发生,如寒潮、旱涝、台风等。工程位置周围分布有xx、坎门(xx)、温岭、温州等长期气象站,该四个站观测时间较长,均在40年以上,距离工程处也较近,其中坎门、xx两站距工程处距离均不到20km,其观测资料可代表工程区域的气象条件,而温州、温岭两站分别位于工程处南北,对分析工程处附近的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统计这四个站多年气象特征值列于表3-23-4。表3-2 气温特征值(单位:)项目xx坎门温州温岭多年平均气温17.817.018.017.4多年最高平均气温21.420.022.121.4多年最低平均气温14.614.915.014.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6.634.739.638.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5.8-5.4-4.5-6.6表3-3 降水特征值(单位:mm)项目xx坎门温州温岭平均年降水量1532.11326.41708.81690.1日最大降水量288.5260.7168.6161.1年最大降水量2257.91844.82493.92535.4年最小降水量895.5856.0987.11017.4每年降水量大于25mm的天数15.013.418.217.6表3-4 雾特征值(单位:mm)项目xx坎门温州温岭平均雾日数16.857.730.022.8每年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数8.549.718.79.6大雾平均持续时间(小时)1.202.302.5一般风况xx湾属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为过渡季节,但受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影响,会形成局地的特殊风向。以坎门和xx两站为例,1月是冬季风最盛时期,坎门最多风向为n,xx为ne、ene,夏季xx湾处于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盛行偏南气流,7月是夏季风最盛时期,坎门最多风向是sw,xx为s。春季多气旋锋面活动,故风向较为混乱,但坎门最多风向均为ne,xx为ne、ene,秋季是夏季风转为冬季风的过渡时期,多偏北气流,坎门最多风向为n,xx为ne。xx湾常年平均风速为2.55.9m/s,平均风速的季节变化较平缓,坎门平均风速是xx的2倍左右,两站均为46月风速小。风速日变化较明显,午后风速出现最大,尔后慢慢减弱。如遇到台风、气旋、锋面等移动性天气系统,这种日变化规律会受到影响或破坏。温州、xx、坎门和温岭四站的累年平均常风向、次风向及其出现频率,强风向、次强风向及其出现频率统计值见表3-5。坎门、xx风向频率、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以每年的4月、7月、10月和1月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特征值见表3-6、表3-7,风玫瑰图见图3-1。本次统计均以一天四天定时观测值为依据。表3-5各站常风向、次风向、强风向、次强风向及其出现频率测站常风向频率()次常风向频率()强风向频率()次强风向频率()温州ese14.1e11.5ene2.06e11.5xxne11.7ene9.8w2.5ene9.8坎门n17.0ne14.2ne14.2nw3.5温岭nne11.9n10.3nne11.9ene2.5表3-6 坎门累年各月各风向特征值月份 风向 项目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1频率(%)261516921111122213135平均风速(m/s)6.50最大风速(m/s)181416171465657101066141704频率(%)1512522244963124111512平均风速(m/s)2.734.20最大风速(m/s)16171516361277914141281591607频率(%)224544561216231021114平均风速(m/s)54.24.80最大风速(m/s)14253019172428282823181414141814010频率(%)2613151142211111112163平均风速(m/s)0最大风速(m/s)18161814129620117183492414240全年频率(%)161013104233447421296平均风速(m/s)6.25.566.76.20最大风速(m/s)20363927362434342823183422241927表3-7 xx累年各月各风向特征值月份 风向 项目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1频率(%)3.023.6平均风速(m/s)2.20最大风速(m/s)9.31012.79.710.36.37.05.78.07.78.08.004频率(%)121.8平均风速(m/s)2.94.03.01.70最大风速(m/s)9.010.018.08.08.08.010.011.09.3107.35.007频率(%)4.311.718.90.715.3平均风速(m/s)3.72.31.60最大风速(m/s)17.015.020.015.012.016.720.014.09.011.31617237156010频率(%)5.712.716.53.32.62.418平均风速(m/s)332.832.50最大风速(m/s)1112121096.37.766.3556781111.30全年频率(%)3.26.812.61.819.9平均风速(m/s)0最大风速(m/s)17162326191720251411.3161728141511.30 图31坎门、xx站风玫瑰图.3.3.3 台风xx湾地处中纬度,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根据1950年至1994年共45年台风资料统计分析,影响xx湾的台风为232个,平均每年有5.15个。每年的511月份都有可能遭受台风影响,其中79月份台风影响最为频繁, 45年中在xx周边海域登陆的台风有9次,表3-8为浙江省各月台风影响次数和百分比表。天文大潮高潮位时与台风暴潮相遭遇,若最大增水与高潮位相叠加往往产生异常高潮位。通过对xx及其周边地区历史资料调查资料分析,特别是1958年以来坎门站前十位最高潮位,均发生在台风期间,也证明引起该地区的大洪水都为台风导致的风暴潮(古称海溢)。近年以来,也有多次风暴潮袭击xx湾,其中以1994年9417号台风影响最为严重。1994年9417号台风于8月21日22时30分在浙江省瑞安市的梅头镇登陆,登陆时的中心气压960百帕,本次台风登陆日期正值农历七月十五。由于台风产生的风暴增水恰好与天文大潮的高潮位相遇,在浙南沿海出现了异常的高潮位,xx湾附近的温州、坎门、洞头等站的高潮位创历史最高记录。瓯江口潮位为7.4米,风浪爬高达11米,最大风力11级以上。xx全市冲毁海塘103.75公里,其中标准塘为33.751公里,淹没农田21.52万亩,倒塌房屋137252间,死亡207人,伤275人。据考证,从登陆点瑞安梅头镇至温岭松门镇止120公里距离范围内,这次出现了6.887.43米(吴淞)的历史最高潮位。(浙江省9417号台风汛情总结,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表3-8 浙江省各月台风影响次数和百分比(1949年1990年)月份567891011次数41043393052百分比37.532.329.33.3.4重现期风速及塔基处设计风速工程近旁缺乏长系列的风资料,对xx、xx、大乌山(塔基旁)三地2002年风向风速同步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大乌山的风速各方向频率与xx、坎门两站基本相近,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则基本介于两站之间(因局部地形影响,大乌山s-ssw向风速偏小);对于最大风速,大乌山的风速实测值与根据xx、xx两站内插而得的风速值比较接近,且大乌山风速值大于10m/s时,三地风向在相邻三个方向(即相邻方向组)内的比率为94.4%,在同一方向组内的比率为54.0%。通过比较可以认为,通过xx、xx两站各方向的风资料来推算塔基附近的风速值是合理可信的。收集坎门站1957年2008年共52年风速资料,xx站1960年2008年共49年风速资料,将两站风速换算成海面以上10m风速后,对年最大值系列进行频率分析,确定出不同方向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风速。计算中遵循海港水文规范有关规定,频率分析时,归并了相邻一个方位内的数据。以年最大值法取样,选取各风向组年最大风速作为统计样本,用p-型曲线对经验点拟合,求得各向不同重现期的设计风速值,通过距离内插求得塔基附近的不利风向组设计风速值列于表3-9。表3-9塔基处设计风速 单位:m/s风向组频率() n-nnene-enese-sses-ssw129.637.934.235.5227.134.330.331.1523.729.425.125.22018.321.7 潮汐特征3.4.1xx湾和塔基处潮汐特性及特征值xx湾海区的潮振动主要为东中国海潮波的协振动,当潮波进入近岸水域时,由于海岸的反射作用,故潮波的性质基本上为驻波。传入xx湾的潮波,受海床地形抬升的影响,浅水分潮逐渐加大,根据坎门站、洞头站、分水山站各站的资料统计、分析,具有明显的半日潮性质。表3-10xx湾潮汐特征统计值站名最高潮位(m)最低潮位(m)平均潮差(m)平均高潮位(m)平均低潮位(m)平均涨潮历时(h:min)平均落潮历时(h:min)统计年限分水山5.24-3.915.032.96-2.096:295:551994-1999华秋洞4.10-3.904.492.45-2.036:256:011971坎门5.20-3.663.962.19-1.776:196:061958-2000塔基处5.23-3.874.872.84-2.046:275:57由坎门和分水山内插3.5 潮流3.5.1 实测流况分析2009年3月工程海域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水文测验,新布置了11个测点a1a11,详见图32。本次水文测验各水域的实测平均流况,可由实测垂线平均的最大流速予以表征。表3-11所列,即为各垂线、多潮汛垂线平均最大涨、落潮流速(流向)的统计,大潮垂线流速矢量图见图3-3。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涨、落潮流速比较而言,各垂线无论是大潮、中潮、还是小潮,均以落潮流的实测最大流速大于涨潮流为明显特征,大、中潮汛时测点落潮流速大致为相应涨潮流速的1.3倍,小潮约为1.2倍;(2)从平面分布而言,外海潮波进入测区,在深槽处由南向北逐渐增强,至塔基上游的a4垂线为最强,再向北有所减弱。a4垂线大潮涨急流速达到1.27 m/s,落急流速达到1.44 m/s,拟建塔基所在的a2垂线涨、落急流速分别为0.84 m/s、1.19 m/s。(3)从涨、落急流速对应的流向来看,总体上测区流场受xx湾南北走向的岸线影响,涨潮流向指偏北方向,落潮流多指偏南方向,潮流运动基本属往复流势态。但由于各垂线所处位置不同,具体涨、落潮流向亦有所不同。如测区南部的a9垂线,涨潮流多指西北偏北方向(nnwn),落潮流多指东南偏南方向(sesse);而其它垂线涨潮流向指东北偏北(nnen),落潮流多指西南偏南(sws)。表3-11 垂线平均最大流速统计表(2009.3) 单位:流速(m/s)、流向()垂线号大 潮中 潮小 潮涨 潮落 潮涨 潮落 潮涨 潮落 潮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a10.51180.862050.50250.642060.24210.41196a20.843531.191950.80131.021920.3660.43188a30.94121.181870.69180.982010.41160.47181a41.27251.442151.02221.042160.46260.44216a50.93111.212060.72140.951990.31240.43198a60.94411.252040.72400.992050.37250.45216a70.95201.281900.85160.991860.3940.41194a80.90301.142090.76260.962020.38360.39200a90.783440.961580.623530.801630.413500.391463.5.2 潮流可能最大流速的计算按海港水文规范计算的可能最大潮流列示表3-12中,由表所示:拟建塔基所在的a2垂线可能最大潮流表层为1.46m/s,中层为1.24m,底层为0.96m/s,垂线平均为1.27m/s;a3垂线可能最大潮流稍大于a2。表3-12 各垂线可能最大潮流计算值(2009.3)项目垂线号表层中层(0.6h)底层垂线流速(m/s)流向()流速(m/s)流向()流速(m/s)流向()流速(m/s)流向()a10.972010.862040.721970.86202a21.461911.241880.961901.27190a31.461961.471901.121841.381932003年9月测次各垂线可能最大潮流见表3-13,可以看出,位于塔基附近的a2垂线可能最大潮流值垂线平均为1.31m/s,与2009年3月测次对应点极为接近,显示了计算数值的稳定性。表3-13 各垂线可能最大潮流计算值(2003.9)垂 线 号表 层中 层底 层垂线平均流速m/s流向()流速m/s流向()流速m/s流向()流速m/s流向()a11.312041.291890.921841.23192a21.511891.371870.961751.31188a31.221921.261890.831771.17190a41.321901.121780.771791.143a51.101850.901850.661850.915图3-2 测站及新加测点位置示意图(2009年3月)图3-3 大潮垂线流速矢量图(2009.3测次)3.6水文条件计算分析结果3.6.1 塔基处的设计潮位利用坎门长期站和工程附近临时潮位资料,采用多种方法推求塔基处设计潮位值,其中华秋洞站与坎门直接相关法推算的重现期高潮位略偏不利,作为推荐值,即100年、50年一遇塔基处设计高潮位分别为5.77m、5.49m,详见下表3-14。表3-14 塔基处设计潮位一览表 单位:m项目潮位值百年一遇高水位5.77五十年一遇高水位5.49二十年一遇高水位5.11十年一遇高水位4.82五年一遇高水位4.52极端低水位(p=97%)-4.11极端低水位(p=98%)-4.14极端低水位(p=99%)-4.2110累积频率设计高潮位3.6090累积频率设计低潮位-2.973.6.2 塔基处设计流速采用两种方法间接推算塔基处的重现期流速:a)成因法:通过塔基处潮流可能最大流速和具有重现期概念的风海流及波生流的线性叠加近似求得不同重现期的设计流速值;b)潮差推算法:利用坎门站重现期潮差值结合数学模型计算推求塔基处的设计流速。结果表明,潮差推算的流速要小于以成因法推算的结果,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推荐采用以成因法得到的结果,即50年一遇涨、落潮流速分别为1.94、2.00m/s。详见下表3-15。表3-15 塔基处各重现期垂线平均流速(成因法,推荐) 速度单位:m/s重现期垂线平均可能最大流速设计风速风海流波流设计流速流向()涨潮100年1.3135.50.580.142.03350年1.3131.10.510.121.94320年1.3125.20.410.101.823落潮100年1.3137.90.620.152.0819050年1.3134.30.550.142.0019020年1.3129.40.470.121.901903.6.3塔基处设计波浪要素本工程采用swan模型来推算工程所在地的波要素,该模型是tu delft大学于2000年10月推出的第三代浅水波浪成长数学模型,基于波作用量守衡方程(无流时简化为谱能量平衡方程),可以用来计算近岸海域风浪的产生、成长以及传播。在工程海域附近,本单位已成功应用该模型于十一塘围垦工程、三山涂围垦工程、温州浅滩工程、洞头“海中湖”工程等较大的工程波浪计算项目,并对温州浅滩、洞头甲米礁等短期波浪测点和镇海外游山、苍南琵琶门等长期波浪测点所测的波浪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根据xx湾东北西南向的走势情况确定不利计算方向组,把上述的各向设计风速和边界波要素及前述塔基处设计潮位作为模型计算的输入条件,在各计算方向组中每隔7.5度作为一次方案进行计算,由此求得塔基处各向不利波要素,计算结果见表3-16,详见下表。表3-16 塔基处设计波浪要素重现期波向h1%(m)h2%(m)h4%(m)h13%(m)(m)(s)l(m)100年ne-ene3.903.633.322.711.735.647.7s-ssw4.334.033.693.021.946.257.1se-sse4.083.803.482.841.826.257.150年ne-ene3.433.192.922.371.515.038.6s-ssw3.753.483.192.601.665.952.3se-sse3.573.323.042.471.585.8 塔基处的波流力(一)计算方法波浪和水流对桩基的作用力按海港水文规范推荐的方法计算。具体计算中分单纯波浪作用和波流共同作用两种情况:(1)单纯波浪作用时,按规范8.3.1条计算。作用在桩上的波浪力分布:速度分力(kn/m)惯性分力(kn/m)水质点运动的水平速度(m/s)水质点运动的水平加速度(m/s2)桩的直径(m)桩的断面积(m2)cd速度力系数cm惯性力系数根据设计波浪的计算剖面来确定同一时刻各不同位置桩所受的波浪力,在一个波周期内进行试算得到桩基最大总波浪力,群桩对波浪力的影响按规范要求统一考虑。 (2) 波浪和水流共同作用时,按规范8.4.1计算。 其中: 水质点运动的水平速度(m/s)水流速度(m/s)园频率(s-1)k 波数(m-1)根据流速条件及设计波浪的计算剖面来确定同一时刻各不同位置桩所受的波流力,在一个波周期内进行试算得到桩基最大总波流力,群桩对波流力的影响按规范要求统一考虑。根据水文条件分析结果,工程水域由于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北偏东和南偏西两个方向为潮流及波浪的主方向,是塔基波流力计算的不利方向,结合塔基平面布置情况可知,此方向与线路轴线向基本垂直,因此计算中考虑潮流和波浪方向与线路轴线向垂直。(二)计算结果利用上述方法,根据波浪、水流参数,计算得到塔基(65根钢管桩)波浪力、波流力如表3-17,塔基100年一遇、50年一遇波流力分别达到了11398kn和8772 kn,方向与线路轴线向垂直。表3-17 塔基波流作用力(65根d1.8m钢管桩方案) 单位:kn计算条件纯波浪力波流力群桩百年一遇19151139850年一遇16568772单桩百年一遇12436850年一遇1052993.7工程地质3.7.1 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场地未来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土,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于抗震不利地段。3.7.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1)场地地形拟建xx变xx变500kv双回输电线路工程大跨越海中铁塔基础,位xx湾,xx电厂煤码头和综合码头之间,在煤码头北部的里侧约160米左右。场地西侧为xx电厂,距离约1.2千米。地貌单元属于xx湾海中,海底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12.56-9.25m左右。(2)场地土层分布与性质据本次地质勘测结果,场地地基土主要由冲海积成因的淤泥、粘性土及冲积成因的园砾组成;现将场地地层的组成与性质从上而下分述如下。(2-1)层淤泥,灰黄色,饱和,流塑。厚层状构造,含有机质及云母片,混少量贝壳碎片,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物理力学性质差,具极高压缩性。该层层厚2.205.40m。层底高程-15.80-12.05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该层有机质含量为1.4%-1.5%,平均为1.4%。(2-2)层淤泥,灰色,饱和,流塑。厚层状构造,含有机质及云母片,混少量贝壳碎片,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物理力学性质差,具有高压缩性。该层层厚12.215.3m。层底高程-29.10-26.20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该层有机质含量为1.5-2.0%,平均为1.7%。(2-3)层淤泥,灰色,饱和,流塑。无层理,局部为鳞片状构造,含少量有机质,混少量贝壳碎片,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物理力学性质差,具有高压缩性。该层层厚约14.4018.10m。层底高程-47.16-42.50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该层有机质含量为1.1-1.7%,平均为1.5%。(3-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很湿,软塑。细鳞片构造,混少量贝壳碎屑,局部有层理,局部粘粒含量高,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物理力学性质差,具有高压缩性。该层层厚1.415.70m。层底高程-60.32-45.03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4-1)层粘土,灰黄色,湿,可塑。无层理,含铁锰质氧化斑点,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具有高压缩性。该层层厚0.95.60m。层顶高程-60.32-45.03米。该层在场地大部有分布。(4-2)层粉质粘土,灰色,湿,软可塑。无层理,局部为粘土,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中等,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具有中等压缩性。该层层厚2.7021.00m。层顶高程-62.53-47.10米。该层在整个场地有分布。并在51米左右的深度,有厚约0.2-0.5米的园砾层分布。(4-3)层粉质粘土,灰色,湿,软塑,轻塑性,为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层理不明显,含少量腐殖质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粉粒为主,切面无光泽,摇震反应迅速,韧性低,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有中等压缩性。 该层层厚1.207.0m。层顶高程-69.29-60.77m。该层以透镜体状在场地中分布。在该层中部分存在粉土或粉砂夹层。(4-4)层粉质粘土,灰色,湿,可塑。层理不明显,局部粉粒含量较高,含少量植物腐殖质及泥钙质结核,切面稍有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具有中等压缩性。该层层厚大于0.9010.10m。层顶高程-70.40-62.40米。该层在整个场地大部有分布。(5-1)层粉质粘土,褐灰色,蓝灰色,湿,可塑,局部为硬塑。底部含较多的砂,切面无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有中等压缩性。该层层厚3.28.70m。层顶高程-75.41-71.14米。该层在塔基部位有分布。(5-3)层圆砾,灰色,密实。砾石直径一般为0.52.0cm,最大直径约6.0cm,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病例汇报专题框架
- FPGA设计与实战演练课件:CAN总线通信实验电路搭建与驱动程序设计
- 小学教师课堂互动技巧提升计划
- 十年(2014-2023)高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专题14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B(含答案或解析)
- 文化艺术团体干部培养计划
- 钢材市场竞争中的质量保障措施
- 多导管患者临床护理要点
- 西师版小学一年级下数学创新教学计划
- 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策划工期保证措施
- 公司车辆管理及使用规范
- 项目建设满意度调查表
- 北京中考英语作文模版
- GA∕T 1729-2020 保安防卫棍-行业标准
- 水电站扩建工程砂石加工系统施工组织设计
- 蒙牛冰淇淋经销商管理制度
- 振动测量评价标准介绍
- 外协出入库流程
-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 公路隧道斜井与正洞交叉口施工方法
- 卫生保洁检查表
- 年产10万吨氯乙烯工艺设计(共5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